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阿文ㄟ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分享] 鹿港文化之旅導覽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只要大家攏甲台灣米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11
發表於 2010-11-28 22:34:29 |只看該作者
興安宮(興化懷古、興化慈靈)
 
鹿港的興化宮創建於清康熙二十三年(西元1684年),為鹿港最古早的媽祖廟,為最早移民至鹿港的福建興化人所建,是具有祭祀與同鄉會館功能的人群廟。興安宮所供奉之中壇元帥(哪吒)—太子爺據說為鹿港最靈,另外僅存一尊宮娥為明代神龕,其餘均早已遭竊。

興安宮為一座簡樸的廟宇,三百多年來經過數次修建,廟內收藏多塊年代久遠的古匾與石碑,而清代初期的軟身媽祖以及「開臺興安宮全貌」的彩繪古圖則為興安宮最為珍貴的歷史文物。興安宮於民國七十四年評定為國家三級古蹟。

創建於清康熙23年(西元1684年,即臺灣歸入清國版圖的第二年),為福建興化人所建的「人群廟」,堪稱鹿港第一古廟,距今已有三百餘年歷史。鹿港地區的興化籍閩人:周、蘇兩位族人,為感念媽祖庇佑,祈求族人興旺安寧,便從福建省迎請天上聖母到鹿港,創建了鹿港地區的第一座媽祖廟,取「興化平安」之意(「興化」係指今福建東南沿海,自仙遊縣至莆田縣一帶),命名為興安宮,俗稱「興化媽祖宮」。而其祭祀之神明為清朝順治年間從湄洲祖廟恭請來的分靈媽祖。

興安宮為鹿港的人群廟之一,「人群廟」係指大陸原鄉某一人群移民到台灣時,所共同興建的廟宇,此人群廟同時兼具「同鄉會館」的功能。興安宮之建成年代雖早,但由於興化移民不多,香火不盛,乏人管理,使其格局始終未有太大的擴展。然而未及大規模整建的結果,也使得興安宮得以保有較多的傳統建築及古物與安宮是興化人的祭祀廟宇。

興安宮隨著興化人失勢而沒落,後來廟埕被民宅佔用,變成狹窄的巷道,今日在廟埕邊的金爐旁,還可見到一塊刻有宮埕界的石碑。而屋脊翹的燕尾,亦因鄰居增建二樓而被包入鄰牆內,失去原來優美的曲線。

從廟內所存的光緒13年(1887)「奉憲勒碑」之記載可知,以往興安宮的廟產,遍佈鄰近地區,而且廟前廣場相當寬敞,絕非今日的窘態可比。此外,因興化人的後裔不多,且鹿港還有天后宮和新祖宮兩座大型媽祖廟,所以香火並不特別興旺。而今,配祀的太子爺似乎有凌越主神媽祖的趨勢。

興安宮整體格局較為狹長,屬於街屋式廟宇。為典型的鹿港街鎮長條型的建築,隱身於民宅之間,廟的格局為兩殿式建築,面寬只得單開間,第一進為三川殿,第二進為拜殿及正殿,全廟使人感覺狹長而深遠。民國85年興安宮由政府主導修復,其廟宇的彩繪由和美陳穎派匠師施做,興安宮雖已重新彩繪,看似新廟,但匠師的構圖及用色,均依傳統工法,呈現廟宇的彩繪藝術。

 
興安宮屋簷墀頭處,原有一對石獅,據說在民國76年琳恩颱風的夜晚,此對石獅遭宵小竊取,目前所看到的石獅,為重修時新刻的造型。

 
興安宮由前而後並無獨立柱子以作為空間的隔擋是極為罕見

 
清光緒13年(1887)興安宮曾局部重修,並由信士柯清泉、柯春榮敬獻「慈航普渡」匾。

SOGO榮譽會員

只要大家攏甲台灣米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12
發表於 2010-11-28 22:35:37 |只看該作者
文開書院、文武祠(文祠懷古、宮牆虎跳、西院書聲)
 
位在鹿港的文祠與文開書院雖為不同建築主體,但因相鄰宛如一體。文祠建於清嘉慶十一年(西元1806年),祠中供奉文昌帝君供民眾祭祀,每到考季就有絡繹不絕前來祈願的家長與考生。而文祠也是鹿港詩文學的發展重地,鹿港首個詩社「拔社」就是設立於文祠之中。文開書院則是建於道光四年(西元1824年),是由鹿港海防同知倡議地方八郊富豪所興建,讓鹿港的學子有可學習漢文學的場所。文開書院不幸於民國六十四年遭逢祝融之災,建築主體與許多文物皆燒毀,不過也令政府重新重視富含文化歷史的文開書院,撥款重建書院風采。

