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7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虛心曲己,受福之基;謙則受教,取善無窮 [複製連結]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超級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3C商品達人勳章 通訊產品達人勳章 SOGO綜合圖區之星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綜圖精英分享家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優質套圖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正妹貼圖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性感誘惑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激情性愛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自拍樂園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絲襪美腿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西洋辣妹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唯美清純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自然美景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11-27 09:25:1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最後,以此勉勵兒子要學謙虛。「虛心曲己,受福之基」,虛心委屈自己,這是受福的基礎;貢高我慢,不可一世,瞧不起人,那是禍害的根源。你現在得志,可以傲慢,有一天你失志時,人家遠離你,不再理會你,你就有苦頭受了。所以人在得志時,愈要謙虛恭敬,愈要誠心誠意,利用這個機會去幫助別人,修福積德。到自己年老體衰,報恩的人,照顧你的人就多。所以我們現在修福,到晚年才享福。中國的教學,年輕時代是培養福德的基礎、根基。這些教育都是小學時教的,父母、老師教導,一個人的成就都是得力於當時的栽培,所以父母、老師之恩德最大。中年時期踏進社會,是修福、造福、積福的時候。《禮記》云:「七十而致仕」,七十歲是退休的年齡,退休之後享福。



現在的社會顛倒了,兒童享福,父母寵愛;中年戰場拼命;晚年墳墓,這多可悲!這是中國與外國教育理念之不同。我過去住在美國,中國人還有祖孫三代同堂的,日本人也有很多,當地美國老人看到很感動。他們的兒女走了之後,就不回來,逢年過節寄一張賀卡,就高興極了。現在人受西方文化影響太大,也學外國人不養父母,忘恩負義。種下這個因,到晚年退休時,也會嘗到這個果報。我們要想恢復傳統善良的教學,一定要從自己做起,一定要懂得謙虛。



「謙則受教,取善無窮」,謙虛才能受教,善福無有窮盡。人只要傲慢不謙虛,再好的老師都無法教導。我跟李老師十年,看到老師對學生的教學,凡是學生傲慢毫無謙下之心的,老師對他就很客氣、很恭敬。他有過失,老師也不責備,因為講了沒用處,反而得罪結冤仇。能接受的,肯聽話的,老師又打又罵,沒有一點好臉色,這是真正在教導。不肯接受的,將你當作客人;肯接受的,才當作學生。老師不是偏心,完全看學生肯不肯接受。所以,有一分誠敬,肯接受一分,就教你一分;有十分誠敬,肯接受十分,就教你十分;不能接受就不教了,教了沒用。這是因人施教,看學生的真誠心、謙虛心來教導。



所以,佛法的修學,旨在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本人,宇宙就是生活環境。了解宇宙人生真相者,稱作佛、菩薩;迷惑顛倒,不清楚、不明瞭,就稱作凡夫,所以聖凡只在迷悟之間。覺悟了,就得大自在;迷了,不但不自在,還要受很多苦難。不了解事實真相,隨著自己的煩惱、知見,錯誤的想法、作法,變現出這些不吉祥的果報,招致許多的災難。自古以來,世出世間的聖人,中國人稱作聖人,印度人稱作佛,其意思完全相同。因此,「聖」的定義,就是明白宇宙人生真相之人。



佛法分世間聖人與出世間聖人,其實這都是方便說。真正覺悟、圓滿覺悟之人,心地清淨,決定沒有世間、出世間的這些概念;有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沒斷,縱然覺悟,悟得很有限。佛是希望每個人都能徹底覺悟,也就是希望人人都成佛,成佛就是成就徹底圓滿覺悟。所以,佛不是神,神還是沒有覺悟,只是福報比我們大一點,智慧比我們高一點,其實也高不了多少,也還沒超越三界六道。這些事理我們都要清楚,才知道應該如何學佛,學佛的目的何在,學佛應當具備的態度與方法,希望有什麼樣的成就。成就是果報,每個人都希望過幸福、快樂、美滿的生活,佛法確實能讓我們達到此目的。無論在這一生、在來生,生生世世永遠得到幸福、美滿、快樂。



如何才能得到?覺悟才能得到。如何才能覺悟?要教學,要親近善知識,佛在經上這樣教導我們,中國聖人也是這樣教導我們。我們親近善知識,是否真的能覺悟?固然有覺悟的,還是少數,不覺悟的佔多數。關鍵還是「好學」,好學的人親近善知識就有成就,不好學的遇到善知識也是空過。好學是否真的能有殊勝的成就,也不見得,只能說會有一點小成就,至於大成就、圓滿的成就,還要加上一個條件,就是大心量。諺語所謂「量大福大,福大慧大」,大智慧、大福德就是從大心量來的。心量小縱然好學,遇到善知識,成就還是小。



