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小黑明融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軍事] [楊爾增]兩晉五胡十六國演義(全文完)  關閉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41
發表於 2015-6-26 13:09:12 |只看該作者
第一四○回     帝以戴淵拒王敦



  七月,元帝見王敦凶逆,將顯為亂,與刁協計議,以戴淵為征西將軍,都督司、豫六州軍事,以鎮合淝;劉隗為鎮北將軍,都督青、徐四州諸軍事,以鎮淮陰。皆假節領兵,名為征胡,實備王敦也。隗雖在淮陰,朝廷機事,進退士大夫,帝皆與之密謀。敦聞隗領兵鎮淮陰,使人遣隗書,言欲與之戮力王室,共靖海內。隗亦遣人答曰:「魚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術,竭股肱之力,效之以忠貞,吾之志也。」敦見其書,甚怒之。元帝知敦有異,故以王導為司空,錄尚書事,而實疏忌之。
  當御史中丞周嵩上疏,以為不宜聽佞臣之言,放逐舊德;虧既往之恩,招將來之患,帝頗感悟,導由是得全。
  史說戴淵,字若思,廣陵人也。有丰儀,性軒爽,少好游俠,不拘細行。常至洛為劫盜,因遇機赴洛,若思見陸機船裝甚盛,遂與幫徒掠之;若思自登岸,據胡牀,指麾同伴取物,皆得其宜。機察之,皆非常人,在船屋上遙謂之曰:「卿才器如此,乃行劫耶?」若思感悟,因流涕投艙,還其行李而就之。
  機與言,遂深加賞異,而與之結交焉。後若思改舉孝廉,入洛陽,機薦之於趙王倫曰:「戴若思誠東南之遺寶,朝堂之奇璞也,何不用之?」因是倫乃辟之為主簿;及倫敗,始過江歸元帝,帝深信之,由此有重任焉。
  卻說豫州刺史祖逖,聞朝廷以戴淵都督六州,逖以戴淵吳士,雖有才望,無弘智遠識;且已剪荊棘,收河南地,而淵雍容,一旦來統之,意甚是忡忡;又聞王敦與劉、刁構隙,將有內難,知大功不成,遂感激發病,至九月卒於雍丘。豫州士女,若喪父母,無不流涕,皆為立祠而祭之。其弟祖約發喪,申奏朝廷。至十月,元帝聞奏祖逖身死,恐羯人犯境,乃使人奉詔,以逖弟祖約為平西將軍、豫州刺史,代領其眾。
  初,有妖星見於豫州之分歷,陳川謂人曰:「今年西北大將當死!」逖亦見星曰:「為我矣!方平河北,而天欲殺我,此乃天不佑國也!」俄卒於雍丘,故史臣謂:「祖士雅慷慨忠義,有智略以行之,豈惟晉臣,亦自古難得之才也,惜其未聞道也!」
  王敦聞祖逖死,益無所忌,專意謀罰逖弟祖約既領其眾,無綏御之才,不為士卒所附。范陽李產被亂依逖,至是見約志趣異常,乃率子弟十餘人,間行歸鄉里。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42
發表於 2015-6-27 03:55:37 |只看該作者
第一四一回     石勒召封仇人爵



  卻說後趙王勒,乃上黨武鄉羯人,思欲歸以省親,張賓諫之乃止。勒乃使人悉召武鄉耆老諸人赴襄國,耆老諸人皆至。

  後趙王勒大排筵宴,自與耆老論年齒而坐,歡飲,語及平生,無不快活。先是石勒未遂時,與鄰居李陽常爭麻池,迭相毆擊,至是李陽不敢來見。勒因謂父老曰:「李陽,壯士也,何以不來?毆麻是吾布衣之恨,孤方崇信於天下,寧仇一匹夫乎?」

  即又使人去請李陽。李陽乃至,拜伏於地請罪。勒喜扶起,與其醉謔,引陽臂而笑曰:「孤昔饜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

  言訖,賜甲第一區,拜陽為參軍都尉。又與眾曰:「武鄉吾之豐沛,萬歲以後,魂靈當游之耳!」復以貲帛給賞父老。以鄉比豐沛,復之三世。後趙王勒以民始復業,資儲未豐,乃重禁釀,郊祀宗廟,皆醴酒行之,於是數年間,無復釀酒者。

  慕容廆聞中國無主,遣使過海入建康,勸元帝即位。元帝既登大位,以廆忠慎,始遣謁者去大棘城,以慕容廆為都督吉、平二州諸軍事,封遼東公。謁者得詔,前來棘城封公。廆聞知,使人迎接入城,排香案跪聽披讀詔書,受其印綬,望南謝恩訖,大排宴會,款待謁者。次日以金寶名馬與謁者還朝,以作進貢之物。廆乃始立郡,以統流亡。准冀州人為冀陽郡,豫州人為成周郡,青州人為營兵郡,並州人為庾國郡。於是推舉賢才,委以庶政。廆始承制除官府,置僚屬,立子皝為世子;作東賢,使皝與諸生同受業。廆覽政之暇,親臨教之。皝雄毅多權略,善經術,國人稱之。因是廆徙子慕容朝鎮遼東,以慕容仁鎮平郭,而翰撫安民夷,甚有威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43
發表於 2015-6-27 03:57:16 |只看該作者
第一四二回     代賀傉謀弒其君



