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10-6
- 最後登錄
- 2015-7-2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1901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11985
- 相冊
- 3
- 日誌
- 45
狀態︰
離線
|
目前關於凱達格蘭族人的遷徙文獻甚少,大部分皆由伊能嘉矩於1898所記錄,綜合更方口碑其遷徙過程如下:
三貂社為登陸之後的第一根據地點,自此再擴展到整個北臺灣。族人先於三貂角形成部落之後,在分成兩支部族遷徙。其中一支部族沿著海岸東進者形成噶瑪蘭族。另一支而延著海岸西進者,經過基隆、金山、富貴角等到達淡水,在沿著淡水河北岸進入臺北盆地(東邊)則是凱達格蘭族的先民。
凱達格蘭族的先民其中一支部族定居在汐止附近,形成峰仔峙社;另一支部族則在松山附近形成錫口社;還有在基隆河附近形成里族社以及搭搭攸社兩支部族;還有另一支部族落腳在大稻埕附近成為圭泵社;大龍洞附近的是大浪泵社;還有越過淡水河在新莊定居的是武月勞灣社;在松山附近的是雷裏社;還有移至板橋的的是擺接社;另外在新店溪西岸的是秀朗社(劉還月等,1998)。
西班牙人所繪福爾摩沙島上凱達格蘭人
圖片來源:大紀元
歷史事件
凱達格蘭人掌控臺北地區約達千年之久,在此期間,他們只求本身的生存,也沒有受到外來的挑戰,因此,始終保持著原來農漁牧並行的初級社會生活。到了17 世紀,臺灣附近各島嶼,先後有海上亡命客的流竄、歐洲冒險家的探險以及漢人農業墾民的侵入。
原本凱達格蘭人也試圖改變自己民族的習性,如從事番墾、自鑿埤圳和自墾水田等(三重、新莊、松山、大龍峒等地)。但終於敵不過這些先進民族一波波的侵襲,便成為文明世界的犧牲者。雖然,凱達格蘭人也從事一些反抗的行動,然而無益於命運的改變。
反對新教的傳入行動
1628年(崇禎1年)傳教士在察訪巡視士林和北投的批拉雅族人時,遭受到300餘當地住民(凱達格蘭人或通稱平埔族)的襲擊。
反對西班牙人的統治
1636年(崇禎9年)淡水土番,因西班牙人對於已結婚的人(凱達格蘭人或通稱平埔族),每年會課徵家雞2隻,及米3甘當(數量名)之稅,讓族人不堪苛斂,於是在夜間襲擊該地西班牙人,殺害西班牙人30人。
鄭氏進剿
1682年(永曆36年)雞籠山因須置重兵鎮守,鄭氏遂徵用雞籠山沿途族人(凱達格蘭人或通稱平埔族)搬運糧食,所以不論男女老幼均須服役,因族人(凱達格蘭人或通稱平埔族)不想被徵招,相繼殺害各社通事,搶奪糧餉。後來雖經鄭氏派人進剿,但大部分族人(凱達格蘭人或通稱平埔族)皆帶領家族遁入山區(劉還月,1998;黃美英,1996)。
現今分佈
凱達格蘭族的分佈地以臺北盆地為主,北起基隆社寮、平寮、和寮里,沿大屯火山到淡水河口,南達桃園縣境內。主要涵蓋居住在臺灣北部基隆、淡水、臺北、和桃園附近的平埔族群;過去舊志所記載的「淡水十八社」和「南崁四社」等都在此範圍內。凱達格蘭族向來和蘭陽平原的噶瑪蘭族一直保有密切的接觸,並且相互影響,其中部份族人更遷移到宜蘭地區定居,建立了哆囉美遠社與里腦社。
先民的影像
圖片來源:平埔族文化資訊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