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集英宮獺窟六府,在鹿港我想應該沒有人不知道,(陳韋溫金駱蘇)六位王爺從民國元年時(1912)時,由泉州街港邊上岸,指示要到集英堂駐駕,並以之為公館後,到現在也有一段歷史,經過多少年來獺窟六府也奉旨舉辦過無數次的暗訪繞境,今年也奉旨南北大總巡,可說是香火鼎盛 神威顯赫,而獺窟六王府祖廟在福建惠安縣獺窟鄉(現今張坂鎮浮山村),在1997年與1999年台灣剛開放大陸探親時,本宮執事人員與信徒曾組團前往獺窟祖廟謁祖進香,現在獺窟祖廟裡六位王爺,也是本宮在獺窟祖廟建廟時,請鹿港雕刻神像師傅所刻,在從台灣請過去,為了就是要傳承六府王爺的香火,而六府王爺在台灣從本宮分靈出去的,有台北二重埔英尊宮,台北玄武社(韋王爺)台北樹林市聖義宮(韋王爺)新竹竹北市六府千歲 鹿港陸濟堂 鹿港集英館 高雄市集義堂等 另外和美慶安宮也是奉祀獺窟六府千歲的兄弟廟 這裡更由樹林聖義宮更把六府韋王爺請至泰國道場發揮六府千歲的神威,可見六府之中韋王爺展現祂的神威 度化世人 救世為本,尤其韋王爺手拿金鞭 陰陽面 三眼 腳踩小鬼,可見祂的莊嚴與威形,令那些無形的邪魔鬼怪不寒而慄,所以在鹿港有舉辦押煞(送肉粽)儀式或是一些宗教形式活動都可見到祂的身影,而每一次降駕肯定都會吃一把香,來展示祂的神威,讓前來問事的信徒,更深信王爺會幫他們排解所遇到的難題,所以獺窟六府的信眾眾多,每年的農曆八月十日是獺窟六府的聖誕千秋,各地信眾都會前來祝壽,祈求六府千歲保佑全家平安。
鹿港泉州街集英宮沿革:
集英宮是座古老的廟宇距今二百五十六年,緣起於清初原為李王府宮(舊時鹽務局)主祀李王府千歲,上帝宮廟主祀虎岫北極大帝,夫人媽宮主祀清蓮堂白夫人媽;三座廟宇分別座立於泉州街(舊稱鋪錦巷)之前中後,於是泉州街老一輩與眾信徒商議,同一角頭中不宜座立眾多廟宇,決議將三座廟宇合而為一(清乾隆十四年,西元一七四九年)為創建本宮之始,又因李王府宮廟較大,便將北極大帝.白夫人媽及民家奉祀之王爺(三府.五府..)等眾神,恭請轉祀入李王府宮內,同時並恭請北極大帝座鎮主神,管理宮內眾位王爺,廟名集英堂.清乾隆年間,在台灣經商的鋪錦富商黃如濤.黃良驥.黃樹珍.黃宏度等人.多次慷慨捐資重修鹿港集英堂(一七四五年~一七八0年)清同治年元年(西元一八六二年),六月十九日泉州街居民合資遷建本宮,廟名改為集英宮(現廟址)主祀北極大帝,清光緒三十一年,(西元一九0五年)集英宮眾信徒分別前往閩南的虎岫岩山寺北極大帝.鋪錦集英堂.清暉堂五府千歲薛大巡廟.惠安獺窟後宮六王府千歲進香參拜.民國十四年(日據時代)本宮舉辦法會,當時的乩童突然手持香爐變聲自稱是六府王爺附身,祂們願意降駐鹿港集英宮,當時在場的日本警察不喜歡民間結社或聚眾拜神,指乩童是中邪要上前取締,乩童突然將手中的銅製香爐轉向警察,警察的手摸到香爐竟被燙傷,卻不見乩童灼傷而大吃一驚.自稱六府王爺附身的乩童稍後單手持香爐,另一手往廟前的古井邊上,隨手取下一塊牢固的磚塊,眾信徒都相信真是王爺顯靈,這名擔任日本警察的鹿港鄉親也因而未再採取行動.民國十五年兩岸仍有風帆通商,福建惠安縣獺窟地區的金泉福,金洽順 金泉成 金源成 金泉興和金德興等六艘風帆到鹿港靠岸,他們發現集英宮所供奉的六府王爺竟然和獺窟後宮六府王爺一模一樣,相詢如何從唐山到台灣,是誰到大陸福建迎請六府王爺飄洋過海到鹿港,交談之下,才知道是六府王爺顯靈附身乩童進駐鹿港集英宮,因此信徒稱之(不請自來)的王爺,過海造福鹿港信眾弟子.這六艘船主乃共同贈匾上書(德被海濱)現掛在本宮行臺棟樑上.民國七十六年(歲次丁卯年)泉州街居民再次集資修建廟殿及擴建廟室,同年十月舉辦祈安三獻法會.民國八十六年育八十八年分別兩次組團前往大陸惠安獺窟後宮六王府千歲進香.集英宮神靈顯赫 神恩浩大,王爺大顯神威(坐陰堂)收服鹿精.黑狗精.玳瑁精.猴精...等妖孽,以救世行醫庇佑鄉里立奠基,斬妖除魔鎮鹿溪為天職.
鹿港集英宮
泉州街集英宮建廟距今二百五十六年,廟內存放有百年藝閣(七番弄)亦有人稱為
竹閣番,每逢鹿港鎮的大型迎神賽會,集英宮即會推出(七番弄)藝閣
和鹿港鎮其他的藝閣陣一別苗頭,
(七番弄)相傳 源自漢朝王昭君出嫁到匈奴番邦,因久離家鄉,思鄉心切,經常悶
悶不樂,單于見她心情經常不佳,便派人至中原邀請王昭君的一些親朋好友到匈奴
,並安排樂師,身穿番服,頭戴番帽,腰佩彎刀,騎在馬背上表演樂器歌舞等...
以討王昭君的歡心,
當王昭君的親友回到中原後,談起在匈奴表演的情形,一時成為當地風尚,
並成為當地迎神賽會的一種思鄉活動,原有的樂器也逐漸轉變為現存的七種樂器,
即鑼,餅鼓,響盞,鈴鼓,四塊,拍板,噯仔,
由七名樂師以七種樂器表演(將軍令)詞曲
《 本帖最後由 49太歲 於 2010-9-25 15:14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