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5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畫書法] 近代藝術大師吳昌碩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12-17 19:38:4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吳昌碩(1844——1927),名俊、俊卿,初字香補,中年更字昌碩、倉石,1919年起以字行,別號缶廬、苦鐵等,敬慕者以“缶翁”稱之。他成功最早的是篆刻,雄渾蒼老,創為一派;功力最深的是書法,尤擅長石鼓文;影響最大的是國畫,以篆書、狂草入畫,喜作大寫意花卉。他的藝術達到熔詩、書、畫、印“四絕”於一爐,為近代書畫藝術大師。

    清道光二十四年八月初一(西元1844年9月12日),出生于孝豐縣(今安吉縣)鄣吳村。6歲就跟著父親念書,14歲學習刻印,沒有石章,就用磚刻印,反復不已。他父親見他那麼喜歡刻印,便加以引導,從此“與印不一日離”。咸豐年(1860),為避兵災,先後兩次遠走他鄉,歷盡艱辛。同治三年(1864)返回鄣吳村,與父親相依為命。第二年,隨父親遷移至安吉城(今安城鎮址),買地建宅,宅名“蕪園”。這一年,昌碩考中秀才,並跟同裏施浴升學詩,兼學各家書法、篆刻。吳昌碩在鄣吳村和蕪園生活期間,曾參與農業生產,為日後作畫積累了素材。

    吳昌碩在他父親逝世的第二年,開始四出遊學,尋訪師友,刻苦學藝。在杭州,跟經學大師俞曲學文辭章。在嘉興結識畫家蒲作英,切磋畫藝,得益良多。在湖州,跟“潛園六才子”之一的施補華學詩詞。在蘇州,有機會盡覽文物收藏家吳平齋所藏書畫篆刻彝器,藝術視野大開;與畫家任伯年結交,請教畫藝;又得潘瘦弟所贈石鼓精本,從此對石鼓文的研習無一日中斷。在上海,識金石學家吳大徵,于金石學頗有進益。這些經歷,為他後來的藝術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吳大徵師北上,他參與戎幕隨行。當得悉北洋艦隊傾覆,悲憤填膺,賦詩痛悼陣亡將士。光緒二十四年,回到鄣吳村重修《吳氏宗譜》10卷。第二年,出任安東(今江蘇省漣水)縣令,因不善官場逢迎,只一月即掛冠南歸。宣統元年(1909),與蒲作英等發起創設上海書畫同善會,規定入會者合作之書畫作品須陳列會中待沽,所售金額之一半用作慈善賑災事宜。

    1913年重陽節,許多著名篆刻家聚會杭州,創立“西泠印社”,公推吳昌碩為社長。印社成立後,每當春秋佳日,舉行學術研究和藝術創作活動,吳昌碩必往參與,並先後作《西泠社圖》、《西泠印社記》、《隱間樓記》等。印社所藏珍貴文物之一《漢三老諱字忌日碑》,為浙江省現存的兩種漢代以前石刻之一,被譽為“浙東第一石”。20世紀初,此碑曾被輾轉盜賣,1921年運到上海,一個旅滬日僑準備以重價購買此碑,以運往日本。旅滬浙人聞知此事,就與吳昌碩商議,吳昌碩毅然以搶救這一珍貴文物為已以任,邀集同志,撰發文啟,奔走呼籲,不辭勞。經努力終於募集8000元鉅款,將這塊碑贖回,由西泠印社建造石室永久保存。

    1916年,吳昌碩校刊由諸宗元所贈《元蓋副草》孤本20卷,使明代後期詩人吳稼澄(吳維嶽之子、鄣吳村人)的詩集得以傳世,自己則以書畫義賣賑災。

    吳昌碩不僅學而不厭,且也誨人不倦,先後投其門下執弟子禮的有:諸聞韻、諸樂三、劉玉庵、王一亭、楊植之、荀慧生、沙孟海、潘天壽等,後來大多成為書畫界名家。

    吳昌碩聲譽不名滿神州,而且譽揚海外,在日本尤為隆高。日本漢學家中與他交誼最厚的是日下部鳴鶴與長尾雨山。鳴鶴逝世 ,他親書篆文墓碑,至今屹立在鳴鶴故土,與鳴鶴於杭州紫雲洞名刻石隔海遙望。來華執弟子禮求教的以河井仙郎和水野疏梅最著名,後來均為日本書畫篆刻名家。他的成就隨日本友人和弟子的推崇,在日本的聲譽日隆,而其作品大量遠播日本,雖渠道不一,然與“六三園”尤為有關。“六三園”是日本人白石六三郎在滬經營的日本式餐館,日本人常聚飲於此。園主愛重吳昌碩的藝術,不僅數數請他宴飲,且盛張其作品于席間,還在園內專為他舉辦個人書畫篆刻展覽。由於“六三園”的媒介,其作品遂大量流向日本。日本人臨仿習研者日多,刊專輯、辦展覽、制銅像,珍惜愛重,儼如國寶。

    吳昌碩成名後,生活上仍然保持艱苦樸素的習慣,反對奢糜 ,衣、食、住名方面都十分簡單。然而,他待人卻一點也不吝嗇,樂於助人。如遇親友有病,他就出錢幫助醫療;對身後蕭條的,他毅然以料理喪葬和撫育遺孤為已任。

    吳昌碩於1927年11月29日因病在上海寓所逝世,享年84歲。其傳世著作有<缶廬集>、<缶廬印存>等多種。

    按吳昌碩生前遺願,其墓建在余杭超山。鄣吳村有他的衣冠塚。西泠印社辟有吳昌碩紀念室。1984年,在遞鋪鎮建吳昌碩紀念館;1987年,修復其在鄣吳村的故居;縣裏成立了“吳昌碩書畫會”和“昌碩印社”。

作者:佚名  來源:拙風文化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24 07:2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