文開書院為中部地區最早的學府,為鹿港文化的搖籃,於清道光四年(1824)
由鹿港同之鄧傳安率日茂行林文之子林廷璋等士紳捐建而成,其書院名乃是為了紀念台灣文化始祖沈光文,字文開,號斯庵而名之,歷時四年完成,日據時廢止,院內藏書三十餘萬冊,二萬餘部,但今已散失,民國六十四年十二月九日因無名火燒毀,於七十四年由政府撥款重建修峻完成,重修時因建築師所學乃西洋建築,故無法重修原貌。沈光文於荷蘭時期來到台灣,教導漢民讀書識字,被譽為「台灣漢文化之祖」。

日據時代,日本政府曾在鹿港另設公學校,因恐儒生聚集滋生事端,因此勒令書院停學,其後書院因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造訪而易名為「北白川宮紀念堂」,目前書院左側廂房內,嵌有北白川宮紀念碑,其碑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鹿港軍情御視察之所」。

民國88年九二一地震,文開書院與文祠武廟再度受損,民國91年重修,至民國94年完成。
書院之左為青雲路,昔日設有牌樓,上書「青雲捷步」。文開書院結構分為三進:
第一進:三川門,為門廳。

第二進:前堂,為書院的祭祀空間,中祀徽國公朱子(朱熹),為閩派理學之代表,旁祀海外寓賢八人(沈光文、徐孚遠、盧若騰、王忠孝、沈佺期、辜朝荐、郭貞一、藍鼎元),悌勵莫忘本源,並以先賢品德為榜樣。

此處祭祀海外八賢,不但有功於台灣文教,亦是孤忠耿介與平亂的有功之士,可知書院制度不只強調知識教育,人格教育亦是首要之務。

後半部的講堂,則是治學的重心。講學方法,通常山長坐在前面,學生各自閱讀自己的書,有疑惑不懂的地方,才請教山長,有時則由山長開講。

第三進:為後堂,書院院長居住之所。左右兩旁共設十四間學舍。

書院修業完畢並不能取得任何學位或資格,和科舉考試並無直接關聯。所以書院並非是獲得功名頭銜的地方,而是真正讀書的場所。

此書院造就鹿港地區八位進士、十六位舉人、百餘位秀才(清佔領台灣213年間有進士29位舉人535位) 。
一、文祠
文祠主祀文昌帝君,文昌帝君為考試之神,又稱梓潼、文昌帝、濟順王、英顯王、梓潼夫子、梓潼帝君、靈應帝君,明史.禮志記載:「梓潼帝君者,姓張,名亞子,居屬七曲山,仕晉戰歿,人為立廟,唐宋屢封至英顯王,道家謂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元加號為帝君,而天下學校亦有祠祀者。」文廟是清代嘉慶十六年〔1811〕由鹿港同知薛志亮及陳士陶等地方士紳共同捐建而成,昔日於上元及中元兩節日,鹿港各地方士紳在此集會並舉辦盛大的祭典儀式。

文祠的環境清靜自然,鹿港最早期的詩畫社發源於此,其結構排列同文開書院及武廟橫向一字排開,合稱文祠。

文祠常被誤稱為「文廟」,其實,鹿港雖為文風鼎盛,但因不是縣治,在傳統體系上是不能蓋「文廟」供奉至聖先師孔子,只好在清嘉慶17年(1812年),由官民共同倡建「文祠」,供俸文昌帝君。
文祠的格局簡單大方,中庭為祭典儀式舉行場所,正殿供奉文昌帝君的祭祀空間,兩壁有許多鹿港近代書法名家的作品,如歐陽錦華、黃世傳、施人豪等,氣韻各異,巧妙不同,值得細品。

文武兩廟交界處,在有一虎井,因水質甘美,適宜烹茶,故享有「虎泉煎茗」,及蓬萊第一泉之美譽,可惜今日已封閉。內有泮宫(或稱學宫) ,為昔日之書院,及呈半月型之泮池,內種荷花,其意為學做君子,此地在皇宮內始可成為圓形,昔日學子成為「生員」稱之為「入泮」金榜題名時需繞池三圈,日後再行謝師儀式。

孔廟內有乳釘(*註*)共一百零八顆,代表孔子所教弟子較有成就者共一百零八人。
*註*---乳釘:台灣風物---稱其為「子婿眼」,當伍子婿被賜死自刎時,吩咐死後雙眼要釘在東門,以期能親眼看見吳王因忘恩負義而被越國打敗。

二、武廟
武廟主祀關聖帝君(儒教稱文衡帝君或山西夫子),於嘉慶十六年(1811)由地方富紳蘇雲從倡議同之薛志亮率先與地方民眾共同捐建而成,廟內主祀之神像--關公、周倉、關平乃清代福建著名工匠之作品,其神態威嚴肅穆。

