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匿名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它小說] [東一方]回到三國的特種狙擊手[全書終]  關閉 [複製連結]

匿名
狀態︰ 離線
541
匿名  發表於 2012-3-9 20:02:52
第542章 取名的爭執

    三個小生命的誕生,使得府上熱鬧無比。

    不過,擺在王燦面前的是該給三個孩子取什麼名字,這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大廳中,蔡邕和王燦爭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蔡琰、董卉和貂蟬則坐在大廳中,不敢插手,靜靜地看著蔡邕和王燦爭論。

    蔡邕要取名的理由是他是王燦的老師,俗話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蔡邕已經稱得上是王燦的父親,況且蔡邕還是王燦的岳父,兩種情況疊加起來,更是表明蔡邕的身份不一般,蔡邕給王燦的孩子取名似乎是天經地義,合情合理。

    然而,王燦卻死活不同意,三個娃都是他的,怎麼能讓蔡老頭取名字呢?故此,兩個人相持不下,都不退讓。

    “啪!”

    一聲脆響,突兀的在大廳中響起。

    突如其來的聲音讓蔡琰、貂蟬和董卉臉色大變,三人循聲望去,只見蔡邕一巴掌拍在案桌上,勃然大怒,大聲喝道︰“為先,天地君親師,老夫不僅是你的老師,更是你的岳父,以老夫的身份給孩子取名字,有何不可?”

    王燦小心陪著不是,卻絲毫不讓,說道︰“老師,三個孩子是弟子的兒女,名字應該讓當爹的親自取才是,您就崩爭了。”

    頓了頓,王燦故作大方的說道︰“老師,您一把年紀,生氣傷肝,對身體不好。這樣吧,三個孩子的大名由弟子來取,小名由您老人家取,這可是弟子最後的底線,您若是不答應,大名和小名都由我自己取。”

    王燦撓頭搔耳好幾天,才想出了三個兒女的名字,不可能讓蔡老頭搶先,故此王燦力爭到底,堅決不讓蔡邕取名。

    蔡邕眼珠子一轉,笑說道;“為先啊,你先听老夫取的名字如何?再決定用不用,你看怎麼樣?”蔡邕無法說服王燦,便采取曲線救國的策略,想要拋出他取的名字說服王燦,這樣一來,什麼爭論都沒有了。

    蔡琰臉上掛著笑容,樂得站在一旁看戲。

    貂蟬和董卉也是笑眯眯的,看著一老一小干瞪眼,非常有趣。

    王燦沉思一番,說道︰“好,老師你先說。”他表面上答應下來,心中卻暗暗說道︰不管老頭取的名字如何,都不采用,全部用他取的名字。

    蔡邕捋了捋頜下的胡須,自豪的說道︰“琰兒的兒子名叫王卓,秀兒的女兒名叫王馨,卉兒的兒子名叫王蒙。”

    蔡邕得意一笑,說道︰“‘卓’字有卓爾不群之意,希望王卓長大後才華過人;‘馨’字有芬芳之意,女兒家取‘馨’字非常合適,希望王馨長大後俏麗不凡;‘蒙’字有繼承之意,希望王蒙繼承你的勇猛聰慧,剛毅果斷。這三個名字可是老夫仔細想出來的,你看如何?”

    貂蟬听了後,點點頭同意。

    蔡琰眉頭微蹙,因為董卉兒子的名字‘王蒙’有了其他的意思。

    至于董卉,心中歡喜不已。

    她神色有些緊張,目光看向王燦,期待王燦能答應下來。可王燦微微搖搖頭,讓董卉一顆心沉了下去。

    王燦朗聲說道︰“老師,秀兒的女兒就以王馨作為名字,但是王卓和王蒙不合適,兩人的名字還是使用我取的名字。琰兒生下的孩子取名王禎(zhen),卉兒生下的孩子取名王(you),兩個人的名字,就這麼定了。”

    王燦一錘定音,不給蔡邕反駁的機會。

    然而,蔡邕听了王燦的話後,卻沒有反駁的想法。

    禎,福也,祥也,取名王禎是希望王禎福氣吉祥,這是好兆頭;,輔助,幫助,取名王就已經限定了王的格局。當然,這只是從字面的意思推測,也不排除王有繼承王燦地位的可能。蔡邕听了後,知道其中的意思,就沒有繼續爭論。

    不僅如此,蔡邕還撫掌笑道︰“好,就以王禎、王為名。”

    王燦淡然一笑,他查遍書籍,知道名字的意思,但這只是期望而已,並不表明王燦的基業就給王禎了。正因為對王禎有期望,王燦才給董卉的兒子取了王的名字,意喻王輔佐王禎,而不是爭奪地位。

    不過,這些事情王燦不可能明說,只是一個暫定的想法。

    董卉不了解名字的涵義,他見王燦親自給孩子取名字,心中也很高興。即使她知道名字的涵義,也不會有其他的想法,正如李儒告誡她的話,好好教育好孩子,才是真正的事情,只有孩子滿腹才華,才是正道理,才有其他的可能。

    蔡邕樂呵呵的答應下來,沒有給任何人說名字的意思。

    ……

    長沙郡,臨湘城。

    孫堅從荊州返回長沙後,非常低調,沒有直接和劉表開戰。

    雖然如此,孫堅卻沒有忘記劉表派黃祖伏擊他的事情,一直惦記著報仇。

    孫堅性格豪爽,剛毅果斷,有恩報恩,有仇報仇,劉表差點殺死他,便在孫堅心中留下了一個疙瘩,難以忘懷。如今,孫堅的實力經過兩年發展,比原來更加強盛,而且孫堅的長子孫策已經十九歲,嶄露頭角,讓孫堅更加得意。

    兩年的時間,孫堅也招攬了許多賢才。

    文臣中,最出名的人當屬張昭和張,兩個江東的大才被孫堅招攬到麾下,使得孫堅的文官集團逐漸的豐滿起來,和黃蓋、程普等人的武將集團交相映輝。

    歷史上,孫堅早已亡故,讓孫策不得不投靠袁術,如今孫堅未死,引發了一系列的變化,孫堅脫離袁術自立,已經是一方諸侯。如今的孫堅,實力大增,雖然只有長沙郡一郡之地,實力卻不遜于劉表。

    天下諸侯,又多一強者。

    而且,孫堅麾下還有一個即將加冠的帥才周瑜。

    孫策和周瑜同一年出生,是總角之交,關系非常要好。不僅如此,孫策和周瑜更‘升堂拜母’,結為兄弟。歷史上,周瑜並沒有一開始就跟隨孫策,而是袁術麾下的小將。

    因為王燦的到來,孫堅沒有被黃祖殺死,成為一方諸侯。

    正因為如此,周瑜一直跟在孫策身邊,幫助孫策出謀劃策,這讓孫堅潛在的實力更強大。雖然周瑜年少,尚且只有十九歲,可周瑜和孫策四處征戰,已經展現出非凡的才華。

    孫策和周瑜,儼然是孫堅麾下兩顆新星。

    益州南方,孫堅逐漸崛起。
匿名
狀態︰ 離線
542
匿名  發表於 2012-3-9 20:03:30
第543章 兩年

    清晨,朝陽初升。

    初夏時節,陽光灑落下來,照耀在露珠上,反射出點點金光,熠熠生輝。

    院子中,兩個童子穿著錦衣華服,扎著朝天髻,搖搖晃晃的奔跑著。

    童子後面,跟著一個俏麗的小女孩。

    三個小孩競相追逐,咯咯直笑,說話的時候口齒不清,難以辨別清楚。三個小孩撒開腳丫子奔跑的時候,旁邊還有一眾丫鬟緊跟著三個孩子,以免被摔倒。

    “咯咯!咯咯!”

    院子中,傳來爽朗清脆的笑聲。

    女孩扎著兩個朝天髻,眼見還是追不上兩個童子,便停了下來,瞪大黑溜溜的眼楮,鼓起腮幫,斷斷續續的說道︰“不跑了,哼!”

    她氣鼓鼓的站在原地,兩個孩童見了後,也都停下來。這兩個孩童,眉宇間依稀有些相似,可其中一個孩童長得極為壯實,圓墩墩的;另一個長得精瘦精瘦的,好似猴兒一樣,個頭卻是最高的,比女孩都還要高些。

    精瘦的孩童不解的望向女孩,問道︰“大姐,怎麼了?”孩童只有兩歲多,可吐字極為的清晰,沒有任何的模糊。

    那壯實的孩童也說話了,問道︰“大姐,怎麼了?”

