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1-11-23
- 最後登錄
- 2024-9-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012
- 閱讀權限
- 110
- 文章
- 267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高登鐵漢 發表於 2016-6-23 09:43
請問 如果雙船體真的這麼好,
怎麼不見世界各國採用?? 目前已經出現的歐美下世代巡防/防空艦藍圖
通通都還 ...
也不是說"不用雙船體就天要塌下來一樣"
我跟澗水藍大其實大部分都是圍繞在"不做浪費投資"上打轉
主要就是預算下來了,也給得標廠商一個算是備忘錄的承諾等級了
等於是已經應有部分程度的作業了,如果不繼續於情於理都不恰當
如果只是還在紙上作業階段探討未來巡防艦的構型,那當然沒差
當年沱江艦的開工之時其實海軍就承諾往後的防空巡防艦案子會採用雙船體
那當然龍德會以為是一條龍式的吃下往後海軍雙船體案子
畢竟龍德造船也投入非常多資源,從澳洲從歐洲某些國家買設備或技術
這麼多的準備如果沱江艦量產後不能讓他們賺錢的話
恐怕是步上IDF事件的更嚴重後塵,畢竟隆德不是像漢翔一樣那麼大的公司可以經得起這種波折
要知道~當年龍德其實是被要求自己出錢出人出力去備齊所有能力,而且海軍要求先造出沱江艦一艘"試試看"
後面看成效再決定要不要,他們冒的風險可是不小
然後海軍方面恐有裡外顏面盡失疑慮...
至於雙船體好不好?
我懶得去詳述共軍不再做022的後續,原因很多也很雜,不單只是硬體跟戰術考量,甚至有跨國商業糾紛跟共軍內部政治的因素,只能說022級不是很好的舉證例子
我是認為環境許可情況下3000噸左右的噸位都可以運用
台海環境比較嚴苛如果要做巡防艦可能要控制噸位跟優化設計
美軍用不用是他們有自身的生態,他們長年備戰隨時要上戰場,所以對所有載具的測試都是非常久的
而且單雙船體方面,以目前技術來看,大約2500頓~3500頓是保險方案中的上限值
也就是說大約是大型巡邏艦或是小型巡防艦的等級
而美國海軍因為戰略方針的應享所以這種小型船艦是比較沒愛的區塊
如果放大到全世界來看的話,以北歐為例
氣墊船比雙船體更難在惡劣天氣下使用,人家也還是有做出來運用在快艇上
而且還跟Raytheon合作競標美軍LCS的方案,長80m的尺寸應該排水量也有個2000頓
小弟是基於希望我國軍工業能走出自己的路,畢竟四面環海,能以軍養民是雙贏的策略
不用雙船體天不會塌下來,只是讓小弟對於台灣軍工業走向未來道路中感到有一條路蒙上了陰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