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914|回覆: 1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實修修行法門合集 [複製連結]

Rank: 2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2-20 22:51:3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實修法門一:道說《金剛經》
今天我們講《金剛經》,它不是普通的經,是一部大經。如果把《金剛經》學通、學透、領悟了,我們的自性、真心就出來了。真心就是如來,就是佛,也就是佛教追求的最高境界,就解脫了。為了讓大家專注地聽這部經典,開講之前我做一個說明。很多老同學聽過我講的《六祖壇經》,知道我講經的風格是手指向天邊的月亮,用這種方式來觸發大家的思考,達到破迷開悟,啟發智慧。今天針對第一次聽經的同學做一個簡單的說明,因為我們是站在道家角度看佛經,所以我會提出一些道家的思路給大家思考,大家聽的時候最好不要先入為主,有的人思想固化,一旦聽到和過去不同的聲音就容易心生煩惱,可能還會產生誤解。希望大家不要因誤解而錯失開發智慧、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的機會。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僅僅有佛教,還包含儒教、道教,所以中國真正的傳統文化是儒、釋、道三種文化不斷地融合,我們要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和處理問題,這樣去學習智慧就會打開。華人居多的新加坡是個美麗的花園國家,在那裡出生的華人從一出生就在英、漢雙語環境長大,不像國內出生的華人母語只學中文。新加坡,包括台灣、香港華人的雙語從小都講得好。我們學習優秀傳統文化也應該有這樣的大胸懷、大氣度。同一件事情,同一個學術,同一個問題,佛教會怎麼看?道教又會怎麼看?我們不排斥其它視角,不僅不排斥,還要從中吸取大量的精華、智慧為我所用,讓生活、工作、學習變得更加美好。以後再遇到矛盾問題,我們就懂得從不同的角度思考解決,這樣學習才不會辜負了老祖宗留下那麼多的寶貴經典。談到經典,金庸武俠小說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在武俠的世界裡,一個江湖就分出了很多的門派:少林派、武當派、峨眉派、崑崙派、崆峒派、明教、日月神教、五毒教、華山派,還有東邪西毒、南帝北丐等等。真正的武學大師從小都會虛心學習不同的武功,會放下先入為主的思維,學習更多門派的武功要點,取長補短,慢慢地成長為一代宗師。 《射雕英雄傳》裡從小很笨的郭靖學了江南七怪的武功,又學了洪七公的降龍十八掌,機緣巧合遇到周伯通,他覺得這個年輕人還不錯,很喜歡他,便把九陰真經悄悄傳授給他。他慢慢地成長成為一代大俠,他就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我們學習道教也好,佛教也好,也應該這樣要求自己,做眾生的榜樣!還有楊康雖本人很壞,但其子楊過卻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青年。他首先學習了全真教武功,然後學習了小龍女的古墓派,然後遇到黃藥師點化,又在山里學到了獨孤前輩的武功。他融合眾家之長,發明了自己的武功。再看其它行業,文學家李白、杜甫、蘇軾,他們也同樣是這樣慢慢地成長。科學家呢?也沒有例外。三百六十五行,行行有狀元。這些所有的狀元,如果你去了解他們的經歷,會發現他們都是很包容、很虛心,從不同的角度去學習。就是一個廚師,他也要學習不同的流派,然後融為一體,慢慢地總結出他的拿手好菜。如果我們不是僅僅去學習一個宗教信仰,而是真正想學習世間、出世間大智慧,那我們就應該開放我的心靈,要認真地,慢慢地、耐心地聽完所有的課程,要聽到不同的聲音。這樣一個新的天地可能從此打開,驚喜就在眼下,破迷開悟也不再是一個大的問題。所以面對任何一個問題,我們都要站在東、南、西、北不同的方向看。 《瞎子摸象》的故事就不對了,不能摸到像腿,他就說大象像一個柱子;摸到耳朵,就說大象像一個耳朵;摸到尾巴,就說大象像一個尾巴… …所以說我們要學會從東南西北,完整的全局性的看問題,可以收穫到很美妙的世界。我希望我們的同學一定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往往擁有不同的觀點,往往有很多的不同的道路。比如說到北京你可以坐飛機,但另一個人說:我坐汽車自駕游。又來一個人說:我坐高鐵。另外一個人說:我騎自行車。還上來一個道士,他說:我云遊天下,用我的腳慢慢走到北京。很多現代人都覺得坐飛機是最好,其實我們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坐飛機只是選擇之一,他選擇的是快,但是我們慢慢地走,欣賞沿途的風光,這何嘗不是一種喜悅,何嘗不是一種美好呢?我們來到人間,這個人間不是我們的家。我們所有的人在這一個漫長而短暫的旅行歲月裡要修煉自己,我們不要害怕有不同的觀點,我們要懂得感恩這些不同的思考,不一樣的思考,是打開我們沉睡的腦細胞最佳良藥。中國的文化里面有一個最大的寶藏:中醫。中醫裡面有很多的流派:有傷寒論,稱為經方派,也叫古方派,有金元四大家、有寒涼派、有攻下派、有補土派、有滋陰派,還有易水學派、火神派、溫補派,還有獨樹一幟的溫病派,還有偏方、偏藥的民間派,這麼多門派紛紜複雜。是不是有了一個門派,就應該把其他的門派全部消滅呢?歷史上真的有人想這樣做,但是實踐已經證明那是不對的,是狹隘的,也是沒有智慧的表現,肯定行不通的。我們學習《金剛經》,我會提供佛教的思考,提供道教的思考,讓大家參考。這樣我們就會擁有更大的智慧,我們要解脫,我們要逍遙自在,都可以當下即是。下面我們來講一個禪宗的小故事,源於禪宗公案,裡面有很多的智慧超越於一般常人的想法,它很獨特,所以說我們要去參禪。今天這個故事講的是從前有一位老婦人,她一生賺了很多錢,她把所有的錢用來建了一個寺廟。作為一個修行人,她發誓:“我要為佛教造就高僧,而不是碌碌無為的出家人,不是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的那種人。”這個老婦人經過精心挑選,最後選中了一個和尚,就把這個和尚請到了她建造的這個寺廟里天天供養,給他提供一切的生活必需品和零用錢。這個和尚倒也爭氣,耐得住寂寞。他每天有空就參禪打坐,空閒的時間出去散步、爬山、看林霞、看溪流,過著閒雲野鶴一樣的生活。這樣的生活一過不知不覺已經20年。老婦人覺得時機已經成熟,因她供養了20年付出很多心力,她想看看這個和尚達到了什麼境界。有一天,老婦人改派了一個美貌如花,相當於范冰冰、李冰冰等女明星一樣漂亮的花季少女給這個和尚送飯,在伺候了他一段時間之後,有一天老夫人就暗暗地吩咐這個少女今天去給和尚送飯的時候應該如何做。少女就按照老婦人的吩咐去給這個和尚送飯,等和尚把飯吃完之後,這個少女趁他不留意的時候,突然從背後抱住了他,然後問:“現在這個時候,你感覺怎麼樣?”是想看一看這個和尚的修為到底達到了怎樣的一個境界。這個和尚毫無所動、坐懷不亂,他說:“枯木靠著冷巖頭,三冬季節無暖氣。”少女一聽,感覺這個和尚修為還不錯,能夠坐懷不亂那還是很厲害的。然後她就高高興興地回去把這個情形報給老婦人:“這個和尚我感覺有深厚的定力,我把他抱住,他竟然坐懷不亂。”少女正在誇獎的時候,這個老婦人聽了卻垂頭喪氣,用腳踩地嘆息道:“哎!真是浪費時間,沒有想到我用二十年這麼漫長的歲月只是供養了一個肉體凡胎的漢子!”隨後這個老婦人把那個和尚趕走了,對他說:“快點走,這裡不適合你,你不是我要供養的那種人。”然後一把火燒掉了她的寺廟。這個就是禪宗公案,很有趣。