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4-1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8760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4291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宗教是有所宗以教民、有所本而化民,使世人心有所歸、性有所屬、情有所寄進而安定社會、福利蒼生、傳遞文化、保全民族的一種思想和行為。在人類的初民時期,宗教思想和活動就已經存在了,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和進步,宗教的制度和形熊隨著時代的演進而趨於完美,而宗教對人類的潛移默化、文化歷史以及精神文明,無疑的提供了最大的努力和貢獻!
宗教的構成必須具有下列六個條件:一、教義。二、神秘。三、經典。四、儀式。五、倫理。六、組織。以上的六大要件必須是自有和獨立的,而不是抄襲和併裝,質言之,不具獨立要件的宗教團體,充其量僅能視為某一宗教的一個宗派,很多人曲解我國的憲法,認為「人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就是「人民有創設宗教的自由」,而發明了「新興宗教」這個名詞,而忽略了「萬變不離其宗」的道理,這種觀念足以導致宗教離析,萬教爭鳴,是不應鼓勵和倡導的。弘揚宗教的目的有四:一、說神之法--闡揚真理,旨在宏教傳道。二、揚神之功--祀神敬祖,旨在崇德報本。三、體神之心--進修功德,旨在律己度人。四、續神之德--組織教會,旨在發揮力量。以上的四大目的,也就是宗教徒立志、立言、立德、立功的四大抱負。
宗教必須有所宗,才能有所教。因此,宗教傳諸於世者,為經典和教義;而顯之於眾的,則是寺廟和教堂;寺廟教堂設置的主旨,就是闡揚教義、弘法利生。準此,寺廟本身不但要對其所屬宗教有深刻認識,而且要充實宗教內涵,藉機佈教,才能善盡教化功能,而有益社會和人群!
現時都市發展迅速,土地價格甚高,新興社區出來未能預留宗教用地,因而形成了利用民房祀神闡教的家庭式宗教團體---神壇的快速成長,而且導致了無數的紛爭。神壇原屬寺廟的芻期型態,如果作風純正,運作正常,其功用與寺廟教堂殊無二致,但如其主持者不具宗教徒資格,未受宗教上之教育,無傳教之能力,即可能導致負面效果,而製造了社會上的問題,不但得不到杜會的同情和支持,也無法取得政府和教會的諒解和承認,因此,合乎宗教條件的神壇,如知自我約束,政府及教會基於事實上之需要,自然應行尋求神壇合法登記的可行性。
道教是我國的固有宗教,秉承了黃、老有容乃大的精神,主張遵天法祖,利物濟世,清靜無為而臻天人合一,尚自然、重謙虛,為而不有,成而不居。道教徒在進退之間,則主張「進則兼善天下,退則明哲保身」,太上道祖以「慈、儉、不敢天下先」為三寶,誨示後學:慈,是常懷仁心,憐孤恤寡,以天下蒼生之死生為己任,也就是悲天憫人的襟懷;儉,就是克己利人,不尚奢靡,厥守真我,以樸實為本,是無欲無貪,淡泊自甘的志向;不敢為天下先,則是教人不爭,要人忍讓,亦即是息爭止奪的德行。人若無欲,即不侈求;人不侈求,即無貪念;人無貪念,自無爭奪;人無爭奪,社會自然詳和。而今世風日下,社會風氣日益敗壞,而宗教力量又漸式微,宗教界功利意識逐漸濃厚,不但阻礙了精神社會品質的提昇,也影響了精緻教義的倡揚。道教誨人的德目至為繁多,道廟,道堂都有責任為社會樹立典範,讓廣大的信徒不生妄心,不起物慾,不思貪求,如此,社會上就不會有爭奪,此對社會而言,是和諸;對國家而言,是團結:對世界而言,就是和平。
三民主義使我們豐衣足食,經濟繁榮,信仰自由,而過了中國人有史以來的最好生活,但我們應該知道,道教是宗教上的三民主義!道教主張崇德報本,是中國的固有宗教,是團結民族心靈的唯一利器,這就是宗教上的民族主義;國人對道教信仰根深蒂固,且與民俗相揉和,與生活成一體,是國人的精神支柱,這就是宗教上的民生主義;道教的教會、宮廟,領導階層均採民主方式選舉產生,這就是宗教上的民權主義,我們如能團結一致弘揚教義,對整個的國家、社會、文化、歷史,才能積極的意義,才是教徒應有的責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