    同樣的一句話,在身體壯實的孩童口中,卻模糊不清,听見來很費勁兒。

    女孩小腦袋一晃,哼哼兩聲,沒有搭理兩個孩童。她昂著頭,好像是一直驕傲的小孔雀,轉身準備離開院子。

    正當女孩邁開小步子準備離開時,院子外傳來沉穩的腳步聲。

    腳步聲踏踏響起,不一會兒,就有一個中年人走進院子中。

    中年人背負著雙手,身穿一襲黑色錦袍,頭戴古冠,腰纏玉帶,長得是劍眉朗目,面頰好似是刀削般,稜角分明。中年人唇上有著兩撇胡須,整個人緩步走來透出淡淡的威嚴,他目光所過之處,丫鬟們紛紛低下頭,不敢正視中年人的眼神。

    這中年人,正是王燦。

    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兩年的時間,王燦也是二十八歲了。他蓄起胡須,帶上古冠,穿戴整齊後威嚴十足,一舉一動都有著一股懾人的氣勢。

    女孩看見王燦,撒開腳丫子就朝王燦跑去。

    王燦神色變化,臉上堆滿了笑容,他蹲下來張開雙手,等著女孩跑過來。

    “爹爹!爹爹!”

    女孩張開櫻桃小嘴大聲喊叫,聲音清脆悅耳,好似是真珠落玉盤,非常動听。王燦看見女孩鼓起腮幫子,伸手刮了刮女孩的瓊鼻,問道︰“怎麼了,誰惹我家樂樂生氣了?”

    女孩正是王燦的女兒王馨,小名樂樂。

    王馨嘟囔著小嘴,說道︰“都怪平平和安安,他們都不等我。”

    兩個童子听見後,臉上的表情非常豐富,白了眼王馨。平平,是精瘦童子的小名,是蔡琰的兒子王禎。安安,是壯實童子的小名,是董卉的兒子王。

    王燦看向王禎,問道︰“平平,為什麼不等樂樂啊?”

    王禎撇了撇嘴,哼聲道︰“姐姐老耍無賴,哼,才不等她呢。”聲音落下,王也連忙點頭,支支吾吾的說道︰“就是,不等姐姐。”

    王馨听了後,大眼楮瞪著王禎和王,說道︰“你們不陪我玩,我去告訴大娘和三娘。”

    她拿出殺手 ,王禎和王徹底敗北。

    王燦將王馨抱在懷中,哈哈大笑,這兩兒一女,可真是夠笑人的。

    看著一天天長大的兒女,王燦心中也感慨頗多。兩年的時間,益州雖然沒有往外擴張,實力卻增強了許多,尤其是徐庶、石韜和孟建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三人徹底把益州東南穩固下來,除掉了全部的隱患。

    “踏!踏!……”

    院子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一名侍從快速跑進來,在王燦耳旁低語了幾句話。

    王燦听了後,臉色大變,他伸手放下王馨,吩咐站在周圍的丫鬟將三個小孩帶回各自的院子,便轉身朝大廳走去。

    大廳中,程昱、賈詡、李儒、郭嘉、荀攸正襟危坐,神色嚴肅。

    王燦進入大廳後,五人連忙起身朝王燦行禮。

    王燦點頭致意,在主位上坐下後,問道︰“公達,北邊情況如何?”

    荀攸抱拳說道︰“回稟主公,樊稠殺死李蒙,已經和張濟交鋒,雙方在長安城交戰,如今的長安一片混亂,是該我們出兵的時候了。”

    兩年時間,長安在樊稠、李蒙和張濟的統治下,變得蕭條無比。

    長安的百姓都背井離鄉,離開長安前往益州,或者是去了其他的州郡。至于長安周邊的百姓,被西涼兵劫掠後,苦不堪言。

    兩年後的長安,已經沒有昔日的繁華盛景,反而是處處透著破敗的氣息。城中唯一繁華的只有一個地方,就是樊稠居住的府邸。樊稠的住處不僅沒有落敗,反而是金碧輝煌,熠熠生輝,除此之外,連皇宮也變得蕭條起來。

    王燦深吸口氣,說道︰“曹操、袁紹、公孫瓚可有反應?”

    郭嘉回稟道︰“曹操平定了青州黃巾,又解除了袁術的威脅,肯定想迎天子回兗州。只是兗州被呂布攻打過一次,而今呂布又佔據徐州,威脅曹操,曹操正忙著對徐州用兵,不知道曹操是否會派人來迎接天子。”

    呂布和劉備,依舊如同歷史上一樣相遇。

    公孫瓚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被袁紹擊敗後,劉備便流落到徐州,成為徐州刺史陶謙的座上賓。陶謙死後,劉備成了徐州刺史,終于有了一塊根據地。呂布四處流浪,收納陳宮作為謀士,他听從陳宮的建議,投奔劉備。

    劉備收留呂布後,卻又被呂布佔據徐州,繼而被趕到下邳駐扎。

    徐州戰略要地,曹操想拿下徐州,就必須擊敗呂布。

    郭嘉說完曹操後,又說道︰“袁紹和公孫瓚相互死磕,依舊是僵持著。不過袁紹得到青州、並州、冀州,公孫瓚恐怕難以抵擋袁紹。如今袁紹準備拿下幽州,不可能奉迎皇帝。”

    郭嘉說完後,大廳靜了下來。

    片刻後,賈詡又說道︰“主公,袁紹、袁術想自立為帝,定不會奉迎皇帝。劉表、劉繇守成之人,也不會出兵。孫堅距離長安太遠,忽略不計。唯獨曹操有機會,而且卑職斷定曹操必定派將士奉迎皇帝,奉天子以令不臣,主公要迎回皇帝,盡早出兵才是正理。”

    賈詡一席話,直指曹操。

    兩年時間,曹操和王燦都已經過了休養生息的時候,也都準備著迎回皇帝,佔據大義的優勢,奉天子以令不臣。
匿名
狀態︰ 離線
543
匿名  發表於 2012-3-9 20:05:56
第544章 兵出長安

  長安樊稠和張濟內訌的消息傳回成都,王燦和程昱、賈詡等人立刻就敲定的大致方針,準備兵出長安擊敗西涼軍,迎回皇帝。

  益州沉寂了兩年之後,再一次出現在世人眼中。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早就定下的目標,終於要開始執行了。

  王燦目光掠過程昱、荀攸、郭嘉、賈詡和李儒,思慮一番後,目光轉向程昱,吩咐道:“仲德公,這次奉迎皇帝回成都,我將親自領兵出戰,益州的大小事務,依舊由你主持。有仲德公留在成都,我領兵在外才能放心。”

  “諾!”

  程昱鄭重的點點頭,回答了一聲。

  停頓了片刻,王燦目光又轉向荀攸,吩咐道:“公達,你也留在成都,負責大軍的調度,尤其是軍隊的糧草和兵源的補給,都交由你處理。”

  “諾!”

  荀攸抱拳答應一聲,沒有任何異議。

  以往的時候,荀攸肯定隨王燦一起出征,不過王燦麾下的謀士逐漸增多,勢必會重新分工,他留在成都坐鎮,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王燦最後看向郭嘉、賈詡、李儒,說道:“奉孝、文和、文優,你們三人組成參謀部,隨我一起前往長安,準備擊敗西涼軍,拿下長安,將皇帝迎回成都。”王燦鬥志昂揚,充滿了信心,不管曹操是否出兵,他此行都勢在必得,即使和曹操刀兵相向,也在所不惜。

  “諾!”

  三人立刻答應下來,但神情卻各不相同。

  郭嘉面帶笑容,臉上依舊是帶著一絲慵懶的笑意,似乎什麼事情都不放在心,好似兵出長安不過是一件小事情而已。

  李儒神色凝重,對此次長安之行有些擔憂。因為這時候的曹操也是天下間一大諸侯,已經不是昔日討伐董卓的曹操了。他的麾下也聚集了無數猛將和謀臣,戲志才、荀彧、毛玠、滿寵、劉曄等人都是一時俊傑,並不輸給王燦的謀士。

  曹操若是領兵去迎接皇帝,勢必是王燦的大敵。

  賈詡坐在坐席上,老神自在,神情古井不波,臉上的表情沒有任何變化,那微眯的眼眸如同一汪深邃的海水,難以看出其中的深淺。

  不管遇到什麼事,賈詡都能泰山崩于前兒色不變。

  天下間,好像沒有能讓他動容的事情。

  荀攸想了想,問道:“這次出征長安,主公準備帶哪些將領出征?”

