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8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細說文史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以領養代替購買 以結紮代替撲殺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12-24 06:33:4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細說文史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渡臺源流


根據史料記載,客家人最早較有規模的渡臺,當是劉國軒的部將,劉國軒為福建省汀州府客家人,其子弟兵大多為同鄉人士,來臺後曾隨劉國軒南征北討,直到明鄭覆亡,這些部將在清廷據臺後大多被遣回原籍。清康熙22年(1683年),清廷正式將台灣納入版圖,次年設台灣府一府,下轄台灣、鳳山與諸羅3縣。清廷治理台灣之初,曾頒布《渡臺三禁》的命令,其中《粵地屢為海盜淵藪,以積習未脫,禁其民渡臺》一條禁令,使得客家人到台灣的開拓過程中,以泉、漳兩籍人士多了一道枷鎖;此後客家人想到台灣來,只有透過偷渡一途。因此,綜觀清初順、康、雍三朝成千上萬漢人大量移民台灣的大遷徙中,客家人顯然因受到政治干預而缺席了;透過非法手段偷渡的,只是零零星星的一些人,分別在不同地區開拓,而大多數的客家移民,都是在清中葉以後,才能踏上台灣這塊土地。



客家人移民來臺,依時間的不同,登陸靠岸地點的不同,分佈的地方也不盡相同,但大多在台灣西部。每個地區因族群多寡、經濟狀況、地理環境、社會實況等等諸多問題的牽連,而出現不同的形貌:有的依舊保留古老風味的客家村;有的和其他族群混居;更有的受到福佬勢力的影響,部分被同化,部分遷移聚居在偏遠地區;也有一直致力保存客家文化,因而形成方言島。不管這些客家人居住的情況,族群文化的保存,以及其他諸多的影響因素;大體上,仍可依客家分佈地點的不同,把台灣的客家分佈分為南、中、北、東部4地區。


明末清初,客家人渡臺大多在打狗港、下淡水港或東港登陸,然後沿著下淡水溪入墾屏東竹田、內埔、佳冬、萬巒、高樹以及高雄美濃等廣闊的下淡水溪沖積地。也有一些客家人從鹿港或者濁水溪口附近登陸,墾拓彰化、雲林及南投等地。或從崩山港、大安港登陸,入墾大甲、豐原、東勢者。或從房裡溪、吞霄溪上岸,肯拓房裡、通霄、白沙屯地區的人。或從中港、後?港登岸,散居在頭份、苗栗一帶者。或從竹塹港、紅毛港登陸,開發新竹地區。或從淡水以及稍晚期在南崁、觀音登陸,開墾台北盆地後遷徙桃園台地,成為分佈在桃園南半部的客家人。


客家人來到台灣之後,由於遷徙的時間不同,環境互異,加上與福佬籍移民彼此間的互惠或者衝突,又做了幾次島內的二次移民,更有些客家人因為勢弱而被福佬人同化,遂成為現今南、中、北三地客家聚居地以及花東縱谷散居的狀態。



墾殖歷史


最早移墾來臺的是長於漁業航海、離台灣最近的泉州人,先佔據港灣都市等地;次為漳州人,佔據了港灣以外的次要地。漳、泉移民漸次組成村落街莊,成為掌握支配台灣經濟命脈的族群。最後客家人來臺,在漳、泉人捨棄之地,或較接近內山之地從事墾殖,或做漳、泉人的佃農;這是一般台灣移墾史的論調。



然而,根據施添福教授的研究,漳、泉、客民所以定居於不同的地區,與他們的原鄉生活息息相通。泉州人靠海為生,過著以行賈、販洋、工匠、漁撈、養殖、曬鹽為主業的生活,所以他們渡臺自然選擇濱海地區居住。漳州人一直是以農業經濟為他們生活的中心,他們渡臺選擇內陸平原乃順理成章之事。客家原鄉是山鄉,擅長河階地、丘陵地、山地的農耕技能。對客家人而言,海是陌生的,他們的渡臺,平原自然是理想的耕作地區,但他們比漳、泉移民多出一項選擇,也就是能在與故鄉相似的地理環境從事山區農耕,種水果及其他經濟作物。



清代台灣閩客之間關係緊張矛盾,為了爭奪土地和水源產生械鬥,風俗習慣和語言不同,更發揮火上加油作用。“客人頭,福佬尾”,械鬥開始時,客家佔優勢,後來客家無人增援,成為輸家,被迫流離遷徙,只好讓出土地往山區發展。其實,這些理論都不能周延解釋客家地理分佈的現象。任何族群渡臺,並不是一上岸就定居在那裡;往往會因人口過多、擴展新生活或地力衰竭、分家、戰禍、天災、風水等問題而遷徙;閩、客皆然。



一般說來,客家人移民台灣,大抵較晚,人數也較閩南人少。他們聚居在丘陵地帶,一方面必須面對人數眾多的福佬人,另一方面又要防範鄰近強悍的原住民。因而他們必須衝冒煙瘴、病毒與大自然搏鬥,才能謀生,在有限的資源下,客家不僅把沼澤地闢為良田,把山坡地開出梯田,更能把滿是大小石礫的石岡或河床,闢出良田,以挖塘、築陂、開圳方式,專業而充分的利用水資源。所以客家人不但刻苦耐勞,不怕艱難去改善環境,還講究人與環境的良好互動;由此可知,客家族群在台灣墾殖史上,最大的貢獻就是台灣內山的開發。