武廟之右畔,栽種許多高大老樹及百草花卉,每年秋末,菊花盛開,正是人們扶老攜幼,郊遊玩耍的好地方,故有「沙墩買秋」之美譽。

SOGO榮譽會員

只要大家攏甲台灣米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13
發表於 2010-11-28 22:57:27 |只看該作者
楊橋公園(楊橋踏月)
 
楊橋原為一座木橋,原名為利濟僑,橫跨濁水溪支流--鹿港溪,台灣南部進出鹿港必經之橋,由彰化知縣楊桂森於清嘉慶十七年(西元1812年)所建,百姓為感念政績將利濟橋也稱為楊公橋。楊公橋的地理位置在於鹿港與南台灣的要道上,為許多民眾來往各地的必經之路,「楊橋踏月」是鹿港的八景之一,明月倒映溪水上,吸引眾多民眾於橋上觀望美景。民國二十八年楊橋毀於濁水溪氾濫,直到民國八十四年護安宮翻修,挖掘出清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所立的「重造利濟橋」石碑以及橋墩遺址,地方即提議重塑鹿港八景的風華。楊橋公園於民國九十年十月十月竣工,園區內風景宜人,也是民眾休閒的好去處。

地藏王廟(地藏普渡)
 
位在彰化鹿港的地藏王廟初創於清康熙二年(西元1663年),本為以草蘆搭建的小廟,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年)改建為磚造廟宇,直到清嘉慶二十年(西元1815年)時利用天后宮重建餘資改建地藏王廟。地藏王廟中主祀地藏王菩薩,從祀神祇則為註生娘娘、十殿閻羅與境主尊神。地藏王廟為一座外觀簡樸而不失莊嚴的廟宇,以中軸中心左右對稱的建築格式,主體構造為抬樑式與穿斗式的形式,三川殿採用燕尾翹起式屋簷,正殿屋頂則為一條龍式,是歷史悠久的古蹟廟宇。經過評定後為國家三級古蹟。

右廊壁上嵌有一塊「重興敬義園捐題碑記」,敬義園為當時鹿港士紳與行郊籌資所創設的慈善團體,頗富盛名與規模。

地藏王廟平日不輕易開虎門,只有在主神地藏王菩薩誕辰(七月尾日)和註生娘娘與境土尊王誕辰,及每月初一十五才會開啟。此外,中元普渡一大早敞開三大門,表示「鬼門開」,又稱「放庵」。

普渡時,廟前會放置三尊紙扎神像,其中一尊便是「大士爺」。有時還會架起竹編紙糊圓筒形「(車藏)」,祭拜之後,用手轉(車藏),稱為「牽水(車藏)」,據說這可將因難產.溺水而死的靈魂,從血池裡拉起來得以超生。

普渡祭拜的香並不插入香爐內,而是插入地上,稱為「地香」。人們相信香氣會轉入地獄,供養在地獄救苦救難的地藏王菩薩和所有受苦的靈魂。直到晚上11點之後,才由另一座「大將爺廟(威靈廟)」負責「收庵」,將鬼魂趕回地府。而地藏王廟於是收下紙扎的神像和(車藏),放入金爐裡燒掉,並關上大門,結束整個普渡儀式。

鹿港地藏王廟內最古老的地藏王菩薩,據說是清嘉慶8年(1803)流傳下來的,眉目祥和,流露出拯救眾生的慈悲。祂乘坐的靈獸「諦聽」,能聽出人間善惡。

金門館(浯江鄉思)
 
鹿港的金門館又稱為浯江館,是由金門駐台的水師與移民初建於清乾隆五十二年(西元1787年),不僅是廟宇也是金門同鄉會館。而現今的金門館經過多次的修建,清嘉慶十年(西元1850年)時由許樂三捐獻土地,加上金門駐台水師與船商們的捐款所修築。在清道光十一年(西元1831年)由鹿港游擊劉光彩募款再次重建,並且撰有紀錄過程的「重建漕江館碑記」。目前館中也保存有清道光十四年(西元1834年)的珍貴史料「重建浯江館碑記」。

主祀金門的鄉土神-蘇府王爺。據說蘇府王爺原是唐代將軍蘇永盛,因協助官方開發金門,並使金門人免於海盜侵擾之患,甚得人心,因此死後貝奉為金門的守護神。金門水師撤離,金門人減少,金門館特定的「人群廟」性質以消失,成為附近居民共同祭祀的「角頭廟」。

龍山寺(龍山聽唄)
 
台灣命名為龍山寺的寺廟共有五座,皆是由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安海龍山寺所分香來台供奉。鹿港龍山寺創立年代已不可考,傳說約為明永曆年間(西元1646-1661年),建於鹿港大有街一帶,始有文獻紀錄是清乾隆五十一年(西元1786年)遷於現止。鹿港龍山寺的主祀神祇為觀世音菩薩,每年農曆的二月十九日為觀世音菩薩誕辰,寺內皆會舉行隆重且盛大的慶典。龍山寺歷史悠久,經過多次的局部與整體的修建,公認為台灣保存最為完整的清代建築,有許多工藝精湛的雕刻與繪畫以及精細結構的藻井等,並且擁有許多古匾與修築石碑記,為國家一級古蹟。

