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708|回覆: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比兵馬俑更驚人:兩千年前秦國鐵路之謎?  關閉 [複製連結]

Rank: 5Rank: 5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10-14 21:53:5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雪媃 於 2012-12-5 02:25 編輯

中國考古界曾驚奇地發現,在河南南陽的山區裡竟然有古代的“鐵路”。經有關專家鑑定,​​是二千二百多年前的大秦帝國遺存。當年的秦國“鐵路”原理和現代鐵路無異,還是複線。不僅如此,當時秦國還擁有龐大的“鐵路系統”,也就是“鐵路網”。只是這“鐵路”上行進的車子不是用蒸汽機車牽引,而是用馬力拉動的。看到這樣“鐵路”,專家們無不驚嘆我國二千二百年以前竟有如此先進的交通設施。最近,有關專家披露了這個比兵馬俑更為驚人的龐大“鐵路網”鮮為人知的秘密。

  馬力“火車”日行可達八百里?

秦始皇的“鐵路”當然不是鐵鑄造的,而是用木材鋪設的。做軌道的木材質地堅硬,經過防腐處理,至今尚保存完好。不過枕木已經腐朽不堪,顯然沒有經過防腐處理,材質也不如軌道堅硬,但還可以看出其大致模樣來。

這條“鐵道”路基夯築得非常結實,枕木就鋪設在路基上。專家認為枕木的材質比較軟,不僅是為了減少工程量,也不僅僅為了廣泛地開闢木材來源,而是有意識地選擇的。比較軟的枕木可以和夯築得非常堅硬的路基密切結合,從而使軌道平穩,車子在上面可以快速平穩地行駛。

凡是在鐵路的枕木上走過的人都明白:兩根枕木距離和人們的步子很不合適。一次跨一根顯得步子太小,跨兩根又太大,在枕木上走路既慢又很不習慣。但是經過測量卻驚奇地發現,秦始皇的“鐵路”,枕木之間的距離竟然正好和馬的步子合拍。馬匹一旦拉車到了軌道上,就不由自主地發生“自激振盪”,不能不飛快奔跑,幾乎無法停留下來。那麼最後又是怎麼停下來的呢?專家們的意見是:一定還有專門的車站,在車站枕木之間由木材填充平整。馬在這兒餵得飽飽的,休息得好好的。一旦需要,套上車就能飛馳,馬不停蹄。到了下一車站,由於枕木之間已經填充平整,因此馬兒就可以逐漸減慢速度並停下'來。換上另一匹吃飽休息好的馬,繼續飛馳前進,這樣就可以達到很快的速度。由於使用軌道,摩擦力大大減小,所以馬也可以一次拉很多貨物。專家認為這是一種最節省地使用馬力的方法,或者說是一種效率極高的方法。公認的速度日行六百里,一天一夜至少六百公里,有的人認為七百公里。這是比八百里加急還高一倍多的速度。無怪平秦始皇可以不用分封就有效地管理龐大的帝國,並且經常動輒幾十萬人的大規模行動。

二千二百年前為何要建“鐵路網”?

關於這個問題,有不少專家認為,這個龐大“鐵路網”是秦始皇滅楚國時修建的,目的是進行後勤補給。秦滅楚國,動用了六十萬軍隊,後勤補給需求量一定很大,於是修建了這個全國性的“鐵路網”。

但是也有不少專家認為,說秦始皇滅楚國時使用過這條鐵路固然不難想像,但這絕不是個別的工程。不然的話秦國的馳道就難以理解,而且從技術上來看也已經非常成熟,不是臨時需要才想出來的。

過去一般認為秦始皇修建的馳道是“公路”,現在看來應該是“鐵路”,由於馬匹在上面飛馳、故稱之為“馳道”。歷史記載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後在全國建設馳道,依此看,他竟然在二千二百年以前就已經在全國修建了一個“鐵路網”。

對於秦始皇的書同文,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人們都很可以理解,但是對於車同軌卻各說不一。郭沫若認為是統一社會制度和風俗習慣,顯然是牽強附會的。但是,另一些人解釋為車輪子的距離必須相同,這雖然符合字義,卻也難以解釋。現代的公路上,各種不同類型的汽車輪子間距各不相同,也未見有什麼不妥。為什麼秦朝的“公路”上必須使用相同的車輪間距呢?而且秦始皇自己的車子用六匹馬來拉,這和普通的一匹或兩匹馬拉的車子車輪間距顯然不會相同。現在發現秦始皇的“鐵路”,一切都迎刃而解了。但是按照這種說法,修建“鐵路”的不僅僅是秦始皇了。即使其他六國並不是個個都修了“鐵路”的,那至少修“鐵路”的還應該有一個或一些國家。就好像現在各國的鐵路軌道間距未必一樣。那個時代各國的“鐵路”軌道間距也不可能一樣。這也是國防上的需要。