這個公案,如果是一個沒有修為的或者是一般的學佛的人,或普通人來看,可能有點搞糊塗了,因為感覺這個和尚好像還蠻不錯的嘛,一般來說,一個人在美女面前能夠禪坐不動心已經很不錯了,為什麼這個老婦人把他趕走?而且一把火把這個寺廟燒掉了,還很不滿意呢?現在我們這個時代佛教稱為末法時代。什麼叫做末法時代?佛教有三個時代,釋迦摩尼住世的時代叫做正法時代,後面一千年叫做像法時代,我們現在就是末法時代。那麼我們道教從五千年以前、一萬年以前,一直到現在還是處於正法時代,所以今天我們想用道教的智慧來破解一下這個禪宗公案。首先我們要明白道教有三個義理:第一,智慧,道教是非常講智慧的;第二,慈悲,講愛心、仁愛;第三,人性化,講逍遙自在。這個和尚被一個妙齡少女抱住,他會有什麼感覺呢?我們想想如果有一個妙齡少女把你抱住,你真實的感受是什麼?我來告訴大家。首先,你的鼻子里肯定會有聞到陣陣的女兒清香的味道,第二,你的身體一定能感受到那種女性之美。但是這個和尚呢,他卻說出了:“枯木靠著冷巖頭,三冬季節無暖氣。”這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一顆枯萎的樹木靠在一個石頭上,沒什麼感覺。那麼我們馬上用道教的這三個義理來思考一下。我們一定要深深的思考,道教就是要讓我們思考。我們如果學到最後,成天說智慧,結果自己都不知道怎麼思考了,那說明我們已經走火入魔。第一個問題,我們按道教的義理思考的話就會明白:這個和尚說了假話。他那個話是假話,是妄語,他已經犯了戒,很虛偽。為什麼呢?剛剛我就說了。你一個和尚,有一個少女抱住你,你只要還是一個人,有肉體存在的正常的人,你怎麼可能沒有感覺呢?你說自己沒有感覺那就是大妄語。第二個問題,如果我們假設這個和尚沒有說假話,他說的是真話,真的他沒什麼感覺,那麼我們就知道了這個和尚學佛學傻了,他和一塊朽木和一塊石頭有什麼兩樣呢?如果他這樣一個傻子,一塊朽木,一個石頭都可以成佛的話,那豈不是所有這些沒生命的東西都可以成佛成仙?如果這個和尚說的是真話,那麼他就已經成了朽木,他沒有任何資格成為聖人,也成不了聖人。第三個問題,他說他沒感覺,說明他沒有愛,沒有慈悲心了。你不管是成仙也好,修佛也好,你要有慈悲心,要有仁愛之心,你現在修到最後成了一個木頭人,什麼都不知道,連一個普通人都不如,你已經走歪啦。第四個問題,叫做人性化。道教認為你什麼感覺都沒有,說明你沒有人情味。你腦袋已經學僵化了,固化了,學錯了,你根本沒有體現那種禪宗所說的任運自在,道教所說的逍遙自在。你有這個感覺嗎?沒有。現在我們用道教的大智慧來解釋一下正確的狀態應該是什麼樣的:你一個老和尚,一個十多歲的少女來把你抱住,你應該想到這是你的女兒,因為眾生都有可能做過你的女兒。現在一個妙齡少女抱著你,是你的女兒,你應該知道她活潑可愛,你的心不起邪念,你如如不動,但是你又能真實的感受到她的可愛,她的美好。這就叫做一陰一陽謂之道。我們就要能認識到真實的陰性之美,陽性之美。所以說一個性功圓滿的道士,他會怎麼說呢?他會這樣說:“女兒清香滿人間,調皮可愛又活潑,陰性之美道造化,如如不動得解脫。”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這才是正解,這才是修行。這個叫活活潑潑。道教講大智慧,它講的是性功圓滿。我們要大徹大悟,我們要解脫自在,首先是建立在我們很真實,很真誠的基礎之上。我們對待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事物、一個感受,我們不要在那裡老是說大話、說假話、打妄語。那麼我們怎麼可以開悟呢?我們怎樣才能領悟這麼高深微妙的法門呢?永遠領悟不了。然後我們在這個基礎上,再按道家性命雙修的法則,不斷地採集天地之靈氣,聚集巨大的能量,最後成就最上等的道果,這樣永離輪迴,不生不滅。我們人間本身就是仙境,人間就是佛國。我們每個人按道教的智慧就是今生就可以得道,不需要再等下一次生命,也不需要到其他地方去,就在這個人間你就可以得道。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2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20-2-20 22:51:59 |只看該作者
《金剛經》一共是三十二品,它的智慧非常巨大,是了義經。它把三千大千世界也好,自性也好,修學佛法也好,它把裡面的最根本的義理講的很透徹。它一共分成三十二品,我們每天講一品。今天我們講的是: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經文】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在所有的佛教經典裡,前面都有四個字,叫做“如是我聞”。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是一個典故。據當時經典記載,佛陀要入滅的時候,他的堂弟阿難在他身邊,他也是十大弟子之一。阿難就問佛陀“你涅槃之後我們要講這個佛經,我們應該怎麼講才能讓大家相信?”佛陀就說加上“如是我聞”。就是說:這個不是我講的,這是佛陀講的,我只不過是當初是聽到了這個內容,我把它背下來的。因為阿難是寸步不離長期跟著佛陀,就像現在講課的老師旁邊有個助理,他就相當於是長期做了佛陀的助理,所以他有資格說“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這個“舍衛國”就是當時印度的一個最繁榮、經濟最發達、最安定的一個國家。因為當時印度分裂成很多國家嘛,它就相當於一座大城市。就相當於現在的香港、新加坡,比如說上海、北京、深圳這些中心城市,一線城市,是很發達的。佛陀當年說法四十多年,他主要的時間就在這個地方,這裡有他的基地——祇樹給孤獨園。這也是一個典故,就是當初印度有一個大富翁,他信仰並拜了佛陀為師學習佛法,把他的一塊相當於一個公園那麼大的土地供養師父做傳播佛教的基地。但是只是一個空地還不行,還需要資金。這時當地有一個舍衛國的王子和他是好朋友,最後這個王子提供了幫助,他用很多的黃金做成金磚鋪滿在那塊地上,修建起這個基地。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從這句可以看出那個地方很大,很多他的弟子們,出家人都可以住在那裡,就相當於一個很大的寺廟寺院。法會因由品,就是講的一個緣起。佛教講:緣起。就是每一件事情,他有一個因有一個果,這就是因。他就在這個地方開始講這個《金剛經》。道教講:本源,道教說所有的這個宇宙的一切,不管你是人,你是動物,你是妖魔鬼怪,你是仙,你是神…不管你是什麼,你只要是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生命生靈,你都是那個道生髮出來的。所以說,道是一個本源。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這第一品看起來好像很短,但是他要表達的這個內容不少,我們慢慢來解說。
第一,這短短的幾句話裡就包含了“平常心,即是道”的道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講的就是他每天的生活方式。世尊(佛陀另外一個尊稱)每天到了吃飯的時間就會到城中,像乞丐一樣挨家挨戶乞食,區別的是他會傳播佛法,採取這種方法和眾生結緣。這裡面就是一個平常心,然後他回來之後要吃飯,吃完之後很講衛生,生活方式是很正常的一個人,要把腳洗乾淨,然後打坐。當時都是用盤坐的方法坐在那裡,然後弟子們想學習經典,他就開始講課,第一點講的就是:“平常心,即是道”。有人問一個道士:“你修道之前是什麼狀態?你得道之後是什麼狀態?”那個道士說:“我修道前就是穿衣、吃飯、睡覺,得道之後我還是穿衣、吃飯、睡覺。 ”這就是個平常心,唯一的區別就是他的心念不一樣,他修道之前很多虛妄之心都看破、放下,不用管了。
