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8-22
- 最後登錄
- 2021-10-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80
- 閱讀權限
- 50
- 文章
- 479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今年度高中棒球聯賽接近尾聲,累積全壘打數達9支,是青棒改制打木棒以來最多轟紀錄,有人樂觀認為,高中球員對木棒掌握的技巧提升了,所以全壘打數激增,然而實情真是如此嗎?
仔細檢視,9支全壘打中,其中8轟出現在中正大學棒球場,進一步來說,在中正大學所安排18場賽事,一共「量產」8支全壘打,其他近60場比賽分別在嘉義縣、嘉義市及斗六等三座標準球場舉行,勉強擠出1支全壘打,這些數據代表什麼?並非青棒球員的砲管變大支了,恐怕是拜球場所賜,才會出現全壘打滿天發的假象。
有去中正大學棒球場打過球的朋友們,應該很清楚這座球場的特性,左、右兩翼僅310呎,距離較短,且風勢強勁又飄忽不定,打者很容易藉強風轟出全壘打,造就本屆高中棒球聯賽18戰8轟亮眼成績單。
如果扣除這8轟,近3年高中棒球聯賽超過200場賽事,僅出現1支全壘打,和過去鋁棒時期全壘打滿天飛的盛況相較,不可同日而語,當然,並不是現在的青棒球員power變差了,而是木棒扼殺他們的打擊天賦,但這說不出口的苦,也只能往肚裡吞。
2004年高中棒球聯賽全面改打木棒,故稱「木棒元年」,為什麼要改打木棒?原因在於2002年巴拿馬國內青棒比賽,發生打者擊出飛球意外打中投手不幸身亡的憾事,國際棒總決定在2004年國際青棒賽事改打木棒,中華棒協順應潮流跟進,這就是其背景。
林益全是木棒元年代表性打者,那一年他是南英商工高三生,仔細推敲不難發現,從林益全之後算起,台灣量產具備長打能力的強打者,寥寥可數,除了林泓育、陳俊秀之外,沒了,改制木棒至今已7年,和以往1年就出現好幾名強打者相較,顯得冷清許多,該是檢討高中球員打木棒是否適當的時候了。
打木棒必須要有很好的擊球技巧,連職棒球員都不是很有把握了,球員剛升上高中還在發育階段就得改練木棒,如何奢求他們能打得多好,這些小球員的挫折感可想而知,過去就有許多球員因跨不過木棒這道鬼門關,最後索性改練投手,甚至離開球場的例子。
更糟糕的是,台灣基層棒球功利主義至上,一切以贏球為最高指導原則,教練為了爭冠,普遍要求球員加強反向推打能力,擊球不需用力但要確實,畢竟一棒轟出全壘打的機率趨近於零,索性不要求長打,有安打就好,一切以上壘為優先,短打、作戰術的機會增加,久而久之,球員便放棄全力揮擊,改採「小球戰術」,無形中扼殺打者的潛能,一旦習慣養成,升上大學再來追求長打,為時已晚,這就是國內年輕一代長打者銳減的潛在因素。
改制打木棒,棒協的說法是,為了與國際賽接軌,且讓高中球員提早適應木棒,也是美事一樁,問題是,日本青棒仍是打鋁棒,美國甚至上大學還是打鋁棒,到了國際青棒賽開打前幾個禮拜,美、日青棒國家隊球員才改練木棒,成績依舊不俗。
棒協另一說法是,人命關天,安全是主要考量,日本的作法是改用彈性較差的鋁棒,美國則是採彈性係數較低的比賽用球,同樣都能降低擊球的飛行速度,將傷害降到最低,為什麼國外能變通,台灣卻不行?木棒是消耗量極大的奢侈品,基層球隊為了編列木棒經費而叫苦連天,也一再向上級反應打木棒弊多於利,卻始終得不到正面回應。
說真的,球員上大學再改練木棒,時間絕不算晚,目前中職一線頂尖打者都是高中畢業才打木棒,也沒有適應球棒的問題,如果木棒政策不變,未來中職本土長打者恐怕要成為保育類稀有動物了,只是再多的建言,主事者又能聽進去多少?恐怕就像這幾年高中棒球聯賽的全壘打一樣少吧!
出處:聯合新聞網運動大聯盟1月20日http://mag.udn.com/mag/sports/st ... amp;f_ART_ID=297696
心得 :看完上序文章 個人也贊同文章作者的想法 建議棒協可以採用低彈性鋁棒與低彈性的比賽用球 效果上大致上不會比全木棒差 現今有許多棒球球棒製造商位配合日本青棒或美國的青棒和大學球隊都有生產彈性係數與木棒相當的鋁棒 除降低危險性外 也幫日美校隊省下不少經費 棒球是一項耗經費的運動 光說打木棒好了 大約二千至八千 球員從練習到比賽一定會損球棒 好一點的壽命幾個月有些球棒說不定買來打每幾下就打到球棒尾端而斷裂 對經費並非充足的學生球隊而言實在是很大挑戰 對於學校在球隊的經費省核上也會處處刁難 說不定校方會說經費不足盡而解散球隊等 對棒球運動發展而言是很大的衝擊 在下認為可參考美日作法低彈性的規定 對安全打球與發展方面都有莫大的貢獻 (以上為個人想法 不知各位是否有更好想法提供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