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5-2
- 最後登錄
- 2025-3-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2504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14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信仰佛教的人, 莫不知道佛陀是印度迦毗羅衛國的王太子, 這伽毗羅衛在什麼地方呢? 印度的地形是[ 三垂大海, 北背雪山 ]。雪山就是喜馬拉雅山, 實際上是在印度東北邊境。雪山北麓是我國的西藏, 南麓是現在的尼泊爾, 古代的北天竺。
在現代尼泊爾的泰來地區, 是一處高原性的盆地。於天氣晴朗時, 由此遠眺, 可以看
到喜馬拉雅山萬年不化的積雪。夏季一部分積雪融化, 彙成許多條河流, 其中有一條羅泊提河, 向南流入印度第一大川——恒河。而迦毗羅衛國, 就是在雪山南麓, 羅泊提河東北的一片土地上。許多佛教書籍上稱迦毗羅衛地大物博, 社會富饒。那是誇張之詞, 迦毗羅衛土地約長二十公里, 寬十六公里, 面積約三百二十平方公里。據說這片土地上有十個城邦, 共有八萬戶人家, 約有五十萬人。十城邦各有城主, 早先是由十位城主開會, 推出一位有德威聲望的人為王——類似聯邦制的主席, 後來演變為世襲, 這世襲的王就是迦毗羅衛城的淨飯王——釋迦牟尼的父王。
釋迦牟尼, 不是佛陀的名字, 是佛陀的稱號, 意思是釋迦族的聖者。所以釋迦是族名。釋迦族不是雅利安人, 聖嚴法師著<世界佛教史>, 稱釋迦族與跋耆族相近。他們不願與雅利安人通婚, 視為非我族類。而後來釋迦族與跋耆族出身的比丘, 都有以佛是我族而誇耀者。我國地理學家李學曾著<亞洲種族地理>, 書中分析不丹、錫金、尼泊爾都是蒙古西藏的民族, 故其人面部平坦, 膚色較黃 ( 佛經中說佛陀的身體是金色 ) ,與歐洲的白種人迥異。本來尼泊爾與西藏只一山之隔,釋迦族與西藏民族有血緣關係,亦非不可能。
佛陀的家世, 據說他的家族姓喬達摩Gotama(早期譯為瞿曇), 祖父師子頰王有四子,即是淨飯王、白飯王、甘露飯王、和斛飯王。佛陀出生時, 淨飯王是迦毗羅衛的國王。佛陀就是淨飯王的長子。佛陀的母親摩耶夫人, 是羅泊提河西岸, 拘利族天臂城城主、阿拿釋迦王的女兒。拘利族, 是釋迦族的胞族——胞族, 是社會學上的名詞,是由血親氏族或親屬集團組成的群體。他們的結合是由於相信有一個共同的祖先, 或由於採用共同的祭禮。他們採近親聯婚制度, 以保持血統的純淨。據說阿拿釋迦王的妃子, 就是師子頰王之妹; 而後來, 悉達多太子的妃子耶輸陀羅, 又是摩耶夫人的侄女——她哥哥善覺王的女兒。
佛陀入滅於西元前四八六年, 一般資料都認為佛陀八十歲涅槃, 則其出生年代應在西元前五六五年——關於佛陀生滅年代, 有數十種不同的異說, 前後相差數百年之久。印度是一個素來不重視歷史的國家, 自古以來, 互相矛盾的傳說, 任其同傳並存而不以為怪。印度古代沒有書寫的工具, 一切經典、史傳, 都是口口相傳的傳到後世。佛教的貝葉經,是西元前一世紀才出現的。所以對於佛教早期的史料, 也只能從眾說紛紜中加以抉擇了。本稿所稱的生滅年代, 是在北傳佛教中,為較多人所認同的、根據<善見毗婆娑律>所附的[ 眾聖點記 ]所推算的年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