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火影鳴人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學習心得] 好書推薦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31
發表於 2008-8-12 08:14:41 |只看該作者
永遠的信天翁
2008-08-06作者:劉克襄
出版社:遠流出版公司
ISBN:9789573263203

  我因信天翁,認識另一個地球
97.08.06 【作者:劉克襄-賴正翔】
我很有福氣,正好在其中的一座出生,並且平安地長大。更幸運的是,從青少年起,在雙親呵護,生活無虞下,擁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在島上長期觀察自然,認識各地山水,逐一見證它廣泛而多樣的地理風貌。...
   

在鳥類世界裡,有一種像NBA的姚明一樣高大,又擁有喬丹的飛行身手,那會是什麼樣的鳥呢?大洋飄泊者──信天翁,便是這種大鳥,目前所知飛行世界裡,羽翼最長,體型最龐然,飛行距離最遙遠的鳥類。
當那長達兩公尺多的羽翼張開,迎向天空。每次出發,都是數百公里,不再收翅的旅行。巨大的牠們,如一根羽毛之輕盈。挺著狹長的雙翼,在氣流中逆風飄舉,順風滑翔。無疑的,這是全世界最迷人的飛行。



永遠的信天翁
2008-08-06

這種理解的趨勢,似乎存在著某一種認知,把動物形象和動物小說所承載的廣泛可能,局限在兒童的喜愛與領悟層面。文學風潮如是發展,個人覺得未免可惜。
過去,在敘及動物小說時,我每每想起吉卜林《叢林故事》(1894)、傑克•倫敦《野性的呼喚》(1903) 和歐威爾《動物農莊》(1945)等等,不同階段動物小說經典的內涵,乃至晚近李查•巴哈《天地一沙鷗》(1970)、柏納•韋伯《螞蟻》三部曲(1991∼1996)之類現代動物小說的標竿,各自有其深沈的寓意,揭櫫動物故事的多樣繁複。

世界各地皆有如此精彩的動物小說典範,反映作者家園的生活意識和土地情感,那麼台灣的動物小說呢?

我在書寫動物故事時,其實很少定位於孩童閱讀的層次,毋寧是期待更多擁有純稚心靈的成人,一起享受動物世界的奧妙。進而珍愛和尊重,這個地球上,不同於人類文化,或者更為重要的自然文化。

在文學命定的講題裡,人類和動物之間的關係,也絕不止是反映動物與動物、動物與人類之間的感情交流,或者只是把這種交流賦予豐富的人性解釋。我總是想辦法擴充視野,嘗試著使用更新形式的敘述,摸索更多尚未被人類所理解的領域,以及尋找更大的價值。

現代的動物故事,何妨越過兒童世界的層次,進入一個混沌的起跑線,重新設定更多可能的原點。它一方面是對大自然的禮讚、哀歌,或關懷動物生存的論述,一方面更應是人格成長的小說,心靈冒險的故事,兼而反省人類文化的發展。進而言之,動物小說作為一個自然寫作的界面,既非那麼孩童似的愚騃,但也不必屢屢背負人類破壞自然的原罪。面對地球日漸暖化、雨林遭到濫墾、水資源缺乏等危機,一個寫作者,除了站在第一線抗爭,更大的責任是栽植夢想和希望。

儘管這課題需要長時的蘊釀、培養,但每回我寫出一部動物故事時,那無可言喻的喜悅和滿足,彷彿成功地護守了一座森林的欣然成長。我快樂地想像著,每一位讀過這些動物故事的孩童或大人,在心裡也悄悄地滋生了一座森林。

《 本帖最後由 kjfdco08 於 2008-8-12 08:17 編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32
發表於 2008-8-12 08:19:18 |只看該作者
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書摘)
2008-08-06文�汪培珽
出版社:時報出版
ISBN:978-957-13-4866-7

本書《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封面(圖�時報出版社提供)


您根本不知道,孩子多需要手足。
我,也不知道。

--直到姊姊七歲,弟弟五歲時。

我說過,我是那種糊里糊塗、沒想太多就生了兩個孩子的媽媽。當孩子還小時,我哪裡有機會想到「孩子需要手足」這麼不切實際的問題呢?只要孩子有半天不吵嘴、不爭寵,給我安靜的片刻,我就該吃齋唸阿彌陀佛囉,哪還有閒情逸致去考慮什麼相親相愛、手足之情。

我的兩個孩子年齡差了兩歲半,也就是說,當第一個孩子快兩歲時,我就懷了第二個孩子。可是在當時,我能從生活中深深切切地體會到「孩子需要伴」嗎?

