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8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品茶討論] 飲茶歷史[3]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虎面超人.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1-24 10:18:2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品茶內涵
  茶文化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其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藝術茶文化、醫學保健、歷史考古、經濟貿易、餐飲旅遊和新聞出版等學科與行業,包含茶葉專著、茶葉期刊、茶與詩詞、茶與歌舞、茶與小說、茶與美術、茶與婚禮、茶與祭祀、茶與禪教、茶與楹聯、茶與諺語、茶事掌故、茶與故事、飲茶習俗、茶藝表演、陶瓷茶具、茶館茶樓、沖泡技藝、茶食茶療、茶事博覽和茶事旅遊等廿一個方面。

茶學體系
  茶史學:茶的起源,發現和利用,茶文化形成、 發展、演變、特點及表現形式茶文化茶文化社會學:茶文化對社會各方面的影響,社會發展與進步對茶文化的作用和社會各階層與茶文化關係飲茶民俗學:歷史和現代,各個地區和民族,城市和農村飲茶習俗茶的美學:成品茶外形設計、名茶取名、茶包裝設計及宣傳廣告等茶文化交流學:國際國內研討、茶文化展示、茶藝表演、少兒茶藝、茶葉歷史文化博覽及茶事旅遊;茶文化功能學:茶文化資源、特性、歷史茶文化和新時期茶文化、茶文化功能、茶文化對現代社會及精神文明建設作用等茶文學:通過詩詞歌賦、散文、小說等形式表現出來的茶文化的文學形式。

[編輯本段]茶茗特性
歷史性
  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歷史非常悠久。 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 原始公社後期,茶文化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 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
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 漢朝,茶葉成為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 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
隋朝,全民普遍飲茶。
唐代,茶業昌盛,茶葉成為“人家不可一日無茶”,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
宋朝、流行鬥茶,貢茶和賜茶。
清朝,曲藝進入茶館,茶葉對外貿易發展。 茶文化是伴隨商品經濟的出現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誕生的。 歷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識形態,以雅為主,著重於表現詩詞書畫、品茗歌舞。
茶文化在形成和發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釋家的哲學色澤,並演變為各民族的禮俗,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和獨具特色的一種文化模式。

時代性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給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內涵和活力,在這一新時期,茶茶文化文化內涵及表現形式正在不斷擴大、延伸、創新和發展。 新時期茶文化溶進現代科學技術、現代新聞媒體和市場經濟精髓,使茶文化價值功能更加顯著、對現代化社會的作用進一步增強。
茶的價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識進一步確立,國際交往日益頻繁。 新時期茶文化傳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現代化、社會化和國際化趨勢。 其內涵迅速膨脹,影響擴大,為世人矚目。

民族性
  各民族酷愛飲茶,茶與民族文化生活相結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禮、茶藝、飲茶習俗及喜慶婚禮,以民族茶飲方式為基礎,經藝術加工和錘煉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藝,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現出飲茶的多樣性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情趣。 藏族、土家族、佤族、拉祜族、納西族、哈薩克族、錫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 德昂族、基諾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與喜慶婚禮, 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地區性
  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勝、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區茶文化。 我國地區廣闊,茶類花色繁多,飲茶習俗各異,加之各地歷史、文化、生活及經濟差異,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 在經濟、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獨特的自身優勢和豐富的內涵,也形成獨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
上海自1994年起,已連續舉辦四屆國際茶文化節,顯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點與魅力。
國際性
  古老的中國傳統茶文化同各國的歷史、文化、經濟及人文相結合,演變成英國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韓國茶文化、俄羅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 在英國,飲茶成為生活一部分,是英國人表現紳士風度的一種禮儀,也是英國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會活動中必需的儀程。
日本茶道源於中國。
日本茶道具有濃郁的日本民族風情,並形成獨特的茶道體系、流派和禮儀。 韓國人認為茶文化是韓國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為全國茶日。
中國茶文化是各國茶文化的搖籃。 茶人不分國界、種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聯合起來,切磋茶藝,學術交流和經貿洽談。