其實,在我國在解放前,雲南省和山西省修建的鐵路軌距也還不一樣!各路軍閥根據自己的需要定下鐵路的寬度,使得其他地方的火車沒法開到自己的地盤上來。解放後,國家高度統一,這一切不合理的現像也就隨之消亡了。全國統一使用國際上通用的標準鐵路軌距1.435米。

那麼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的車同軌也就是統一“鐵路”軌道之間的距離了。而且戰國時期其他國家修建的規模都比較小,到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就在全國大規模地修建起來了,以致成了一個茂密的“鐵路”網。

當時我國廣袤的土地上植被茂密,到處都是森林,也有良好的木材,這就為修建“鐵路”提供了物質條件。如有損壞,隨時隨地可以取得木材修復,這是秦朝“鐵路”網出現的物質條件。

秦國“鐵路網”為何沒流傳下來?

秦朝時的車子,其輪子非常奇特,以前一直沒有理會也沒有想到這中間會有什麼奧秘。現在對照秦朝的“鐵路”,一切都明白了,原來車輪的這種特性,使得它既可以在普通的公路上跑,也可以隨時進入“鐵路”飛馳,這是現在的鐵路也沒有的特點。我們不能使得汽車上鐵路線,也不能使得火車從鐵軌上下來到公路上去行駛。

據《漢書賈山傳》中說:“秦為馳道於天下,東窮燕齊,南極吳楚,江湖之上,濱海之觀畢至。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在古代一般來說道路沒有必要這樣寬,因此有人猜測應該是公路和復線“鐵路”並列而行。車子如有需要,可以隨時上鐵路,也可以隨時由鐵路上公路。在南陽山區發現的“鐵路”,是單獨複線,沒有公路相伴。

秦國的“鐵路網”為什麼沒有流傳下來呢?專家們認為,秦朝末年的連年戰爭,造成了很大的破壞,漢朝皇帝沒有能力為自己的御車配備顏色相同的馬,許多將相只能坐牛車。由於嚴重缺少馬匹,鐵路被廢弛了。而沒有車子在上面跑的鐵路,反而阻礙了交通,所以秦始皇的“鐵路”,有的在戰爭中被毀,其餘的絕大部分也在戰後被拆,成了普通的公路。漢朝的經濟到了很久以後才復甦,又長期實行無為而治,所以也一直沒有勞師動眾重修“鐵路”。加上秦朝的馳道也太寬了,因此在後來經濟復甦中,許多道路被開墾為耕地,變窄了,甚至完全不復存在了。還有,秦朝的“鐵路”顯然是用於長途運輸的,而漢朝長期分封諸侯,各地群眾也沒有長途運輸的必要,運輸線變短,也因此失去了修建鐵路的必要性。原來人煙稀少的長途運輸必經地,也已經失去了重要性。大概只有這些地方才能夠得以免除被人為拆除和開墾並遺留下來。但也正因為人煙稀少而不受人們注意。秦始皇的“鐵路”也就這樣逐漸失傳了,以至於人們再也不記得曾經有如此的輝煌。

說起來,到目前為止除了南陽山區以外。在別的地方還沒有找到秦朝“鐵路”的遺跡,說秦朝有過非常發達的“鐵路網”也就只能是個推測,儘管是個非常符合邏輯的推測。一般來說在人口稠密地區已經不大可能還有秦朝“鐵路”的遺存了。但願在人煙稀少的長途交通必經處,還能夠找到遺跡。只要再找到一個“鐵路”遺跡,並且發現那兒的軌道間距和枕木間距和南陽的相同,那麼秦朝修建過“鐵路網”就應該成為定論了。如果秦朝的“鐵路”網被證實,那麼這是比長城還要偉大的古代工程。

=============================
感謝 冰水比水冰 提供繁體翻譯

下次請使用繁體中文發表文章 較方便觀看  感謝您^^               雪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智天使(八級)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你一理財,財就離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2-10-14 22:56:57 |只看該作者
中國考古界曾驚奇地發現,在河南南陽的山區裡竟然有古代的“鐵路”。經有關專家鑑定,​​是二千二百多年前的大秦帝國遺存。當年的秦國“鐵路”原理和現代鐵路無異,還是複線。不僅如此,當時秦國還擁有龐大的“鐵路系統”,也就是“鐵路網”。只是這“鐵路”上行進的車子不是用蒸汽機車牽引,而是用馬力拉動的。看到這樣“鐵路”,專家們無不驚嘆我國二千二百年以前竟有如此先進的交通設施。最近,有關專家披露了這個比兵馬俑更為驚人的龐大“鐵路網”鮮為人知的秘密。

  馬力“火車”日行可達八百里?