長久以來,大家都認為開山禪師為肇善和尚,但在1986年時,龍山寺挖出一塊古碑,上面赫然刻有「龍山寺開山純真璞公塔」字樣。於是對於創建者的身分還有待學者進一步的研究。

肇善禪師原為福建泉州的苦行僧,親手雕刻觀音像,想獻往普陀山,不料在海上遇到風暴雨,竟漂流到鹿港,於是便結盧苦修,並在大有街一帶建廟,為龍山寺前身。

鹿港龍山寺由當時清乾隆51年(1786)都閫府--陳邦光發起,以鹿港八郊所得淨利及地方聯合捐募,遷建於現址,整座寺廟面積約有1600多坪,面寬三間35公尺,進深四間約110公尺,一共有:四進、三殿、99個門,規模廣大、格局完整,故有「台灣紫禁城」之稱。

日據時代,龍山寺曾是鹿港抗日志士的重要據點。日本政府為徹底根除抗日意識,下令將龍山寺改為日本北願寺分寺,將正殿主祀的觀音換成阿彌陀佛,並派日本和尚前來主持。1921年後殿大火,幾乎全部燒毀,到1938年才重建,因此後殿建築風格異於其他殿堂。

戰後初期百廢待舉,龍山寺曾撥借為地方失學民眾的臨時教育場所,遭到相當大的損毀。在古蹟專家修護下,終於恢復古貌,並列為一級古蹟,繼續扮演民間信仰.社會活動及佛教清修的腳色。九二一大地震後,龍山寺再度受損,現今已完成修護工作。

龍山寺原建臨港大有街上,到乾隆末年,鹿港已躍升全省第二大都市,喧嘩熱鬧的市街已不適合坐禪修之所,加上香火日盛,空間不敷使用,因此才遷建到今日的位置。重建時,是經名堪與師的指點,認為此地是「鯉魚化龍吉穴」可做萬載香火之基。昔日在寺前廣場曾鑿有水潭,便是呼應這個龍穴的風水之說。

山門(山門晴靄)
 
寺院風格採中國傳統式建築,講究平衡、上下對稱、左右對齊、山門前後左右共採用十二根柱子,其中四根柱子直通上簷,其餘八根支撐下簷,其形狀一圓二方,圓柱代表家法;方柱代表國法,代表了出家人強調「外方內圓」,且這十二根柱子代表十二地支,象徵著周而復始、川流不息,山門的作用在於將內外院做一分界,經過山門入到寺院內,則有如遠離塵囂,進入清淨修行之地。

石獅
 
龍山寺左右兩旁各立有一頭石獅,這對石獅乃是用名貴的青斗石雕琢而成,風和日麗時,石獅的顏色為灰色,每逢下雨,則轉為墨綠色,這一公一母石獅,有別於傳統公石獅張嘴、母石獅閉嘴之男尊女卑的做法,據說是在武則天、慈禧太后以後,中國女權思想已逐漸攀昇了。

清嘉慶三年(1798)澎湖人許克京和泉州人劉華堂,當時渡海來台,遇到大風暴,於是祈求觀世音菩薩保佑,終於平安抵達鹿港。為了感恩,他們後來便在泉州雕刻這對石獅,獻給龍山寺。

惜字亭(敬亭惜字)
 
寺院內有座惜字亭,又稱「敬字亭」或「聖蹟亭」,因為古人對字畫十分珍惜,故將廢棄字畫紙張收集起來,每月初一、十五之朔望日,集中於惜字亭內燒毀,其紙灰則撒向大海。

壓艙石
壓艙石是一種有著相當重量的建材—唐山石,作用在於壓住船艙,穩定其重心,從前兩岸的生意往來,皆以船隻運送,經過波濤洶湧的台灣海峽時,船隻容易翻覆,故置放壓艙石來穩定船身。

御路石
 
御路石又稱「斜魁」或「礓(石察)」,乃古代帝王出入用的道路,龍山寺內的御路是以石板塊以傾斜的方式平舖而成,以利轎子行走。

龍柱
 
龍山寺的龍柱與其他寺廟不同的地方,在於其柱上的龍頭--上為陽龍、下為陰龍,表現出龍上天下海的悠遊自在,是著名的「乾坤交泰」。前殿的潛水龍,是未成年的龍,拜殿的龍為成龍,後殿的龍為龍王尊。

