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5-2
- 最後登錄
- 2025-3-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2504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14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佛陀出家時代的所謂[ 出家 ], 是離開家庭, 住於森林, 或參訪師友, 切磋學問; 或寂默冥想, 參究真理。並不是後來的[ 捨親割愛, 剃度出家 ]。
太子出家之前, 他的兒子羅侯羅已經出生。羅侯羅Rahula, 在梵語中是日蝕或月蝕——日月上有覆障的意思。太子以為兒子是出家的障礙, 所以命名羅侯羅。
太子離開迦毗羅衛, 初到一苦行林中訪一跋伽仙人, 跋伽所領導的沙門集團, 是修苦行的。太子居留數日, 與跋伽反覆討論, 認為苦行不是究竟解脫之道。乃辭別跋伽仙人, 南下摩揭陀國, 去訪師學道。
太子出家的時侯, 恒河中游的國際形勢已有了極大的變化。這時恒河南北岸兩大強國對峙, 恒河南岸的是摩揭陀國, 北岸是拘薩羅國。此外還有跋蹉國、阿槃提國也是較強大的獨立國, 以及許多城邦式的小國, 多數是附庸國。拘薩羅的國都舍衛城、摩揭陀的國都王舍城,是南北兩大政治文化中心。舍衛城在伽毗羅衛之西, 距離不到一百公里。而摩揭陀國在恒河之南, 距離四百餘公里。太子何以捨近求遠, 不到舍衛城, 而南下王舍城呢? 也許, 拘薩羅是迦毗羅衛的宗主國, 他以王儲的身份, 有所不便吧!
太子到王舍城, 暫在郊外靈鷲山棲止, 摩揭摩國的頻婆娑羅王獲悉他的身份, 到山中相訪, 要推國相讓。太子怕節外生枝, 立即離開靈鷲山, 到各處參訪——本來,[ 志士入山恐不深,人知已是負初心 ],太子出家,為的是解決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的問題,如欲為王,自已本來就是王儲,又何必出家呢?
許多經典上說:「 太子出家, 六年苦行 ], 可能不是如此。在前一段時間, 他必是到各地訪問各宗派的沙門集團, 去瞭解他們的哲學理論。他也曾從數論派的先驅、阿邏邏伽羅摩、和郁陀伽羅摩等修習禪定。最後他到王舍城西南方、伽耶山附近的尼連禪河畔的樹林中修苦行。
本來, 婆羅門教就有修苦行的方式, 而沙門集團出現後, 又有了多種的[苦行外道]——如自餓、投淵、赴火、自坐、禁語、持牛戒狗戒等等。不過廣義的說, 在林中沈思冥想、參究真理也就是修苦行。我相信太子修的苦行是屬於後者, 而不是外道的苦行。
太子在苦行林中, 參究真理——組織他自己的思想體系。最後, 他坐在菩提樹下, 作思想上最後的突破。據說, 魔王波旬此際曾來威脅利誘, 橫加干擾。並要他的三個女兒染欲、悅人、可愛樂以美色誘惑太子。太子在金剛座上。戰勝魔軍。其實所謂魔(梵文Mara,本譯為磨,後來梁武帝改磨為魔), 不是來於外境, 而是生自內心。這是我人內心深處的種種欲念——愛欲、貪婪、權力、財富等種種欲念的化裝表現而已。
太子在菩提樹下, 苦心參究, 終於在某一日淩晨, 面對滿天繁星, 思想豁然貫通, 證悟了真理。這在佛經上稱為[ 睹明星而證道 ]。
太子成道了, 自此成為佛陀Buddha——覺者。就是真理的證悟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