耕讀傳家


客家人具有比較重視教育的族群特質,傳統的理想生活境界是“晴耕雨讀”、“詩書傳家”;客家人珍惜文字,尊重有知識的讀書人,敬重文明,成了歷代相傳的古風。



客家人敬重文明,重要的表徵就是“敬惜字紙”的舊習;在傳統客家人心目中,造字不易,文字是聖神的化身,因此寫有文字的紙張不能隨便丟棄,必須集中收到專門燒字紙的“聖蹟亭”或“惜字亭”中焚燒,所以每逢初一、十五,都會有些老人自動到村中收集字紙。直到20世紀中葉以來,印刷術已相當發達,字紙處處氾濫,但在屏東萬巒,仍有一位老人堅持著這項溫厚的古風,傳襲到20世紀末葉。由於敬惜字紙,在民間信仰上也特別敬拜造字的倉頡。



客家人表現在讀書上的民間信仰,還有拜文昌帝君和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在台灣的客家街庄中,幾乎大多數的鄉鎮都有文昌廟,沒有文昌廟的地方,供奉其他主神的大廟,往往也都配祀有文昌帝君。而這位主管文明的神,不僅讀書人崇祀,一般的農人甚至是販夫走卒,也都虔誠敬祀,每逢二月初三帝君誕辰,家家戶戶莫不準備豐盛的祭品到廟中祭祀。此外,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因曾放逐嶺南任官,對開啟客家文風有非常重要的功勞,因而也成了客家人敬祀的文明之神。屏東縣的內埔鄉,便有一座專祀韓文公的昌黎祠;台南市的三山國王廟,也配祀有韓文公,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日,當地的善男信女都會準備豐盛的祭品祭拜昌黎伯。



客家人是個遷徙的族群,由於長期生活在困苦的環境中,深知要改變現狀,最好的辦法就是讀書,求取功名以出人頭地。客家人視文化知識為生存競爭的主要手段,所以文風鼎盛,人才輩出。有許多客家諺語就表達了這種意義,如“有子不讀書,不如養大豬”、“不讀書有眼無珠”等。台灣客家人在戰後60年來,能夠憑其對教育的重視,以較高的教育成就來改善其社經地位,即是最好的寫照。



忠義家風


客家人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成為獨特的遷徙族群,他們以集團方式進行遷徙,加上深居山區,交通不便,缺乏與其他文化交流融合的機會,因而保有傳統風俗習慣、語言、血統。在遠離原鄉數百年後,台灣的客家已逐漸形成一種新台灣客家文化。這是因為客家人在歷次遷徙的過程中,要不斷的面對新的環境與危機;為生存,不但需要善用中原文化的主流優勢,又需要適時適地吸收在地或鄰近族群的優質文化。這種不斷學習與包容的作風,正是客家人既能保存傳統,又能面對生存競爭的一項文化特色。



客家人的忠義家風可以用“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這幅聯語來充分表達。忠義家風所要表現的就是在家要做一個忠臣孝子,在做事上要戮力於讀書、耕田兩件事上。這是因為客家人長期的顛沛流離,使他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故園的可愛、鄉土的芬芳,從而益發眷戀中原故土。直到今天,幾百上千年過去了,客家後裔仍對他們的祖居地念念不忘。在祠堂、祖屋的大門口都要掛上貼上姓氏堂號及堂聯,以寄託自己對祖先、故土的思念;同時啟發後人奮發進取,不要忘本。而在故國鄉土形成的忠義家風也成了他們戰勝種種艱難困苦的精神支柱。



客家人自稱是“中原士族,三代遺民”,自認是具有高度文明的漢族“嫡系”。在他們的心目中,唯有華夏民族的忠義家風才是正宗。因而,這種忠義家風就成為他們的光榮標誌,不息力量的泉源。當蒙古人南下之時,客家人奮起勤王,擁戴著南宋幼主,與元兵鏖戰於大陸東南各地。滿族人南下,客家人又起而抗清,成為“反清復明”的勁旅;有的則隱居山林,對清廷採取不合作的態度。在台灣,當清廷割臺,日本人據臺之際,組織義民軍誓死抵抗到底,從北戰到南,成為日本人敬畏的“保鄉禦侮”勁旅的也是客家人。



直到今天,客家人還以先輩的這段抗元、抗清和抗日鬥爭的歷史為榮,把壯烈事蹟編成歌謠、故事而傳頌於後代,同時也把這種忠義家風提煉成諺語來教育後代。諸如:「白手起家真志士,赤心報國是忠臣」;「捨命才算真豪傑,愛國方成大丈夫」;「寧為英雄死,不做奴隸生」;「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寧做馬下鬼,不為亡國奴」;「失去好友,難過三年;失去祖國,痛苦終生」等諺語,在客家地區就頗為人所熟悉。失國喪家的痛苦,客家人確是體會至深的了。故而他們總是把自己與國家民族聯繫在一起,站在“保鄉禦侮”的前列,而形成了所謂的忠義家風。



【陳運棟委員提供】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26 12:07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