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5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節日慶典] 中秋節起源[3P]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只要大家攏甲台灣米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9-19 16:20:2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中秋節的主角則是高掛天空的一輪明月 。

原本,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禮記》上說:「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在酷熱的夏天過後,天朗氣清,萬里無雲的秋夜天空,正足突顯出月皎潔的光華。因此,每到秋天,天子總要到國都西郊的月壇去祭月。上古祭月的禮儀,很可能就是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一詞,最早於《周禮》:所謂中秋,是因為八月居孟仲季三秋之中,而十五夕恰為月中,所以八月十五被稱為中秋,或稱「八月半」。

 


雖然祭月的習俗來源年代則無法確定。就現有文字資料看來,漢代枚乘(逝於西元前一四一)的《七發》中說:「客曰:將以八月之望,與諸侯並往觀濤於廣陵之曲江」。這或許是後世於中秋後觀錢塘潮風俗的起源。大約到了魏晉,就有秋夜賞月之舉。《晉書》「袁宏傳」:「謝尚時鎮牛渚,秋夜乘月,率爾與左右微服江」。但成書於南北朝時的《荊楚歲時記》,並無中秋習俗的記載。直到唐代,才有許許多多的文人雅士相約於中秋夜賞月。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開元天寶遺事》卷下:中秋夕,上與貴妃臨太液池望月」。詩人歐陽詹(七八五─八二七左右在世)甚至在《玩月詩序》當中提出種種理由,來證實中秋節是最適宜賞月的時候。他說:「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有之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魄圓。況埃瓂不流,太空悠悠,嬋娟徘徊,桂花上浮,升東林,入西樓。肌骨與之疏涼,神氣與之清冷」。唐人還將中秋月取了個名字叫「端正月」。韓愈(七六八─八二四)的《和崔舍人永月詩》:「三秋端正月,今夜出東溟」。詩中的「端正月」,指的就是中秋月。

唐人中秋望月的習俗日漸普及,到了未朝,中秋己成了個重要的節日,有著多采多姿的日習俗。

 


【資料來源:文建會網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5-8 21:2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