完全不會。

因為孩子太小,父母很容易就誤會一件事--以為孩子有父母的陪伴就足夠。

這種「以為」,就是整件事情最可怕的地方。因為對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的天和地;早上起床要媽媽,晚上睡覺要媽媽,好像世界上的其他東西通通不重要,只要有媽媽就好。不過,這也是事實啦!

但是,等您一旦體認到「孩子需要伴」這件事時,即使只有一絲絲的察覺,通常生第二個孩子的最好時機都已經過了。

過了還不打緊,不是說「亡羊補牢,猶未晚已」嗎?可是再加上現代人生活步調太緊湊、還有得過且過的生活方式,這樣耗下去,拖到羊都跑光了,牢也不用補了啦。

第二個孩子出生的頭一年,對老大來說,老二還只是個樣版戲,連吵個架都不行,只能稱為「心靈上的寄託」。所以嚴格來說,在老大四歲以前,您都可能誤以為,有沒有手足,不一定那麼重要。

剛成家時,我們為了生活,總是忙得焦頭爛額,根本無暇想些眼前看不到的問題,日子就一天一天過去了。

直到姊姊大約七歲,弟弟快五歲的某一天下午,我原本打算小睡一場午覺,沒想到那天實在太累,一睡兩個小時根本起不來。不過,做媽媽的就是即使睡著了,心都還繫在孩子身上,從頭到尾,我都隱約聽見兩個小鬼,在外面吱吱喳喳地說個不停。一會兒聲音出現在姊姊房間,一會兒兩人又到了客廳,一會兒兩人隔了老遠還在喊話。您如果不是親身經歷,絕對無法想像,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有這麼多話可說呢?好似時間如果沒有盡頭,兩人的對話可以直到海枯石爛,仍不休止。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33
發表於 2008-8-12 08:24:17 |只看該作者
《56種看世界的方法》 書摘
作者�黃寶蓮
(更多內容,請詳閱本書《56種看世界的方法》)
出版資訊:聯合文學,台北 2007, ISBN:9789575227296  
本書《五十六種看世界的方法》封面(圖�聯合文學提供)  

【青春不老寡皮族】
K是個三十七歲的寡皮族。

長年一條昂貴的破牛仔,經常更換款式不同的運動鞋,戴著黑邊方眼鏡,背著一個大書包,帶著iPod,逍遙自在玩滑板。

快要四十歲了,他還是童心未泯,生活需要一點sex,日子應該有很多Fun,經常戀愛,風花雪月,以為他會驚覺青春不再,老之將至。

但是,他輕輕鬆鬆結婚了,結了婚之後也生了孩子,買了房子;以為做了父親,他應該有點責任感,收拾放心,但他還是繼續party,心血來潮也會抽點大麻,繼續狐群狗黨,偶爾玩瘋了也會夜不歸營;以為他醉酒回家,妻子一定會生氣,婚姻恐怕出問題;結果也沒事,妻子跟他一樣愛玩,也沒比他少玩一點,經常帶著兒子去蒲吧,享受週末的快樂時光,跟其他媽媽喝小酒話家常、購物、修指甲,年輕女子擁有的她一樣也沒少。

他們既不是拒絕長大,也不是未成年,而是介於三十到四十之間的成年人:grown-ups,或說kid-adult,所謂成年的孩童,《紐約雜誌》作者亞當.史坦伯格稱之為「寡皮族」:GRUP,grown-ups的縮寫,靈感源自星際大戰裡,柯特艦長的太空船有次意外降落在一個由孩童統治的星球,孩子們稱外來的艦長一夥GRUPS。

那個星球的成年人在一次病毒的襲擊中死亡殆盡,病毒極度延遲人的成長過程,任何人一到成年就會死去,名副其實的青春不老。

寡皮族是二十一世紀新起的優勢品種,重新定義了前輩人一貫認知的成人世界,沒有因為結婚就把養家的責任、做父親的擔子扛在肩頭,從青年到成年,他們一路輕歌曼舞橫跨代溝而輕鬆自在。

