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677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488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邵族人主要的飲食以農作物為主,如:粟、稻、薯,次要的食材則有蘿蔔、白菜、高麗菜、芥菜、甘藍菜、蔥、茄子、菜瓜、豌豆、冬瓜等,魚類與肉類在以前大多於重大祭典前後,或家族有眾大事件時才會食用,平時不常吃到。
邵族人也善於利用加工方式,來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並且增加美味感,如(田哲益,2002):
1.製糕:將收成多餘的糯米浸泡在水中,然後放置於臼上搗成黏糊狀後,再加入糖調味,用粽葉包裹起來,放入蒸桶中蒸熟後即可食用,或當作家中年幼孩童的零食。
2.醃肉:狩獵回來的肉塊處理完後,直接用火烤乾儲存,或是抹上大把的鹽於肉塊上,再掛於屋前風乾;魚類的做法則是先將魚肚內清理過後切成塊狀,放入陶甕中,加入大量的鹽醃成鹹魚塊。
3.醃菜:將多餘的蔬菜如蘿蔔或芥菜洗淨後,蘿蔔要先切片,再將一片一片鋪曬於家屋前的廣場,待風乾後在抹上鹽,一片一片的放入甕中,上頭再使用大石塊壓住,就可以製成醃菜,延長蔬菜的保存期限。
文出: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