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4-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88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6513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加禮宛事件
清朝光緒4年(1878年)發生加禮宛事件,除了噶瑪蘭族加禮宛人之外,撒奇萊雅族人也參與其中。根據官方的資料所記載,商人陳文禮至加禮宛(在今花蓮市區)墾田,為加禮宛所殺,清營官命令加禮宛人以金、穀慰安死者家屬。然而加禮宛人不聽,且殺傳令兵丁,之後與竹窩宛社(在今花蓮市)謀叛。據地方耆老的口述:商人陳文禮等,不改姦商之剝削,欺壓加禮宛的原住民,侵占不少田地,原住民恨之入骨,才造成被殺。
加禮宛事件的一開始,撒奇萊雅人與加禮宛人聯合突擊漢人兵營,清兵不敵而被打敗,隨之向宜蘭、臺北求援,族人男女老幼驚惶中向南逃逸,最後流於多處南方阿美族的部落中,隱姓埋名。大部分撒奇萊雅人被迫遷至Kulamay(飽干,今花蓮市主權里)、Fuwinowir(波納爾,今吉安鄉宜昌村)、卡來萬、馬於文、加路蘭、六階鼻等地,小部分被聚集於今花蓮市郊成一社,改名歸化社,至此撒奇萊雅勢力大減(許木柱、廖守臣、吳明義,2001;廖守臣、李景崇,1998)。
文出: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