他們不刮鬍子,穿著尺寸不合的寬大襯衫,也讓三歲的孩子跟自己一樣邋遢;雖然不修邊幅,卻會花上幾千元理髮,上萬元買一個大背袋,不屑那些穿著筆挺西裝提著公事包的主管階層;他們看電視裡的色情頻道至深更夜半,哈樂團哈到廢寢忘食,以運動鞋做為時尚宣言,穿休閒服去上班,不想幹就辭職,升職加薪的另一個說法就是賣身做奴隸。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34
發表於 2008-8-12 08:25:38 |只看該作者
【自序】 醬子就可愛
「不生氣媽媽」練功筆記
媽媽「氣」功與我



  不生氣的媽媽 別傻了!
96.11.14 【夏瑞紅-胡綺恩】
《醬子就可愛》不是一本親子教育書籍,而是母子之間長時間醇釀出來的點點滴滴。如同夏瑞紅所以,媽媽對兒子牽腸掛肚的情緒境如此神似男女間「苦戀」。這種糾結就釀那句老話:當了父母才知道。...
   



文�夏瑞紅
《醬子就可愛》相關資訊  
《醬子就可愛》封面  


首先,我有責任對每位拿起這本書的讀者坦白:

如果您是被本書副題「不生氣媽媽」所吸引,以為是個「不會生氣的媽媽」寫了一本書來傳授密技,因而想掏錢來買,那麼,千萬且慢!事情不是這樣的,請花三分鐘看完這篇小序再做決定,可別讓我作「賺黑心錢」的人!

其實……其實,雖然我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該學作「不生氣媽媽」,如今,孩子已經上高中了,然而,我投入十幾年的媽媽「氣」功,離歸「空」還「虛」的殊勝境界──很慚愧,還差得遠!

換句話說,所謂「不生氣媽媽」指的純粹是我「偉大的理想」,絲毫不是我擁有的美德或賢能。

也許因為愛幻想,我似乎天生就容易對練功著迷。小時候初識字,在廟裡看到?吐納術的道家善書,就會拿回家閉門土法煉鋼。而後,我更曾「以身試法」練過許多奇怪的功夫,後來發現,那些再難都難不過「作媽媽的功夫」。當媽媽別說要當到「母儀天下」、作育英才,能當到不氣孩子、不氣自己,還能時常微微笑,那就已經是很高的次第了。

作媽媽真的是「有功夫」,不是「等閒人」開玩笑的。為「自療」練功歷程中的「跌打損傷」,這些年來,我試著在部落格裡書寫「練功筆記」。承蒙時報出版公司珍重,鼓勵我把那些難唸的媽媽經正式集結,以分享更多朋友,我一方面感到榮幸,另一方面也覺得滿惶恐的。

因為,那些生活隨筆紀錄的,只是像我這樣一個普通媽媽真實的感受與省思,尤其專注於觀照自己與孩子的問題相對應時,內在所升起的種種幽微的激動。我多半是為檢驗自己而寫,無意教育別人,然而,我知道這樣的書很容易被當親職參考書,若從這角度來看,我怕未盡周延,也不知道是否真能對別人有益?

此外,正因此,本書對孩子的可愛可取,以及作媽媽的喜悅與榮幸,著墨不多。我不希望孩子因而被看作是「問題孩子」,也不願誤導讀者,以為當媽媽就是會激動。

關於媽媽經,讀者們期待的總是「一個成功媽媽的經驗分享」,但我也不真正清楚,媽媽該用什麼指標來自我評量成不成功,也不知道要評量到什麼時候才算數?孩子考上好大學嗎?孩子成家立業、出人頭地嗎?世上的媽媽與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自然母子關係也是。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35
發表於 2008-8-12 08:28:05 |只看該作者
《孩子,我應該留什麼給你?》(書摘)
留給孩子「時間」

偶爾也要停下來、看看孩子……
推薦書《我喜歡爸爸在家》




  孩子,我應該留什麼給你?
96.9.27 【謝淑美-胡綺恩】
我自己也有兩個女兒,我自己常常在帶女兒讀繪本的時候常常很有感觸,這本書收錄了我以前分享的想法與內容,是我集結的第二本。因為有些讀者反應,單篇的看不是很集中,因此這次又把我在兩年之內時間寫出來的文章集結出來,並且整理出中心思想之後,與大家共同分享與討論。...
   