  卻說代王鬱律大會群臣,聞探事人回報:中華晉憨帝被劉聰所害,聰亦死,粲即位,亦被靳准所弒。今劉曜僭位,都於長安,石勒稱尊於襄國,晉元帝立於江南,天下大亂。

  代王見說大悅曰:「今中原無主,天其資我乎?」言未訖,近臣奏前趙王劉曜遣使至,請和,結為唇齒之邦。

  不一時,近臣又奏趙王石勒亦遣使至,乞和,結為兄弟之國。

  代王曰:「吾正欲取中原,豈與汝和?」皆命不納,斬其使而絕之。自此代王乃講武練兵,欲平南夏。

  有拓跋猗竾之妻惟氏,忌代王鬱律之強,恐不利其子,乃令其子拓跋賀傉陰結代王鬱律左右將佐,至夜入內,執鬱律弒之,而自立為代王,盡領其眾。

  代王既被害,其次子什翼健幼在襁褓,其母王氏知變,乃將什翼鍵匿褲中而出逃,因祝之曰:「天苟存汝,汝則勿啼。」

  久之不啼,因此私自逃奔外家,乃得免其大難,後長成人。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44
發表於 2015-6-27 03:57:48 |只看該作者
第一四三回     王敦舉兵謀逆叛



  永昌元年正月,王敦舉兵謀叛。
  史說王敦,字處仲,乃司徒導從父兄也。敦少有奇人之目。
  先王愷、石崇以豪侈自尚,愷嘗置酒會客,王敦與導俱在席。
  愷令女伎吹笛,小失聲,愷便毆殺之,一座人咸改容,敦神色自若。愷又使美人行酒,吩咐道:「勸客飲不盡,輒殺汝!」
  美人行酒至敦前,敦故不肯飲,美人悲懼失色,而敦傲然不視。
  導素不能飲,恐行酒美人得罪,遂勉強盡暢飲之。王導還而歎曰:「處仲心懷剛忍,非令終也!」洗馬潘岳見敦而歎之曰:「蜂目已露,但嗡聲未振,若不噬人,亦必為人所噬!」
  先時,王敦初事元帝,日漸驕厲,雅尚清談,口不言財色,因是負重望,專任閫外,控強兵,遂欲專制朝廷而有問鼎之心。
  因是元帝畏而惡之,乃引劉隗、刁協等以為心膂,敦益不能平,於是嫌隙始構。酒後輒詠曹孟德樂府歌章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為節,壺邊盡缺,於是敦幾欲懷異。敦既與朝廷乖離,乃羈錄朝廷有時望者,置己幕府。以羊曼、謝鯤是為長史,鯤終日酣醉,故不委以事。
  時敦欲作亂,因謂鯤曰:「劉隗奸邪,將危社稷,吾欲除君側之惡,卿意如何?」鯤曰:「隗誠如城狐社鼠,豈能為患?」
  敦怒曰:「汝庸才耳,豈達大體?」遂不聽之。
  史說王充之,字深猷,父王舒,丞相王導之從弟也。充之少最知名,總角來從伯王敦,敦甚愛之,謂其似己,恒以相隨,出則同輿,入則同寢。其時王敦與錢鳳、沈充及充之在帳中夜飲,充之佯醉,辭曰:「姪已醉,欲先臥耳!」敦曰:「你快往帳後涼牀上去睡,吾欲說話,一時間來。」於是充之就帳後涼牀上去睡。王敦以充之睡了,乃謂錢鳳曰:「吾欲以兵入建康,殺天子,誅大臣,自取帝位,其事何如?」鳳曰:「今天下洶洶,人懷異望,欲得晉鼎,明公若不首謀,恐天下英雄,皆有此心,若他人先起,則鹿走未定,今夕之策,宜早為之,則大業必成!」敦曰:「然!過旬日,可與吾調兵起行。」計議已定,錢鳳辭去,王敦欲來同充之宿歇。
  先時,王敦與錢鳳之所謀議,是時充之已醒,悉聞其言。
  充之恐敦見疑,乃詐為醉,便於臥處大吐,衣服便污。時敦果疑充之聽見,乃以燈燭入照,視充之,見吐於臥處,遂以充之為大醉,不復疑之。
  至次日,充之辭敦曰:「姪來此日久,欲回視親。」敦曰:「你既回,吾使人送你回去!」言訖,喚十數軍人,護送王充之還建康。
  卻說充之還家,以伯王敦與錢風謀反之議,報知父舒。王舒驚曰:「吾兄何得行此滅族之事?」舒忙報與從兄司徒王導,王導曰:「可速奏於主上,以作準備,免吾一族之人,被其連累。」於是王導、王舒二人入朝,具以王充之所言王敦與錢鳳謀反之議,奏知晉帝。晉帝曰:「既王敦謀反,可興兵討之。」
  王導曰:「宜準備守護防之,未可以勒兵擾民耳。」因此,帝令諸將調兵守護城池,日夜巡視。
  卻說王敦叛謀計定,乃使諸葛瑤、周撫等領兵為前鋒,自與錢鳳為後,共率兵二十餘萬,次日前驅大進。當吳興太守沈充亦引兵來應,迎著王敦,曰:「明公興兵入建康,先宜正名,然後可以起行。故兵法曰:」兵出無名,所以不勝。『故諸侯起兵,宜先以正名。可使人先上疏陳劉隗不臣,臣故起兵;上可以制群臣,下可以慰百姓。「敦曰:」卿謀正合我心。「敦自武昌舉兵,先遣人入建康上疏,稱曰:劉隗佞邪奸賊,威福自由,臣故進軍致討;隗首朝懸,諸軍夕退。昔太甲顛覆厥度,幸納伊尹之忠,殷道復昌。願陛下深慮三思,則四海又安,社稷永固矣!
  元帝覽之大怒,忙調兵守禦建康。敦兵至蕪湖,又上表刁協罪狀。元帝見表,愈加大怒,下詔曰:王敦憑恃寵幸,敢肄狂逆?方朕太甲,欲見幽囚?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今朕率大軍以誅大逆,有殺敦者,封五千戶侯。
