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5-2
- 最後登錄
- 2025-3-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2504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14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理, 有受印度傳統思想影響的——與外道共通的部分, 有不與外道共通, 而為其本身所特有者。因為一種宗教,或一種思想、學說,不能自外於歷史傳統或時代背景之外。偉大如釋迦牟尼,雖然特立獨證悟真理,開創印度思想界的新時代,但他仍不能與他所處的時背景脫節。所以佛教的教理,有受時代背景所影響者,有從俗容攝而加以改者,亦有不與外道相通,而為佛陀所自創的。
原始佛教的獨特思想, 即是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的真理 :「緣起」。於此, 先講一個舍利弗皈依佛陀的故事,這個故事載在<佛說初分經>中。
舍利弗是摩揭陀國王舍城人, 家住迦羅臂拿迦村, 婆羅門種姓, 出生於一個學術氣氛濃厚的家庭。他的父親提舍, 是當代有名的論師; 他的母親舍利也是知名的學者。他自幼受傳統教育, 誦四吠陀及五明之學, 成年之後, 辭別父母, 出外訪師學道。後來投入六師外道之一、刪闍耶吠羅底子門下。刪闍耶是一位懷疑論者, 對於思想界爭論的重大問題,如空間有無極限, 時間有無始終, 如來死後存不存在等形而上的問題, 既不承認也不否認,對一切持懷疑態度。這種理論當然不能使舍利弗感到滿足, 他時有另投明師的打算,他和同學目犍連相約; 如遇明師,要彼此相告。
一日, 佛陀弟子烏斯西那比丘, 著衣持缽, 入王舍城乞食。那烏斯西那威儀整肅, 諸 根調寂。這時舍利弗也在途中, 他見烏斯西那威儀殊勝, 歎未曾有。心中頗為欣慕, 乃上前問訊曰 :「何以法像衣服與眾不同, 甯有師宗,可得聞乎? ]
烏斯西那答道:「 我師是大沙門瞿曇, 於大眾中,宣說無上廣大法門。]
舍利弗曰 :「汝今可能於彼法門,若多若少,為我宣說? ]
烏斯西那答 :「我年幼稚,受學日淺,尚不能領會我師妙法深義。]
舍利弗再請曰 : 「慈悲方便,略說一二。]
烏斯西那曰 :「我師所說,緣生法者, 謂一切法從因緣生,從因緣滅,復以是義,說伽陀 (偈) 曰: 諸法因緣生,法亦因緣滅,是生滅因緣,佛大沙門說。
經上說 :「舍利弗聞是法已,遠離塵垢,得法眼淨。」 ——法眼淨,是能觀察真理的清淨法眼。舍利弗歡喜不已,辭別烏斯西那,回去找到目犍連,說明經過,二人同時皈依於佛陀座下。何以舍利弗聽了烏斯西那四句偈子,就捨去自己多年所學,投入佛陀門下呢? 實是因為「若法因緣生,法亦因緣滅」二句, 是宇宙人生的真理。舍利弗修道多年,心中不能解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