作者�謝淑美(更多詳細內容,請看《孩子,我應該留什麼給你?》)
出版資訊�台北:奧林文化(2007)ISBN 978-957-0391-73-2

《孩子,我應該留什麼給你呢?》封面。(照片�奧林文化提供)  


荳芽姊姊出生時,我的公司才剛剛開始起步,我雖然也忙,但是公司業務量不大,我也一心一意惦著她,陪伴她的時間幾乎跟一般全職媽媽不相上下。荳芽一路成長,溫和體貼、自律愛人,很少有事真正令我為她心煩。老天看我這樣當媽媽未免太輕鬆自在,所以在我事業正盛、毫無心理準備迎接新寶寶時,給了我蝴蝶妹妹。
我陪蝴蝶的時間也不算少,只是因為公司的事比幾年前多很多,我無法避免的要飛來飛去出差,比起荳芽姊姊,我其實明白我在蝴蝶身邊的時候少很多。

每回我要出遠門,總是跟蝴蝶說:「媽媽要去工作、賺錢錢,給蝴蝶買ㄋㄟ ㄋㄟ、買衣服、買玩具……蝴蝶乖乖在家等媽媽回來……」

前兩年她還小,好像還好哄騙。今年她三歲了,懂事一些了,開始有些反應。每回我在外地打電話回家,總是聽到蝴蝶的種種惡行,胡亂哭鬧、起床哭、吃飯哭,還會搶姊姊的東西……我不禁懷疑:這是我的小蝴蝶嗎?

前陣子我又去北京,照樣在電話裡聽到蝴蝶令眾人束手無策。

我回家後,決定好好跟她談一下這個問題。

「蝴蝶,媽媽不在家時,聽說妳壞壞……」

蝴蝶一句話都不回我。

我猜想是我沒有好好陪伴她,讓她不安全、浮躁吧?我問她:「妳是不是因為媽媽不在家陪妳,所以妳就壞壞呀?」

蝴蝶點點頭。

我不確定三歲的她是不是真的因為這個理由故意惹事,是我自己覺得對她愧疚吧。一看到她點頭,我的眼淚差點沒掉下來。

我說:「那媽媽多找點時間陪妳,妳就要變乖寶寶喔。好嗎?」

蝴蝶很快又點點頭。

接下來的日子,我刻意早早去接她下課,帶她到超市買菜。吃飯時,故意大聲說:「今天的菜都是蝴蝶點的喔!」蝴蝶驕傲的點點頭,不哭不鬧的吃完飯。

有一天,我帶她去散步,邊走邊跟她說:「我知道妳喜歡媽媽,可是媽媽不在時,妳也要乖乖的……媽媽要工作……」

蝴蝶回我:「我不要玩具、要媽媽陪……」

想起小時候,我好像從來不用找我爸爸、媽媽,因為我們家沒有做大生意,我天天都可以見到我爸爸、媽媽。假日,我還得到市場去幫我媽媽賣東西。雖然不是頂富有,我總是可以跟在爸爸、媽媽身邊……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36
發表於 2008-8-12 08:31:31 |只看該作者
說話前,先想好要伸哪根手指》第一章 小心,意在言外喔!


  肢體語言 讓你情場、職場無往不利
96.03.21 【平安文化孟繁珍-守寍寍】
從生物學、心理學和腦部醫學知識的觀點,你就能了解眼神、手勢、聲音、表情和肢體動作背後所隱藏的訊息,看穿對方真正的態度與情感,如此一來,你就能在情場、職場、商場無往不利。...
   



