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944|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奇人軼事] 學者論證:日本"陶業祖師"金士恒是"中國徐州人"  關閉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2-1 21:20:2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金士恒造的竹制印泥盒

經過多年的考察研究,從徐州學者楊世明處得知,他近日破解了長期以來困擾我國紫砂界的一個歷史謎團——金士恒的身世之謎。金士恒在日本被尊為“陶業祖師”,楊世明找到了金士恒就是徐州人的直接證據。

  楊世明先生今年62歲,是徐州市收藏家協會紫砂專委會秘書長,同時也是一位老新聞工作者。楊世明退休後沉心于紫砂史和壺藝理論的探討,在國內紫砂同行中頗具聲望。

  金士恒是公認的將宜興紫砂技藝向海外傳播的第一人,但是金士恒是何時人、何地人,一直是紫砂史上的一個謎。在業內認為是紫砂界最權威著作的《中國紫砂收藏鑒賞全集》中,有多處關於金士恒的論述,249頁上是這樣記載的:金士恒、字子友,清代光緒年間紫砂名工。光緒4年(1878年,日本明治11年),應日本常滑地區陶工的邀請,和宜興制壺高手吳阿根同往常滑,傳授給鯉江方壽、杉江壽門、伊奈長三等3人紫砂“打身筒”制法及陶刻裝飾技法達半年之久……是日本製作宜興風格朱泥茶壺的開始。

  楊世明說,關於金士恒先生的身世之謎,他關注很久了,也查閱了不少相關資料,但是始終沒有一個確鑿的證據或者史料能證明或查找出金士恒的身世。

  中日之間紫砂文化的交流歷史並不長,紫砂技藝的傳播就更短一些,僅有132年的歷史。中國向日本教授宜興紫砂陶“拍打鑲接”技藝的是金士恒,他被日本譽為“陶業祖師”。據著名考古學家、南京博物院原副院長宋伯胤考證,金士恒是“安徽銅山縣人”“安徽徐州銅山縣人”。為此楊世明曾專門寫信請教宋伯胤“是安徽徐州,還是江蘇徐州”,江蘇有“徐州”,安徽有“宿州”,宿州有“南徐州”之說。但歷史上“宿州”並沒有“銅山縣”。但宋伯胤沒有給他回信,後來得知宋老已駕鶴西去,關於金士恒的身世之謎也就無從深入研究。

  2008年中國嘉德拍賣會上,一隻“竹制印盒”上的刻款讓金士恒的身世之謎浮出水面——清代光緒年間的江蘇“彭城” 人。楊先生在嘉德拍賣資料網上查看了相關資料:口徑碩大,用料厚實。盒蓋一周鐫刻銘文“詩雲,瞻彼其奧,綠竹青青。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盒身環刻詠竹長文,以“竹,物之有筋節者也”開篇,落款“彭城金士恒又記”……此竹印盒流傳于日本,竹盒上墨書“金士恒造竹根肉池 樂古堂珍玩”,蓋內墨書“明治十五年求之”。從竹盒上的書法看,應該為購買者的墨蹟。

  據此,楊世明肯定地說,這印證了他的推測:金士恒是江蘇省徐州人。徐州,古稱彭城,且全國只有一個徐州,一個彭城。《全集》也一再講金士恒是“安徽徐州銅山”,而安徽也沒有銅山。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5Rank: 5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2-1 22:44:50 |只看該作者
清朝?? 日本人到那個時候才學會製陶技術喔??而且還有"外國人"交他們??  真可憐!!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1-2-6 03:17:21 |只看該作者

回覆 #2 841204 的帖子

畢竟日本很多都是從中國文化學習來的
據我所知圍棋啦.將棋.房屋構造.服飾.部分神話 都是從中國引進來的
不能說他們可憐  只能說那時候中國很強大(弱的通常要依附強的 唐朝被稱為"天朝"呢)
不過他們很會融會貫通  大量吸收外來文化  創造一種不遜於其他外來文化的新文化
這算是他們很好的優點  不像某X國(韓?) 明明不是他們的  硬要說是他們的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雪媃 + 3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

總評分: SOGO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19 11:1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