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256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4982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難道台灣咖啡只有「貴」這個形容詞?
「嗯,台灣咖啡還不錯,只是,怎麼那麼貴,幾乎可以買藍山。」日本來的山崎無奈的說。這幾年,台灣興起栽植咖啡的風潮,咖啡節、咖啡大賽每年熱鬧滾滾的舉辦,然而標榜台灣生產的咖啡卻貴的讓人買不下去。儘管我很愛台灣,但若是每天都喝台灣咖啡,我也會窮到沒辦法愛台灣。
點閱網路上咖啡迷關於台灣咖啡的購買經驗,都會寫著:「貴,但是因為是台灣生產的,所以忍痛買下。」只是這種忍痛可以忍多久,動輒一磅兩三千的價格,讓人只能好奇的咬牙買一次、證明自己愛過台灣,至於第二次,真的買不下手。這種只在乎曾經擁有、不在乎天長地久的消費模式要如何支撐台灣咖啡產業呢?
從西邊的阿里山到東邊的舞鶴,一公克咖啡的價格約6~7元台幣,訂價和國外頂級莊園的精品咖啡相當。經營咖啡館多年的熊哥說:「五百公克七八百元的咖啡豆就喝起來不錯了,若是五百公克賣到兩千元往往是世界咖啡大賽的極品豆子,台灣咖啡除了新鮮,口感跟國外頂級莊園的豆子還是有一段差距。」
台灣的確是在咖啡生產帶上,有栽植咖啡的條件,尤其海拔八百到一千五百公尺的茶園栽種地,往往也是適合咖啡生長的環境,唯獨在土壤上和國外產出好咖啡的地區有一些差異。火山地形的土壤造就好的咖啡風味,台灣咖啡就是缺了一味。不過台灣向來以農改技術傲視全球,再加上農民勤奮認真,連罕見的麝香咖啡台灣農民都可用果子狸取代麝香貓做出台版麝香咖啡,也許有一天台灣靠著改良技術也能改出口味獨到的咖啡品種。
不過,再怎麼改、技術再怎麼精進,台灣咖啡的栽植面積太小,根本不足以構成經濟規模,他可以成為有特色的私人咖啡莊園,但要變成賣到全球的風行口味非常困難。
台灣栽植咖啡的業者多以人工貴為咖啡價格貴的理由,常聽業者說:「台灣咖啡採收請的工人一天的工資兩千元,是非洲和中南美洲工資的十倍到六十倍。」但台灣咖啡少了國際運送的成本、少了關稅成本、少了採購商操盤的成本,往往是農戶自產自銷自己配送。只因為稀有、再加上產自台灣,就等於高價其實很沒道理,尤其標榜有機栽培的咖啡,價格更可炒上五百公克三千五百元以上,這樣高貴的咖啡,很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只能偶爾觀奇賞味。咖啡迷再怎麼愛台灣、愛地球也不可能成天酗著高貴的台灣咖啡。當高價造成購買量變少、咖啡農囤積過多、豆子滋生黃麴毒素,惡性循環的結果會讓台灣咖啡唯一的長項---新鮮,也跟著葬送。
除了天價的定價,台灣這十年開始認真栽植咖啡其實是一件很美妙的事。過去我們看到關於咖啡栽植的照片、文獻都是在非洲、中南美洲,只能透過圖片看著紅紅的果實,難以想像他的觸感。當民眾可以親手摘下一粒粒的咖啡、直接品嚐像櫻桃觸感的咖啡果實、用力擠壓外殼看到新鮮的咖啡仁,種種新鮮的咖啡農園體驗大大拉近消費者跟咖啡的距離。不同於國外咖啡莊園只是標榜品牌,咖啡迷只能以競賽記錄決定購買咖啡,台灣的咖啡莊園讓消費者能看到咖啡的生態、聞到咖啡果實的氣味,此般真實的體驗,遠遠超過透過網路訂購名貴的咖啡品種。
高價賣咖啡並非台灣咖啡農唯一的選擇,況且,絕大部分的台灣咖啡農都是以栽培咖啡當副業,種茶或是從事其他農作才是主要的獲利來源。既然台灣咖啡產量那麼少,不妨就做多元的運用、可親近可學習的莊園模式比單販賣咖啡豆來得有意義且周邊商機龐大。
喝台灣咖啡,絕對不是單純的因為他的口感而上癮,咖啡的故事、莊園的體驗都是讓台灣咖啡滋味可以流傳的方法,若只是靠著定價昂貴的豆子、或是炒作所謂金字塔頂端的市場,台灣咖啡的生命有限,也不會變成國人共有的旅行滋味。
文出:享樂遊牧民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