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029|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台灣東北角的客家聚落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以領養代替購買 以結紮代替撲殺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1-16 19:24:2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台灣東北角的客家聚落

來到了福隆、雙溪或貢寮火車站,這裏有古早味與平實的火車便當、草嶺古道與海灘。除此之外,還有更爲古老與平實的客家聚落及民居,值得一探究竟。

這裏的臨海或近山的老村落,有些是千真萬确的客屬聚落,現居子裔,照舊聲明祖先是客家,不是福佬。舉凡雙溪鄉魚桁诏安呂氏說:“照原始我應該是客人,上緣有在講,到這去給閩南人吃去”;或如兩代之前,還是使用客語的雙溪鄉内厝簡氏所稱:“祖先嘛是客,以前拜公媽要說客話”;又如貢寮鄉内隆林呂氏頗爲大方的回答:“卡早阮攏是客,祖攏是說客…阿祖也會說客”;福隆火車站旁的油車魏氏亦知自己是南靖梅林的“客人底”,至今且以客家常用的“牲禮”祭祖等報導,皆爲顯例。

拜訪東北角客家,任何時候都好。有孝思堂公廳的魚桁、有石頭屋群的内厝、有福隆車站旁的車埕、有草嶺隧道旁的内隆林、有蘭營守府官鎮守的大坪,這些都是台北縣東北角客屬的人文經典。

一、東北角的客家聚落

東北角客家大都是在清代中期,就已進入各溪谷與海濱開基立業,并且繁衍至今的姓氏家族。基于宗族的凝聚力,加上适地發展的社會與在地産業,使得人數相對有限的東北角客家,在史迹與文化景觀的表現,尚有不少可茲介紹與流傳的項目。

在聚落景觀方面,可茲推薦的東北角客家聚落,大都是單姓村形式的小集村或山區散村。當地值得一探究竟的客屬老聚落,計有以石頭圓窗當門面的呂氏孝思堂公廳爲地标的雙溪魚桁聚落;石頭屋群立,且在屋頂上擺設壯觀的石枧的簡氏内厝聚落;位在福隆車站旁,擁有古樸祖墳的魏氏車埕聚落;草嶺隧道旁的暗壇與呂氏内隆林聚落;蘭營守府官與紅壇鎮守的曹氏大坪聚落等,皆是推薦親訪的首選名單。

這些家族現今尚知自己是客家後裔,且有家傳的手抄族譜,佐證與開台祖的血脈綿延。東北角客家後裔對于姓氏祖先及族脈的眷顧,才是讓這些家族與其老聚落拓墾故事,能保存至今的關鍵。

漢人重視風水寶地的概念,也将東北角的客家宗祠建築與有情的山河,聯系在一起。位在福隆火車站西南緣的油車梅林魏氏,家族擁有的钜鹿堂公廳與民居群,散置在向海的矮崗山腳,山後的貴應公祖墳地,則是觀音抱子的吉穴。又如,據魚桁呂氏指出宗族公廳孝思堂,是選建在蓮花座上的一塊寶地。

這些客屬聚落中的廟宇,具代表者有位于雙溪鄉泰平村大坪的總爺祠,以及平和曹氏等祭祀的莊廟構築“紅壇”;主要信奉者是漳州南靖簡氏,且是貢寮鄉内,神明祭祀圈轄境最大的石壁坑德心宮;在新舊草嶺隧道旁,守護内隆林的“暗壇”;以及三叉港慈安宮、泰平壽山宮、魚行福德正神廟、挖仔港福德廟、大坪總爺祠,這些皆是東北角客家叢聚之地中的信仰中心。

二、東北角客家的傳統民居

東北角地區的聚落形态,除在主要陸路與海路的要津或港澳,有較大規模的街市聚落,本地區的整體聚落形态,大都爲小集村至散村的形式,适應地形破碎的山海環境。

(一)、民居格局與形式

東北角客屬賴以遮風擋雨的傳統聚落民居,也就是一般的民厝仔,大體上與宜蘭民居較爲接近。常見的是正身與雙護龍的合院組構,正身兩旁與橫屋護龍交接之處,有設石造導水槽的“石枧”,屋檐下端常見有擋風的女墻。在東北角地區無論福佬及客裔,臨海或近山,普遍以石頭厝作爲主流的居屋形式。

