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680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506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南嶽大廟位於湖南衡陽市衡山腳下的南嶽鎮北。為奉祀衡山之神南嶽大帝之廟宇。始建年代不詳。據唐李沖昭《南嶽小錄》記載,衡山原有祝融廟,在祝融峰頂,隋代移於山下。據《南嶽志》記載,唐初,在廟內建了一座霍王殿;開元九年(721),玄宗為南嶽神加「司天王」封號,十三年(725年),廟內再建一座真君祠,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建造後殿,後屢經重建和擴修,規模漸大。南嶽現存建築係清光緒八年(1882年)重修,由南至北共有殿宇九進。
第一進為欞星門,是一座四柱三樓式仿木石牌坊。
第二進為奎星閣,俗稱盤龍亭,因二層戲臺藻井內有一木雕盤龍而得名。
第三進為正南門,由三個半圓形拱門組成,形如「川」字,故又稱正川門。正川門兩側還有東、西川門。
第四進為御碑亭,亭內樹清康熙皇帝御制《重修南嶽廟碑記》一通。
第五進為嘉應門,單檐歇山式七開間,是歷史上迎接賓客的儀門。
第六進為御書樓。樓內原藏有御制匾七塊、歷代祭文與祝文及加封嶽神碑等。遺憾的是這些珍貴文物都毀於「文革」浩劫之中。御書樓現為文物展覽之所,主要展出南嶽附近出土及收藏的200餘件珍貴文物。
第七進為大廟之正殿 ── 聖帝殿。殿內外共有石柱72根,象徵衡山72峰。殿內正中供奉「南嶽司天昭聖帝」,即火神祝融。大殿周圍的石欄桿上嵌有100多塊雙面漢白玉浮雕。
第八進為寢宮,又稱後殿。殿中神座上設南嶽大帝與夫人景明皇后坐像。
最後一進為北後門,單檐硬山三開間。門東有注生殿,西有轄神殿。
大廟東西兩側分別有道教八觀和佛教八寺。佛、道兩教共處一廟,甚為罕見。
文出:蓬瀛仙館道教文化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