亞倫•皮斯&芭芭拉•皮斯  
《說話前,先想好要伸哪根手指頭》封面(平安文化提供)  


有些人走進擠滿人的房間之後,不用幾分鐘就可以正確描繪出眼前這些人之間的關係,以及他們心中的感受,相信你也認識這樣的人。在口說語言演化之前,這種透過他人行為來解讀對方態度和想法的能力是人類最早使用的一種溝通系統。
在收音機發明之前,大多數的溝通都是藉由書籍、信件和報紙中的文字書寫所達成,這也意味著像亞伯拉罕•林肯這種其貌不揚的政治人物,或是拙於言詞的演說者,只要他們堅持到底,寫出好文章,就能成功。收音機時代帶給擅長說話的人許多出頭的機會,比方溫斯頓•邱吉爾就是箇中翹楚,但如果在今日這種更偏重視覺的時代,他或許就得付出更多努力,才能獲得同樣的成就。

今日的政治人物都明瞭,政治就是形象和外表,大多數有頭有臉的政治人物現在都有個人專屬的肢體語言顧問,以便幫助他們創造一種真誠、關懷和誠實的形象,當他們的本性並非如此時,這種作法更是不可或缺。

在人類演化的數千年過程中,一直要到一九六○年代才有人開始主動研究肢體語言,這真的是相當不可思議,而一直要等到一九七八年我們所寫的《說話前,先想好要伸哪根手指》一書出版之後,一般大眾才開始留意到肢體語言。然而,大多數人相信言語(speech)仍舊是我們主要的溝通模式。就演化的層面來看,言語直到近期才成為我們溝通技能的一部份,主要用來傳達事實和資料。言語可能是在距今兩百萬年到五十萬年之前開始發展,值此同時,人類的腦容量變大了三倍。在此之前,肢體語言以及喉部的聲音是我們用來傳達情感和感覺的主要方式,直到今日仍舊如此。但由於我們注意的是其他人所說的話,大多數人因此對肢體語言十分陌生,更別提它在我們生活當中的重要性。

然而,我們的口說語言(spoken language)仍舊知道肢體語言對於溝通有多重要。以下就是幾個我們會使用句子──

直抒胸臆。緊抿上唇。
離我一臂遠。抬頭挺胸。
肩負重擔。面對現實。
踏出成功的第一步。親我的屁股。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37
發表於 2008-8-12 08:32:18 |只看該作者
快樂為什麼不幸福?


  《快樂為什麼不幸福?》
96.03.07 【時報出版主編陳旭華-胡綺恩】
一九六○年代後期,有本暢銷書叫做《活在當下》(Be Here Now);作者認為,快樂、實現和啟發的關鍵在對於未來不要想那麼多。我們為什麼不能就活在當下?答案在於:想到未來會讓人開心。...
   




第一章 飛進未來
多舛的命運


一九六○年代後期,哈佛有一位心理學教授拿到圖書館學博士後,(在主管單位的鼓勵下)辭掉了教職,去印度面見一位大師,回來後寫了一本暢銷書叫做《活在當下》(Be Here Now);醒目的書名一針血見地點出了全書主旨。這位前教授認為,快樂、實現和啟發的關鍵在對於未來不要想那麼多。

為什麼有人要耗費時間、金錢和腦細胞千里迢迢去印度,只為了學習如何不去想到未來?因為凡是試過學習冥想的人都知道,不想到將來比當個心理學教授難多了。不想將來有賴於我們說服大腦額葉,不要做它原本該做的事;這就像要心臟不要跳動一樣,它當然會抗拒這種暗示。

和不同的是,大部分的人不用費力地想到未來,因為關於未來的心智模擬會定期且自動出現在我們的意識中,並占據心智生活的每個角落。當人被問及自己想到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頻率時,他們會說自己最常想到未來。研究人員實際去「計數」浮現在平常人意識流中的項目,結果發現我們的日常思惟中大約有一二%跟未來有關。換句話說,每想八小時就有一小時是想到還沒發生的事。如果你每八小時就有一小時是住在我居住的這一州,你就得繳稅給本州了。這表示從某個很實際的角度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明天的兼職居民。

我們為什麼不能就活在當下?要是我們做不到金魚覺得很簡單的事,情況會怎麼樣?當今天、當此時此地有這麼多事情要思索時,我們的大腦為什麼固執地堅持要我們去設想未來?