托木
 
又稱為插角.雀替,位於樑柱的交點,是三角形鞏固構材。鳳凰造型的托木,鳳凰深形圓轉,尾部採用透雕法,逼真生動,配上兩朵祥雲和牡丹花,有「丹鳳朝陽」的吉祥意味。

門簪
門簪的作用用於鞏固光耀門楣,通常都刻上「螭」為代表,據說「螭」是龍生九子當中,生性最為活潑好動,喜歡到處爬動,最有特色的地方在於生靈活現的龍睛。

門神
 
都是出自鹿港彩繪名師郭新林的作品。姿態並不耀武揚威,而是在靜止中便透出無限威嚴。尤其是門神的眼睛,畫法精妙,不管人們如何移動,都會感覺到祂們不怒而威的注視,謂之「四顧眼」。

抱鼓石
 
抱鼓石的作用在於鞏固門板,因為當門由裡往外關閉時,為了避免過份碰撞,有抵制力量的作用,抱鼓石形狀如同大象鼻子,又名「椒圖」,「椒圖」是龍生九子中,性情內斂、個性木訥的小龍。中央窄處做成垂巾,下面則刻有童子,整體造形,都不顯笨重。

石門枕
 
石門枕即「石箱」,分別安置在門的兩旁,有著精雕細琢的雕工,其光滑的表面據說是從前常有乞丐長坐在上頭,長期摩擦的結果,日子一久,乞丐變成了石門枕的賓上座,即使寺廟的管理員想在上頭歇坐,就很快會被這些乞丐趕走,「乞丐趕廟公」的諺語自此而來,後來這四塊石門枕又稱為乞丐椅。

太極八卦窗
 
整體以八角形呈現,八角窗左右是由古錢幣及葫蘆交錯拼成的,精緻花窗兩面則採用透光雕琢方式,無論無內而外或是由外而內觀看,均以立體形象呈現,如果仔細看還能看出48種有趣的圖案。

麒麟堵
 
麒麟堵位於龍虎堵的下方,其圖案上的麒麟向前奔跑(天行健),卻不時回頭觀望,有「不忘本」的意思。

八卦藻井
 
龍山寺內的八卦藻井,是全台灣最大的藻井,跨距約5呎半,再由16組斗拱5層相疊組成,其形狀如結網,且不用任何一根鐵釘,完全以木栓接而成,藻井正中位置有一彩繪龍,龍嘴銜有一鐵環,用以吊掛銅鐘,具有產生回音共鳴的作用,八卦藻井上有一「井」字,在星相學上稱之「東井」東井屬水,有剋火之意。

龍山曉鐘(古剎梵鐘)
 
這座重達千斤、直徑1.2公尺、高度2公尺,且內面成螺旋紋路的古鐘,是龍山寺的鎮殿之寶,每當清晨破曉時分,龍山寺清亮的鐘聲或遠、或近,回盪於耳際,龍山曉鐘---「千斤鐘可以十里聞」遠近馳名。

鐘身除有「阿彌陀佛」.「法輪常轉」和「皇圖鞏固」等字外,還有廈郊.布郊.染郊等捐獻商行及船頭行的銘文,下緣並刻有「浙江寧波」和「咸豐玖年」的字樣,可了解它的歷史。

「惻隱心比蘭芳,千斤鐘十里聞」,在咸豐八年(1858),有位福建泉州的郭姓少年來鹿港,因尋親未遇,流落街頭,當時八郊正修建龍山寺,他便受僱當搬運工人。有天,他救起一位病倒在龍山寺前的老婦。老婦丈夫早逝,獨子又出海失蹤,如今貧病交迫,無依無靠,於是少年便照顧他,認為義母。隔年,大陸有位富商來鹿港尋母,四處打聽,原來就是老婦人失散的獨子。為報答郭姓少年救母之恩,便贈送鉅資經商。善事傳開來,正好此時由寧波送來的大鐘送到,鹿港人為紀念這事情,便流傳前訴諺語。

日據時期,曾被日人偷運到基隆,準備送往日本,幸好被人及時發現阻止,才又歸還龍山寺。

前殿
 
前殿共開五門,故又稱「五門殿」,相當開闊大方。中央三川殿開三道門,兩旁各開一門,清楚的區分出主從層次。前殿長寬比較扁長而不強調高聳,讓人感覺十分舒展而和諧。平實沒有誇張華麗的裝飾,更顯現出它平和穩重的特點。另外,與石版面的線條.兩翼八字牆的調和搭配,都為罕見佳例。

屋頂裝飾(藻井飛簷)
燕尾式屋脊,脊尾略捲曲上翹,線條柔順.優美而纖細。沒有繁瑣的雕刻裝飾,在中間的屋脊上,隱約可看出雙龍搶珠的泥塑。

其中最特別的是垂脊,端頭由獅頭咬住,略微彎曲滑下,在尾端處則向上挺住,塑出「仙姑騎鶴」,鶴的兩足蹬起,雙翅展開,彷彿就要騰空而非。在鶴的底下各有八個泥塑先人,即為八仙。