  王燦思慮一番後,回答道:“此去北去長安,不在於攻城拔寨,旨在將皇帝救出長安,然後奉迎皇帝回成都。這樣一來,便需要趕時間,故此我帶趙雲麾下的三千破軍營足矣,另外王越的情報局、呂蒙的狼牙營、典韋的警備團都需要隨同前往。”

  頓了頓,王燦又說道:“留在成都的大軍不必出發,但軍隊中的武將卻要調走幾人。軍中嚴顏、黃忠,我就暫時調走黃忠,方便行事。”

  王燦的陣容,可以說是相當強悍。

  文有郭嘉、李儒和賈詡,武有典韋、王越、趙雲、黃忠,甚至還有在漢中屯兵駐紮的高順,如此強勢的陣容,足見王燦對小皇帝是勢在必得,必須要把皇帝搶到手。

  事實上,兩年前的時候,王燦就可以派兵從漢中出發,攻打長安,將皇帝搶回成都。然而,王燦為了醞釀成今日漢室威信掃地的情況,才會拖延了兩年時間,等到樊稠、李蒙和張濟內訌的時候,才出兵勤王。

  若是王燦現在迎回皇帝,以王燦的實力,再借著皇帝的大義,就能更便宜行事。

  荀攸聽完後,眉頭微蹙,說道:“主公,裴元紹和周倉兩個漢子雖然實力不強,卻忠心耿耿,兩人可否隨主公一起出征。成都只要留下嚴顏,足以鎮壓場面。”

  王燦聽後,感激的望了眼荀攸。

  隨著王燦實力的增強,麾下能耐出眾的武將增加,王燦已經逐漸起用其他的人,而忽視了周倉和裴元紹。不過,兩人實力不強,卻忠心耿耿,是絕對忠誠于王燦的人。不管如何,只要帶上兩人,便能讓兩人感覺倍兒有面子,更加效死命的忠誠于王燦。

  王燦想了想,說道:“既然如此,就帶上周倉和裴元紹,留下嚴顏駐守成都。”

  程昱聽完後,抱拳道:“主公,時間緊急,昱這就去傳達命令。”

  王燦點了點頭,目光看向其他幾個人,說道:“你們都去準備吧,好好休息一日,明日清晨,大軍誓師啟程,兵出長安,務必要在曹操之前拿下皇帝,將皇帝迎回成都,此役不容有失。”王燦語氣果決,不容置疑。

  皇帝對於王燦來說,不僅是一個擺放好的傀儡,更是代表著大義。有皇帝在手,王燦才能佔據制高點,從而轄制天下諸侯。

  所以,皇帝絕不容其他人染指。

  曹操要搶皇帝,那就刀兵相向,先幹翻曹操。

  總是,王燦對皇帝是勢在必得。

  賈詡等人離開後,王燦並沒有繼續處理公務,而是起身往後院行去。此去長安,雖然是下定決心要拿下皇帝的,但無法預料會不會出現變故,因此前往長安的時間不確定。這一去,少說一兩個月,多則三五月,所以王燦必須回後院去安慰蔡琰等人。

  離開書房後,王燦先去了一趟蔡邕的院子,將出兵的消息告訴蔡邕。

  兩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可蔡邕頭上花白色的鬢髮越來越多,整個人雖然仍舊是精神矍鑠,可歲月的流逝,已經讓老人步入風燭殘年了。

  書房中,王燦和蔡邕相對而坐。

  蔡邕盯著王燦,越看越滿意。

  當初他被董卓強行徵召,在洛陽遇見了王燦。蔡邕見王燦品行尚可,便收王燦為弟子,想讓王燦照顧蔡琰。一晃五年過去了,王燦已經是一方諸侯,舉手投足間便有一股攝人的氣勢,讓蔡邕感覺白雲蒼狗,變化真大。

  良久之後,蔡邕才說道:“為先呐,你做了出兵決定,老師就不干預了,畢竟這是你自己的決定。但是老師希望你能記住,你是三個孩子的父親,是三個女人的丈夫,是益州無數百姓的依靠,此去長安務必要小心,保重身體要緊,你可明白?”
匿名
狀態︰ 離線
544
匿名  發表於 2012-3-9 20:06:37
第545章 曹操也插一腳

  王燦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感動,點點頭說道:“老師放心,弟子明白的。”蔡邕膝下無子,對王燦是絕對的真心。況且王燦不僅是蔡琰的丈夫,還是王禎的父親,這就更讓蔡老頭關心王燦的安危了。

  蔡邕在益州呆了幾年,早已經不理世事。

  對於皇帝的事情,也沒有過問,一句話就帶過了,兩人又說了一會兒話,王燦便起身告辭,往蔡琰的院子行去。

  院子中,蔡琰正和王禎戲耍。

  王禎和王祐,雖然接受的教育很早,可效果卻不一樣。

  王祐長得壯實,崇拜典韋這樣的猛人,雖然年紀小,卻和典韋合得來。至於王禎,更機靈乖巧,更討程昱的喜歡。

  蔡琰見王燦神色凝重,心中咯噔一下。

  不用猜測,蔡琰也知道有事情發生了,她讓人把王禎帶走,和王燦單獨相處。兩年多沒有戰事,蔡琰心中非常滿足。她知道王燦不可能一直過平靜的過日子,因為有的人註定要嶄露頭角的,王燦便是如此。

  兩年時間,蔡琰的氣質越發高貴起來,嫁做人-婦後,整個人更加成熟嫵媚,一舉一動卻又有著後院主母的氣勢。

  王燦走上前去,說道:“琰兒,明日我領兵出征。”

  蔡琰驚呼道:“夫君,怎麼這麼急促?”

  王燦笑了笑,說道:“情況緊急,不得不如此。”

  說著話,王燦擁著蔡琰,並沒有做其他的事情,兩人就這樣擁抱著,說了好一會兒體己的話。蔡琰倚靠在王燦懷中,臉上的表情不斷地變化著。良久後,蔡琰咬咬牙,說道:“夫君,晚上把秀兒姐姐和卉兒妹妹叫過來吧。”

  王燦聽了後,如聞天籟。

  好傢伙,早知道出征能有這樣的結果,他早就領兵了。

  或許是練習太平要術中真武秘笈的緣故,王燦練成真武秘笈中所有的圖畫後,身體的力量非常強橫,竟能壓制典韋一籌。

  不僅如此,王燦連房事的時候,能力也增強了許多。出現這樣的情況,王燦都不知道是否是南華老道士搞了什麼鬼,弄得他那方面的能力非常厲害。因此王燦便攛掇著想大被同眠,那簡直讓王燦期待不已。

  只是蔡琰死死堅持,沒讓王燦得逞。

  沒想到長安的戰事傳來,王燦竟然能舒坦一把。

  王燦心中嘿嘿直笑,整日都留在蔡琰的院子中。天黑後便派人將貂蟬和董卉叫過來,四個人大被同眠。晚上的時候,王燦一男戰三女,屋子中不斷傳來斷斷續續的呻吟聲,三個人輪番上陣,施展車輪戰術……

  不知什麼時候,屋子中的油燈熄滅了。

  屋子中,只剩下喘息聲,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其他聲音……

  次日一早,王燦揉了揉發酸的腰,又看了眼躺在床上熟睡的三女,嘴角勾起了一抹笑容,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就容易多了。

  他起床的時候,蔡琰也睜開了眼睛。

  蔡琰起身給王燦穿好衣服,低聲說道:“夫君,記得我們在家裡等你。”

  王燦鄭重的點點頭,吻了一下蔡琰,說道:“放心,我會平安回來的。”

  說完,王燦又彎下腰吻了下貂蟬和董卉,似乎兩個女人都沒有清醒。然而,當王燦離開的時候,貂蟬和董卉分明睜開了眼睛,眼中露出擔憂之色。

  男人在外征戰,女人哪有不擔心的。

  校場內,王燦身穿金色鎖子甲,頭戴金盔,腰懸漢刀,站在高臺上威風凜凜。只是王燦佈滿血絲的雙眼,顯示著昨夜王燦沒有睡好。

  賈詡、李儒和郭嘉站在下方,三人看見王燦的神情,相視一笑。

  裴元紹和周倉樂呵呵的,根本沒有去注意這些細節。

  “鏗鏘!”

  一聲清脆的聲音響起,王燦猛地拔出腰間漢刀,長刀槊空,王燦大吼道:“天子蒙難,樊稠欺壓百官,藐視皇上,縱容西涼軍劫掠百姓,為禍天下。吾欲伸大義於天下,拯救皇上,保護黎民百姓。今日誓師討賊,望諸君戮力同心,奮力討賊。”

  說到這裡,王燦奮力大吼道:“殺賊,殺賊,殺賊!”

  “殺賊!”

  “殺賊!”

  ……

  校場中,所有破軍營士兵舉起手中的鐵槍,轟然回應,那如炸雷般的吼聲在校場中響起,滾滾回蕩著,久久不息。

  王燦手中漢刀劈下,喝道:“出發!”

