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10-3
- 最後登錄
- 2025-6-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8213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5795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乾隆49年〈1784〉鹿港正式與泉州蚶江對渡後,便逐漸成為台灣中部登陸經營墾殖的據點,定居鹿港從事貿易的移民逐漸增加,繁榮的貿易帶動鹿港寺廟文化的發揚。寺廟建築受到了重視,龍山寺、文武廟等聘請泉州匠師來台建廟,雕刻與彩繪技藝也連帶興起。清道光年間,鹿港龍山寺重修,木藝大師李克鳩應邀自福建永春渡海來台,參與修建,逐定居鹿港。越來越多的「唐山師父」來鹿港開業授徒,大小木作、細木作、鑿花、粧佛等技藝也連帶在鹿港興起,繼「唐山師父」之後,「鹿港師父」的技術也聲名遠播。
《鹿港鎮志‧藝文篇》:台灣木雕神像是宗教木雕中數量最豐,最具創造之品類,亦表現傳統信仰多彩之風貌,更顯民間藝術之特質。若以造型及神態分,福州派重寫實,授徒較開放;泉州派重寫意,授徒方式嚴謹,多為子傳父業,尤以祖傳古法(造型、色澤、漆線)不輕易外流。
1968年日本商人引進井波雕,教導鹿港師傅製作傢俱附件欄間,價格好,很多工廠皆以生產外銷日本的欄間為主,從事日本欄間雕刻更是當時鹿港地區的熱門行業,一輩子辛苦種田、討海、曬鹽的父母有感於「一技在身」的重要,鼓勵國校畢業的孩子去工廠「學師仔」,昔日的「欄仔堵」雕刻功夫,也培養了很多雕刻人才,這些人在欄間雕刻走下坡後,有的仍繼續在木藝工廠做雕花,有的漸漸轉向個人藝術創作發展;也有木雕師傅因有木雕基礎而自行觀摩學習,轉作神像雕刻。
技法流派
「粧佛」是含神像雕刻並加上宗教儀式於一體的奧妙技藝。
從一般木作雕刻轉型為神像雕刻而聞名者「神刀施禮」,施禮先隨唐山司李雨順習花鳥木雕,1922年再被泉州神像雕刻名師鳳勾招為弟子,從事神像雕刻達七十年餘,授藝施至輝、施至階。
「小西天」就是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南大街的「小西天佛莊」店號。清道光年,吳田,帶著數千種神像造型的丹青圖本,攜子吳虎渡海來台,至鹿港定居,吳田-吳虎-吳椪-吳武貢-吳清波、吳媽達-吳明政……歷代子孫憑藉這些圖本刻畫過無數歲月年頭。
資料來源: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本帖最後由 高梁58℃ 於 2010-11-9 21:47 編輯 》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