八字牆
接到前殿兩翼,做成45度,如同「八」字向外斜出。大小尺度適中,襯顯出前殿恢宏的氣勢,也有引導視線向前殿集中的作用。

正殿
正殿供奉觀世音菩薩,左右各立一位護法神,一為韋陀將軍、另一為迦藍將軍,兩側壁面則供奉十八羅漢,正殿屋頂的小塔是五層塔,通常奇數塔層的寺廟屬於陽廟,偶數塔層屬陰廟。

主神觀音,傳說為肇善禪師帶來的神像,因日據時代被移到後殿,不幸被大火焚毀,只剩半部殘留,現保存在鹿港民俗文物館中。

龍井(龍眼泉清)
傳說中的龍顏和人類一樣擁有七孔,雙眼、雙耳、兩個鼻孔及一個方口,龍山寺後院中央的方井稱為龍喉井---龍口;左右兩旁的圓井稱為龍珠井—龍睛,至於龍耳、龍鼻,如今是閉而未開。
日據時代,約有三百鹿港抗日志士密集龍山寺中,暗中發動抗日活動。由於連月苦旱,便在後埕開水井三口,準備長期抗戰。可惜事機不密,被日人探知,派大批日軍前來包圍,大肆搜捕抗日志士,義軍的壯舉不幸失敗,只空留這三口井供後人憑弔。

後殿
在清代,後殿原稱「北極殿」,祭祀北極大帝。日據時代,龍山寺被日人強佔,正殿則改奉阿彌陀佛。直到戰後,才又回復為觀音,而阿彌陀佛便請到後殿。後殿供奉的是阿彌陀佛,兩旁則供奉地藏王菩薩及藥師佛。1921年後殿遭大火焚毀,原來的北極大帝和觀音菩薩也付之一炬,1938年才重建後殿,因此前殿.後殿的建築風格有明顯的不同。

拱形門
為最外圍的第一道門,上面圓表示規,下面方形表示矩。

聚英社
在龍門內的小廂房,便是有名南管樂團「聚英社」,偶爾可見到幾位老人坐在門前悠閒的彈奏樂器.輕聲吟唱。

在1920~1930年,是鹿港南管最蓬勃的時期,曾有五個樂團之多,可惜今天已不見昔日盛況,僅存「雅正齋」.「聚英社」和「遏雲齋」而已。

SOGO榮譽會員

只要大家攏甲台灣米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14
發表於 2010-11-28 23:04:31 |只看該作者
鳳山寺(鳳山玉如意)
 
位在彰化鹿港的鳳山寺創建於清道光二年(西元1822年),並且於清道光四年(西元1824年)竣工,寺廟中主祀神祇為廣澤尊王,是自泉州府南安縣鳳山寺所恭請香火來台供奉,配祀神祇為夫人媽、將軍爺以及太子爺。民國七十九年時因道路拓寬將中埕拆除,並將具有精湛交趾陶工藝的三川殿移至正殿旁,形成特殊的樣貌。歷史悠久的鳳山寺擁有兩塊新見宇修建時所立的古碑,一為清道光十年(西元1830年)的「鹿港新建鳳山寺碑記」,另外一塊則是大正十五年(西元1926年)的「重修鳳山寺碑記」,是鳳山寺廟史中相當重要的文獻資料。此外,廟中的古匾與建築皆有重大的歷史意義與藝術價值。

鳳山寺初期亦是狹長形的中形店屋廟宇,但是近年被迫縮短,失去原有深遽幽遠的空間感。正殿內有一副據說傳自道光年間的木製籤桶,籤詩直接寫在木籤上,十分有趣。

廂房主祀蘇府王爺,原供奉於萬春宮(即廈郊會館,今公會堂),是這裡的客神。右下首的西秦王爺,乃北管音樂的守護神。以前的北管社團「玉如意」便設在這裡,如今已不存。

鳳山寺原為二進一院的建築格局,三川殿為單開間建築,屋頂是單簷硬山式造型,屋脊上泥塑與交趾陶,為咸豐年間的作品。三川殿左右兩旁有精緻的「博古圖」及「龍、虎堵」交趾陶,「博古圖」為「香、花、燈、果」的裝飾題材,龍堵落款為丙辰年,係咸豐6年(1856)。鳳山寺的交趾陶係泉州「晉江一經堂蔡騰迎」所作,是目前台灣交趾陶保存年代最早的作品。