  一聲令下,士兵翻身上馬,策馬奔出。

  李儒、賈詡和郭嘉三人乘坐馬車,往長安方向行駛。

  大軍離去後,北門城樓上幾道瘦削的身影俏生生站立著,望著遠去的隊伍怔怔發呆。這幾道身影旁邊,還有三個小孩子,正是王燦的三個兒女。

  ……

  兗州,陳留郡。

  曹操擊敗袁術後,便把治所遷到陳留。

  兗州的治所沒有留在東郡,不是東郡不夠繁華,而是東郡太接近袁紹的勢力範圍,所以曹操才把治所遷到陳留,因為這裡是他的老巢,不用被袁紹威脅。

  州牧府,大廳中。

  曹操和戲志才、荀彧商議大事。

  曹操正色道:“志才、文若,長安已經傳來確切的消息,樊稠殺死了李蒙,並且和張濟大打出手。如今西涼軍徹底撕破了臉皮,我們也解除了青州黃巾和袁術的威脅,至於北面的袁紹和西面的西涼軍,不構成威脅,現在派人去長安迎接皇上,時機應該成熟了。”

  曹操雖然準備攻打徐州,可聽見長安的消息,直接返回陳留。對於曹操來說,奉迎天子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荀彧想也不想,抱拳說道:“主公,是該出兵了。”

  戲志才也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曹操見兩大謀士同意,便立刻傳達命令,召集士兵起兵前往長安

  ……

  興平二年(195年),曹操和王燦都領兵趕往長安,準備救出皇帝。

  兩路大軍,王燦率領騎兵從成都出發,經漢中,直達長安。曹操率領大軍從陳留出發,前往中牟縣,途徑虎牢關、洛陽,往西趕向長安。

  此時,長安局勢混亂,已經亂作一團。

  樊稠和張濟率領的西涼軍,不斷交戰,死傷無數。

  這一場戰亂波及到百姓,使得仍住在長安周圍的百姓死傷無數,原本就人煙稀少的情況,被西涼軍折騰一番,長安城外的村落十室九空,荒無人煙。
匿名
狀態︰ 離線
545
匿名  發表於 2012-3-9 20:07:00
第546章 小伎倆

  由於是騎兵趕路,速度比步兵快了許多。

  十天時間,王燦率領破軍營抵達漢中,準備發兵前往長安。

  王燦和曹操相比較,王燦稍微佔據優勢,因為王燦的行程大部分都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不會遭到阻攔,大軍暢通無阻的抵達漢中,再從子午穀出川,就能抵達長安,如此一來,無形中縮短了許多時間。

  然而,曹操的情況卻大不相同。

  曹操領兵走中牟縣,過虎牢關,途徑洛陽,再西出函谷關,抵達長安。

  這一路,從進入虎牢關後,一路上都是西涼軍,曹操想迎接皇帝,不僅要和西涼軍交戰,還要考慮時間的問題,一旦時間拖得太長,皇帝很可能不是他迎接回去,而是成為王燦手中的利器,所以曹操面臨的困難比王燦更大。

  ……

  漢中,王燦率領大軍在此休整。

  州牧府,大廳中。

  王燦高坐在主位上,下方是一眾文臣武將。王燦目光掠過眾人,最終停留在王越身上,問道:“子武,曹操的動向如何?”

  大軍從成都起兵,王燦就讓王越通知兗州的英雄樓,讓英雄樓的負責人余陽打探曹操大軍的動向,隨時稟報。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王燦和曹操一起出兵,都想要把皇帝握在手中。兩軍相爭,王燦當然要掌握曹操的動向,若被曹操搶得先機,可就不妙了。

  王越挺直身體,抱拳道:“回稟主公,曹軍依舊馬不停蹄的趕往長安,並無異常,若按照正常的時間推斷,曹操肯定比主公晚到長安。”

  王燦聞言,眉頭微微蹙起。

  曹操可不是喜歡主動認輸的人,這樣的情況,曹操一定有其他招數。

  王燦想了想,卻毫無頭緒,問道:“奉孝,你認為曹操會以何種辦法取得先機?”

  郭嘉身穿一襲白袍,頭戴白色璞巾,手中竟然還拿著一柄扇子。

  如今正值六月,天氣有些炎熱,郭嘉手中拿了一柄扇子實屬正常,可王燦看見郭嘉的裝扮後,便立刻想到諸葛亮。對於諸葛亮,王燦也曾派王越打聽過,如今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出任豫章太守,諸葛亮也隨行。

  郭嘉抱拳說道:“不管曹操如何,主公要做的就是加快速度趕往長安,如今西涼軍內訌,張濟和樊稠打得你死我活,正是迎接皇帝的大好機會。主公和曹操,不管誰先去長安,都能佔據先機,擊敗西涼軍。以嘉之意,不必搭理曹操,儘快往長安趕去便是。”

  王燦看向李儒,問道:“文優意下如何?”

  李儒說道:“郭大人言之有理,儒並無意見。”

  由於李儒是董卉的姐夫,和王燦拉上了關係,他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不過越是如此,李儒就越低調,只要不是事關大局的事情,李儒都附和其他人的意見,並沒有發表什麼驚人的言論。

  王燦看了李儒一眼,便看向賈詡,問道:“文和,你意如何?”

  賈詡臉上的神情波瀾不驚,說道:“主公,我軍兵出長安的策略是正確的,只要我們先一步抵達長安,便佔據先機。然而,卻不能保證曹操會橫空出世,所以有必要給曹操設置一些障礙,阻攔曹操前往長安。”

  王燦身體微微前傾,問道:“文和有何妙計?”

  賈詡說道:“樊稠和張濟相互交手,打得火熱,並沒有注意諸侯的情況。主公和曹操起兵迅速,樊稠等人肯定還沒有注意到。這時候,主公派人散播曹操領兵攻打長安的消息,相信西涼軍肯定會重點照顧曹操。”

  “啪!啪!”

  王燦聞言,撫掌笑道:“好,文和之策妙哉!”

  賈詡的計策很簡單,並不複雜,但只要西涼軍拖住曹操,便給了王燦足夠的時間。頓了頓,王燦看向王越,吩咐道:“子武,你派人將消息傳出去,務必要讓沿途的西涼軍阻截曹操,最好能耗光曹操的士兵,讓他抵達長安的時候成為光杆統帥,那就最好了。”

  “諾!”

  王越回應一聲,抱拳答應下來。

  黃忠見王燦和賈詡等人敲定了戰略,便站起身抱拳道:“主公,大軍已經抵達漢中,末將請求擔任先鋒,領兵率先趕往長安。”

  聲音落下,裴元紹也起身抱拳道:“主公,末將也請求擔任先鋒。”

  周倉跟著站起身,抱拳道:“主公,末將也請求擔任先鋒。”

  三個剽悍的壯漢期待的望著王燦,希望王燦應允。黃忠歸順王燦以來,這是第一次出戰,因此急切的想要立功;至於裴元紹和周倉,兩人武藝、謀慮不出眾,已經逐漸邊緣化,便希望通過打仗來證明自己,所以站出來請戰。

  王燦點頭道:“好,你們三人各領五百士兵,作為先鋒前往長安。”

  “多謝主公!”

  三人答應下來,臉上露出興奮的神情。三個人相視一望,眼中閃爍著點點精光,臉上帶著濃濃的戰意。

  呂蒙看了眼三人,眼中露出欣羡的神情。

  他也想擔任先鋒出戰,可王燦鐵定不答應,乾脆沒有站出來請戰。

  ……

  虎牢關外,空曠的地方有大軍紮營。

  大帳中,傳來陣陣咆哮聲。

  一名身穿黑色錦袍,身材不高,卻長得精壯的中年男子揮舞著手臂,神色猙獰,來回踱步走動著。他鼻息咻咻,喝罵道:“王燦欺人太甚,我們此去長安本就困難重重,他竟然把消息傳出來,顯然是想讓西涼軍拖住我們,可恨,可惡。”

  這中年人,正是曹操。

  他大聲的竭力嘶吼,良久後,才停歇了下來。

  戲志才面含微笑,自信滿滿的說道:“主公,這並不是壞事情,反而是好事。”

  曹操愣了愣,旋即問道:“志才,此話何解?”

