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669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453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外來宗教
西方宗教在五峰較為盛行,但在南庄則較不流行,基督長老教會在南庄除了位於東村的南庄教會是客家教會外,其餘均屬於原住民的教會,教友多是泰雅族,其中以位於南江村的東江教會最多。東江教會是1976年時,隨著石壁及鹿場地區的泰雅族,因颱風而遷居東江新村所形成。該教會以前也有賽夏族人,自回歸傳統的宗教信仰及改立祖先牌位之後,上教堂作禮拜的族人反而不多。
五福宮是賽夏人結合傳統宗教及道教信仰的特殊例子,五福宮的前身是「五福龍賽堂」,「龍」指堂內供奉的主神-「天王龍神」baki Soro,而baki Soro據說是一條靈蛇,也是卡蘭祭的祭祀對象,「天王龍神」的傳說與卡蘭祭和五福龍賽堂的設立密不可分,不過根據五福龍賽堂的堂主表示,當初為了申請成為政府立案的廟宇,而必須另設漢人信仰的神像,因此主堂外也供奉漢人信仰之觀世音、關公、瑤池金母等道教神祇,而在2001年,「五福龍賽堂」由神壇升格為廟宇,更名為「五福宮」。
宗教領袖
賽夏族每個姓氏都有負責主祭的祭典,分述如下:
(一)巴斯達隘(矮靈祭)
南群的巴斯達隘(矮靈祭)是與地緣緊密結合的祭祀團體,祭團為向天湖的朱家,主祭由朱家長老朱阿良擔任。巴斯達隘(矮靈祭)中,朱家負責祭屋內的事,而風家負責祭屋外的事。在南北會談時,先發言的是風家的長老,其次,在會靈、娛靈、逐靈的晚上,必須由風家的人領隊步出祭屋走入祭場,而巴斯達隘(矮靈祭)期間,其他姓氏的人被矮靈抓,是由朱家的人來綁芒草,但如果是朱家的人被抓,就要由風家的人來解圍。還有餽糧的那一天,朱家和風家各要派一位年輕人上山砍竹子,並帶回竹枝,丟棄在祭場的東方,象徵與矮靈的告別。十年大祭時才會出現的祭旗,被獅潭豆姓報導人認為是一種招魂用的「引路幡」,南賽夏由獅潭的豆姓和南庄的絲兩姓輪流製作和背負,當豆姓製作時,就由絲姓背負,絲姓製作時,就由豆姓背負,而芎姓負責扶旗,北賽夏則由夏姓負責製作及背負,胡、樟兩姓協助扶旗。
(二)祖靈祭
以姓氏祭團為基礎舉行的祭祖儀式,無宗教領袖。
(三)播種祭
由目前住在向天湖的氏族輪流,其中,風姓因為人數眾多 因此分為'oemaw a tayin和bawnay a 'ataw兩組,而與解、朱、芎姓依序輪流。
(四)祈天祭
早期有不同的祈天儀式:
1.祈雨祭'omowaz kapa'oral:乞雨之意,潘姓族長當主祭。
2.祈晴祭'omowaz kapa'azaw:乞晴之意,潘姓族長當主祭。
3.'omowaz ka ba:i':乞求風靜之意,風姓族長當主祭。
4.kumarakaran:連續陰天時,乞晴之意,夏、蟹兩姓族長當主祭。
5.pongiyo' ka bala':驅疫之意,潘姓族長當主祭。
但現在鎮風祭已廢止,而祈雨祭、祈晴祭和驅疫祭合併,成為祈天祭(陳春欽,1968),由潘姓當主祭。
(五)卡蘭祭
卡蘭祭由夏、蟹兩姓的族長當主祭。
文出: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