  降詔遍示百官訖,即使使往合肥,召大將軍戴若思,領兵入衛建康。
  卻說春陵令易雄,字興長,乃長沙瀏陽人,聞王敦作逆,朝廷下詔,有誅敦者,封五千戶侯。雄聞知,恨無兵,力寡不能去,乃自作檄書,數王敦罪惡,使人馳報,隨即起兵。王敦聞彩事人報知,大怒曰:「豎子安敢無禮!」即使將軍魏義以兵五千來攻春陵,城陷,易雄被人所執,送至敦營,敦以檄證示易雄,叱之曰:「汝乃一邑小令,何敢妄誣大臣罪愆?今日見我,有何分辯?」雄曰:「此實有之,惜雄位微力弱,不能救國之難,誅汝之首,今日之事,雄安望生?清即賜戮,得作忠魂,乃所願矣!」敦聞其言直,乃釋之。
  時太子中庶子溫嶠,謂僕射周顗曰:「大將軍此舉,似有所仁,當無及之耶?」顗曰:「今主上非堯舜,何能無失?安可舉兵以脅之,舉動如此,豈得雲非亂乎?」
   卻說敦初舉兵,遣使告梁州刺史甘卓,約與俱下。卓許之,後更狐疑不赴,諸將問之,卓曰:「且偽許敦,待至都下而討之。」眾問其故,卓曰:「昔陳敏之亂,吾先順而後圖之,論者謂吾懼逼而思變,心常愧之,今若復爾,何以自明?」
  敦見卓軍不來,乃遣參軍桓熊去說譙王司馬丞,請為己軍,丞不從,怒曰:「得死忠義,夫復何求!」
  丞聞長沙虞悝賢而多才,使人持檄召長沙虞悝為長史,會悝遭母喪不至,丞親往弔之,曰:「王室方危,金革之事,古人所不辭,將何以教之?」悝曰:「鄙州荒敝,難以進討,且宜收兵固守,傳檄四方,四方兵動,其勢必分,分而圖之,庶幾可捷也。」丞謝之而回,即囚桓熊,以悝為長史,以其弟虞望為司馬,移檄遠近,列敦之罪惡。州郡內應之,惟敦姊夫鄭澹為湘東太守,不從命。丞使望率眾五千人攻陷湘東,執澹斬之,以徇四境。悝曰:「必須得辯士人梁州,說甘卓同舉,可濟大事。眼前無可往者?」丞曰:「主簿鄭騫有辯才,可遣之。」
  悝乃遣賽往說甘卓曰:「劉大連雖矯蹇失眾心,非有害於天下,大將軍敦以私憾稱兵向闕,此忠臣義士竭節之時,公受任方伯,奉辭伐罪,乃桓文之功,今譙王舉義討敦,邀明公共行此事,何如也?」卓欲從之,卓參軍季梁謂卓曰:「昔隗囂跋扈,竇融保河西以奉光武,受乃其福。今但當按兵坐待,敦事若捷,必委將軍以萬人;如朝廷捷,必以將軍代之,何憂不富貴?而釋此廟勝,決存亡不可戰耶!」騫即向前言曰:「光武當創業之初,故隗不可以從容而行,今將軍之於王敦,非竇融之比也;襄陽之於大府,非河西之固也。使敦克劉隗還武昌,增石城之戍,絕荊襄之粟,將軍將安歸乎?勢在人手,而曰以處廟勝,未之聞也!且為大臣,國家有難,坐視不救,於義安乎?以將軍之威名,仗節鳴鼓,以順討之,舉武昌若摧枯拉朽耳!武昌既定,據其事實,招懷士卒,使還者如歸,此呂蒙之所以克關公也。」卓從之,曰:「非先生之見教,則孤失其妙算也。」
  未及發,敦聞卓於後為變,又遣參軍樂道融往邀之。道融忿其悖逆,來梁州,反說卓曰:「王敦使某邀使君同討劉、刁,而王敦背恩肆逆,舉兵向闕,君身受國厚恩,而與之同,生為逆臣,死為愚鬼,不亦惜乎!為君之計,莫若偽許應命,而馳襲武昌,必不戰而自潰矣!」卓意始決,遂露檄數敦逆狀,率所統大兵十萬致討。
  卓又遣參軍至廣州,約陶侃同攻武昌。侃遣參軍高寶,率兵二萬北下。時武昌城中傳卓軍至,人皆奔散。
  敦聞譙王丞檄卓,侃攻己,大怒,乃遣魏義率兵二萬,來攻長沙城。時長沙城池不完,倉儲又缺,人情震恐,諸將說丞曰:「今城池不完,兵甲不堅,糧草不敷,人心不固,何以迎敵?不若去投陶侃,或退據零、桂為上也。若沉吟,死無葬身之地矣!」丞曰:「吾之志欲死忠義,豈可貪生苟免,為奔走之將乎?事之不濟,令百姓知吾心耳!」乃嬰城固守。魏義攻城,虞望率眾出戰,大敗而死。城中甚急,甘卓知之,使人遣丞書勸之,且云:「當以兵出沔口,截敦歸路,則湘圍自解矣。」丞即復書與卓曰:「足下能卷甲電赴,猶有所及,若其狐疑,則求我於枯魚之肆矣!」卓不能從之,丞只得固守湘東。
  爾時,元帝封子司馬翌為瑯玡王,命其領兵出守城池。
  卻說趙王劉曜,自以兵十萬,去擊楊難敵。難敵率眾拒迎,與曜逆戰,曜不勝,乃退保城池,絕難敵糧道。難敵只得遣使稱藩於趙,趙王曜許之,以楊難敵為武都王,而難敵自此歸趙,於是曜令退兵還長安。
  卻說趙秦州刺史陳安率眾入長安,求朝於曜,曜恐其人為亂,乃疾辭不與入見。安大怒,大掠而歸。隴上氐羌人皆附之,有眾十餘萬,自稱涼王。趙王曜便使呼延晏及魯憑二人引兵出追,被陳安獲之,安招其降,二人不屈,安命左右斬之。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45
發表於 2015-6-27 03:58:15 |只看該作者
第一四四回     王導待罪於闕下