佛家的教學亦如是,小乘親近善知識,大乘加上一個好學,普賢行再加上大心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又好學,又喜歡親近善知識,具足這三個條件,一生才能夠圓滿成佛。這三個條件,若缺少善友,縱然好學、有大心量,也不能成就,因為沒有基礎,可見得親近善知識是極為重要。《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一開始就說,要親近明師;「明」就是通達明瞭。縱然不好學,沒有大心量,能親近明師,也可以達到修學佛法的第一目標—斷惡修善。也就是說,真善知識絕對不會幫助人增長貪瞋痴。幫助人增長貪瞋痴,幫助人造十惡業,就是惡知識。善知識不但教人斷惡修善,自己一定也會做個好榜樣。



釋迦牟尼佛是一位最好的老師,最好的善知識,他自己所說的,他全都做到。他一生對於自己所需,可說是降到最低的水平,過著三衣一缽的生活。就是告訴我們,物質生活過最低的水平,所謂是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可以遮避風雨,就足夠了。身心毫無牽掛、憂慮,沒有絲毫壓力,正是聖賢人所講的「心安理得」。道理明白,心就安了,心安就知足常樂。世間何人最苦?不知足的人最苦,他永遠沒有滿足之時。



所以,佛法教學目標,首先是教導眾生「斷惡修善」,這是修因,果報是人天福報。斷惡就是斷三惡道,修善就是修人天福報。這是指親近明師,親近善友,就得到這樣殊勝的果報。若加上好學,果報就更殊勝。學能開悟,學能明理,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通達明瞭,果報更殊勝,能超越六道輪迴。



世間真正的樂,是讀書樂。讀什麼書?聖賢書。佛是大聖大賢,天天讀佛經,能體會到經中的義理,其樂無窮,此樂非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之樂所能相比。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生,樂此不疲。佛的學生,諸大菩薩、大阿羅漢,和中國歷代祖師大德,各個都樂此不疲。我們應當細心體會、觀察,真正親近聖賢,有大樂在其中。



更進一步,心量拓開了,真的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念念為一切眾生著想,為虛空法界著想,這種心量在佛法裡稱「普賢行」。無論修學什麼法門,都是普賢法門,以心量將修學的功德,拓展到最圓滿、最究竟,就圓成佛道。



這三個階段,第一是「斷惡修善」,脫離三惡道,得人天福報。第二是「破迷開悟」,脫離六道輪迴,往生到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最高的層次,就是拓開心量,無一不能包容,心地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就與諸佛如來相同,這就「超凡入聖」;「凡」是十法界,「聖」是一真法界,超越十法界,入一真法界。《華嚴經》講的華藏世界,淨土宗講的極樂世界,都是超凡入聖。所以,佛法是屬於覺悟的教育,覺悟的教學。



佛菩薩、善知識願意教,有沒有人來學?「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只要有一個人肯學,佛菩薩就來教。我們在經典裡看到的當機眾,當機眾是來當學生的,除他之外都是旁聽的。真正來學的人得利益,旁聽的只是結一點法緣;換句話說,得到一點佛學常識,真正的利益得不到。而真正做學生的就會真幹,真的斷惡修善,那是正科生,佛法稱當機眾。所以佛的教學非常慈悲,只要有一個人肯學,佛就會住世。教學的成果,是要將惡人教化變成善人,將壞人教化變成好人,將迷人教化變成覺悟之人,這是教學。不能說這是壞人,就開除他,那是失敗的教育;成功的教育是變化氣質。眾生可不可能有變化?決定可能。但是眾生的業障、煩惱、習氣很重,善知識要有耐心,這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成功。我學佛四十七年才轉過來、才回頭,我不是一個很用功的人,也不是上根利智,可是天天學,鍥而不捨,不知不覺就轉過來了。真轉過來,起心動念決定不會再為自己想,為自己想是沒轉過來。為一切眾生幸福著想,為一切眾生消災免難著想,就是真正回頭。所以,我們的學習要跟老師相應,老師是佛菩薩,佛菩薩的教誨就是經典,讀誦經典就是親近諸佛菩薩。



所以,此次將《了凡四訓》的大意,為大家略略介紹,很有必要。《了凡四訓》的內容,是「深信因果,改造命運」。尤其現在世間有許多災難,能否化解?能,只要懂得道理、方法就能化解。若不懂道理、方法,就沒有辦法了。這幾天有這點時間,與大家在一起研究,也是一件好事情。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19 14:39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