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27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072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為千秋萬代著想,為構建整個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價值,祭祖祭孔能否合併到春節來做的問題,或許值得我們考慮。
這段時間,聖誕、元旦、農曆新年紮堆過,這一情形多少年有一次,筆者不知道,但筆者卻從中感受到了洋節與本土最盛大的節日之間的反差:洋節越來越紅火,而春節越來越寡然無味;洋節仿佛是青少年的節日,而本土節日則似乎主要由中老年人特別是老年人在過。聯想到今日的青少年將是明日的中老年,筆者瞻望本土節日的前途,真是不寒而慄!
不能否認,我們許許多多甚至全部本土節日,都是農耕社會的產物,都是農耕文明的組成部分,都與農事活動密切相關,只有把農曆新年放到延續了數千年的以敬天法祖為傳統的血緣宗法村社共同體的背景下,我們才能看到這些節日存在的功能與意義。如今,農耕社會基本上已經解體,工商社會正在取而代之,與此相適應,傳統的村社生活方式亦正讓位於城市生活方式。“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傳統節日如何延續,可以說遇到了巨大的挑戰。
實際上,這一挑戰的實質在於:我們正從一個短缺社會走向一個豐裕乃至過剩社會。以往“過年”甚至幾千年來“過年”,都是改善生活的代名詞,都意味著穿新衣戴新帽,我們的新年想像更多地和過好日子、吃好東西相關。現在,當短缺為豐裕所取代,生活天天像過年一樣時,“年”的魅力和吸引力當然也就相應減弱了,甚至變得可有可無了。
與中國的“過年”更多地與吃穿等感官活動有關相反,西方的耶誕節則更多地和信仰、心靈、精神相關,具有某種超越世俗生活的意義,所以,耶誕節好像不存在“過時”的問題。我們能否使過年也更多地成為一種精神活動呢?我們如何能給農曆新年注入更多的精神成分呢?筆者的建議是:鑒於農曆新年所固有的源遠流長的祖先崇拜內容,我們能否把一年一度的祭孔活動挪到春節來做,使祭祖與祭孔合一:祖,可以是我們每個人的血緣祖先,也可以是我們共同的血緣祖先軒轅;孔,則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祖先、文化祖先。為千秋萬代著想,為構建整個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價值,祭祖祭孔能否合併到春節來做的問題,或許值得我們考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