  元帝聞王敦兵將至,使人征戴淵、劉隗領兵入衛建康,二將皆應命而至。帝使百官出迎於道,劉隗岸幘大言,意氣自若,與百官刁協等入朝元帝,君臣禮畢,隗、協平身。帝曰:「王敦作逆,故召卿等還迎王敦。」是時劉隗、刁協大驚,急奏曰:「王敦作逆,其弟王導並家屬數百人,今在建康城內,若敦兵至此,導必為內應,不如先誅王導等族眾,然後以兵去迎。」
  帝曰:「容朕三思後行。」隗、協見帝不許,心中愈驚。
  司空王導聞兄王敦作亂,見劉隗、刁協奏請盡誅王氏,心中大恐,乃率其從弟中領軍王遽、左衛將軍王廙、侍中王侃、王彬,及宗族群從昆弟子姪二十餘人,每旦詣闕待罪。值僕射周顗入朝,導呼僕射謂曰:「伯仁,吾以百口累卿,望速救耳!」顗直入不顧,而見帝奏曰:「司空王導聞兄王敦謀逆,今領兄弟宗族二十餘人,闕下待罪。臣見王導平素忠誠,必無叛心;若與敦私有異志,安肯身留建康自陷也?望陛下看其草創之功,以赦如今無貳之愆!」帝曰:「朕亦思王導無叛之意,可原其心。」納其言而赦之。周顗先是飲酒而入,及辭出還未醒。當周顗見納其奏即出,王導猶在闕前待罪,見顗出,又呼而問之,顗不與言,顧左右曰:「今年殺諸賊奴,取金印如斗大,係肘後。」言訖即出,乃使人上表,明導無罪,言甚切至。
  王導不之知,而心甚恨之。
  元帝又見周顗上表,乃下詔赦王導等二十餘人無罪,賜朝服,召入朝見之。導稽首奏帝曰:「賊臣逆子,何代無之?不意今日近出臣族。」帝下殿執導手曰:「茂弘,朕方寄卿以百里之命,安忍罪之?」於是君臣惠愛如初。
  三月,帝以王導為前鋒大都督,以戴若思為驃騎大將軍。
  詔曰:「王導以大義滅親,可以之為安東時節假之將軍。」又以周顗為尚書左僕射,王遽為右僕射。
  次日,帝乃命劉隗、刁協、戴若思等領軍去迎。將軍周札,素愛儉好利,帝使劉隗領兵屯金城,使周札屯石頭城,二人領詔去訖。
  時,敦軍至石頭,欲先攻劉隗,杜弘謂敦曰:「劉隗死士多,未可易克;周札少謀,兵不為用,攻之必敗,札若敗,則隗走矣。」敦從之,使弘為前鋒將軍,以軍二萬先攻石頭。周札果開城門納弘,弘軍一湧而人,於城屯祝於是王敦入據石頭,歎曰:「吾不得復為盛德事矣!」謝鯤曰:「何為其然也?但使自今已往,日忘日去耳!」
  元帝聞石頭失守,詔命劉隗、刁協、戴淵、周顗、王導等分頭接戰,於是協、隗、淵等領兵來石頭挑戰。
  王敦聞探事人回報,王導為都督驃騎大將軍,總領諸軍事;又令刁協、劉隗、戴若思領兵十萬前來迎敵。自令軍馬將到石頭。敦忙喚周撫、鄧岳二人,整軍馬去戰,於是二人以軍出城排陣。是日兩軍相遇,劉隗出馬,大罵:「王敦,朝廷何負你,故敢謀反?」周撫大怒,拍馬出戰,更不打話,挺槍便刺。
  劉隗以刀來迎,二人交戰,戰到二十餘合,隗敵周撫不住,走回本陣。戴若思忙持刀接住周撫交戰,戰三十餘合,不分勝負。
  鄧岳見周撫贏不得若思,亦拍馬掄斧衝出陣,幫護周撫。三人在垓心交戰,戰不過五合,若思敵不過二人,勒馬便回本陣,被王敦麾兵一擊,殺得晉兵大敗,拋戈棄鼓,倒旗失金,亂潰奔走,各自逃生。王敦等連追數十餘里,方始下令,收軍還城。
   當劉隗、刁協得戴若思保護走回建康,入太極殿,見元帝曰:「王敦勢大,難以迎敵,因此大敗而回。」
  是時,劉魄、刁協二人,在帝前流涕,帝亦攜二人手垂淚。
  因謂隗、協二人曰:「今王敦謀逆,為汝二人,汝二人乘其未還,可引本屬,朕給與兵符避禍,免遭其難。」刁協泣曰:「臣當死守,不敢有避。」元帝曰:「事逼矣,安可不行!」乃命有司給兵符人馬與二人,二人流涕,拜辭元帝,出領家屬,帶人馬出城而逃。
  元帝見二人去了,心中憂悶,無人去退敦兵。當太子司馬紹欲自率將士決戰,溫嬌執鞚諫曰:「殿下國之儲副,奈何以身輕天下?」抽劍斬鞚乃止。
  敦雖知劉、刁走了,仍擁兵不朝,放士卒劫掠,宮省奔散,惟將軍劉超按兵直衛,及侍中二人侍帝側。元帝遣使謂敦曰:「劉、刁二人,皆奔外國去矣,公若不忘本朝,於此息兵,則天下尚共安矣!如其不然,朕當歸瑯玡,以避賢路。」敦部下禁兵未肯退。
  當司空王導奏曰:「陛下不須煩惱,臣請詔加王敦爵位,臣與百官去說其罷兵,彼自退矣。」元帝從之。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46
發表於 2015-6-27 03:58:44 |只看該作者
第一四五回     王敦殺周顗戴淵