    正門兩旁有一對青斗石獅,是廈郊船戶新福來蔡天賜所捐獻。三川殿的門神正門為秦叔寶與尉遲恭,兩旁側門為太監的造型,為鹿港彩繪匠師王錫河的作品。

正殿供奉廣澤尊王,神龕上方有「威武英烈」古匾,為閤港商紳泉、廈等八郊船商舖戶於咸豐6年(1856)重修時所獻。

    鳳山寺保存二塊古碑,一為道光10年(1830)「鹿港新建鳳山寺碑記」,此碑由選拔進士廖春波所撰,增生董步雲敬書的墨跡。另一碑記為大正15年(1926)鹿港街長陳懷澄撰書「重修鳳山寺碑記」,均為鳳山寺重要文獻史料。

    鳳山寺左廂房原為鹿港「玉如意」北管樂團的社址,鳳山寺內亦供奉北管樂守護神西秦王爺,為鹿港歷史悠久的北管樂社,「玉如意」匾額為鹿港書法名家鄭鴻猷的墨跡,目前此匾保存於廟方委員家中。

南管祖師爺為孟府郎君,而北管的祖師爺為西秦王爺。在台灣北管的四平西皮派與南管樂派均有奉祀田都元帥。唯台灣省北部之四平一派因所使用的主要樂器不同,而分為「西皮」、「福祿」兩大系統。西皮使用之樂器吊鬼仔,係用江西所出的蛇皮,故有此稱,屬南管樂;福祿派所有之提絃形似葫蘆,訛音為「福祿」,屬北管樂。兩派又分別供奉不同的戲神,福祿派供奉的是「西秦王爺」,西皮派則供奉的是「田都元帥」。

甕牆(甕牖尋幽)
 
鹿港有著以酒甕所堆砌而成的甕牆,為目前遺留下最龐大的甕牆古蹟。早期富貴人家將空的酒甕當做建材,不僅可物盡其用,還提升圍牆裝飾的美觀程度。關於甕牆的酒甕流傳有兩個說法,一是因早期鹿港的海上貿易相當頻繁,船隻以酒甕與杉木來壓艙,保持船隻在航海過程中的穩定性;二是古代家庭中若有嬰孩誕生,就會將紹興酒埋入地底,若是兒子長大後高中及第,便以紹興宴客,稱為「狀元紅」,若為女兒則稱為「女兒紅」,將之作為陪嫁的物品之一。

甕牖尋幽:建築巧匠利用空甕疊之為牆.或為窗,獨具巧思風格,為早期資源回收利用之典範,今在和興派出所旁巷內及金盛巷.後車巷等地尚可尋幽。

摸乳巷(慕仁問巷、君子尋巷)
 
乳巷是鹿港著名的景點之一,位在菜園路38號旁的巷弄內,因為此巷弄相當狹窄,最窄的部份甚至不到七十公分,若有兩人欲同時通過必會有肢體上的碰觸,因此有了許多逗趣的名稱,像是「君子巷」、「護胸巷」以及最出名的「摸乳巷」。而「摸乳巷」還有另一個由來,因古時人們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大多希望能夠生子,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摸乳巷道狹長,有如夜夢般冗長,於是稱為「夢麟巷」,又因「夢麟巷」與「摸乳巷」台語諧音聽起來相像,時間一久便稱為「摸乳巷」。

百餘年前,這兒原是清代的「鹿港同知」辦公所在,是總管北台灣山地事務及鹿港海防的大本營。
鹿港同知:清乾隆31年(1766)由於漢人移民和先住民的糾紛層出不窮清廷便在彰化縣城設置「北路理番同知」一職,處理今彰化.淡水.基隆一帶的山林事務。鹿港開發後,人民渡台.稽查貨物.防制走私等海防任務,也由其負責。

乾隆51年(1786)林爽文事變時,位於彰化縣城的北路理番廳署被毀,於是便搬遷到鹿港國小現址重建。北路理番同知因而又稱「鹿港同知」,對於鹿港的地方建設頗多貢獻,如倡建文開書院.文祠.武祠等。可惜官署建築於日治時期被拆,如今已無跡可尋。

早期摸乳巷其實只是一條貫通菜園路的排水渠道,後因加上磚蓋,變成通行巷道。1985年以這條巷子為名的影片使得摸乳巷聲名大噪,摸乳巷便成著名的觀光據點。

威靈廟(威靈謁刀)
 
位在鹿港的威靈廟創建於清康熙年間,主祀神祇為明朝劉綎將軍,劉綎將軍為大敗滿人之部隊將軍,後遭滿人擊破,且因負傷無力再戰而殉功,被視為民族英雄。據傳劉綎將軍分靈至台時,恰逢鹿港瘟疫期間,眾多民眾前往祈求皆靈驗,於是由黃姓家族捐獻土地創建廟宇,可惜後在日據時期因市區改正政策遭拆除,重建於現址後無法列入古蹟。威靈廟是目前台灣唯一有六神將軍的廟宇,六神將軍為俗稱七爺八爺的范謝將軍以及周、董、魏、熊四位將軍,依照每年鹿港的習俗,鬼門關也都是由威靈廟所負責。

