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思想體系,可以得到所有人的認同,儒家自然不能例外.
但是,不管認同與否,總該就該思想體系本身立論才是.
從五四運動今日,出現了無數評論甚至是攻擊的言論文章,
恍似儒家思想一無是處,只是歷史的渣滓糟粕.
但是,儒家真的如同該文章所說的不堪嗎?
他們的看法真的對嗎?
依小藍拙見,其中絕大部份,根本就是一場誤會.
且聽小藍道來.
儒家的政治思想是復古主義
其中一個持此觀點的,正是偉大的柏楊先生.
然而,偉大的人不見得啥都對,至少這一句就沒說對.
[殷因於夏禮,所益損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益損可知也,後繼周者,雖百代,所益損可知也.]
或許文字小藍沒記得周全,但孔老夫子確實說過這一段話.
他老人家何曾不同意,政治制度隨時而變?
另一個例子是魯國首先廢棄井田制度[初稅畝],
孔夫子在篇幅大受限制的春秋裡,
特別鄭重記下,還加上[非禮也]的按語.
很多書讀一半的朋友,讀到孔子的三字按語,
便說孔子食古不化,在罵那些管經濟的.
很不幸,這裡面的[非禮],和女生被公車痴漢摸屁屁時的尖叫大大不同,
它的正確意思是:改變了舊有制度.
那麼,儒家的政治思想是甚麼呢?
硬要找個辭來描述,小藍會稱之為[好人主義].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個仁,這句歌詞倒沒有寫錯,
仁,用王陽明的說法,就是心的本體,我們人人擁有的先天良知.
只要把握住者良知行事,政治就有了中心,其他只是技術性的問題而已.
政治制度不健全,可以按需要的更改,
但是,再健全的制度,還是得靠人來執行.
人的良知為私慾掩蓋,再健全的制度,也只是該人營私謀利的工具.
再下來是大學:格,致,誠,正,修,齊,治,平.
不是說齊家者一定能治國,
但是身不修,家不齊而能治國者,只怕更為稀有吧?
再說,能修身齊家者,即使治不了國,或是沒機會治國,至少不夫為一個好人;
一縣人做到修身齊家,便是一縣的好人;一國人做到修身齊家,便是一國的好人;
人人都做好人,國不必刻意去治也自然的治了.
儒家沒有所謂的變法,因為,自孔老夫子以迄歷代大儒,
他們要變的是:
[漸趨不仁的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