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8-18
- 最後登錄
- 2014-8-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06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5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3.長時間的降雨且雨量很大
台灣有記錄的最大山崩應該是雲林縣草嶺的山崩。草嶺之山崩不但規模大,且在同一地區重複發生。此地最早之山崩傳言是發生於民國前50年(1862年),是地震(1862年6月6日)引起的,當時台灣是在開發的早期狀態,因此未留下記錄。草嶺的第二次大山崩是發生於民國30年12月17日,是由於嘉義大地震引起的,此次山崩下滑之土石體積量約為1億至1.5億立方公尺。草嶺的第三次大山崩發生於民國31年8月10日,是由於豪雨將上一年地震造成之鬆動土石推動下滑造成,下滑之體積約為1.5億至2億立方公尺。草嶺的第四次大山崩發生於民國68年8月15日,是由於豪雨造成,下滑量約為5百萬立方公尺。草嶺的最近一次大山崩是發生於前年(88年9月21日),是由大家所熟悉的921集集大地震造成,下滑量約為1.2億立方公尺造成之死亡人數有三十六人。草嶺山崩的特色有二,一是規模非常大,二是重複在一個地點發生且主要觸發因素是大地震或大地震後之豪雨,為什麼會這樣?圖1是草嶺921地震引起之山崩剖面圖,由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到下列三個現象:一是山崩下滑區(圖1中河流東北岸)之坡面是近乎與地層之層面(各地層之交界面)平行,也即是所謂之順向坡。地質上順向坡之存在即表示這個地方之岩層在自然條件下就會沿著層面下滑。二是這個地方之層面傾斜角很小(15度左右),因此一旦沿層面下滑時,其下滑之面積及體積有可能會很大,也因由於滑動面傾斜角很小,一般之颱風豪雨不易造成大規模山崩,而主要是由幾十年一次之大地震來觸發大山崩。三是山坡下方有一清水溪,溪水可不斷沖刷加深河谷及使河谷旁之山坡坡度變陡,而使得山谷旁邊坡變得不穩定。至於草嶺何時會變得比較穩定?筆者認為需等待圖1中之砂岩與頁岩交互之地層(卓蘭層)全部滑掉後,餘下的錦水頁岩所產生之山崩會是次數多且每次量比較少之形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