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680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506
- 相冊
- 1
- 日誌
- 8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天師府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貴溪縣上清鎮。宋崇寧四年(1105年)始建於上清鎮關門口,元延佑六年(1319年)遷建於上清鎮長慶坊,明洪武元年(1368年)移建今址。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和擴建。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大部分建築被焚毀。乾隆四十三年(1779年)重建。咸豐七年(1857年)又遭受戰火之災。同治年間(1862-1874年)第61代天師張仁政予以維修。1949年第63代天師張恩溥移居台灣,於是多年失修的天師府被改作他用。1984年開始修繕。1988年交由道教界管理。
現在的天師府,以府門、儀門、二門和私第為中軸線,修建了玉皇殿、天師殿、玄壇殿、法籙局和提舉署、萬法宗壇等,從而把宮觀與王府建築合為一體。
天師府府門系1990年重建,正上方懸「嗣漢天師府」直匾,前正中兩柱上掛有「麒麟殿上神仙客,龍虎山中宰相家」楹聯。御賜儀門牌樓為最近恢復修建的,東有玄壇殿,奉祀財神趙公明;西有法籙局和提舉署。提舉署是張天師掌管道教事務之辦公場所。二門系1996年重建,上懸「敕靈旨」匾額,門柱上有「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對聯。
二門後為一大院,院內甬道中有一井,名曰「靈泉井」,又名「丹井」、「法水井」,據傳系南宋著名道士白玉蟾所鑿。古井後即是玉皇殿,原為天師的演法大堂。玉皇殿後便是私第,即歷代天師的住宅。私第前廳原稱三省堂,是天師府的議事之所。1985年改建為天師殿。私第中廳原為「壺仙堂」,系接待貴賓之處。私第後廳也叫上房,是天師食宿生活之處。私第後原有靈芝園、敕書閣、納涼居。私第東面原有天師家廟和味腴書屋。私第以西的院落為萬法宗壇,院內有三大殿,正殿為三清殿,兩側配殿分別為靈官殿和財神殿。
天師府保存有眾多文物古跡,如元代鑄造的9999斤重的大鐘、趙孟頫手書的道教碑及歷代匾額楹聯等。
文出:蓬瀛仙館道教文化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