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雲林縣三條崙的海青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廟宇,迄今已有270幾年,是供奉宋朝名臣包拯之廟宇,其建廟有一段傳奇的的故事,在清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的七月八日,三條崙村民吳稽先生,夢中見祥光萬丈,一黑髯老者,手持金杖自天而降,直趨其身側道:吳善士,七月十日申時有天神將降貴村西南海面,請轉告村民,集往接駕回村,建廟奉祀,不能延誤。語畢飛逝,吳善士驚醒,滿身大汗,翌日清晨即告知村民,村民深信不疑,乃相約前往指示地點接駕,果至申時,遙見西南海面有一黑影直奔海岸,剎那間烏雲密佈,狂風大作白浪滔天,瞬間又風平浪靜,但見舢板一艘,上有一木刻神牌,上橫刻森羅殿,中書閻羅天子;包公神像乙尊,身佩紅布,書其來歷曰,安徽省包家莊包家祠,神尊上掛一香火書"福德正神",村民目睹奇蹟,乃集村民集資於海岸東面沙丘建造小廟奉祀,廟名為海青宮森羅殿,為全省最早建廟奉祀包公之地方,故為包公祖廟。
海青宮建廟後,廟宇處之沙崙漸為海浪所侵噬,於民國22年遷建現址,於民國54年、61年整建,至民87年於舊廟前重建海青宮,歷時12年耗資10幾億新台幣,廟宇建築採閩式建築,為五門之最尊貴之建築,雕樑畫棟,全部古法建造,不用一釘一鐵,巧妙利用樑、柱、斗、拱的組合,支撐起美麗宏偉的建築,全部以木材卡榫、雀替穩定整棟建築物,對廟宇建築有興趣的朋友,值得到此一遊,慢慢品嚐海青宮建築之美。 一般廟宇之建造,門之多寡是有限制的,代表神的階級,一般王爺廟只能建三門,土地公廟只能單門,只有帝王才能開五門,如天公廟,海青宮是供奉閻羅天子,所以開五門。五門即龍、虎、三川共五門。
273年前由大陸包家祠漂流過海至台灣之閻羅天子木牌
273年前台灣之開基包公神像
273年前隨包公到台灣之公孫策開基神像
另人敬畏的五殿閻羅-森羅天子
海青宮供奉之主神閻羅天子
在中國民間的傳說中,包拯成為公正的化身。又受戲曲之影響,有的認為他死後成為閻羅王,繼續審理陰間的案件。有的則認為他「日斷人間,夜判陰間」,就是說白天在人間審案,晚上則成為閻羅王,在陰間斷案。傳說包公原掌第一殿,人死後,靈魂到陰間接受包拯的審判,如果確實是受人陷害,包拯會把他放回陽間活命;如果的確有罪,則被送入地獄受罰。結果引起陰陽大亂,所以才調到第五殿,因靈魂到第五殿,肉體大都腐敗或已入殮埋葬,縱使有冤屈亦無法還陽。
《 本帖最後由 49太歲 於 2010-11-17 17:29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