前瞻與情緒


這個問題最明顯的答案就是:想到未來會讓人開心。我們會在公司野餐時幻想敲出致勝全壘打、和樂透彩的頒獎主管以及超大支票一起擺姿勢照相,或是在銀行和漂亮的行員哈拉。這並不是因為我們預期、甚至希望這些事會發生,而是因為光想像這些可能性本身就足以帶來樂趣。研究證實了各位可能猜到的事:人在幻想未來時,多半是想像自己成就某事與成功,而不是失手或失敗。

《 本帖最後由 kjfdco08 於 2008-8-12 08:35 編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38
發表於 2008-8-12 08:33:38 |只看該作者
作者�盧燕俐(更多詳細內容,請看《全世界的有錢人都在說「不」》)
出版資訊�台北:方智出版社(2007)ISBN 986-175-044-4  
《全世界的有錢人都在說「不」》封面(方智出版社提供)  


有些人貧,有些人富;有些人苦,有些人樂,命運的好壞差別,竟然在於一個關鍵字──「不」!
大學時代,基於好奇心,很想了解同個時辰出生的人,是否會有同樣的命運?於是,煞費苦心,終於找到和我同年、同月、同日,甚至同時辰出生的A小姐。不過,聊天之後,卻赫然發現,我們兩人的差異性頗大。

我讀社會系,她念歷史系,我的臉看來很福泰,套句同學的形容:「以鼻子為中心,可以用圓規畫出一個圓形。」而她,臉型削瘦,一副弱不禁風的模樣。兩人個性更是天壤之別,我總是樂觀開朗、笑臉迎人,她則鎮日眉頭深鎖,似乎永遠有心事。

畢業多年後,我們竟在台北街頭相遇。在互留連絡方式後的某天,她打電話向我尋求協助。原來,她是時下熱門的「卡奴」一族,想從我身上了解,是否有快速解決債務的方法。

這位可以和我互為「分身」的A小姐,其實工作挺穩定,月薪也有五、六萬元。但是卻喜歡買名牌包,每年出國旅遊至少3次。這還不打緊,糟糕的是,先生聽信明牌,用融資方式買股票,卻慘遭套牢,差點被斷頭。於是,她只好預借大筆現金,解決燃眉之急。只是萬萬沒想到,在利滾利的效應之下,債務愈堆愈高。

你瞧!這對禁不起誘惑的夫妻,一個對於無法負擔的高消費,提不起勇氣說「不」;另一個則是貪戀所謂的明牌,到最後,兩人差點一起鬧自殺。

這則故事給了我一個很重要的啟示──即便是命盤和八字都一樣的人,由於不同的價值觀和金錢觀,最後造就「富人V.S.窮人」的差別命運。

再談談我身邊的另一個真實例子。小陳和阿明是我多年的好友,兩人同樣38歲,都是好人,也都富有正義感,願意為朋友兩肋插刀,是我認為值得深交一輩子的兩個人。

不同的是,小陳當年是吊車尾考上私立大學,阿明則是台大高材生。小陳自認不是念書的料,於是畢業後就自行創業。工作8年多,平時省吃儉用的結果,就存到人生的第一個一千萬。爾後,他進而將錢投資到股票和期貨市場,因為多次抓到台股轉折點,所以短短5年間,身價已突破上億元,目前財富還不斷累積中。

《 本帖最後由 kjfdco08 於 2008-8-12 08:34 編輯 》

點評

danny0102  讀了之後可以讓自己從不一樣的角度想事情  發表於 2011-9-24 12:55:25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39
發表於 2008-8-12 08:38:23 |只看該作者
《禮貌的力量》前言
2008-07-16文�露辛達•赫德佛斯(Lucinda Holdforth)
譯�郭寶蓮

本書《禮貌的力量》封面(圖�商周出版社提供)


「禮貌啊,是一些小小的犧牲所造就出來的。」美國作家暨哲學家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這麼說道。當然啦,他這種古怪的說法可以迎合其十九世紀的讀者粉絲,但換做是今天,這類格言大概沒幾句會被現代人多看一眼吧!