秦始皇的“鐵路”當然不是鐵鑄造的,而是用木材鋪設的。做軌道的木材質地堅硬,經過防腐處理,至今尚保存完好。不過枕木已經腐朽不堪,顯然沒有經過防腐處理,材質也不如軌道堅硬,但還可以看出其大致模樣來。

這條“鐵道”路基夯築得非常結實,枕木就鋪設在路基上。專家認為枕木的材質比較軟,不僅是為了減少工程量,也不僅僅為了廣泛地開闢木材來源,而是有意識地選擇的。比較軟的枕木可以和夯築得非常堅硬的路基密切結合,從而使軌道平穩,車子在上面可以快速平穩地行駛。

凡是在鐵路的枕木上走過的人都明白:兩根枕木距離和人們的步子很不合適。一次跨一根顯得步子太小,跨兩根又太大,在枕木上走路既慢又很不習慣。但是經過測量卻驚奇地發現,秦始皇的“鐵路”,枕木之間的距離竟然正好和馬的步子合拍。馬匹一旦拉車到了軌道上,就不由自主地發生“自激振盪”,不能不飛快奔跑,幾乎無法停留下來。那麼最後又是怎麼停下來的呢?專家們的意見是:一定還有專門的車站,在車站枕木之間由木材填充平整。馬在這兒餵得飽飽的,休息得好好的。一旦需要,套上車就能飛馳,馬不停蹄。到了下一車站,由於枕木之間已經填充平整,因此馬兒就可以逐漸減慢速度並停下'來。換上另一匹吃飽休息好的馬,繼續飛馳前進,這樣就可以達到很快的速度。由於使用軌道,摩擦力大大減小,所以馬也可以一次拉很多貨物。專家認為這是一種最節省地使用馬力的方法,或者說是一種效率極高的方法。公認的速度日行六百里,一天一夜至少六百公里,有的人認為七百公里。這是比八百里加急還高一倍多的速度。無怪平秦始皇可以不用分封就有效地管理龐大的帝國,並且經常動輒幾十萬人的大規模行動。

二千二百年前為何要建“鐵路網”?

關於這個問題,有不少專家認為,這個龐大“鐵路網”是秦始皇滅楚國時修建的,目的是進行後勤補給。秦滅楚國,動用了六十萬軍隊,後勤補給需求量一定很大,於是修建了這個全國性的“鐵路網”。

但是也有不少專家認為,說秦始皇滅楚國時使用過這條鐵路固然不難想像,但這絕不是個別的工程。不然的話秦國的馳道就難以理解,而且從技術上來看也已經非常成熟,不是臨時需要才想出來的。

過去一般認為秦始皇修建的馳道是“公路”,現在看來應該是“鐵路”,由於馬匹在上面飛馳、故稱之為“馳道”。歷史記載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後在全國建設馳道,依此看,他竟然在二千二百年以前就已經在全國修建了一個“鐵路網”。

對於秦始皇的書同文,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人們都很可以理解,但是對於車同軌卻各說不一。郭沫若認為是統一社會制度和風俗習慣,顯然是牽強附會的。但是,另一些人解釋為車輪子的距離必須相同,這雖然符合字義,卻也難以解釋。現代的公路上,各種不同類型的汽車輪子間距各不相同,也未見有什麼不妥。為什麼秦朝的“公路”上必須使用相同的車輪間距呢?而且秦始皇自己的車子用六匹馬來拉,這和普通的一匹或兩匹馬拉的車子車輪間距顯然不會相同。現在發現秦始皇的“鐵路”,一切都迎刃而解了。但是按照這種說法,修建“鐵路”的不僅僅是秦始皇了。即使其他六國並不是個個都修了“鐵路”的,那至少修“鐵路”的還應該有一個或一些國家。就好像現在各國的鐵路軌道間距未必一樣。那個時代各國的“鐵路”軌道間距也不可能一樣。這也是國防上的需要。

其實,在我國在解放前,雲南省和山西省修建的鐵路軌距也還不一樣!各路軍閥根據自己的需要定下鐵路的寬度,使得其他地方的火車沒法開到自己的地盤上來。解放後,國家高度統一,這一切不合理的現像也就隨之消亡了。全國統一使用國際上通用的標準鐵路軌距1.435米。

那麼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的車同軌也就是統一“鐵路”軌道之間的距離了。而且戰國時期其他國家修建的規模都比較小,到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就在全國大規模地修建起來了,以致成了一個茂密的“鐵路”網。

當時我國廣袤的土地上植被茂密,到處都是森林,也有良好的木材,這就為修建“鐵路”提供了物質條件。如有損壞,隨時隨地可以取得木材修復,這是秦朝“鐵路”網出現的物質條件。

秦國“鐵路網”為何沒流傳下來?