  戲志才朗聲道:“主公被西涼軍重重圍堵,可主公奉迎皇帝的消息卻傳了出去。只要主公打出拯救天子的名義,長安的大臣肯定非常歡喜。到時候朝臣期待著主公救駕,必定派遣士兵配合主公。若如此,此去長安可就不是困難重重,而是暢通無阻。”

  曹操聽了後,猛地一拍案桌,笑道:“好,說得好,王燦棋差一招,還得我曹操才能率先抵達長安啊。”

  頓了頓,曹操吩咐道:“文若,你立刻發佈消息,散佈我起兵勤王的消息。”

  荀彧抱拳道:“卑職遵命。”
匿名
狀態︰ 離線
546
匿名  發表於 2012-3-9 20:07:20
第547章 馬騰也來插一腳

  扶風郡,又稱右扶風,與京兆尹、左馮翊合稱三輔,是西漢的政治中心。東漢時期,依舊稱為右扶風,三國魏時更名為扶風,其治所卻沒有變化,仍是槐裡縣。

  郡內,以馬姓為尊。

  春秋戰國時期,趙國宗室名將趙奢因功封為馬服君,後人以‘馬’為姓氏,馬姓便由此流傳下來,成為馬姓的源頭。

  東漢開國名將伏波將軍馬援就是趙奢的後世子孫,以馬為姓。馬援一生幾乎都在疆場作戰,馬革裹屍,病死疆場。馬援功勞蓋世,生前卻受到權貴的排擠壓抑,死後又遭到誣陷迫害,到漢章帝時,才得以封侯。

  馬援死後,馬氏子孫並無特別的人才,以至於馬援死後會被誣陷。

  到董卓領兵入主洛陽,馬援才有後人馬騰嶄露頭角,被任命為征西將軍,官職顯赫,牧守一方,屯兵在右扶風郡郿縣。

  馬騰此人,素以馬援為榜樣,忠於漢室,想重振馬家門楣。他屯兵郿縣,仍舊注意著朝中局勢的變化,準備進京勤王,討伐西涼軍。

  扶風郡,郿縣。

  縣府大廳,馬騰坐在大廳正上方主位上,下方坐著馬超、馬岱、龐德,以及馬騰麾下其他的軍將校,雖然馬騰的謀士不多,可實力卻還算強橫。

  西涼之地,多以實力為尊。

  故此,馬騰在西涼的威望非常高。

  馬騰斜下方,端坐著一個二十四五歲的青年,此人身穿一襲錦衣華服,頭戴長冠,腰懸寶劍,劍眉朗目,面目白皙,端的是一個俊俏小後生。他目光看向馬騰,抱拳說道:“馬將軍,樊稠和張濟欺壓百官,敗壞朝綱,禍害百姓,如今兩人為了爭奪權利大打出手,正是馬將軍出兵的好機會,請馬將軍速速發兵,遲則生變。”

  馬騰擺擺手,說道:“左中郎將勿憂,此去長安一路坦途,我率領騎兵只須兩三日便可抵達長安,只是長安城池堅固,恐難以進入城中啊!”

  青年官居左中郎將,是朝廷派往馬騰的使者。

  此人名叫劉范,乃是劉焉長子。

  劉焉病死,益州落入王燦手中。

  王燦攻下成都後,囚禁劉璋,劉范得知消息後,雖然很想殺死王燦報仇,可王燦佔據益州,麾下精兵強將無數,劉範難以報仇。劉范在朝中擔任左中郎將,得知王燦和曹操起兵的消息後,立刻諫言小皇帝,說王燦和曹操不可靠。

  劉范說王燦不可靠的理由是王燦殺死劉焉,囚禁劉璋,是國之大賊。他說曹操不可靠的原因是曹操閹宦之後,被許劭評價為奸賊,更加不可信。

  兩個勤王的人,都被劉範認為不可靠。

  是以,劉范找到馬援的後人馬騰,想讓馬騰勤王,擊敗西涼軍。

  劉賢聽了劉範的話,答應下來,畢竟馬騰素來是忠於漢室的,王燦和曹操都是一方諸侯,手握大權,實力太強橫,小皇帝肯定難以駕馭,故此劉賢派劉範悄悄地離開長安,到右扶風郡郿縣,讓劉范說服馬騰起兵。

  劉范聽了馬騰的話,抱拳說道:“馬將軍放寬心,將軍領兵抵達長安,城中肯定有士兵打開城門,迎接將軍入城。只是張濟的侄兒張繡槍法出眾,號稱北地槍王,手中一杆虎頭金槍,非常厲害,恐難以制服,還需馬將軍派出強將,才能擊敗張繡。”

  劉範說完話,目光在大廳中掃了一圈。

  張繡槍法出眾,劉範是知道的,所以先給馬騰提個醒。

  這一說,立刻激起馬超的好勝心。

  馬超相貌出眾,長得是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體猿臂,彪腹狼腰,相比于劉范,馬超身上多了剽悍驍勇的氣息,狂野桀驁,難以馴服。

  他猛然站起身,抱拳道:“父親,兒手中一杆虎頭湛金槍,所向無敵。傳言張繡被稱為北地槍王,使用長槍竟能擊退呂布,如此人物,兒倒想試探一下虛實。”馬超戰意凜冽,朗聲道:“父親,出兵吧,兒請求擔任大軍先鋒,直搗長安。”

  馬超話音落下,校尉龐德也站出來,抱拳道:“將軍,末將願隨公子出戰。”

  龐德身材魁梧,體格健壯,剽悍無比。

  他昂首站在大廳中,便如同一座小山般巍峨不動。劉范看見龐德的身形,又瞥了眼英武不凡的馬超,心中暗自點頭,有龐德和馬超這樣的猛將,肯定能擊敗樊稠,滅掉張繡,再剿西涼軍,就能穩定長安局勢了。

  劉范是劉焉的長子,王燦攻佔益州,囚禁劉璋,劉范和王燦便成了生死仇敵。

  他害怕王燦領兵擊敗西涼軍,挾持天子。若是那樣,劉範的下場肯定和劉璋一樣,很可能被囚禁起來,失去自由。

  故此,劉範極力的勸說馬騰起兵。

  馬騰見馬超和龐德請戰,心中也澎湃不已。

  他忠於漢室,一直想報效朝廷,建立功業,如今劉範來求救,正中馬騰下懷。他沒有直接答應,是思考著能否攻入長安。

  再者,馬騰也知道王燦和曹操出兵的消息,所以馬騰心中也有壓力。他領兵出擊,就必須快速破城,才能穩定朝廷的情況。一旦無法攻入長安,就很可能面對王燦和曹操,三個人都想救出皇帝,便可能發生大戰,相互攻打,這不是馬騰願意見到的。

  馬騰思慮一番,沉聲說道:“好,本將立刻召集士兵,發兵長安。”

  劉範聽後,心中一喜,抱拳說道:“馬將軍忠義,范佩服!”

  馬超和龐德聞言,納頭拜道:“將軍英明!”

  馬騰看著大廳中的幾位將領,眼中露出一絲灼熱的眼神。他雖然被董卓任命為征西將軍,卻沒有先祖伏波將軍馬援那樣的功業,馬騰想要振興門楣,便只有領兵往長安而去,救出皇帝。到時候,皇帝的賞賜下來,他的功績肯定不亞于先祖。

  振興門楣,指日可待。

  繼王燦和曹操之後,又有一股兵力逼近長安。

  這一股兵力,出乎王燦和曹操的意料之外,簡直是橫空殺出,太過突然。而且郿縣距離長安不遠,馬騰麾下又全部是騎兵,速度非常快。

  王燦和曹操相互角力的時候,馬騰領兵優先,很可能率先抵達長安。
匿名
狀態︰ 離線
547
匿名  發表於 2012-3-9 20:07:50
第548章 劉協之悲

  長安,皇宮偏殿。

  大殿中,劉協穿著袞袍正襟危坐。

  劉協已經十四歲,心智逐漸的成熟起來,長得英武不凡,面頰上的稚嫩之氣已經逐漸的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股英武之氣。

  兩年的時間,劉協越發成熟,劉賢卻越發的蒼老了。

  劉賢坐在大殿中,時間一長,便感覺精神不濟。

  大殿中,不僅坐著劉賢,還有治書禦史劉誕,諫議大夫種劭,侍中馬宇,四個人坐在大殿中,商議曹操、王燦、馬騰的事情。劉協面目俊朗,目光卻顯得有些陰沉,他沉聲說道:“樊稠、張濟交戰,已經有三路大軍奔長安而來,諸位有何建議?”

  劉誕聞言,急忙說道:“皇上,前些日次不是已經決定讓馬騰領兵入長安麼?怎麼還商議曹操和王燦起兵的事情?”

  他聽見劉協的話,心中很焦急。

  一旦王燦拿下長安,他和劉範就危險了。

  劉協目光微冷,緊緊盯著劉誕,問道:“劉卿啊,你說的道理也對,可是馬騰起兵後,若是被西涼軍擋住,朕該往何處?”

  劉誕聞言,頓時啞口無言。

  以劉誕的意見,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馬騰身上。然而,劉協思考的事情顯然比劉誕更全面,因為一旦馬騰被阻,劉協還必須要面臨西涼軍,所以必須做兩手打算,才能保證他肯定能擺脫西涼軍。

  侍中馬宇聞言,眼珠子一轉,說道:“皇上,為何派人聯繫曹操呢?他已經表明救援皇上的想法,皇上只要派人聯繫曹操,就可以有兩手準備,不管是馬騰,還是曹操,皇上都有了一條退路。”

  諫議大夫種劭哼了聲,問道:“若王燦拿下長安,又當如何?”

  劉誕聞言,立刻說道:“若王燦拿下長安,陛下就趁機離開長安,往東都洛陽行去。有曹操接應陛下,同樣能夠再興大漢。”

  劉協看向劉賢,問道:“叔祖,您如何看待王燦?”