敬義園紀念碑(敬義讀碑)
 
鹿港敬義園是清乾隆四十二年(西元1777年)由地方富紳林振嵩合泉廈二郊所創立的社會慈善機構,成員多為擁有財富的船戶商賈,為造福民眾修建廟宇與造橋鋪路等公益事業。現今敬義園紀念碑的所在地,原為船隻停泊的浮嶼,紀念碑上記載著敬義園眾多的行善事蹟,供後人緬懷先輩的功德義舉。敬義園記念碑 由碩儒許逸漁先生撰文及勒刻,正面刻有「敬義園記念碑」六字,背面則記載了敬義園的行善事蹟,俾使後世之人得以瞭解昔人行善助人之始末。

乾隆40年(1775)鹿仔港巡檢王坦與幕僚浙江紹興魏子鳴倡議,鹿港士紳林振嵩及泉、廈郊戶捐資,創立鹿港第一個慈善組織「敬義園」,舉凡施棺木、拾字紙、收遺骸、置義塚、修橋樑、平道路等,從事地方公益。

  乾隆42年(1777)設置「鹿港敬義園碑」,以茲紀念,可惜原碑己失迭。<彰化縣志><規制志>「養濟」記載「敬義園,在鹿港街,乾隆四十二年,浙江魏子鳴同巡檢王坦首捐倡率,紳士林振嵩及郊商等捐貲,建置旱園,充為義塚」。

鹿港地藏王廟內有一塊嘉慶23年(1818)「重興敬義園捐題碑記」,碑文有清代慶港各郊商所捐款的記錄,如泉郊、廈郊、布郊等,總共捐金二千餘員。敬義園所設置的義塚,即原鹿港鎮第二公墓(今勞工運動公園),舊稱「崙仔頂塚」,鹿港人稱之「舊塚」。

  此義塚內原有三座金字塔造型的建築物,用以放置無主的骨骸,由於造型特殊,鹿港人將它稱為「煙墩」。煙墩墓碑書有「乾隆45年冬萬善同歸」,邊的煙墩則書「乾隆46年男善同歸」,虎邊的煙墩則書「乾隆46年女善同歸」。

  金字塔造型的義塚墓前,亦有一排日治時期的義塚建築物,其墓碑上書有「萬善同歸」為大正及昭和年間所收埋的無主骨骸。民國84年鹿港鎮公所進行清塚遷葬,發現一塊「義塚界址碑」說明崙仔頂塚為敬義園所設立的義塚無誤。

日治時期,將敬義園與博濟會,方面委員事業助成會合併,改名為」義濟會。昭和11年(1936)由許逸漁撰文,義濟會勒碑,設置「鹿港敬義園紀念碑」,紀念文賢的事蹟。

  「鹿港敬義園紀念碑」座落於鹿港鎮立圖書館前公園內,立碑之處,早年是鹿港港內的一座浮嶼,為捕捉烏魚的船隻停泊之所,稱為「烏魚寮」。烏魚寮隔著舊鹿港溪,與鹿港市街相望,昔日有一座拱橋相通,此橋稱「黑貓橋」。隨著時空的變遷,舊鹿港溪己改道,黑貓橋亦於戰後拆除。

論壇顧問

手機分享家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顧問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影片分享精英勳章 成人短片直播區勳章 3C商品達人勳章 通訊產品達人勳章 SOGO綜合圖區之星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運動鐵人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影像從心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綜圖精英分享家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家庭生活顧問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優質套圖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正妹貼圖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激情性愛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自拍樂園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成人卡漫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另類圖片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絲襪美腿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西洋辣妹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唯美清純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自然美景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綜合影片區卓越貢獻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顧問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歌神VIP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手機發帖狂人勳章

狀態︰ 離線
15
發表於 2010-11-30 16:30:40 |只看該作者
[恭喜所有參予活動的朋友]

辛苦高梁大大您用心的搜集資料

謝謝您努力的規劃籌備鹿之旅

感恩您認真負責盡職的導覽

一府 未能前行

二鹿 有幸參與

三艋舺 盼能再聚

 

《 本帖最後由 49太歲 於 2010-11-30 16:35 編輯 》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阿文ㄟ + 1 艋舺~~小弟我就頭大了~! 哈哈~!沒去過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16
發表於 2010-12-6 02:10:28 |只看該作者
[恭喜所有參予活動的朋友]
好詳細的文化歷史
讓我更加了解了當地的發展
配合圖片
可以想像那時發展的情況
讓我真想好好拜訪鹿港一次
不!是一定要去那邊拜訪一次!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堡主 + 1 感謝您熱心參與論壇加分活動,論壇有您更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郭聖王 該用戶已被刪除
狀態︰ 離線
17
發表於 2011-1-5 21:41:33 |只看該作者

鹿港北頭郭厝保安宮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4-27 14:33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