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賽夏族人以旱稻米或粟煮乾飯為主食,賽夏族婦女每日清晨或前夜舂稻粟等穀類,以杵去糠後煮食,也會以薯、芋、豆類或蔬菜混合佐以拌飯。
賽夏族人擅於釀製小米酒,但由於今日不再種植小米,所以改為糯米酒替代。由於祭典時家族團聚以酒助興,所以早期時候只有在祭典時候才有酒喝,祭典時所用的酒是以小米酒為主。
賽夏族祖靈祭盛宴
賽夏族人會於一年兩次的祭祖祭典中,準備豬肉、米糕、菜、糯米酒等祭品,在空地祭拜祖先,然後全家席地圍著,坐在一起分享食物。
賽夏族人為了緬懷先人的恩澤與艱辛,都用手抓取食物,然後長輩自屋頂上取下象徵祖先的竹藤製籃子,從籃子中取出竹杯裝水,將水點灑在家族成員的臉上,有庇佑子孫的意思,接著長輩會要求家族中年長(青壯年)的男子,將小塊的米糕丟進籃子裡,丟中表示今年狩獵將順利豐收(田哲益,2002)。
賽夏族祖靈祭盛宴-賽夏族人會於一年兩次的祭祖祭典中,準備豬肉、米糕、菜、糯米酒等祭品,在空地祭拜祖先,然後全家席地圍著,坐在一起分享食物
米食及糕
糕類食品在賽夏族人的飲食生活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有許多場合都需要米糕如祭祀、婚娶等。賽夏族人用稻或粟煮成乾飯;米與粟、芋、豆類或蔬菜混合煮成稱為飯、稀飯;糯米煮熟後則稱為糯米飯;用糯米搗成糕後使用棕葉包裹糯米飯,再整個拿去水煮則叫做'inomo'(田哲益,2002)。
製酒
賽夏人善於釀製小米酒,早期只有祭典時節才有酒喝,而今只要家人聚在一起,就會以酒助興。
今因不再種植小米,就以糯米酒替代。賽夏族人很好客,家中如果有糯米酒,就會拿出來招待客人,賽夏族人好客的情誼,就在這一敬一飲中建立友誼關係(田哲益,2002)。
文出: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