  劉賢聞言,睜開了微眯的眼睛。

  他掃視了一眼劉誕幾人,搖頭說道:“兩年前,西涼軍攻打長安,王燦就有能力出兵長安,擊敗西涼軍。然而,王燦坐視長安被西涼軍攻下,沒有絲毫動靜,此人不可相信。曹操雖然是閹宦之後,可曹操行刺董卓,又發檄文討董,目前看來是忠於漢室的。”

  劉賢碰到王燦的時候,以為王燦忠於漢室。

  然而,西涼軍攻打長安的事情,讓劉賢看清楚了王燦的本質。

  袁紹、劉表、劉繇、劉虞等人劉賢早就看透了,知道他們不會發兵救劉協。然而,王燦一直以忠臣標榜自己,可西涼軍攻打長安,趕走呂布,殺死王允,王燦卻束手旁觀,讓劉賢心中對王燦非常失望,也讓劉賢不相信王燦了。

  劉協聞言,眉頭微蹙。

  停頓了片刻,劉協問道:“曹操忠於漢室,馬騰也忠於漢室,如何取捨?”

  宮殿中,幾人看向劉賢,等待劉賢的的答覆。劉賢是漢靈帝劉宏的叔父,是劉協的叔祖,能夠活到這把年紀,可以稱得上是人精。

  讓劉賢評價,比較實在。

  劉賢聽見劉協的話,想了想,說道:“曹操和馬騰,目前看來都忠於漢室,可曹操麾下的文臣武將太多,又是兗州州牧,權傾一方。相比于馬騰,曹操難以控制,即使曹操救出陛下,曹操肯定會掌握朝綱,陛下難有施展能力的機會,故此還是馬騰入朝最好。”

  劉誕正要說話,卻見劉賢又說道:“馬騰入朝,陛下好好地安撫馬騰,便相當於掌握了西涼軍。只要陛下勵精圖治,以西涼為根基,以關中為據點,鼓勵農商,勤于朝政,便有再興漢室的機會。陛下若是想要一統江山,就必須有自己的軍隊,要有兵權,要有武將,否則興複漢室便是空話,陛下切記,切記!”

  說話的時候,劉賢已經是上氣不接下氣,呼吸都顯得有些紊亂。

  這兩年,他算是看清楚了局勢。

  一開始,劉賢幻想諸侯入朝,便有機會穩定天下。然而,天下諸侯並起,朝廷沒有兵權,絕對不可能再興漢室,所以劉賢建議劉協,一定要有兵權。

  這番話,已經給劉協制定了今後的發展方針。

  劉賢說完後,深吸口氣,平復了一下紊亂的呼吸,便沒有再說話了。

  劉協抱拳道:“叔祖真知灼見,侄孫受教了。”

  劉賢一席話,說到了劉協的心坎上,讓他有重見天日的感覺。劉協被董卓捧上帝位,已經有幾年時間了,見多了朝堂爭鬥,也意識到沒有兵權的後果,劉賢一席話挑明瞭,讓他知道以後該怎麼做。

  劉賢的一番話,已經給劉協制定了今後的發展方針。

  曹操是一方諸侯,佔據一州之地,不可能將兵權交給皇帝,而馬騰素來以漢室忠臣自居。再加上馬騰只是扶風郡的一個小軍閥,實力不大,劉協完全可以把馬騰收為己用,讓馬騰為他開疆拓土,穩定西涼。

  如此一來,皇帝才能站穩根基。

  劉協不似其他諸侯,諸侯們可以相互攻伐。

  然而,諸侯卻不敢攻打朝廷,只要劉協能站穩腳跟,便有了發展的機會。但是,這一切都要看馬騰能否拿下長安。

  劉協深吸口氣,說道:“好了,朕累了,都退下吧。”

  “臣告退!”

  劉誕等人見劉協下令,起身朝劉協拜了一拜,轉身往宮殿外走去。劉賢也是顫顫巍巍的站起身,拄著拐杖朝劉協拜了一拜。然而,當劉賢彎腰朝劉協揖禮的時候,眼前一黑,竟然栽倒在地板上。

  “砰!”

  一聲悶響,讓剛踏出宮殿的幾人立刻跑了回來。

  劉協也被嚇到了,他顧不得禮儀,趕忙跑去攙扶起劉賢:“叔祖,您怎麼了?”

  劉賢感覺手腳無力,身體的力氣好似在逐漸的流逝。

  事實上,劉賢往宮殿來的時候,就感覺身體熬不住了,知道他自己死期將近。他被劉協雙手托著,看向劉協,緩緩說道:“陛下,老夫一直把陛下當親孫兒看待,看到陛下聰慧英武,也深感欣慰,欣慰啊……陛下,這天下誰都不可靠,唯獨兵權,兵權……”

  說到最後,劉賢一直說著兵權兩個字。

  話沒有說話,劉賢腦袋一歪,沒有了氣息。

  “叔祖!”

  劉協仰頭大吼,眼中佈滿了晶瑩的淚珠,淚水一滴滴落下來,濺落在衣衫上,打濕了一片。劉協從當上皇帝,劉賢便教導他,論親疏關係,劉協更親近劉賢,而不失死去的父親劉宏。如今劉賢去世,劉協非常悲傷,非常悲痛。

  王允死,劉協少了一個左膀右臂,少了一個忠臣。

  劉賢死,劉協心中的底氣突然間消失了。他環顧宮殿,似乎沒有了支持他的人,從此之後,他便是一個人奮鬥。
匿名
狀態︰ 離線
548
匿名  發表於 2012-3-9 20:08:15
第549章 劉協出招

  劉賢無疾而終,死得並不痛苦。

  他死之前點醒了劉協,也算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至少劉賢的一席話,讓劉協明白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必須以西涼為根基,以關中為立足點,才能穩紮穩打,重振漢室江山。

  不僅如此,劉賢直接說出王燦和曹操不可靠的話。因為曹操即使是忠於漢室的,可曹操權傾一方,已經是兗州的州牧,麾下有無數的文臣武將,又掌管著一州百姓的生計,不可能把兵權交給劉協。

  劉協想發展自立,唯有靠馬騰才行。

  劉賢死去的七天時間,劉協都披麻戴孝,為劉賢送終,並且把劉賢的牌位移入宗廟,享受子孫後代的香火供奉。劉協這麼做也算對得起劉賢的教導之恩,過了頭七之後,劉協便開始仔細謀劃,施行劉賢給他制定的策略。

  兩年時間,一個懵懂的孩童已經變成一個頗有心計的少年。

  至少,十四歲的劉協已經頗有心計。

  再說了,宮中還有忠於皇帝的侍中馬宇、諫議大夫種劭、治書禦史劉誕,這幾人足以把劉協的計謀完善起來。只是,劉協聽從劉賢的話,誰都不信,他自己獨自完善所有的計謀,並沒有讓任何人知曉。

  ……

  車騎將軍府,大廳中。

  樊稠神色猙獰,面露不愉之色。他憤怒的時候,站在大廳中的將領都是顫顫驚驚,害怕樊稠暴起殺人。樊稠環視了大廳中的將領一眼,喝道:“張濟有張繡之助,囂張無比,爾等可有禦敵之策?”

  然而,大廳中靜悄悄的,無人應答。

  “蠢貨,一群飯桶!”

  樊稠見沒有一個將領站出來為他分憂,更是氣得跳腳。這些將領平常率領士兵劫掠富商豪紳,搶劫百姓,劫掠婦-女-奸-淫的時候,非常的興奮,每個將領都你爭我奪,恨不得身上長了翅膀飛起來,才好去四處搶劫。

  然而,大軍面對一個張繡,竟然束手無策,讓樊稠氣憤不已。

  這時候,一名偏將站出來,抱拳說道:“大人,末將有一計,可殺張繡。”

  樊稠聞言大喜,立刻問道:“有何計策,快快道來。”

  他心中非常的興奮,忍不住搓了搓手,他和張濟交戰幾次,都敗給了張濟。其原因是因為每次交戰的時候,張繡率領士兵衝殺起來就像是一柄尖錐,直接殺入他的軍陣中,讓樊稠麾下的大軍陣腳大亂,難以形成戰鬥力。

  事到如今,張繡已經是樊稠心中的一根刺,不拔出來,樊稠寢食難安。

  偏將拱手說道:“將軍,您就退一步,主動認輸……”

  話剛剛說出口,樊稠勃然變色,大聲喝道:“狗屁,老子是車騎將軍,朝堂之上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人物,怎麼可能向張濟投降認輸?”

  “鏗鏘!”

  樊稠心中大怒,根本沒有多想就直接拔出腰間戰刀,要殺死偏將洩憤。

  蹬!蹬!