  於是帝令王導與百官俱至石頭,見敦講禮訖。導曰:「朝廷詔兄罷兵!」敦許之。敦謂戴淵曰:「前日之戰,有餘力乎?」淵曰:「豈敢有餘?但恨力之不足耳!」王敦曰:「吾作此舉,天下以為何如?」淵曰:「見形者謂之逆,體誠者謂之忠。」敦笑曰:「卿可謂能言。」又謂周顗曰:「伯仁負我!」
  周顗曰:「公戎車犯順,下官親率大軍不能共事,使王旅奔敗,以此負公。」敦不答,心下以太子有勇略,為朝廷所向,欲加其不孝而廢之。
  次日大會百官,敦問溫嬌曰:「皇太子以何德稱?」聲色俱厲。嶠曰:「鉤深致遠,蓋非淺局所量;以禮觀之,可謂孝矣!」眾皆以為信然,敦謀遂阻。
  元帝召周顗謂曰:「近日卿見王敦大事,二宮無恙,諸人平安,大將軍固副所望耶?」顗曰:「二宮自如明詔,臣等尚未可知。」元帝曰:「王敦懷逆,必害卿,卿遠避之。」顗曰:「臣備位大臣,朝廷喪敗,豈肯草間求活,投胡越耶?」
  當敦參軍呂猗素以奸險,為淵所惡,因謂敦曰:「周、戴皆有高名,以惑眾心;近者之言,曾無怍色,公不除之,恐必有再舉之憂!」敦然之,以問導曰:「周、戴南北之望,當登三司無疑也。」導不答,又曰:「止應令僕射。」又導不答。
  敦又曰:「若不爾,正當誅耳!」又不答。
  敦遂遣部將收顗並淵部將,領五千兵收周、戴二人。回經太廟門首,顗大言曰:「賊臣王敦,傾覆社稷,枉殺忠臣,神祗有靈,當速誅之!」收人以戟傷顗口,流血至踵,容止自若。
  觀者皆為流涕。敦令押入市曹,並淵殺之。元帝使敦弟王彬,以牛酒勞敦。而彬素與顗善,聞顗被殺,先往哭之,然後見敦,敦怪其容慘而問之,彬曰:「因哭伯仁,情不得已。」敦怒曰:「伯仁自致刑戮,且伊為人奸佞,何哀而哭之?」彬勃然數之曰:「兄抗旌犯順,殺戮忠良,圖為不軌,禍及門戶矣!」
  其詞氣慷慨,聲淚俱下。敦大怒曰:「爾以為吾不能殺汝耶?」
  導勸彬起謝,彬曰:「腳痛不能!且此復何謝?」敦曰:「腳痛孰若頸痛!」彬殊無懼色,由是王導勸散去訖。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47
發表於 2015-6-27 04:18:37 |只看該作者
第一四六回     王導執表涕周顗