第二點講的是,我們追求修道學佛的有緣人應該首先要學習布施。布施有:法布施、財布施,就是錢財方面,有無畏施,就是當別人害怕的時候可以保護他。在社會上如果你有能力,遇到了誰在欺負誰,你應該出面去管一下,這樣的社會風氣才會好。這叫無畏施。你看看佛陀住的那個地方,他講道講法的地方就是那個王子和當時的一個長者布施出來的,這就是學習布施,然後他去乞食,其實也是讓眾生布施給他食物,所以說布施是每個人要學習的。比如,我在這裡講就是一個法布施,然後大家把這個知識傳播出去告訴身邊的人那你就在做法布施,或者是把我們千聊課堂的鏈接轉發到你的朋友圈,就在做法布施。
第三點,告訴我們天天要堅持做同一個事情,慢慢地熟能生巧,越來越好,直到一個很高的境界,所以我們要培養自己的耐性,就像所謂的工匠精神。塑像的人天天對著個石頭敲來敲去的,他靠著這種專注、實幹、精益求精,可以收穫到很大的成就。那些美好的雕塑都是這種工匠一下、一下、一下地敲出來的。這看似簡單的第一品,就是要讓我們知道我們每一步修行,其實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能聽到一種佛經、道經非常不容易,所以我們要珍惜它,要把自己的資糧擴大,把我們的福報擴大。這就是佛教講的上供下施,向上是供養師父,向下是布施給眾生。這個是很重要的。不是說一下子就做到多大,而是從很小的小事情開始,一點一滴地這樣做,“不因善小而不為,不因惡小而為之”,哪怕那件善事很小,哪怕是供養很小的幾朵花。過去有在神仙面前供花,在佛菩薩面前供花的人,可能下一世他就長得很美麗。就像現在這些明星,不管是男明星還是女明星,他的那種帥氣或美麗,實際上是過去世供養過美麗的花朵。所以遇到善知識,你聽了之後覺得對自己確實很受用,那麼也應該提供供養,這都是為了給自己積累福報。這個福報越大,將來按《易經》的說法就會遇到貴人,那麼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都會更好。有的人做生意想財富更多,其實做生意賺來的財富是因為做了布施所得的福報,比如李嘉誠他實際上是做了大布施,不僅是過去世做了大布施,他今生也是做了大布施,到處布施,他是這樣累積的果報。
我們在講經典的時候,不要有門戶之見。比如密宗,現在有的人對密宗有看法,但是我們不要管那麼多,它有用的、有價值、好的我們就去學習。他們有一種供養三寶的方法,我覺得大家可以學習,就是用心意來供養。什麼意思呢?比如說你買了一件新衣服,你可以在空中晃兩下,然後在心裡想:我用這個來供養三寶,供養師父,供養太乙救苦天尊都可以,然後你再自己用。比如一個人買了一個很精美的戒指,用之前她心想:啊!真好看!供養天尊!然後她可以自己用。她是用這種心意來培養自己隨時隨地去做供養的習慣。一旦有了這種習慣,她的福報就會擴大。對世間也好,出世間也好,應該說都有它的意義所在。
有一個故事,我覺得很有意思,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有一個人他去學佛拜了一個上師,然後他慢慢的學到了一個較高的境界後,想學一個關鍵的法,這時他就把大量的財物供養給上師,他說:“上師,這次我把所有的財產都帶來,我的牲口都屬於您老人家了,家裡只剩下了一隻瘸腿的母山羊,所以把它留下了,其他的全部供養,我希望您老人家把殊勝的灌頂口訣傳給我,讓我好好修學。”然後就頂禮。他滿以為把這麼多的財物送上去之後,師父肯定馬上教他,結果哪知道上師微微一笑說:“這些深遠殊勝的灌頂和口訣是無上的法寶,依靠這些口訣不需要再去輪迴轉世,今生就可以成就了。所以說,我暫時還不能傳授給你這個法門。”然後這個學生說,“那我把那隻老山羊也供養給您老人家可以嗎?”上師就說:“如果你親自去把那個老山羊給我牽過來,我就可以傳授給你。”於是,這個學生就回家把老山羊牽過來供養給上師。當場把所有的財物都供養之後,這個上師非常高興,就說:“嗯,你真是學習密教的一個好學生。其實,一個老山羊對我有什麼用呢?但為了要敬重這個法門,所以說要這樣做。”然後把所有密訣都傳授給他,這就是密宗的供養方法。
初看會感覺這個上師太壞了,太貪心了,但是仔細一想,他有另外的意義在裡邊。他要表達的是佛法要“舍”,《金剛經》就講一個“空”,要布施要捨。他通過這種方式把這個貪心去掉。當他所有的捐出去之後,奉獻出去之後,他的貪心就沒有了,然後他全心全意去修行,這樣容易更快地得道。這是佛教密宗的思維模式。下面我再講一下道教的思考。道教對待所有的學生或弟子們,也是講尊師重道,也非常講究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但是在具體做法上呢,道教和佛教還是有區別。一個是印度的文化背景,把一個學生逼到極限,逼到懸崖邊,可以讓他快速成道;道教呢,講究的是陰陽學說,講究的是上善若水,講究的是圓融包容,所以說道教一般來說不會用這種方式把學生逼到極限,而是讓它隨喜、隨緣、不強求。道教在這方面呢,更加人性化,這樣的話,學生也容易感受到心靈的逍遙自在。如果按密宗的方法,那個學生腦袋裡面要交戰,可能有一點痛苦,他會懷疑,會升起各種的想法,那是肯定的。我這就是提供兩種思路讓大家明白,各有各的道理,都有修行的隱密在裡面,只不過走的路不一樣,用的方法不一樣。

Rank: 2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20-2-20 22:52:22 |只看該作者
《金剛經》為什麼要用“金剛經”三個字來命名?那是因為“金剛”在古代是最堅硬可以破任何東西的代表,《金剛經》就意味著人世間的苦惱可以通通破除,全部破解掉,所以叫《金剛經》。金剛般若,按佛教的說法就是大智慧,從此岸到彼岸這麼一個方法。 “此岸”就是我的人間煩惱很重,不管是學習方面、小孩的教育方面,還是身體方面都會遇到各種各樣不如意的事情。我在講的時候是一邊請太乙救苦天尊給我們大家加持,只要你能聽到我的聲音,你就可以得到我聲波的加持,然後你身體有任何的疾病,你就想能量進入哪裡,比如我的心臟不好,我就想心臟放的特別松,能量接收之後就進入心臟。因為這個能量它是有智慧的,它可以到有病的地方去,使這個地方經絡暢通,能量補充好;比如說肝臟有病,你要想肝臟特別松,讓能量容易進來;腎臟不好的話,就想能量進入腎臟;有的人有肩周炎,他就直接想能量從全身進入之後,到這個肩部疼痛的地方。然後每一次吸氣要深呼吸,吸氣時把能量和靈氣,天地之靈氣吸進來,然後呼氣的時候把身體的疾病和業障全部呼到天邊、千里以外。所以佛教講的是業障不容易除掉。在我們道教講的是用能量就把它除掉。所以說去除業障最快的是道教,去除疾病最快的也是道教。因為能量一大,全部出去。所以說我們要用這種方法來聽經,我們不是簡單地聽理論知識,我們在接受能量,放得越松,效果就越好。
今天還有個同學,他說聽著聽著,感覺自己到山上去了,看到老師就在山上給他講經說法,這些都是接收能量的好現象。剛剛我講課時收到一條新信息,這裡順便解釋一下:他說自己聽經之後這段時間小便比較多是怎麼回事?第一個,說明你體內過去濕氣很重,你在聽的時候它在幫你排濕氣。排濕氣有很多方法,一個是出汗,一個是用大小便向外面排出去。這可能是一個階段性的,還要繼續堅持,最好是用站樁姿勢聽講,這樣會更快把疾病趕走。站完之後,可以用兩手擦熱之後在小腹部反复上下左右的擦,把小腹部擦熱,可以把你體內的濕氣盡快的排出去,這個是非常關鍵的去除疾病的方法。
我們用道教的方法講任何一個經典,包括《金剛經》,我們都要性命雙修,要讓大家聽著聽著疾病一掃而空,煩惱一掃而空,身體越來越好,有的人還可以開發出天眼。今天就有一個同學跟我說,他這段時間按我講的方法打開全身的穴位之後,天目也打開了。他就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在天目裡邊看到兩個很亮的亮點,其實這是開天目之前的一個徵兆,說明你體內的這個精氣神在凝聚,太乙救苦天尊的能量已經接受到了。必須要繼續堅持下去,站樁、打坐、睡功要結合一下,它們有不同的作用。你要想放到最松,用睡的姿勢是最鬆的,你要想能量快速起來,那就用站的姿勢,能量聚集比較快。這些要配合的。
