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包里慈護宮創廟迄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在前清時期,先民渡海來台墾荒,恭請金面媽祖隨行,保佑安然渡過黑水溝,至金山地區奉祀,因神威顯赫,地方仕紳集資建廟,成為金山、萬里、石門之信仰中心。清嘉慶(西元一七九六年~一八二○年)年間,相傳這尊媽祖神像是於清嘉慶年間漂流海上,並擱淺在野柳海岸石洞,被當地莊民發現,於是就近立草壇奉祀,爾後因這座媽祖神跡屢現、神靈顯赫,信徒大增,吸引了大批民眾前往參拜。嗣後漁民欲於海邊建廟,經聖母指示建廟於金包里街,適先賢黃士進捐獻廟地及水田山林作廟產,鄉仕群起籌募緣金創建廟基,嘉慶十四年(西元1809年)歲次己落成,命名為「天后宮」,奉請本宮開基金面大媽與野柳迎回媽祖同時入火安座,並稱為金面二媽。爾後因從野柳迎回奉祀的媽祖神尊香火鼎盛,遂更名為如今的「慈護宮」,以引顯媽祖『慈恩浩翰,護佑眾生』。
資料來源:奇摩老大部落格
《 本帖最後由 49太歲 於 2010-12-29 11:48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