  自此王導復預朝政,後因人中書省,行檢中書故事,忽見周顗救己之文,慇懃款至,詞意懇切。導執表流涕,歸告其諸子曰:「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負此良友也!」言訖,子數十人皆信,個個流涕。
  史說周顗好酒多失,元帝初立時,補吏部尚書。頃之,以醉酒為有司所糾,白衣領職。太興初,轉尚書僕射。庾亮嘗謂顗曰:「諸人咸以君方樂廣。」顗曰:「何乃刻畫無鹽而唐突西子也?」帝宴群公於西堂,帝酒酣,從容謂百官曰:「今日君臣共集,何如堯舜時耶?」顗因醉厲聲曰:「今雖同人王,何得複比聖世?」帝大怒,詔付廷尉,將加戮,累日方赦之。
  初,顗以雅望獲海內盛名,後頗以酒失為僕射。略為醒日,時人號為「三日僕射」。庾亮曰:「周侯末年,所謂鳳德之衰也。」顗在中朝時,能飲酒一石;及過江,雖日醉,每稱無對,偶有舊識從北來,顗遇之欣然,乃出酒二石共飲,各大醉。及顗醒,使人視客,已腐脅死矣。而顗性寬裕,而友愛過人;其弟嵩嘗因酒瞋目謂顗曰:「兄才不及弟,何乃橫得盛名?」以所燃蠟燭投之,顏色無忤,徐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
  先王導甚重之,嘗枕膝而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也?」顗答曰:「此中空洞無物,然足容卿輩數百人!」導亦不為忤。
  王敦素憚顗,每見顗,輒面熱,雖冬月,扇面手不得休。敦使繆恒籍沒顗家,收得素簏數枚,盛敗絮而已,及酒五瓶、米數石,在位者服其清約。顗遇害時,年五十四歲,人人盡歎惜之。
  史說祖納,字士元,乃祖逖之兄也。幼有操行,能清言,文義可觀。性至孝,少孤貧,常自炊爨以養母。時王敦聞之,乃使人遣其二婢,代奉養母,辟為從事中郎。時人戲之曰:「奴價倍婢。」納應之曰:「百里奚何必輕於五羊皮耶?」王敦既為相,以為軍諮祭酒。時納好與人弈棋,王隱言之曰:「禹惜寸陰,不聞棋數。」納對曰:「以忘優耳?」隱曰:「古人遭逢,則以功達其道,若其不遇,則以言達其道。君少長五部,游宦四方,華裔成敗,皆當聞見,胡不記述,而有裁成?何必憂圍棋而後忘憂也?」於是納不復下棋。旦日入朝,乃奏於帝曰:「自古小國之有史官,況於中華安可不置?」帝納之,使納修晉史。
  其弟平西將軍祖約,領軍鎮守豫州,不能馭眾,邊地多叛。
  聞長城戴洋善風角,有才識,使人召至,以為中興軍。永昌元年四月庚辰,有大風起自東南,飛砂折木。洋出聞之,人謂約曰:「今年十月,必有賊獄治罪到譙城,將軍宜防之。」約未應,當主簿王振言曰:「天道高遠,豈人先知?今戴洋妄造謠言,扇惑民心,宜以洋收獄治罪。」約從之,乃命左右執戴洋收獄治罪,不得與食,待其自死。於是左右執洋入獄中,連絕食五十日不死。左右與說話,言語如昔,左右人報知,祖約曰:「吾知其有神術,安能害之?」乃赦其出,即罵王振曰:「你進讒言,險害神人!」令左右執振斬之,洋急救曰:「若殺此人,臣請歸山。」約曰:「振昨日曾訴君於我,何反救之?」
  洋曰:「振不識風,非有夙嫌,振往時垂饑死,洋養活之,振猶尚遺忘;夫處富貴而不棄貧賤者,固其難矣!」約義而釋之。
  卻說王敦在石頭,聞卓起兵大懼。時卓兄子甘印,為敦參軍,敦乃遣印歸說卓,使旋軍。卓雖慕忠義,而多疑少決。及印至說,猶豫逗留;及聞戴淵、周顗死,流涕謂印曰:「吾之所憂,正為今日。若逕據武昌,敦勢逼必劫天子,以絕四海之望,不知更思後圖。吾據敦上流,敦亦不敢復危社稷也。」於是即令旋軍。樂道融曰:「今公兵斷彭澤,使敦上下不得相赴,其眾自然離散,可一戰擒敦也。將軍起義兵而中止,竊為將軍不取也!」卓不從,道融憂憤而死。卓本寬和,忽更強塞;逕還襄陽,意氣騷擾,識者知其將死也!
  王敦既得志,改易百官及諸軍鎮,惟意所欲。將都武昌,謝鯤曰:「公若朝天子,使君臣釋然,則物情相和悅服矣。」
  敦競不朝而去,四月竟還武昌。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48
發表於 2015-6-27 04:19:05 |只看該作者
第一四七回     湘州譙王死忠義



