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458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242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儒教文化的哲學認為時間是有始無終的一條因果鏈,空間是有限的,可範圍在不斷擴大,由於儒教是一種準唯物的宗教,只關心現世,將來世交給其他的宗教,因此對其他宗教有很大的寬容性,任何宗教,只要不試圖干涉現世的政權,都可以在儒教的背景下存在,這在封建社會的世界是絕無僅有的。所以儒教的發源地中國是歷史上最早實行政教分離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家。在儒教文化圈內的歷史上,從未發生過宗教戰爭,世界任何地區在宗教戰爭中失敗的一方,都可以到中國繼續傳教、發展,儒教文化圈(包括中國、朝鮮半島、日本和越南)像一個黑洞,任何外來文化都會被吸收和消化,改造為本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儒教文化不像西方文化那樣主動擴張,而是使周圍文化一層層塌陷進來,被同化,是一圈一圈地緩慢擴張,周圍文化被同化的程度非常高。那怕有很強主動性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進入儒教文化圈後,也很快被同化,和世界其他地區的教會有了很大的差異,北傳佛教已經基本成為一種和儒教結合的宗教了。
儒教的教義要求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雙方都要承擔義務,從理論上說,被統治者有權力反抗不正常承擔義務 的統治者,歷史上經常出現起義、造反推翻一個朝代的現象,所謂「皇帝輪流作,明年到我家」,以至於 某些西方歷史學家認為中國人是一個「喜愛暴動和反抗的民族」,在災年「吃大戶」成為一個可以被容忍 的半合法現象,每一個皇帝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民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中國的封建社會和西方的不 同,在頻繁的朝代更迭中不斷地進行改革,從唐朝以後貴族和平民的界限已經很模糊了,所以可以持續如 此長的時間。
儒教文化強調對尊長的服從,發展成對祖先的崇拜,由此產生了強烈地對故土的留戀感和民族自豪感, 「忘了祖宗」成了最難聽的罵人話,生兒子延續香煙是最大的生活希望。儒教文化圈各民族的移民總是懷 念故鄉,很難和當地文化融合,自己人之間卻有很強的互助性,在移民地形成自己的文化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