很多出家人只修性功,把這個世界看空,讓心性平和,但是他往往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滿身是病。你們可以看看你周圍的人,往往學佛之後,他身體並沒有變好,那些出家的人年齡大了之後,身體會越來越差,因為他沒有重視能量。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修行。道教的方法是我們每次聽講,就是一個獲取能量、轉化精氣神的一次機遇,我們要很珍惜這種機遇。而且我們的每一次講經都可以反复聽。你每次聽你只要按要求全身放鬆,深深地緩慢地呼吸,然後吸氣的時候用全身的毛孔,全身的穴位把天邊的能量吸進來,然後你呼氣的時候,把體內的疾病、病氣,把體內的業障,不好的附體靈魂呼出去,你反复這樣做,身體就會越來越好。你不僅身體越來越好,而且把這個能量培補起來後,未來脫離這個世界時可以很輕鬆地出去。你要升到東方長樂世界很輕鬆,你要升到西方極樂世界也很容易,就在你當時的一念之間。你不會像其他修行人,他們想升到西方極樂世界,感覺完全沒有把握,要很多很多人去助念。現在很多人講助念,其實助念之後,很多人沒有達到目的。因為助念的所有人,能量還是不夠。你哪怕有一百個人,能量不夠也沒用。就像我們普通的人,一百個人跑步,都不如一個世界冠軍去跑。你隨便一百人、一千人全部加起來也跑不贏他。為什麼?他的能量充足,天天訓練,他速度快,能量高。我們用道教的思維模式來學習《金剛經》,每時每刻都要明白,我們在提升我們的能量,能量越大,我們將來越順利,不僅將來順利,我們在人間也很順利。我們的煩惱,用這個能量和智慧加起來直接破解掉。這些東西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這是非常關鍵的。
我們每個人在修行的過程中都要明白,從道教的角度來說,每個人可以成仙,每個人可以得道。時時刻刻都知道道是無所不在的,所有的天地萬物由它生髮出來。道在人和萬物中,它的顯示就是德,所以說道德。然後道德的下一層才是仁義。道在我們身體裡邊就體現成精、氣、神,我們只要把這個精、氣、神凝聚成一顆金丹,我們就成功了。所有的神仙,他只是把這個道領悟了之後,把這個能量聚集之後,達到了天人合一,那就是神仙。不要覺得它高不可攀,它實際上也沒那麼高。每個人可以通過訓練,通過學習,通過修煉都可以達到這種境界。

Rank: 2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20-2-20 22:52:54 |只看該作者
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
【經文】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祝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祝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第二品主要講的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長老須菩提,他代所有的弟子們向佛陀提問,佛陀進行解答。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善現”就是“須菩提”的另外一個名稱。 “須菩提”在中文裡面又有善見、空生等含義。我們大致地來對須菩提進行一個了解。須菩提是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德高望重,有很大的權利。弟子們要到什麼地方去傳法,需要先向他請示。佛陀就相當於一個公司的董事長,他並不是什麼都管,很多事由須菩提在管理。須菩提是出生在王舍城裡的婆羅門的一個家庭裡。當時的整個印度人分成四個種族,婆羅門是最高的,然後才是那些帝王、大臣、官員,然後再是一般的平民,最後是奴隸,一共四種。他生在一個地位比較高的家庭,他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聰明,性格也比較開朗,來皈依佛陀的時候年齡已經不小了,而且之前也學了很多的知識,他有自己的特長:“善解空義,志在空寂”,在佛弟子中號稱“解空第一”。

Rank: 2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20-2-20 22:53:15 |只看該作者
在《西遊記》裡面,孫悟空去拜的師父就用的他這個名號,須菩提本人的真實的情況就是:解空第一。他可以把空的道理貫穿於自己一切的言談舉止之中。所以孫悟空的名號叫悟空。有個小故事,講的是有一天須菩提正在房間裡縫補衣服。過去的出家人,衣服如果有點破的話,都是自己動手打個補丁補起來。這時候,當地的老百姓們正在街上熱烈地迎接佛陀。他也很想去迎接佛陀,但轉念一想: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自己還是把事情先做完再說吧,所以他依然先把衣服縫補好。他認為真正的禮佛是要明了這個空性,你只要明白這個空性,就是對於佛陀的尊敬,你也就見到了佛。因為你自己進入那個境界之後,你自己就是佛,佛不在外邊,他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他知道這個道理。結果果然,當佛陀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反而很稱讚他,為什麼呢?因為佛陀的空性、法身是無所不在的,如果須菩提能夠領悟到這個空性,那麼他們的法身其實是一體的,所以說他應該是第一個去迎接佛陀的人。這個從法身的角度來說,是很有道理的。佛陀稱讚他是已經證得了無諍三昧,人中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佛陀對他評價非常高,所以說《金剛經》就用他來做提問的這麼一個角色。
在我們中國有一本書叫做推背圖。推背圖是唐朝李淳風和袁天罡兩位道士,他們都受當時的君主李世民所託,聯手寫了一本書就是推背圖,裡邊有60像,60個圖案,60句詩句。它第一個圖案叫做:甲子。因為中國人用六十甲子來記事情。它第一幅圖案和須菩提的提問很有相關性。第一幅圖是兩個圈,一個圈是白色,另外一個圈是紅色,兩個圈的中間是連在一起的。它其實是表明了我們這個世界,首先起步於道,然後再分化為兩個圈。這兩個圈就是陰和陽,陰和陽再逐漸分化為萬事萬物,然後生生不息。我們的修行就是從萬事萬物的這個層面,一步一步地返回去,講的是順則成人,逆則成仙的道理。就像盤古開天闢地,開始是整個天地不分的混沌,那個時候就是無極狀態,然後這個無極狀態分為陰陽之後,這個世界就開天闢地,所謂開天闢地,就是中間一刀下去就分出了陰陽。有了陰陽,這個世界就開始運轉。李淳風在推背圖裡邊講的是:“茫茫天地,不知所止,日月循環,周而復始。”這個和佛教講的是一樣的。所以道教和佛教,在到達了一個高度時它們是相通的,一個用印度的語言來表達,一個用中國的文字來表達。佛陀說這個世界就是一個沒有開始、沒有結尾、無始無終的,而推背圖講的是“茫茫天地,不知所止”,就是說不知在什麼地方會停止,也不知道從什麼地方開始,就是開始和結尾它沒有一個固定。自從盤古開天闢地,就不斷地在循環。