  卻說魏義攻湘州,百日拔之,義兵人城,執譙王司馬丞囚之。又執虞悝子弟於市曹,子弟皆對之號泣,悝曰:「人生會當有死,今一門為忠義之鬼,亦復何恨?」言訖,被殺之。義既得湘州,遣人以檻車送丞往武昌,主簿桓雄、僚佐韓階、從事武延皆毀服為僮,從丞不離左右,義見雄姿貌舉止非凡,憚而殺之。
  時,王敦聞魏義執丞送至武昌,乃使弟王廙先候於道,將丞殺之,不與入武昌,恐人議論。丞既被害,韓階、武延二人收殮。送丞喪至都,葬之而去。
  五月,卻說甘卓既班軍回鎮,悉散細作。其家人皆勸曰:「今王敦賊臣,意在圖謀社稷,而忌公居上流,故不敢行也。
  既還武昌,必有害公之心,豈可散兵釋戎而不為備也?宜三思之!免累及族。「卓不從。
  王敦還武昌,深恨甘卓。陰使人持書,命襄陽太守周慮攻卓,慮承敦旨,乃點軍三萬,來襲甘卓。卓無備,措手不及,被襲殺之。使人傳首於敦,敦大喜,重賞來使,以從事代卓鎮江中。敦既得志,暴奸滋甚,四方貢獻,多入其府,將帥州牧,皆出其門。以沈充、錢鳳為謀主,二人所譖,無不死者。
  卻說郗鑒在鄒山二年,有眾數萬,戰爭不息,百姓饑饉,為後趙王勒不時遣將率兵所逼,於是引眾退屯合肥。僕射紀瞻以鑒雅相清德,宜從容台閣,上疏請帝征之,於是元帝遣使征鑒,拜為尚書。鑒始入朝時,徐兗間諸塢多降於後趙王,趙王置守宰而輔之。
  十月,卻說祖逖既卒,後趙屢遣支雄、桃豹寇河南,拔襄城,城拔,又率眾圍譙城,祖約不能御,退屯壽春,雄、豹等遂取陳留。梁、鄭之間,復騷然矣。初,戴洋以風角占十月當有寇至,至是果然。約始信洋占,遂以禮待戴洋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49
發表於 2015-6-27 04:19:34 |只看該作者
第一四八回     元帝崩太子即位



  元帝因王敦作逆,憂憤成病,將篤,乃召司空王導入內,受遺詔輔政。王導入內,囑曰:「朕自瑯玡王得遇卿至此,不幸病篤,諒已難逃天命。朕聞神堯以一旅取天下,吾以天下不能討五胡,而雪三帝之恥,朕所恨在此,愧見先帝於九泉之下耳。」言訖而昏,徐徐又醒,謂王導曰:「太子篤厚恭謹,可任大事,汝等宜輔佐之,各盡忠義之心,以圖滅胡之計,勿少忘焉。」言訖而崩。帝年四十七歲,在位十六年而崩。
  帝性簡儉衝素,容納直言。初鎮江東,頗以酒廢事,王導深以為言,帝命酌,引觴覆之,於是遂絕不飲。有司嘗奏太極殿廣室,宜施絳帳,帝曰:「漢文集上書皂囊為幔」遂令冬施青布,夏施青練帷帳。將拜貴人,有司請市雀釵,帝以煩費不許;所幸鄭夫人,衣無文采耳。始先秦時有望氣者云:五百年後,金陵有王者氣。故始皇東遊以厭之,改其地曰秣陵,塹其山以絕其勢。及孫權之稱號,自謂當之。孫盛以為始皇逮於孫氏,四百三十七載,考其替數,猶為未及。元帝之渡江也,乃五百二十六年,真人正應在於此矣。天意人事,又符中興之兆。太安之際,童謠:「五馬浮渡江,一馬化為龍」,識者以為吳越當興王者,是歲元帝與四王司馬氏共渡江,帝竟登大位焉。
  初,《玄石圖》有「牛繼馬後」之說,故宣帝深忌牛氏,遂以二榼共一口以貯酒。帝先食佳者,而以毒酒鴆其將牛金,而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亦有符雲矣。
  元帝既崩,司空王導與百官舉哀發喪,葬於建平。喪事畢,乃扶太子司馬紹登基於太極殿,百官山呼萬歲。禮畢,分列兩班。改年號為太寧,百官上尊號肅宗明皇帝。群臣皆上賀,帝命光祿寺排宴。宴畢群臣,加封王導為郡公,進位太保,劍佩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辭。導受職謝恩,盡忠王室,竭力輔政。太子即位,尊所生母荀氏為建安君。
  史說明帝諱紹,字道幾,乃元帝長子,在位三年,壽二十七歲。幼而聰哲,為元帝所異。年幼時,帝坐置膝上,適長安有使來,元帝因問之曰:「汝謂日與長安孰遠?」對曰:「長安近,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也!」元帝異之。明日宴群臣,又問之,明帝對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乃異前問之言?」明帝又對曰:「舉目則見日,不見長安!」由是益奇之。元帝為晉王,立為王太子,及即帝位,立為皇太子。帝性至孝,有文武才。時王敦欲誣以不孝而廢之,大會百官而問中庶子溫嶠曰:「皇太子以何德稱?」聲色俱厲,必欲使有言,嶠對曰:「鉤深致遠,蓋非淺局所量!以禮觀之,可稱為孝矣!」敦謀逆遂止。今元帝崩,乃即帝位。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50
發表於 2015-6-27 04:20:04 |只看該作者
第一四九回     郭璞葬致天子問