社會功能
  茶文化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發揚傳統美德、展示文化藝術、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促進民族團結、表現社會進步和發展經濟貿易等。 傳統美德是經過幾千年積澱下來的被歷代人們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是民族精神和社會風尚的體現。
茶文化具有的傳統主要有熱愛祖國、無私奉獻、堅韌不拔、謙虛禮貌、勤奮節儉和相敬互讓等。 吳覺農先生和湖南劉先和,為茶葉事業鞠躬盡瘁,既是愛國主義者,又是當代茶人傑出代表。 陸羽《茶經》,是古代茶人勤奮讀書、刻苦學習、 潛心求索、百折不撓精神的結晶。 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華民族珍惜勞動成果、勤奮節險的真實反映。
以茶字當頭排列茶文化的社會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會友、以茶聯誼、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詩、以茶入藝、以茶入畫、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興文、以茶作禮、以茶興農、以茶促貿和以茶致富。茶是中國的驕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
飲茶可以思源。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博士,將中國茶葉作為中國四大發明(火藥、 造紙、指南針和印刷術)之後,對人類的第五個重大貢獻。
唐代陸羽《茶經》是世界第一部茶書。中國茶文化對世界影響功能顯著。以茶會友是茶文化最廣泛的社會功能之一。今天所處的市場經濟,競爭激烈,優勝劣汰,講利益、講效益。
但人情較為冷漠,人際關係趨於淡漠。通過茶樓、茶藝館品茗或茶藝,朋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進了解,溝通友誼。
朋友相聚在舊式茶館裡,隨意說笑,回憶人生,重新享受到生命的樂趣。古代就有“寒夜客來茶當酒”之說,以茶代酒體現傳統美德,符合今天中央倡導的厲行節約制止奢侈浪費行為的規定要求。
以茶育人是新時期茶文化孕育出來的新的社會功能。上海少兒茶藝通過自己動手,學習茶科學,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在敬茶中,展現出對長輩的尊敬,對父母的孝敬,對同學的敬意。

現代作用
  現代社會依靠高科技和信息,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物質財富將越來越多,生活也將更加富裕。 東亞一些國家在推行工業化過程中,在吸收西方的優秀科技和工藝技術的同時,西方頹廢的文化價值觀、風俗習慣也侵蝕到社會,隨之產生道德危機、拜金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傾向。
社會發展的經驗表明,現代化不是唯一目標,現代化社會需要與之相適應的精神文明,需要發掘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資源。 茶文化所具有的歷史性,時代性的文化因素及合理因素,在現代社會中已經和正在發揮其自身的積極作用。 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會名流和知名人士樂意參加。 茶文化也是大眾文化,民眾廣為參與。 茶文化覆蓋全民,影響到整個社會。 茶文化對現代社會的作用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是茶文化以德為中心,重視人的群體價值,倡導無私奉獻,反對見利忘義和唯利是圖。 主張義重於利,注重協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提倡對人尊敬,重視修生養德,有利於人的心態平衡,解決現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質;
二是茶文化是應付人生挑戰的益友。 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市場競爭下,緊張的工作、應酬、複雜的人際關係,以及各類依附在人們身上的壓力不輕。 參與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鬆一番,以應付人生的挑戰,香港茶樓的這個作用十分顯著;
三是有利於社區文明建設。 經濟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後,社會風氣不能污濁,道德不能淪喪和醜惡。 改革開放後茶文化的傳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變社會不正當消費活動、創建精神文明、促進社會進步的作用;
四是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豐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顯。 茶文化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康樂性,品嚐名茶、茶具、茶點,觀看茶俗茶藝,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五是促進開放,推進國際文化交流。 上海市閘北區連續四屆舉辦國際茶文化節,擴大了閘北區對內對外的知名度,閘北區四套班子一致決定茶文化節要一直辦下去,並投資在閘北公園興建茶文化景點, 以期建成茶文化大觀園。 國際茶文化的頻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國界,廣交天下成為人類文明的共同精神財富。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20 03:04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