    “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就是講的須菩提從一千多人之中起身出來向佛陀發問。因為須菩提是這一千多個人當中地位和輩分最高的,所以只有他首先帶頭出來發問,其他的同學們才好意思跟著發問。這種情形裡的須菩提就像六祖壇經裡面的神秀大師兄。他出來說話,大家就跟著出來說話,他不帶頭說話,大家就不好意思出來說話。這個也是讓我們明白,我們在一個群體之中不是孤立的存在,因此要顧及其它人的感受,在單位上一定要顧及你的長輩、上級、同事,他們的感受都要顧及,不要無所謂。其實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修行就要修我們的為人處事,這些禮儀禮節都要去注重。逢年過節一定要給自己重要的同事們走動一下,送點禮,請吃飯。這些基本的禮節,如果你在修行中都不注重的話,最後就變得很孤僻。人還沒做好,那就很難成仙,很難成佛。因為我們就活在這個人間,活在人群之中。佛陀隨時帶領著一千多人,就說明任何人你要習慣於在人群中來,在人群中去。
須菩提站起來“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這是禮節,偏袒右肩是穿著裸露著右臂的袈裟。為什麼袈裟右邊是空著不穿的?它裡面暗含了一個道理,就是我們這些人,如果要做壞事的話一般就用右手。因為普通的人除了特殊的很少一些人左手比較靈活以外,大多數的人都是右手很靈活,所以說做壞事是用右手。這是像徵著我們把這個想做壞事的這個想法,或者是我行動去做壞事的右手暴露出來,受大家的監督。這樣的話,即使我們想做壞事也做不了。因為右手是暴露在外邊的,大家都監督著它,所以不敢用露在外面的手做壞事。你看小偷和壞人都是偷偷摸摸的,沒有誰說我光明正大的做壞事。它有這麼一個像徵意義。
我們在生活中修道學佛,一定要有正義感,只有我們道教興旺起來,大家每個人都有了正義感,這個社會才會變得更好、更完美。因為道教是中華民族唯一的本土宗教,它講的是《道德經》。就像佛教講的是每個人都大慈大悲行菩薩道。而道教講的是道德,就是我們要用道德、仁義來要求我自己,然後再傳播給身邊的每一個人,這樣時間一長,它就會轉化每一個人的心性。那麼我們的心性在道德經裡講要上善若水,就是心性要很柔軟,不要很堅硬。當時有一個學生問老子,老子就把嘴巴張開,告訴他牙齒是最堅硬的,但是卻沒有了,而舌頭是最柔軟的,卻還存在,所以要以柔克剛,心性要柔軟。道教的教育方法強調的是要柔軟,像水一樣柔軟,但是它又富有強烈的社會責任心和正義感。在唐朝道教最興旺的時候,每個人手上都有一本道德經的時候,大家就受到了影響。那個時候有一句話叫做路不拾遺,就是東西掉在地上,哪怕是很貴重的,也不會有人把它拿走。你回頭去找,還能找到還在那裡。我們現在講“中國夢”、“華夏夢”,真正的華夏夢不指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或者是最有錢的國家。雖然我們也希望我們是最強的,我們是最有錢,但是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道家眼裡,我們覺得真正的中國夢應該是指社會環境好,應該是隨時可以看到藍藍的天空,可以看到我們小時候那清澈見底的河水,社會風氣非常的友好。如果發現一個壞人,所有的人都會站出來,讓那個壞人望而生畏。這樣的話,我們中國就成了人間仙境。
須菩提繼續合掌恭敬,這是印度的一個禮儀。它不僅是佛教禮儀,印度的普通人都使用這樣的禮節:左右手對掌合十,恭恭敬敬。而我們中國道教,講的是陰陽太極圖,左手代表陽,右手代表陰,左手在外邊,右手在裡面,兩個大拇指的虎口是交叉的拱手。就像“恭喜發財!”這是屬於中國人的禮節,和印度的禮節不太一樣,這就是文明的背景。一個宗教的產生,它有自己獨特的民族背景,有它的民族的生存的生態環境,它不是孤立發生的,因為人就生活在這個世界之中。從修煉的角度來說,道教的陰陽太極,對保守我們體內的真氣有好處。當你用這種方法去修煉的時候,要收功的時候,可以用這種手法放在下丹田,把整個的心、肝、脾、肺、腎每個地方的真氣都收到下丹田,這樣的話可以慢慢的凝聚為內丹,會有很大的能量和好處。
雖然《金剛經》是講“空”,但是這個“空”裡面還是包藏著“萬有”。道教就在“空”裡面有所發現。因為在道教裡面“空”就是“無極”、“無為”狀態。老子在恍兮惚兮的修煉狀態當中,發現裡面好像有什麼東西,是精華,最後就修煉這個精華,發現它是精、氣、神,就是我們人體的先天一點真氣。所以道教講修煉體內的真氣,和佛教講的“四大皆空”,一點都不矛盾。它們各有各自的好處,各自有自己的作用。佛教講的“四大皆空”,你可以把它看成一個房間的這個空曠的地方,而道教呢,卻發現了電視機、家具,裡面的各種擺件,各種風水方位,它發現了這個對人類生存的價值和意義。從人間的角度來看道教是比佛教更加的實用,可以立即幫助我們。就像那個陰陽五行可以直接推算,推背圖可以推到幾千年以後的國家大事,全都推算出來。從這個角度來說,道教它有很大的實用價值,它可以幫助我們每個人更好地去發展,去工作。而佛教在心性上可以幫助到我們。比如一個人發生了災難,正在非常悲傷的時候,他去學習佛教,忽然發現這一切其實最終都是空空而已,就沒有這麼悲傷。佛教在心理層面有特別的價值。
而一個人在很得意的時候,其實有可能就已經到了一個很危險的時候。在周易裡面講的是物極必反,就是當一個事物走到最頂峰的時候,可能就開始走下坡路。就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一般來說走到35歲的時候,那個頂峰就基本上過了,而一個女性的話到了49歲就到了生理絕經期,她肯定後面慢慢就走向衰老,除非你用道教的養生術才能夠返老還童,讓自己越來越年輕。現在有一句話叫做:逆生長。所謂的逆生長,就是道教的語言,道教叫做:順則成人,逆則成仙,逆就是返回去的意思。
我們在學佛修道的過程之中,我們要明白它什麼地方該怎麼用,這樣我們才擁有智慧。就像一個房間,我們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利用這個空間,而另外的時候呢,我們怎麼利用這些家具。我們的床、座位、電視機等應該怎麼擺放?擺在東方或者是南方?要根據我們每一個人的出生的年、月、日、時。如果我先天的金特別旺,金屬西方那麼我的木就被克住了,而這個木就在東方。道教講的是太極圖,陰陽兩面一定要平衡。如果某一方面太多了,就要輸送一點能量到對面去。比如我的金特別旺,木受克,我就在東方多坐一下,多睡睡覺,在那裡多玩一下。我們的這個木就被這個風水環境所改變,我們的命運就可以在我們這個框架下達到一個最佳狀態。道教的修行是非常的實際,非常的有價值,是幾千年實踐總結下來的,非常科學。新加坡有很多的風水故事,以後我可以給大家分享。包括他們標誌性的獅頭魚尾的雕像都是按風水的方向來做的,有它的特殊的意義,保佑整個國家。包括他國家的硬幣,都是風水大師特別的設計,而風水大師的這種本領都是從道教的陰陽五行、八卦生髮過去。
如果我們聽了《金剛經》的“四大皆空”之後把生活都忘了,這樣我們就又走向了一個極端。就像現在的社會,很多人想發財,慢慢走向極端唯利是圖。我記得有一年“毒奶粉事件”,那些嬰幼兒吃了奶粉長了結石,三鹿奶粉廠家最後宣布破產,而且其他的蒙牛、伊利品牌都發現有超標。這就是因為如果一個人不學道德,不學佛教,也不學道教,沒有正義感。但是如果只學佛教的話,佛教比較重視觀我們自己的心,不太管別人,所以扭轉不了。道教是講正義感的,如果一個人正要做壞事,他身邊有個道教徒發現了他,就有可能製止他,不讓他做壞事。如果他們不聽勸的話,就可以去舉報他,讓有關方面來管理他。而這樣做是不是害了朋友呢?在道教眼裡,這不是害朋友,是幫助了他。為什麼呢?如果一個貪官在貪一萬塊錢的時候就被發現,他受到的處罰很小的。但是如果他的朋友不管他,心想我學佛的我不管他,這是他自己的因果,應該由他自己去了,這樣就有點各人自掃門前雪的意思,那麼社會就扭轉不了。那個朋友就會不斷地貪,不斷地貪,最後貪了幾千萬被槍斃了。學佛、學道有不同的意義,就相當於陰陽的兩面。佛教就相當於是陰的一面,道教就相當於是陽的一面。佛教只訓練自己的性功、空,空是看不到的,而道教到最高境界是叫做陽神出竅,是純陽之體,包括中醫裡面的火神派,他也講究純陽之體。中國的真正的宗教是:佛家、儒家、道家三位一體。比如儒家,儒家就是講社會的次序,我們怎樣修身,怎樣齊家,怎樣治理天下的。