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對「犧牲」這種想法打從心底排斥。沒錯,理論上、原則上、在#公開場合#中,我們都支持禮貌很重要,也衷心同意「禮多人不怪」,尤其與人交陪往來更得如此。

但是禮貌這件事所需要的很多特質,在今天看來卻跟不上時代--耐心、自制、體貼別人、把別人的需求置於自己之前,還有還有,願意做出愛默生說的那種小犧牲,以及遵守那些有點不切實際,老實說還相當愚蠢的規則。

現在很少年輕人會伸手攙扶小老太婆、到銀行會規矩排隊等候、在餐廳會關掉手機、遵守交通規則不惡言抱怨、耐心等候同事把話說完不亂插嘴。真遇上會這麼做的人,我們就像難得瞥見害羞的稀有鳥類般欣喜不已,但可也沒有人會因此敬畏地說:#此人將來必是龍中龍、鳳中鳳!#這年輕人的多禮,若完全對他自己無益,反而會讓我們覺得他缺乏利己的侵略企圖心,肯定無法在現代社會中打贏達爾文「優勝劣敗,適者生存」這場戰役。

諷刺的是,不算太久之前,這種好行為還曾經被視為能傳達出顯著的優越氣勢。大約在一千年前,西方文明就將禮節視為社會及政治權威的象徵。從西方詞源學就可以看出端倪:#禮貌(curtesy)#的字根就是從歐洲#宮廷(court)#制度而來的,而彬彬有禮(chivalry,按:此字亦有騎士精神之意)則與騎馬上戰場的軍官階級有關。事實上,禮貌不僅被當成一種美德,更積極地代表了一種優越性。所以說,貴族通常會表現得慷慨仁慈。

不過,想到這兒,我又發現另外一個問題。

現在這個時代,人們只在乎那些看起來很有分量、很重要的字眼:全球化、恐怖主義、基要主義,以及氣候變遷。至於禮貌,就像愛默生說的,不過就是,嗯,小事。在全球暖化、中東危機爆發、恐怖主義份子揚言摧毀我們、非洲千萬饑民受苦受難之際,去爭論手機禮儀,未免扯得太雞毛蒜皮了。所以我們就不難想像,在當今這麼多令人驚嘆的重要議題中,「禮貌」一定只能被排到天邊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40
發表於 2008-8-12 08:48:38 |只看該作者
知識與國富論(書摘)
作者�大衛•瓦爾許(David Warsh)
譯者:周曉琪
出版社:時報出版  
《知識與國富論》書籍封面。  

〈書摘一〉故事緣起:一篇革命性的論文
一九九○年十月,當芝加哥大學卅六歲的經濟學家羅默(Paul Romer)在一種主流的經濟學期刊中發表他的經濟成長數理模型之後,知識的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knowledge)才成為眾人焦點,這已經比這種觀念非正式的出現足足過了二百年之久。

論文的名稱是:《內生的科技變革》(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其中的一個句子使得經濟學觀念產生重大的轉變:「做為投入的科技……其特性既不是一種傳統的財貨也不是一種公共財(public good);它是獨享財(nonrival good)。」

在政府提供的「公共」(public)財與市場參與者提供的「私有」(private)財的對比之外,這句話增加了第二種對比,也就是「獨享財」(rival goods)與「共享財」(nonrival goods)——由於形體的關係,任何財貨可以大致分為獨自享有的財貨(一個霜淇淋、一棟房屋、一份工作、一張政府債券),或是能同時提供給無數人分享的財貨(聖經、語言、微積分、腳踏車的基本設計)。無可避免的是大多數財貨都兼具這二種性質,而且在這二種極端中存有無限多很有趣的可能性。

設計師的新時裝、電腦中的作業系統、爵士音樂會、披頭四的唱片、電腦晶片的新設計、通訊衛星的加密訊號、人類的染色體圖譜、新藥的分子結構、汽車上貼的「內有嬰兒」貼紙、你現在讀的這本書……,以上這些都是共享財,因為這些東西都可以被複製,然後供無數人同時分享與使用。其中大多數也具有部分「排他性」(excludable),代表在某種程度上要使用這些財貨可以受到控制,至少原則上如此。

獨享財是「物體」(objects),共享財是「概念」(ideas)。羅默將日常生活碰到的經濟觀念賦予新的角色——像是商業機密、秘方、商標、規則系統、生產方法、專利權、科學法則、設計、地圖、食譜、生產程序、商業手法、版權、非法的複製品;整體而言,也就是「知識」的經濟學。他為產生「新」概念的誘因與維持「現有」知識的有效分配與使用的誘因之間的對峙指出一條明路——也就是我們所稱的智慧財產。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2-27 16:02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