  偏將連連後退兩步,才堪堪躲過了樊稠的戰刀。

  偏將雙眼緊緊盯著樊稠,一邊防備著被樊稠暴起殺死,一邊大聲說道:“將軍,您聽末將說完,這是假意投降,不是真的投降。您放下刀,先冷靜下來,聽完末將的話,若是覺得末將說的不對,再殺末將也不遲啊。”

  樊稠聞言,臉色稍微好轉,還刀入鞘,喝道:“你說,該如何殺死張繡?”

  “諾!”

  偏將回答一聲,心中卻猶有餘悸。

  他盯著樊稠,小心的說道:“將軍,您以退為進,假意認輸,將張繡和張濟請到府上赴宴,同時派遣士兵埋伏府上,等兩人進入府上的時候,立刻讓埋伏的士兵蜂擁而上,肯定能殺死張繡和張濟,如此一來,就能除掉一個大患。”

  樊稠聽了後,頓時笑了起來,撫掌道:“好!好!”

  他也不管偏將的計謀能否達到目的,總之是一條可行的計謀就可以。樊稠大聲說話的時候,大廳外傳來踏踏的腳步聲。一名士兵快速跑進來,朝樊稠揖了一禮,說道:“將軍,宮中來了一名太監,說是傳達天子的命令,您見不見他。”

  樊稠眉頭一挑,本想直接拒絕,可轉念一想,太監畢竟是皇帝派來的人,總得給皇帝一個面子,再說可能還真是有要事,還是見一見為好。

  頓了頓,樊稠說道:“請!”

  士兵得到樊稠的答覆,立刻跑出去傳達命令。不多時,一名太監大步走進大廳中,拱手道:“拜見車騎將軍!”

  樊稠聳了聳鼻頭,眉頭微皺,問道:“有什麼事情,直接說。”

  太監正色道:“回稟車騎將軍,陛下請將軍去宮中一趟,有要事和車騎將軍商議。”

  樊稠問道:“陛下還請了哪些人?”

  太監猶豫了片刻,咬咬牙,說道:“陛下還派人去請後將軍張濟,此次陛下邀請的人只有車騎將軍和後將軍,沒有其他人。”

  樊稠瞪大眼睛,猛地往前踏出一步,問道:“陛下請我們有什麼事情,說清楚!”他咄咄逼人,身體微微前傾,右手再一次握住懸掛著腰間的戰刀刀柄上。那模樣,只要太監不說實話,便要將太監殺死。

  太監慌了神,哪敢不說實話,立刻說道:“回稟將軍,陛下想讓兩位將軍和解,此次召集兩位將軍議事,就是為了讓兩位將軍握手言和。”

  樊稠聽後,臉上頓時露出了笑容,握住戰刀刀柄的手也鬆開了。

  他心中暗暗揣摩,仔細的考慮著去宮中接受和解的利弊。

  他採納偏將的建議,便要主動向張濟示弱,才能引誘張秀和張濟來府上赴宴,繼而一舉殺死張繡和張濟。如今皇帝主動調節兩人的矛盾,正好讓他借坡下驢,可以向張濟示弱,再借機殺死張繡和張濟。

  想著想著,樊稠臉上突然露出了微笑。

  小皇帝太配合,太符合他的心意了,不僅是時間剛好,連發生的事情都非常符合他想要誅殺張濟的情況,簡直是量體裁衣一般,令樊稠興奮不已。樊稠當即答應下來,說道:“好,本將答應了,你先回去覆命,本將隨後就來。”

  “諾!”

  太監回答一聲,轉身回宮去了。

  “哈哈哈……”

  太監離去後,樊稠朗聲大笑,大廳中不斷響起樊稠倡狂的大笑聲。
匿名
狀態︰ 離線
549
匿名  發表於 2012-3-9 20:08:43
第550章 你情我願

  後將軍府,大廳中。

  張濟也接到了劉協讓太監傳達的命令,並且已經答應下來,準備去皇宮。

  只是,張濟和張繡正考慮如何應對樊稠。

  張繡一臉厲色,沉聲說道:“叔父,皇帝主動替您和樊稠斡旋,就是殺死樊稠的大好機會,等進宮的時候,侄兒帶著寶劍進去,只要見到樊稠,就直接刺死他。如此一來,我們就能統一西涼軍,獨佔長安城。”

  張濟聞言,搖頭說道:“樊稠是該殺,可現在不是殺樊稠的時候。”

  張繡忙問道:“叔父,您這是什麼意思?”

  張濟歎口氣,說道:“樊稠被權利遮住眼睛,昏了腦袋,可叔父還清醒著。你也知道王燦和曹操率領大軍往長安來了,若是我們繼續和樊稠內訌,肯定會被人撿了便宜。所以啊,皇帝這時候從中斡旋正好合適,我們趁機答應下來,先和樊稠聯手打退王燦和曹操,然後再伺機殺樊稠,否則樊稠死了,西涼軍勢必會大亂一場,我們也敗亡不遠矣。”

  張繡臉上露出欽佩的神情,說道:“叔父英明,侄兒佩服。”

  張濟笑了笑說道:“這可不是叔父的主意,而是楊奉麾下小將徐晃說的。”

  張繡問道:“叔父,徐晃和楊奉何許人?”

  張濟解釋道:“楊奉原來是白波賊,後來成為李傕麾下的將領,李傕死後楊奉併入西涼軍。董卓被呂布殺死,楊奉便成為朝廷的將領,忠於皇帝,獨立于我和樊稠之外。至於徐晃,此人武藝高強,手中一柄大斧非常厲害,而且有勇有謀,可惜跟著楊奉,跟錯了主人!”

  張繡聽了後,說道:“好,我就隨叔父前往皇宮,但還得防備樊稠,以免被樊稠算計。”

  張濟面含微笑,說道:“準備一下,立刻進宮。”

  ……

  皇宮,偏殿中。

  劉協高坐在主位上,下方左側坐著樊稠,右側坐著張濟和張繡。

  樊稠為了表現出誓要殺死張濟的表情,便伸手握住劍柄(樊稠假節,並劍履上殿,故配有寶劍),瞪大了眼睛,惡狠狠的盯著張濟和張繡,恨不得立刻沖上去殺了張濟。

  如此做法,才符合他以前的情況。

  若是一下轉變過來,想要和張濟修好,很可能會引起張濟和張繡的懷疑,所以樊稠要把持住,一步一步的,才能順理成章的邀請兩人去府上赴宴。

  雙方都知道彼此的來意,卻都沒有說話,等著劉協發言。

  畢竟,劉協是皇帝,形式上的尊重還是要有的。

  劉協看了樊稠和張繡一眼,臉上露出一抹笑容,說道:“樊卿和張卿之間的事情,朕已經知道了,不過以前的事情過去了就過去了,此時長安已經是生死存亡的時候,還望兩位愛卿不計前嫌,握手言和,共同領兵禦敵。”

  張濟假裝不知道,問道:“陛下,您危言聳聽了吧。”

  樊稠也是故作不知,說道:“陛下,有西涼軍坐鎮長安,您住在宮中萬無一失,您就放心吧,有我樊稠在,保證陛下不受到傷害。”

  他拍著胸脯,大聲的保證著。

  劉協話語中的意思,樊稠當然明白,也知道劉協說的是曹操和王燦,只是他故作不知,裝傻充愣,想順理成章的和張濟和解。

  劉協看了兩人一眼,嘴角微微勾起。

  這一幕,落在樊稠和張濟眼中,兩人都明白眼前的皇帝已經不是昔日的孩童了。

  不過,皇帝沒有兵權,只能在皇宮中待著,這讓張濟和樊稠都沒有把皇帝放在心上。亂世當中,有槍就是草頭王,沒有兵權在手,皇帝再怎麼厲害,再怎麼聰明,都是漂浮在溪水上的青萍,沒有根基。

  劉協深吸口氣,沉聲說道:“兩位愛卿,王燦和曹操大軍來攻。曹操狡詐無比,王燦智謀出眾,兩人都是狡猾之人,難以對付。兩位愛卿不該相互爭鬥,而應該靜下心來,將王燦和曹操拒之門外才對啊。”

  張繡眼珠子一轉,問道:“陛下,王燦和曹操來勢洶洶,如何抵擋?”

  劉協笑了笑,說道:“長安東有函谷關天險,只要派士兵把守,足以擋住曹操大軍,把曹操擋在函谷關外,如此一來,曹操便沒有了危險。同時,長安南面有武關、斜谷關、子午穀,只要派兵在這三處要害屯兵,也能輕鬆的擋住王燦。”

  劉協智珠在握,露出自信滿滿的神情。

  樊稠接著小皇帝的話,說道:“陛下之言有理,可陛下還忘記了一處,西面馬騰起兵殺來,正逼近長安,陛下認為該如何抵擋?”