然後須菩提就很恭敬地說:“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個“世尊”就是“佛陀”的另外一個稱呼,“希有”就是非常稀少,人間幾百年、幾千年才能出這麼一個,比較稀有,“世尊”就是在這整個世界的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都很尊敬他,“如來”就是如來佛,它並不是指的某一個具體的佛,其實是指的我們每一個人的那個真心、六祖壇經裡邊講的那個自性,你可以把它理解為如來,而在道教裡,你修到了性功圓滿的時候,你就是如來,稱為真人,你就從假變成了真。因為平時人的這顆心很虛妄,心猿意馬不斷地翻騰。而到了性功圓滿之後,就像孔子說的:到了一個年齡,你隨便說一句話,隨便做一件事情,好像沒有任何的戒律可以管你,但是你卻不會越界。就像一個律師,他很熟悉法律,然後他隨便做一件事情,好像他根本腦袋裡沒有想法律的問題,但是實際上他不會觸犯法律。

Rank: 2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20-2-20 22:53:49 |只看該作者
“善”就是善於,我們讀書的時候老是死記硬背很多科目,其實走向社會之後,就知道那些東西大多數用不上,只能說在學校裡訓練瞭如何思維,你看物理、化學對大多數人來說通常都用不上,除非你專門搞那個行業。有的人畢業後在辦公室做文員,或者做生意,什麼物理、化學早都忘得精光,沒怎麼起作用。這個“善”,一個意思是很善良,另外一個意思是我們要有一個專長。每個人要問問自己,你最擅長的是什麼?只有我們找到了自己的擅長點,才找到了立足於這個世界的一個優勢,我們就沒有那麼多煩惱。其實我們人間的很多煩惱就來自於我們看不清楚,不知道自己到底擅長什麼。往往走向社會之後,我們做的正好是自己不擅長的工作,一天到晚很苦惱。有的人比較外向,但是他的命運安排或不懂選擇,剛好在辦公室裡面做了助理,結果一天到晚度日如年。有個真實的例子是柳傳志,他還沒有創立聯想之前就是坐在辦公室裡,每天時間多得不得了,上班就是一張報紙,一杯茶過一天。大多數人可能也無所謂,沒感覺的,但是柳傳志他實在受不了,最後趕上改革開放,他一看到報紙上新聞就非常興奮地馬上辭職,開始自己幹,這就是他發現了自己的擅長點。在我們道教的周易和命理學裡,就是要找到我們的先天裡到底是正印旺或者是偏印旺。如果是正印旺,那就是學習官方的一些學術,如果是偏印旺的話,那就不一定是官方的,可能在社會的三百六十行里更成功,在一個很小的領域裡同樣會成功,而且可能還有發明創造。比如比爾蓋茨,他當年還沒有從哈佛大學畢業,就不想讀書了。他的父母堅決反對,他最後說服了父母。就是因為他發現了一個小小的軟件,他覺得里面有無窮的潛力,他預見到將來,如果每一個人的書桌上有一台電腦,每一台電腦,都有他的這個軟件的話就發財了,最後就去做,事實證明他成功了!直到今天所有的電腦都長著同一張臉,都是比爾蓋茨的創造,這就叫“善護念”。 “善護念”就是要善於去找到我們的擅長點。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如來”已經性功圓滿,而“菩薩”還不圓滿,但是已經發願要修行,要向上走,要利益眾生,正在路上,所以“如來善護念諸菩薩”這句話真正的意義在於我們要善於發現自己的真心和自性。這個如來是我們那顆真心和自性,菩薩是正在路上的那顆心,我們這個心猿意馬的心開始要安靜下來,要學道、要修行、要成仙,我們每一天隨時要返觀自照。很多人他去看外面,看到對方有一個缺點,說得頭頭是道,但是他從來不知道,其實在另外的人眼裡一下子可以數出他一二三四五很多的缺點,比他看到別人的缺點還要多,但是他看不到。就像我遇到過有人指責我這也不對,那也不對。但是他不知道他在指責我的時候,出口成臟,在那裡謾罵,在群眾的眼裡,他是很難看的,只是他自己看不到他的缺點,他不知道另外的人已把他看清楚了,而我保持沉默。因為我面對這個世界早就看空,世界都是空,在性功圓滿的狀態下,所有的指責就相當於天上在打雷、閃電、下雨,一會兒就過去了。今天早上還有一個人來找我爭論,他說你《金剛經》裡這個公案講的這裡不好,那裡不好,他講的比我好得多。我說:對。你比我講得好,你只需要建立你自己的課堂,你去傳播,你會結到你的有緣人,而我會結到我的有緣人。他和我有緣他就能夠認可並且慢慢地思考,懂得這個道教的多角度思維模式,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來看問題會看得更準確、更真實。 《金剛經》和《六祖壇經》要對照著來學習。他們所有的說法都是指我們這個自性裡面的真心,我們的心猿意馬之間的這個轉化。在沒有轉化之前,你就是“諸菩薩”,因為每一個人只要發心要修行、要利益眾生,那你就是“初心菩薩”。 “如來”就是我們自己的那一個自性。其實這些都不是向外面說的,而是向裡面去說,我們才能真實地明白《金剛經》到底在說些什麼。
後面有一句叫做“善付囑諸菩薩。”就像六祖壇經第十品是咐囑品,就是他吩咐十大弟子怎麼做。而這裡的“善”就指的是我們自己每一天要善於發現自己的問題到底在哪裡,而不僅是發現別人的問題。雖然我也能夠發現別人的問題,但是我更應該花多點時間來發現自己的問題。因為每一個人發現別人的問題很容易,但是每個人發現自己的問題比登天還難。 《金剛經》就是要我們返觀內照看自己,發現我們自己的心猿意馬,當我們在指責別人、罵別人的時候,馬上反觀自己:我怎麼在罵別人呢,我的這個口業就太大了,我將來可能就會到一個很不好的地方,墮落了,這都有可能。 “諸菩薩”就是指的我們正在路上的這顆心就是“諸菩薩”。
接下來“世尊,善男子,善女人。”這個“善男子,善女人。”是指我們修學《金剛經》之前要做預備功課。就像一個人要讀小學之前先上幼兒園學點基本的知識,道理是一樣的。我們要學習《金剛經》這樣高深的修行法門,我們先得去學點世間法。比如弟子規,太上感應篇,看看在人間應該怎麼做人,怎麼處事,怎麼在長輩面前低調。哪怕是一個網上的陌生人,哪怕他的年齡比你隻大一天,他也算是你的兄長或者一個姊妹,你也應該對他/她有所尊敬,而不是開口亂罵或者胡亂指責,這個是“善男子,善女人”的意思。我們去看看,現在末法時代很多所謂的修行人天天在群裡,今天你罵我,明天我罵你,真的很熱鬧,我感覺確實是末法時代。而且不僅是佛教裡面這樣,道教也是,令我很痛心。我發現道教裡面也會有素質很低的人,也是罵來罵去的。這就不是修道的問題了,而是最基本的做人的禮貌問題。如果你真的覺得你有道理,你只需要寫篇文章來說明你的道理,不就很好嗎?做人為什麼非要用一種很低俗,就像那個潑婦罵街一樣的方法去做,這很不好。希望我們的聽眾、同學要成為這個世界的楷模、榜樣,從我們自己做起,不要管別人,要管也管不了,管自己還是可以的。
我們要做善知識,不要做惡知識。善知識就是說,哪怕我們還沒有什麼修為,但是我很善良,我懂得去尊敬所有的人,哪怕他是錯的。就像我在網上聽到別人說了一些我覺得是錯的,我也不會去謾罵他。我最多出來說一說我的觀點,如果他聽得進去,那還可以,如果聽不進去,我也只會說一次,他暫時還達不到這個境界也沒辦法。惡知識就是指看起來很有本事,但是脾氣暴躁,老是指責人的這種人。他們還得慢慢地修學才行,否則的話教出來的學生也會模仿他。柳傳志講過一個故事:他過去脾氣很暴躁,遇到大事很氣憤的時候,他可能會罵人。結果有一天他到一個分公司,那個分公司的領導不知道他在門外。他站在門外聽到那個分公司領導在罵人。他就問為什麼?最後那個領導私下跟他說,感覺罵人很有威風,很有氣質。為什麼呢?因為上行下效,你這個榜樣沒做好。結果柳傳志受到很大的刺激,決定再也不罵人。這是他自己在一個訪談節目裡講的親身經歷。我們應該用道教的方法從多角度思考,很有可能身邊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他們的所作所為我們要反觀自己,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如果突然發現我也是這樣的,立即停止。寫《金剛經》的人都是很有次序、講究的。做了善男子,做了善女人後邊一句話才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是一句印度話。大概的意思就是我們從此岸到彼岸要用大智慧度過去。或者是叫做:無上正等正覺。道教的說法就是我們要通過對心性的修行修煉,修這顆心的這種柔軟。我們要慢慢的讓性功圓滿,遇到任何的喜怒哀樂,或者外面強加給我們的壓力,我們要能夠控制得住,有一句話叫做: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這就是一個很高的境界的定力。

