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7-5
- 最後登錄
- 2016-3-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94
- 閱讀權限
- 30
- 文章
- 3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轉赴南洋 大洋丸擊沉
二次大戰發生,八田與一也不能抗拒戰爭的陰影。一九四二年四月,八田與一留下在台灣的妻兒,在基隆登上輪船,接受日本政府的徵召回到日本,準備再投向南洋開發水利。
四月二十六日,回到日本的八田與一到東京帝大探望兒子晃夫。同年五月一日,八田與一接到了正式人事通知,被任命為菲律賓軍政部屬員,規定要在五月五日於廣島附近的宇品港上船,船名「大洋丸」。
一九四二年五月三日,他寄給台灣子女一人一張明信片,也寫了一封信給妻子外代樹。
這封信在一九四二年的五月九日寄抵台灣台北的外代樹手中。在這封蓋有五月三日郵戳的信上,八田與一告訴外代樹,他要在五日當天搭上停靠於宇品港的大洋丸,而船開往馬尼拉需要費時八天,說不定會停靠高雄或基隆港,如果可以停靠基隆港,他會直接回家,若停靠高雄,他會拍電報回去,希望外代樹能到高雄來,兩人還可見上一面。
接到信的外代樹,不禁計算著時間。
這時的她還不知道,在她收到信的前一天,大洋丸卻已經被美軍潛艇擊中,八田與一罹難。
大洋丸上罹難人員遺體,隨著潮水漂流四方,八田與一的遺體則在六月十日漂回山口市,日人從衣服口袋中的名片,確定是八田與一。
八田與一的骨灰,在六月二十一日被帶回台灣,在這個生活了三十二年的地方,經過了三次盛大的喪禮,長眠於烏山頭水庫。
戰爭進入末期,盟軍密集轟炸台灣,外代樹選擇從台北疏散,疏散的地方,就是烏山頭水庫,八田家原來的宿舍。
戰爭終於結束,日本人陸續撤出台灣,外代樹也必須思考未來的前途。
牽手情深 妻子跳水殉情
一九四五年八月三十一日,也被徵召從軍的次子泰雄回到烏山頭。翌日,八田外代樹留下一張便條紙,「玲子、成子也長大了,兄弟姐妹要好好和睦共同生活下去。」
穿好繡有八田家徽的和服,外代樹向放水口走去,選擇在丈夫一生奉獻的地方,外代樹在這裡,終與丈夫重聚。
那時的政治社會局勢混亂,沒有多少日本人知道外代樹去世的消息。嘉南農田水利會的人決定將外代樹的屍體火化,一部分骨灰帶回日本,其餘的就與八田與一合葬於烏山頭水庫。
紀念銅像 卅七年才見天
烏山頭水庫內,現在有一座八田與一的銅像,造型相當特別,八田與一坐在石板上,眼睛望去的方向剛好是大壩,他一一手支頭,一手放在腿上,認真地思考。上方是棵古榕,旁邊是樟樹。
這座銅像在一九一七年送達烏山頭,是現今調查台灣公共藝術環境時,被認為是公共藝術的濫觴。
烏山頭水庫的工程人員在水庫完工之前,共同組成一個交友會,希望工程結束後,大家仍能保持聯繫,而八田與一銅像即是由交友會成員及多位台灣人共同出資,委託石川縣的雕刻家打造。
戰爭結束後,日本人撤離台灣。在當時缺銅嚴重,多處銅像均被倫竊,八田與一的銅像也不見了,正當大家都以為銅像不見時,卻被人發現銅像隨同日治末期收繳物資藏在嘉南農田水利會的倉庫裡。
當時嘉南農田水利會已由台灣人接手,水利會將銅像購回,但為了避免麻煩,雖將之攜回烏山頭,但卻藏在宿舍區內,就算台灣人感念八田與一,但在當時的政治時空下,八田與一終究是個日本人。
直到一九七五年,水利會終於提出要將銅像放回原處,但依舊是政治因素,日本剛與台灣斷交,此議再被擱置。
直到一九八一年,水利會才在政府未公開反對的情形下,將銅像放回原來的位置。這一起落,就是漫長的三十七年。
現今烏山頭水庫內有一座八田墓園,八田與一的銅像後,就是八田夫婦的日式墓塚。面對著水庫大壩,見證天地的有情。
直到今天,每逢五月八日八田與一的忌日,嘉南農田水利會都會在此舉辦祭典。
不論時空的改變、政權的更迭,這群台灣人,總是默默地懷念這位來自寒冷北國的熱情工程師,在這裡,沒有國籍的分別,沒有政治正確字眼,只有永遠的感念,見證天地的無畏。
參考資料
趙卿惠‧王昱婷◎《自由時報》記者專題報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