  卻說尚書郎郭璞,因母死居憂,去職在家,將母柩櫬下葬於暨陽,近河漫水百餘步,當友人王用謂璞曰:「君何葬母地近河,他日洪水漂蕩,則母骸將為魚矣!」璞曰:「卿不必憂,不久當即為陸矣!」用不信,後因洪水走推,別處反沙漲,去墓十里皆為田。
  於是用深敬之。因父棺未埋,亦請郭璞代他擇吉安葬。璞與擇地,葬其父後郭外東陵龍耳上。埋訖,私謂王用曰:「其地甚吉,不出三年,當致天子相問也!」時明帝聞知郭璞嘗與人擇葬,吉效如神,尚未深信,乃自微服裝作庶人,引從者私出宮門,來觀其所葬之地如何。恰好來至東陵,遇王用掃墳,帝問曰:「此墳誰替你擇葬?」用曰:「乃是郭璞。」帝佯嚇之曰:「何以葬於龍角?此法當夷族!既是璞葬,有何吉應?」
  用曰:「郭璞道此葬龍耳,不出三年,當致天子也。」帝曰:「出天子耶?」用曰:「當致天子問耳!」帝異其效,乃歸宮。
  次日,詔郭璞起復,以為尚書郎,凡事皆與議之。
  璞素與桓彝友善,彝常造之,或璞在廁間,便入相見。時值歲除,璞穰燈知來年有大難。至正月,欲行掩法,怕人窺見,正在廁間請祝,彝又至,璞曰:「卿來他處自可,但不可廁上相尋耳。若相尋,必客主有殃。」彝笑辭歸。旦,璞在廁行掩法,彝飲得大醉,詣璞家,數尋不見。至廁果遇璞正在廁行掩法。彝竊而觀之,見璞裸體披髮,口銜刀,設醊回首,忽見彝在,撫心大驚,出曰:「此天命不可逃也!吾每囑卿勿來廁間,反更如是,豈但禍吾,卿亦有殃不能免!」彝聽言被嚇,酒已半醒,因曰:「我被酒誤矣!」二人歔欷一回,各別去。是歲璞因王敦反被害,後彝因蘇峻反死。
  史說璞撰前後筮驗六十餘事,名為《洞林》,又抄京、費諸家要撮,更撰《新林》一篇,《韻》一篇,注釋《爾雅》,又注《三蒼》萬言、《穆天子傳》、《山海經》、《楚辭》,並所作詩賦誄頌,亦數萬言,皆傳於後世。
  卻說後趙右長史張賓卒,後趙王勒哭之慟曰:「天不欲成吾事耶?何奪吾右侯之早也?」因謂文武曰:「張賓闊達大節,謀無不中,算無餘策,成吾業者,賓之勛也。雖子房、蕭何,不過其才耳。卿輩年齒與朕等輩,惟有侯年少,吾欲托以後事,不期如此天滅,使朕心腹崩裂矣!」言訖,又淚如雨,親往弔祭,哭之而歸,以程通代為右長史。勒每與遐謀議,有所不合,輒歎曰:「右侯舍我去,豈非酷乎?」因是流涕彌日矣。
  肅宗明皇帝太寧甲申元年三月,後趙王勒使桃豹、孔長等寇彭城、下邳等,徐州刺史卞敦退保盱眙,王敦欲謀篡,使人諷朝廷征己,明帝舉手詔征之。敦遂徐移鎮姑孰,屯蕪湖,以王導為司徒,自領揚州牧。敦欲為逆,弟王彬諫之甚苦,敦變色,目左右將殺之。彬正色曰:「君昔歲殺兄,今又殺弟耶?」
  敦乃止之。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0 12:2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