  劉協哂笑兩聲,說道:“馬騰,匹夫耳,有張繡將軍在,足以擋住馬騰大軍。如此說來,馬騰不足為慮。”

  張繡昂首挺胸,抱拳說道:“陛下之言有理,只要張繡在,馬騰就不足為慮。”

  張濟接著張繡的話,點頭表示同意。樊稠聞言,出奇的沒有反駁,而劉協則是笑了笑,將兩人的表情動作納入眼中。

  三個人,各懷心思。

  此時,由劉協牽頭,樊稠和張濟默認了劉協的調和。

  張濟想了想,說道:“陛下,臣願意派兵駐守武關、斜谷關、子午谷,將王燦擋在關卡之外,並且派出精兵攔截王燦的大軍。”

  一句話,表明了張濟的誠意。

  樊稠也投桃報李,抱拳說道:“陛下,臣願意派兵駐紮函谷關、潼關,將曹操大軍擋在關外,並且派精兵阻攔曹操的大軍。”

  兩個人,相互較勁兒,說的話如出一轍。

  此時,張濟和樊稠都答應派兵去抵擋曹操和王燦。

  事情很容易就完成了,這讓劉協感覺非常輕鬆。按照他的想法,本以為會耗費很長時間才能勸服張濟和樊稠,卻沒有想到兩個人雖然都怒氣衝衝的,卻輕易的就答應下來,接受了劉協的調解,並且都準備發兵抵擋王燦和曹操。

  這一下,直接完成了劉協預期的效果。

  劉協為了給馬騰爭取時間,就必須讓兩人和解,只有樊稠和張濟派兵出去,才能拖住曹操和王燦,讓馬騰有足夠的時間拿下長安。

  樊稠和張濟離開後,樊稠立刻邀請張濟去府上做客,以示和好。

  然而,張濟答應了,卻帶著大軍前去,讓樊稠不敢動彈。

  如此一來,樊稠想殺死張濟的想法破滅。不僅如此,樊稠還必須要聽從劉協的命令,派兵駐紮函谷關和潼關,抵擋曹操大軍。

  樊稠和張濟和解,都成了劉協手中的棋子。

  三個人中,只有劉協才是大贏家,為馬騰爭取了時間。
匿名
狀態︰ 離線
550
匿名  發表於 2012-3-9 20:09:04
第551章 誘敵深入

  夏日炎炎,烈日高高掛在天上,曬得人心中煩躁。

  “啾!啾!”

  官道兩旁,樹上的蟬嘰嘰喳喳叫個不停,讓人心中更加的煩躁。時值夏季,天氣非常炎熱,士兵們聽見起起伏伏的蟬叫聲,好像是聽著婉轉的催眠曲,讓人懨懨的,提不起半點精神,整個人的精神非常萎靡。

  “踏!踏!踏!”

  官道上,不斷響起淩亂的腳步聲。

  一隊步兵緩緩行走,不斷地往前面趕路。這些士兵穿著黑色的鎧甲,腰懸戰刀。他們飽受烈日暴曬,面頰都微微漲紅,滾燙滾燙的,額頭上細密的汗珠不斷滲透出來,精神顯得非常差,走起路來都是一步一搖。

  士兵最前方,有著三個將領。

  其中站在左側的武將騎在馬上,身穿黑色鎖子甲,頭戴鐵盔,手提一口九尺長刀,燕頷虎須,目光凜冽嚇人,端的是威風赫赫。

  這武將不是別人,正是擔任先鋒的黃忠。

  他率領五百先鋒軍率先離開漢中,趕往長安。

  黃忠右側也有兩員將領,其中一人手持一柄六尺長的狼牙棒,一人手持一口四尺長的大刀,這兩人正是裴元紹和周倉。

  三人都是益州軍的先鋒,各領五百人,一起趕路往長安而去。

  一路行來,大軍沒有遇到任何阻攔,頗為順利。

  只是天氣炎熱,讓人受不了。

  周倉騎在馬上趕路的時候,一直注意著官道兩側的情況,見周圍沒有山谷夾道,便說道:“黃旅長,天氣太熱,曬得人心惶惶的,休息一會兒再走吧。”

  黃忠瞅了眼頭頂上的烈日,說道:“好,歇息一會兒,喝點水再走。”

  裴元紹聞言,立刻喝道:“原地休息!”

  一聲令下,士兵紛紛停下來。

  軍隊中,每個連長負責自己麾下百余士兵,快速組織士兵停歇來休息。雖然士兵們都很累,可大軍的陣型卻沒有亂。

  由於軍中的官職從排長、連長、營帳依次往上,有了明確的制度後,不存在雜號將軍,或者是偏將軍之類的,士兵們只要是立了功,肯定能往上升,也能有相應的權利,不會是只有名頭,而手中沒有兵權。

  所以士兵雖然累,卻還是幹勁兒十足,等著接下來的大戰。

  黃忠、裴元紹和周倉三人也停下來,坐在一起休息。

  士兵中,一名士兵說道:“連長,您什麼時候能再升一級,往上成為營長啊?”

  那連長聞言,笑了笑,說道:“要是能斬殺一名敵軍的校尉,估計就能升上去,誒,這都是以後的事情,誰知道上戰場是什麼情況。你們都給老子加把勁兒,斬殺一個敵軍能成為一級士兵,斬殺兩個敵軍能成為二級士兵……只要斬殺六個敵軍就能到達六級士兵,再往上就是軍中的將領,有官職在身了,這是你們的機會,一定要抓住。”

  士兵們連連點頭,表示同意。

  由於有了清楚明瞭的規則,這些士兵都知道該怎麼升上去。

  這時候,那連長又說道:“還有,你們這些當排長、班長的,要是沒有立功,可得小心了,軍中強者為尊,你們要是沒有斬殺敵軍立功,可就要被後面的士兵追趕上了,到時候被人追上了,可就是其他人當官,你們下去當兵了。”

  聲音落下,便有一名排長說道:“將軍,您放心吧,兄弟們能殺敵軍,我也能啊,好歹我已經殺了好幾十個敵軍了。”

  ……

  一群士兵,坐在地上不停地說著話。

  他們雖然累,可涉及到自己建功立業的事情,都是雙眼賊亮,打起了精神。尤其是王燦給士兵們訓話的時候,告訴士兵們‘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話讓士兵更是心底癢癢的,恨不得多殺幾個敵軍,好殺敵立功。

  事實上,相比于原來的軍制,如今的軍制更加精確明瞭,士兵升官的空間也更大。

  故此,大軍的士氣更加旺盛。

  軍隊中,需要的就是士兵能悍不畏死,能有殺敵立功之心,這樣的軍隊才能夠頑強的生存下來。若是士兵沒有競爭的心思,想著怎麼樣活下來,這樣的軍隊士氣不旺,終究是難成大器,所以一支軍隊有了好勝之心,才有了往上發展的空間。

  “噠!噠!”

  士兵們議論紛紛的時候,官道前方一名斥侯快速跑了回來。

  “報!”

  斥侯大聲喝喊,臉上帶著焦急的神情。

  黃忠見此,立刻拎起放在一旁的九尺長刀,走了上去,問道:“前方發現了什麼情況?”裴元紹和周倉看見斥侯跑回來,也都是拿起各自的武器,走到黃忠的身前,等著斥侯稟報發生了什麼事情。

  黃忠雖然讓士兵休息,可斥侯卻源源不斷的派了出去。

  兵法上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黃忠領兵在外,當然要探聽前方的消息。況且黃忠用兵素來謹慎,派出去的斥侯也是每隔一刻鐘都會有士兵回來稟報消息,讓黃忠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知道前方發生了什麼事情。

  一旦一刻鐘沒有遇到士兵回來,就知道發生了事情。

  故此,黃忠才能根據情況作出判斷。

  士兵翻身下馬,朝黃忠、裴元紹和周倉行了一禮,抱拳道:“前方發現西涼軍,正往我們這裡沖過來。”

  “集合!”

  裴元紹聽見後,立刻大吼一聲。

  “踏!踏!踏!”

  一聲令下,士兵們紛紛站起身,官道上腳步聲不斷響起,一個個士兵快速集合。這些士兵剛休息不久,額頭上都還不停地冒著細密的汗珠。

  黃忠擺手打發了斥侯,朝周倉和裴元紹說道:“老周、老裴,西涼軍沖著我們來,肯定想打我們一個措手不及。若是我們留在此地等著西涼軍,肯定不合適,太過被動了。”

  他眼珠子一轉,說道:“與此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後退一段距離,尋找官道兩旁有樹林的地方,你們帶少許士兵藏在官道左右兩側的樹林中。我和西涼軍廝殺一陣,佯裝不敵,將西涼軍往後引去,只要他們追擊,你們就立刻殺出來,截斷後路,讓他們無路可退,再全殲西涼軍,你們看如何?”

  周倉拍掌叫好,說道:“說得好,就這麼辦。”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5 16:0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