Rank: 2

狀態︰ 離線
7
發表於 2020-2-20 22:54:10 |只看該作者
須菩提繼續發問“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應云何住”是說怎麼把我們這顆心猿意馬安定下來? “云何降伏其心”是說這個心安放在某個地方之後,它還是在那裡蹦蹦跳跳,像孫悟空一樣,停不下來總是跳來跳去,我們怎麼降伏讓它定住?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有順序的。首先講的是,要對師父很尊敬的,然後講我們的自性,要每天反觀自照自己這顆發心,要做菩薩的這顆真心。我們應對這個世界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的問題?我們是不是每天能夠修正、修改自己的問題,讓自己做得更好。我們首先要做一個世間的善男子、善女人,把人做好再說。如果我們人都還沒做好,怎麼做仙?怎麼成佛?怎麼做菩薩?怎麼做羅漢?那不是癡人說夢嗎?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把人的這些基本的種種做好了之後,該孝敬父母的去孝敬,該對同事好的就對同事好,逢年過節該怎麼講究中國人的社交禮貌之類的,該怎麼弄就怎麼弄。把這些做好之後,我們再繼續修煉更高的定力。
“云何住”就是指的定力,我們這顆心要住在什麼地方。就像我們曾經在六祖壇經裡介紹過道教的方法:可以把我們這顆心安放在一個三百年或者五百年的大樹上,讓它定住定在那裡,借助那棵樹的樹神的能量和我發生感應。因為既然它能夠活三五百年,它的生命這麼強大,它肯定有定力,不然早就死掉了,這是一種方法。
“云何降伏其心”我們曾經講過呂祖百字銘裡面有“無為而無不為”,講的是有為和無為不斷交替的應用。比如我們修煉站樁就有兩種方法。如果以後大家要想快一點提高功力的話,在站樁的時候可以練一下無為的站法,叫做太乙自然功法。很簡單的,現在我可以給大家說一下:就是你在站樁的時候把兩眼閉上,找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很自然的站在那裡就可以了,然後你想著你的尾閭,尾閭向下有一根繩子,吊了一個球,一個很小的有重量的鋼珠球。在你的神識裡邊這樣去觀想。然後那個球在空中,它不會落地,會前後左右的晃動。好像你站在船上,那個船是隨著水波蕩漾在前後左右的晃動,你放鬆不用管它,當你真正進入那種恍兮惚兮的境界之後,你的這顆心猿意馬真的安靜下來之後,你會發現你的身體真的動起來了。慢慢的這個身體就微微的前後左右的動,你不要管它繼續放鬆,你放得越松,它會自然地動。這樣訓練下去,它慢慢的就形成一種無為的功法,就是身體會自動地做出各種動作,是在元神指揮下做的。有的人修煉得快的,一個星期就可以修煉出來,他站在那裡,五分鐘之內,身體就會前後擺動,自己沒有讓它動,而是身體自己在動。然後隨著功力的提升,他的動作會越來越多。有的人會打一套拳法出來,有的人會做其他的一些很奇怪的動作,有的人在很寬闊的地方會在地上打滾。不要怕,在地上打滾,說明這個人需要大地的營養,需要採大地的真氣,再往後有的人會練一套古代的舞蹈,如印度的舞蹈,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自己從來不知道的動作,還有的人到最後會說宇宙語,他舌頭不由自主呱啦呱啦說很多,自己也聽不懂,每個人都聽不懂,這個叫宇宙語,這個練好了可以有預言功能。當他這個宇宙語呱啦呱啦說完之後,裡面就預言了,未來要發生的事情,就是一個預測功能。
這是道教的“云何降服其心”的方法,把心降伏住了。當心安定了,什麼都不去管它,身體在動的時候,就相當於我的心、靈魂在旁邊觀察身體在動,這個身體我就不管了,讓它自己動。這個方法增長功力是很快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夠失控。就是說動到一定的時候,我想收功了,我想安靜下來了,我就不著急,讓身體慢慢的安靜下來,把眼睛慢慢的睜開,但是不要去控制身體,慢慢睜開眼之後,你看看周圍的環境很安全,然後告訴自己:安靜下來、安靜下來,我要收功了。身體慢慢就會安靜下來,然後把全身的正能量都收到下丹田,在周邊散散步,走動走動就可以了。這都是道教的方法,降服自己的心。
在須菩提說了這麼多之後,佛陀才開始說話:“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這個就好像大話西遊裡面周星馳無厘頭的風格。大話西遊這個作品也不是空穴來風,作者可能看過《金剛經》。佛陀說的這句話感覺是有點繞口令,前面說了,後面又說。前面須菩提說過的話,這個佛陀沒有新意,又復述一遍,就有點像大話西遊裡的情節,那個唐僧在那裡嘰嘰哇哇嘰嘰哇哇……最後連站在他旁邊的牛魔王的那兩個小鬼都受不了自殺了。 《金剛經》裡的文字表面上看上去也有點顛來倒去,但是這個顛來倒去卻有特殊的含義,表示認可。比如說“善哉善哉”,就是指:很好,你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正是如你所說。我們的自性的這個如來就是要在旁邊不斷的觀察、監督我們的心猿意馬,讓我們這個心猿意馬發心的初地菩薩走得更好,慢慢的到達一個高的境界。
“汝今諦聽,當為汝說。”這個“諦聽”在《西遊記》裡邊就把它演化成了一個小故事: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中“諦聽”是地藏菩薩一個神獸的名字,它很厲害的,它的耳朵可以聽到世界上任何聲音,它一听就知道哪一個是真的孫悟空,哪一個是假的孫悟空。這就是《金剛經》裡面的諦聽的含義。所以說要做一個很了不起的作家是非常不容易的,一般的人只是在文字上學習,那隻是基本功,所有的大作家,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他們的生活經驗豐富,閱讀量非常大,古今中外他都知道,他才能夠寫出很好的作品,可以流傳後世。你看我們今天有多少的網絡小說呀!有幾本書能夠脫穎而出?而這個《西遊記》,我可以說再過一千年,它依然是非常非常寶貴的一本小說,而且是最好的一本修行書,它裡面蘊含了很大的智慧。 “當為汝說”意思就是:嗯,你這個問題很好,我會給你好好的解說一番。
“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這句還是一樣的。 “善男子、善女人。”這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每次都要說善男子,善女人?其實就是要告訴我們:修行之前,我們已經是一個人間善良的人,我們在人間已經修行到一個很高的狀態,做人已經做得很成功。我們能明白該怎麼尊敬長者,尊敬身邊的同事,尊敬我的家人,我們能夠正確的看待這個社會的形形色色的這些人,我們不會因為這些人和我有什麼不一樣就破口大罵,我甚至都不受他的影響。為什麼?因為其實大家都在不同的平面上走。就像一個人他在岸上看下面的水里面的很自由自在游動的這些魚兒,我們看這個世界也是一樣的。很多身邊的人,周圍的人,社會上的各種各樣的人,我們都應該把他們看成就水里的魚兒或者山里面的老虎、豹子等等。我們完全沒有任何理由去干涉它,只要它沒有傷害人,這就是一個“善男子、善女人”的概念。如果有人觸犯了我,我們應該把它看成天上的閃電、打雷、下雨。我在外面淋了一個落湯雞,我也沒辦法,一會兒天會放晴,我們知道這樣去思維就比較好。
