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10-6
 - 最後登錄
 - 2015-7-2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1901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11968
 - 相冊
 - 3
 - 日誌
 - 45
  
 
 
 
     
 
 
 
 
 
 
 
 
 
 
 
 
 
 
 
狀態︰
 離線  
 
 | 
高砂義勇隊,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日軍動員臺灣原住民前往南洋叢林作戰之組織。據說動員臺灣原住民到南洋熱帶雨林作戰之想法,是出自日軍和知鷹二參謀的建議。此構想起源於霧社事件中,臺灣原住民表現英勇,以寡擊眾,大破日本警隊。如能徵召參加日本戰事,應能有所貢獻。「高砂義勇隊」是一總稱,個別梯次的派遣有另行命名者,如「薰空挺身隊」等等。 
 
高砂一語為日本古籍對臺灣之稱呼。 
 
 
   
 
高砂義勇隊成員在進行訓練 
 
 
招募人數 
高砂義勇隊隊員部分說法是採志願方式募集,第一次高砂義勇隊出發日期不詳,但根據報導可推知是在1942年4月1日臺灣正式實施志願兵制度之前,隨後在1942年到1943年之間約派出7次,每次隊員在100人到600人之間,總數約在4,000人左右。 
 
媒體報導1942年3月第一批稱為「高砂族挺身報國隊」的五百人赴菲律賓,因5月7日參戰成功擊退巴丹半島美軍聲名大噪,以後才改稱為「高砂義勇隊」。第二批6月有1,000人、第三批11月414人、第四批於1943年6月200人、第五批7月500人、第六批6月800人、第七批800人等,皆被送往防堵澳軍、美軍的最前線新幾內亞島作戰。 
 
日軍後來將「高砂族」青年重新編入特殊任務部隊內,如「齊藤特別義勇隊」等。另有1943年10、11月,分批各500百人送往菲律賓呂宋島戰場,其中被取名為「薰空挺身隊」者全軍覆沒,無人生還。 
 
 
戰場表現 
據日本退休士兵回憶,該隊人員能於無道路之叢林,穿梭偵察,也可以分辨遠處聲音,從事伏擊。由於隊員精於狩獵,對叢林內的動物可分辨可食或不可食,日軍同僚得以在缺糧下補給。該隊隊員也傳授日軍在叢林生活的方法。日本兵罹患瘧疾,高砂隊員能冒險摘椰子取水解熱。日軍退休人士認為,「高砂隊員的英勇、服從、為長官效命及犧牲奉獻的精神」,日軍成員也難望其項背。 
 
該隊與其他臺灣原住民志願兵傷亡比例頗高,但戰後並未獲得任何官方賠償。直到1974年阿美族日本兵史尼育唔(中村輝夫、李光輝)於印尼被發現後,才引發各界對臺籍日本兵與高砂義勇隊的關注。據媒體報導,若干日人私人募款補償部分高砂隊遺族兩百萬元新台幣,但其具體涵蓋範圍還不清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