秦朝時的車子,其輪子非常奇特,以前一直沒有理會也沒有想到這中間會有什麼奧秘。現在對照秦朝的“鐵路”,一切都明白了,原來車輪的這種特性,使得它既可以在普通的公路上跑,也可以隨時進入“鐵路”飛馳,這是現在的鐵路也沒有的特點。我們不能使得汽車上鐵路線,也不能使得火車從鐵軌上下來到公路上去行駛。

據《漢書賈山傳》中說:“秦為馳道於天下,東窮燕齊,南極吳楚,江湖之上,濱海之觀畢至。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在古代一般來說道路沒有必要這樣寬,因此有人猜測應該是公路和復線“鐵路”並列而行。車子如有需要,可以隨時上鐵路,也可以隨時由鐵路上公路。在南陽山區發現的“鐵路”,是單獨複線,沒有公路相伴。

秦國的“鐵路網”為什麼沒有流傳下來呢?專家們認為,秦朝末年的連年戰爭,造成了很大的破壞,漢朝皇帝沒有能力為自己的御車配備顏色相同的馬,許多將相只能坐牛車。由於嚴重缺少馬匹,鐵路被廢弛了。而沒有車子在上面跑的鐵路,反而阻礙了交通,所以秦始皇的“鐵路”,有的在戰爭中被毀,其餘的絕大部分也在戰後被拆,成了普通的公路。漢朝的經濟到了很久以後才復甦,又長期實行無為而治,所以也一直沒有勞師動眾重修“鐵路”。加上秦朝的馳道也太寬了,因此在後來經濟復甦中,許多道路被開墾為耕地,變窄了,甚至完全不復存在了。還有,秦朝的“鐵路”顯然是用於長途運輸的,而漢朝長期分封諸侯,各地群眾也沒有長途運輸的必要,運輸線變短,也因此失去了修建鐵路的必要性。原來人煙稀少的長途運輸必經地,也已經失去了重要性。大概只有這些地方才能夠得以免除被人為拆除和開墾並遺留下來。但也正因為人煙稀少而不受人們注意。秦始皇的“鐵路”也就這樣逐漸失傳了,以至於人們再也不記得曾經有如此的輝煌。

說起來,到目前為止除了南陽山區以外。在別的地方還沒有找到秦朝“鐵路”的遺跡,說秦朝有過非常發達的“鐵路網”也就只能是個推測,儘管是個非常符合邏輯的推測。一般來說在人口稠密地區已經不大可能還有秦朝“鐵路”的遺存了。但願在人煙稀少的長途交通必經處,還能夠找到遺跡。只要再找到一個“鐵路”遺跡,並且發現那兒的軌道間距和枕木間距和南陽的相同,那麼秦朝修建過“鐵路網”就應該成為定論了。如果秦朝的“鐵路”網被證實,那麼這是比長城還要偉大的古代工程。
------------------------------------------------------------------------------------

不好意思,冰水自做主張把本文給弄成繁體的
不過...古代真的有那種技術還有物資可以造鐵路

點評

kinhwa  想給顆愛心 應該頒給妳才對 金多謝 下回補給妳  發表於 2012-10-15 15:47:29
080609449s  感謝翻成繁體字 不然看簡體字又些累  發表於 2012-10-15 01:05:35
薪車杯水實不濟
水漲那船徧不高
不欲捉襟卻見肘
足不出戶省開銷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2-10-15 13:11:20 |只看該作者
冰冰...妳辛苦了.看起來省事多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絲襪美腿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2-10-15 15:45:21 |只看該作者
有鐵路  可惜沒有(動力車頭)全靠(馬匹)
謝謝(冰水比水冰)版大  好閱讀多囉  金多謝

Rank: 5Rank: 5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12-10-15 20:20:00 |只看該作者
真的看到繁體我才知道我在看沙咪
頭像被屏蔽

禁止發言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12-10-15 20:34:07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Rank: 12Rank: 12Rank: 12

狀態︰ 離線
7
發表於 2012-10-15 20:51:47 |只看該作者
感覺上秦代的歷史很多人都有興趣知道,包含我自己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6 02:24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