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35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殿堂分享] 廟宇的格局 [4p]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11-18 00:19:0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廟宇的格局:   
興建寺廟要請勘輿專家看風水、定方位,並按主祀神的神格等級決定規模的大小。
等級越高的神明在格局上可以享用正南座向的廟、擁有較多的廟門、配置較多的殿宇及較高敞的空間。一般寺廟常見的格局有以下四類


單殿式:  
只有一殿,為各種寺廟的原型,最簡單的是一些連人都無法進入的小土地公廟;亦有前帶拜亭或左右帶護龍,形如三合院者。

 




兩殿式:  
配置有前殿及正殿,兩者間以廊道或拜亭相連。位於市街者常使用「兩殿兩廊」式,形如街屋,另一種左右設護龍,有如民宅的四合院,稱「兩殿兩廊兩護室」,此種格局是台灣常見的中型寺廟格局。

 




三殿式:  
包括前殿、正殿及後殿。其中,有狹長如街屋者,或正殿獨立在中,呈「回」字形平面者,這是大型寺廟或孔廟才有的格局。

 




多殿並連式:  
規模大的寺廟祀奉神祇種類多,配置如同大型宅第,形成左右並置的多個院落,如「曲」字型平面。

 




由廟門看規模:
由前殿廟門數大致也可看出寺廟的層級規模:
土地公祠只能開一門;將軍或王爺級的寺廟以開三門者居多;帝后級的神祇如保生大帝、玄天上帝、天后媽祖等,正面可開五門以上。


寺廟:   


台灣的寺廟包括民間信仰、道教、儒家及佛寺等,它們的建築格局與裝飾各有特色,尤其是年代較早的寺廟表現出儒、釋、道的差異,近代寺廟則互相融合。為敬拜神明,廟宇建築於雕琢彩塑上所下的工夫不遺餘力,石獅、龍柱、木雕、彩繪、剪黏與交趾陶,皆是台灣寺廟的藝術精華。彰化鹿港龍山寺被公認為台灣寺廟的經典作品,不僅規模宏大,格局嚴謹,而且建築技巧高明,是觀察解讀清代中期寺廟的最佳實例。  


格局:
寺廟的格局與主祀神的神格有很大的關聯;此外,風水、地形環境與建廟經費的多寡也是影響格局的重要因素。


空間機能:
寺廟是信徒對神明膜拜之所,其空間配置與動線安排,主要是為了完成祭拜的程序及進行相關的寺廟活動,所以各空間有一定的規制與名稱。


門神:
門神繪於前殿的門板上,作為寺廟的守護者,具有趨吉避凶及威嚇的作用。
不同的主祀神祇要搭配不同的門神;這裡同時也是寺廟彩繪匠師的表現焦點。


彩繪:
寺廟中的裝飾除了雕刻外,還有各式各樣的色彩及圖案,令人眼花撩亂,這就是傳統寺廟發展悠久的「彩繪」藝術。除了門神彩繪以外,主要的表現重點在樑柱與壁堵二處。



石雕:
石雕最常出現的部位是前殿的入口處,重點包括:門枕石、抱鼓石、石獅、雕花柱、壁堵與御路等,觀察時要注意題材的選擇、
石材的搭配與技法的變化。



龍柱:
前殿與正殿的龍柱,可說是我們對寺廟建築的基本印象。觀察龍柱的外形、材質與雕刻風格,可看出歷史背景與審美角度的轉變。



木雕:
木雕是寺廟中另一個藝術表現的重點,尤其是各殿正面簷下的吊筒、獅座、員光、托木,以及天花板下的藻井等,精華畢現,不
容錯過。



脊飾:
由剪黏、泥塑或交趾陶作成的各種脊飾,可說是豐富寺廟天際線的大功臣。
最精彩的脊飾多集中在前殿與正殿的正脊與垂脊處。



神像:
主祀神明都安置在正殿中央,配祀神明則置於兩側或後殿。
由於每一種神明都有其特殊的造形與配件,加上匠師的藝術風格融入其中,相當值得欣賞。



碑匾聯:
寺廟中少不了石碑、匾額、聯對,就表現形式而言,它是一種書法藝術;從內容來看,它更是重要的史料。



石材選擇與雕刻型式:


石雕在形式上大致可分為四類:有圓雕(又名立體雕塑),是指四面八方都能觀賞的雕塑;透雕(又稱鏤空雕),為物體四面皆通透的一種雕法;浮雕,具有雕塑的立體感,但是它只能和平面繪圖一樣,即是在某種厚度的石材上,雕出多層次立體感的雕刻品,從正面一個角度欣賞,又分為深浮雕和淺浮雕;線刻(又稱平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多用線條來表現形式,如版畫、線刻可分為陽刻﹙陽紋﹚和陰刻﹙陰紋﹚兩種。

石雕藝術製作前須先選擇山中、河川的自然原石,經考察、思考,再融入感情和智慧,以單純的線條和簡潔的造型來強調主體,
其餘部份盡量保留原石的外貌,並重視神韻、傳達意境以求天人合一之境界。在雕刻過程中,將去除部份,用準備的刀法,盡可能以塊狀去除,而該留下的地方,其形與質感和原石的自然外貌相調和,是種寫意或印象藝術,不單靠視覺,更需用心、感覺去體會欣賞,給觀賞者思考、想像的空間。


石雕製品可分為兩類,即寺廟裝飾和墳墓裝飾,主要的石材有花崗石與青斗石。
寺廟雕刻最普遍且最出色的是現在寺廟裡的石柱、石欄杆、石獅、石鼓、石窗、石珠以及石壁,而寺廟裡所擺放的石雕佛像更是成千上萬,更是我國雕塑史上重要的遺產之一,如唐代世俗化的佛教造像代表─龍門石窟,它塑造於武則天時,武則天為張顯自己的威權,故以女性的外貌來塑造佛像,自此有菩薩和天女造像相繼出現,這類的造像有女性風彩,更有民族化和風俗化的審美趣味。而墳墓雕刻亦甚為普遍,石供桌、墓碑、石香爐等為每個墳墓所必備。
達觀和附有人家的原則有墳亭、石柱、石翁仲、石獸、石土地公等等,亦以裝飾功巧相互標榜,如乾陵,其石刻品種比其他陵為多,而場面也最為壯觀,如乾陵石獅的造型和氣勢堪稱一流,其石雕的雕刻手法,不但要注意外形,還要注意神態,這才能達至形神兼備、神態生動,充份表現了活力和生命力。



木材選擇與雕刻型式:

明清木雕的技法與流派
明清木雕興盛,有幾個主要特點:流派眾多,技法成熟,作品豐富,材料選擇多樣,名家高手輩出,形成了一門新興的藝術門類。流派中最重要的有潮州木雕、東陽木雕和文人木雕。



1. 潮州木雕
起源:廣東省潮州
自唐宋以後發展較大,這種發展得益於明朝潮州一帶的商業,亦使文化水平提高。清代時期是最興盛的時期,而其傳流技巧,主要可分為陽刻、浮刻、圓刻、鏤刻等幾種。而題材則來自神話歷史,珍禽異獸,花卉果品,江海水族等。潮州木雕亦稱「金漆木雕」,就是在雕刻完成之後,在表面貼金,使木雕愈發顯得金金碧輝煌。



2. 東陽木雕
起源:浙江省東陽縣
於唐代最為興盛,又稱「白木雕」。題材以人物、山水、花鳥、草蟲為主。其風格可以用散點透視,多層次,保留平面來概括。



3. 文人木雕
起源:清中期以後
這技法是取自於成熟的木雕技法,更吸收了雕刻的造型和裝飾手法而成,既有別於普通的木雕,又與竹雕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新風格。其題材有歷史,梅、松、竹、菊(四君子),蝴蝶等。



木雕材料


木雕材料選用初步應以木材質地精美、紋理細緻、無疤節及開裂之情況為主,其次對於各種材質之木料做不同之施工,軟材類如桐杉以透雕為主;硬木類則以毛雕(凹雕)為主;中等木材可作為浮雕之用;富有韌性之材料可為全雕(圓雕)之用途。



適於木雕的材料有黃楊木、檀香木、檜木、樟木、黑檀、紫檀、白檀等,其中黃楊木紋理細緻、有美麗的外皮、堅硬適合雕精緻紋飾或小件器物;此外檀香木、沉香木及檜木有香氣長用於佛像雕刻;檀木、樟木、楠木常用於建築及家具上,其氣味方香可防蟲蛀。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玄天悟道居太和
上帝功成鎮武當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18 11:09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