在這些民居外觀上,常見所謂的“女兒牆”。女兒牆疑爲福佬話“雨籬牆”的諧音用詞,通常設置在屋檐上方的屋頂面下緣,壓緊屋頂鋪面,以阻擋風襲,并且将雨水導向屋檐兩端并落下地面的矮牆。早期女兒牆是以石頭平砌而成,至于經濟較佳的家屋,則改以磚造及水泥修面施作女兒牆。

(二)、民居建材應用

以打石築砌屋宇,這是從北濱直到東北角地區,乃至宜蘭北部近山常見的民居景觀。除了石材取得方便之外,打石匠與濱海氣候亦爲石材得以在這裏流傳的主因。石頭牆壁處處盛行,砌法有鬥仔砌、平砌、亂石砌以及少數的斜砌,如竹片交編的鬥仔砌長石,則稱爲“篾仔料”。

目前僅在東北角的客家聚落裏,有着相當罕見的“石枧”構築。走訪幾處客屬聚落,發現一種長達 六公尺 以上的石槽,一體成形的這種石槽,相當壯觀。更令人意外的是這些當地俗稱“石枧”,且是數代前的祖先所打制的石槽,竟然是擺放在屋頂上的一種排水構件。這樣的石枧其作用主要有三:一是避免正身排水侵損護龍,其次是讓正身牆壁可更自由的向上增高,三則是讓後人贊歎與憑吊。

石枧是如何制作的?傳聞是先至遠處山上的采石場,直接在當地打制完工後,族人再合力搬至聚落中備用。将又長又笨重的石枧擺設在屋頂上,似乎是東北角直到宜蘭才有的民居特色。離開東北角,就沒有見過這樣的石枧。

(三)、客家祠堂建築

在東北角客家的宗祠建築方面,有位于雙溪鄉魚桁山腳,由诏安呂氏客屬所興築的孝思堂;有位于貢寮鄉虎仔山油車,由南靖梅林魏氏客屬所建立的钜鹿堂。

東北角客屬所築祠堂,以魚桁呂氏孝思堂最具代表性與觀賞價值,自日治時期至今,曆經多次修建與美化。孝思堂的屋架梁木,據聞是購自遠從福建運來的原木。這些原木先以竹筏綁住,拖進孝思堂前方的池塘中,再以最硬的青麻仔石所制的四座大舂臼,将原木壓進池底淨泡相當時日之後,再取出施作爲梁棟。另外,孝思堂的正身牆體部份,是以本地山區開鑿的“青同石”打成石塊,以平砌法砌成,并鑲進兩面打石圓窗。

(四)、三面壁構成的魚寮

東北角從事漁業的客家後裔頗多。原本在原鄉位處山林的客家人,渡台至東北角的海濱之區後,有的便順應環境改行從事漁撈與漁獲加工業。

海濱常見内有魚竈的“魚寮”。三面壁構成的魚寮,牆壁完全以就地取材的原石組砌,入口門戶也有以石條制作的,相當古樸。魚寮内有煮魚的大鼎,過去在煮魚時節,自然是煙霧迷漫,晚期也有将竈口設置在屋外的作法。早期的魚寮屋頂,是簡單的覆草,現況中隻見如魚鱗栉比的瓦屋頂。

三、餘 論

在福隆海水浴場、草嶺隧道、雙溪車站與煙雲山河之中,存在讓人留連的與四季光景。就在東北角的山水之間,還是可以找到客家,及其長居久住的傳統聚落與民居。

原來在東北角也有客家。在東北角極爲難得的少數客屬姓氏,對于族譜抄寫、渡台祖墳祭祀、公廳設置、以及購置公田與維持祖公嘗會的意願極高。他們以“客人底”及“祖先說客”,或是“我應該是客人”的念舊心情,通過呂氏、簡氏、魏氏等客裔的老人家們,用閩南話、漳州話或俗稱的宜蘭腔,述說自己是客屬的典故,相信祖先聽到了都會感動萬分。

﹝廖倫光,台北縣東北角客家調查記事,2009節錄﹞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1-18 13:11:13 |只看該作者
客家人的歷史果然也是很悠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23 08:40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