然後佛祖說:“應如是住,應如是降伏其心。”這就是為第三品在做一個準備,就是說:嗯,很好,我們接下來就可以說一說具體的怎麼去降服這顆心。然後須菩提就非常高興的說:“唯然。世尊。願樂欲聞。”就是說:非常好,我正等著,您老人家怎麼講我就怎麼聽。 ”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經文】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在佛教的歷史上首先產生的是小乘,小乘修的是阿羅漢果,現在的東南亞一帶南傳佛教就是修的小乘,而《金剛經》修的是大乘。大乘是菩薩道,意思是說他會花很大的精力去一邊進修,一邊做財布施、法布施等。他不僅僅是到山里去打坐靜修禪定,還去利益眾生、普度眾生,這就是菩薩道,上供下施。對上,是供養佛、菩薩、師父。對下面對眾生,進行布施,量力而行。這個就叫做大乘。

Rank: 2

狀態︰ 離線
8
發表於 2020-2-20 22:54:42 |只看該作者
講到這裡,我想講一個《封神演義》裡的小故事。 《封神演義》是一個和《西遊記》一樣出名的歷史上非常好的書。它們其實都是修煉的書,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我們如果從實修實證的角度去看的話,我們就會得到啟發,對我們修行很有幫助。這個小故事講的是周文王,他建立的朝代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是最長的,一般的朝代一百年、兩百年、三百年就不錯啦,他這個朝代一共傳了八百年。就是因為他得到了一個人才——姜子牙,姜子牙道教的修為非常高,對他起了很大的作用。
有一天,周文王到郊外遊走,突然天上下大雨,他們只好躲起來。大概過了半個時辰也就是一個小時,周文王就告訴大家說:小心一點,馬上要打雷啦。結果剛剛話音一落,天上突然雷電交加,震動山河大地,大家都嚇壞了擠在一起。過了一會兒,烏雲就散去了也沒有雨了,太陽也出來了,大家這個時候才從樹林裡面走出來。周文王是具有預測能力,能知過去未來的一個人,他對大家說:“雲過生將,將星出現,左右的與我把將星尋來。”周圍的人都不相信,哪裡會有什麼將星,但是既然領導發話,大家也沒辦法,只好到處走,東南西北找了一會兒,突然聽到有小孩子的哭聲,大家走過去一看果然有個很小的嬰兒。大家都非常奇怪,說:“這個山里面到處都是古墓,怎麼會有孩子呢?確實非常古怪,看來我們領導說的那個將星就是他。”於是馬上把這個小孩抱過去。周文王一看這個小孩子非常可愛,眼睛發出光芒。所以說我們道教也有一個技術叫做:面相,就是看一個人的長相,最關鍵的就是要看他的眼睛,看他的印堂,眼睛是否有神。這個小孩子就是眼睛有神,很有光彩,周文王非常高興,就把他收為自己的干兒子,正好帶回家去撫養。
他們帶上小孩,向前走了十多公里之後,突然遇到一個仙風道骨的道士飄然而至,來到周文王的馬前鞠了一躬說到:“貧道稽首了!在這裡等候多時。”在古代,道士都是有道之士,他們的道德修為等等都很高,所以高層次的人都非常尊敬他們。周文王馬上下馬做禮,然後就說:“道者為何而至?請詳細道來。”這個道人回答:“貧道是終南山玉竹洞練氣師云中子。”過去古代因為道士修煉內丹被稱為練氣師。這個雲中子是非常厲害的,他是道教十二金仙,是上古時代的神仙。他說:“剛才我聽到天上雷鳴,應該是將星出現,所以貧道專門從很遠的地方趕過來尋找將星。”周文王一聽,就馬上命令手下把那個剛才那個小孩子抱出來。這個道士接過去一看,說:“果然,這就是將星,現在才出現,我想把這個小孩子帶回終南山收為徒弟。將來文王你用的上的時候我再把他獻出來。 ”文王非常高興就同意了。然後就說:“見面的時候以何為證?我怎麼知道是他呢?”這個道士說:“見電過顯神,又是雷霆萬丈,就叫雷震子吧。”這個雷震子就是後來封神之後在天上的雷部正神。
很多年後雷震子長大了,有一天,終南山的雲中子在打坐。過去我小時候經常到山洞裡打坐。我們那個地方很奇怪,那個洞剛好在一面懸崖上,它是懸在空中的,在很高的地方,你要爬到這個懸崖上面中間的位置,才會發現那裡有個山洞,山洞裡最多也就坐個一兩個人,是一個很小的山洞。在過去,我們那個地方肯定有很多修行人,因為過去叫做:巴蜀之地,多出神仙。道教的發祥地也在青城山,屬於巴蜀之地,這邊是比較與神仙有緣。這個雲中子也是在山洞裡面修行,描述他是這樣說的“運元神,守離龍,納坎虎,猛的心血來潮,屈指一算,早知吉凶。”他馬上就知道那個周文王被紂王軟禁了幾年,現剛剛逃出來。他馬上派雷震子下山去解救他的父親周文王,他給雷震子吃了兩顆金丹,就是他去找的梅子。其實它是一種比喻,因為《西遊記》和《封神演義》裡的故事我們都要從修為上面去思考才能夠知道他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它實際上講的我們身體裡面的東西。它表面上是在講一個故事,實際上是講的我們身體裡面發生了變化。
第一個變化講的就是:什麼叫做心血來潮?我給大家解釋一下。有一天我打坐的時候,就坐不住了,就感覺整個心向下沉,沉甸甸的。然後感覺自己的心緒不安,怎麼也坐不住。然後感覺很有壓力,情緒變得很低落,沒有任何原因,也想不出有任何理由讓自己這樣,因為平時都是心如止水的。所有修煉到一定程度的人,他平時大多數時候心如止水,如果打坐的時候突然出現這種現象,情緒特別低落,或者是有的時候感覺突然特別高興,但是卻找不出來理由。那一天,我就知道有些事情發生。結果我就打坐,用道教的方法請護法神給我查一下,到底怎麼回事。結果一會兒,護法神就告訴我了:在西南方向有地震,就是前不久發生了一場地震。我當時的感覺就是整個人都提不起情緒來,這個就叫做心血來潮。所以說只有你是真正有修行的人,你才明白它在表達什麼。
前面這句“守離龍”,“守”就是守護,因為《金剛經》第三品就是講的,要降服這顆心,要把這個心安放在什麼地方。這個“守”就是安放的意思,就是一種修行的方法。 “離”是什麼呢?是火,南方火,就是火龍。火龍就是我們的人生上的陽氣。他在修煉的時候,他把心安放在這個火龍的身上,心就可以定下來。這個就可以降伏其心。後面叫做“坎虎”,“坎”是水,北方水的能量。 “虎”是老虎的意思。就是說。這個是有水能量的一個虎。前面是有火能量的一個龍。龍虎這樣交配之後。他就可以實現陰陽的交配,就可以把這個能量提上去,修為就會大為提高。

Rank: 2

狀態︰ 離線
9
發表於 2020-2-20 22:55:08 |只看該作者
如果將來同學們在修煉的時候出現這種現象,必然有事。什麼現象呢?就是你打坐的時候,心情很不平靜,或者你平時睡覺,早上起來情緒很低落,但是你去找原因又沒有任何事情讓你這樣。它是一種莫名其妙發生的情緒低落,或早晨起來感覺很高興,說不出原因,或者是打坐時突然感覺很開心。我有一次打坐,突然發現自己笑起來了,這就是有好事情發生,被你感應到了。其實這個人和外界他是有感應的。靠什麼感應?就是靠靈魂,不是靠你的身體。也不是靠我們這個東想西想、心猿意馬,靠的是這個靈魂。道教升級之後就叫做元神,是靠這個。我講這個目的和《金剛經》是環環相扣的,是要給大家指一條路怎樣去學習《金剛經》真實的修為,不是聽理論,聽理論沒用的。任何人要聽理論的話,就只需要到新華書店買一本《金剛經》看就可以了,不需要在我這裡聽,我這裡講實修實證,講的是道教的上古修真。大家要仔細聽,這對大家有很大的意義。
雷震子吃了兩個樹上結的杏仁之後,忽然就長成了青面獠牙,背上長出兩個翅膀出來可以飛到天空變成雷神。這也是一個比喻,它實際上講的是我們的內丹。就是你修煉到一定的時候,當你內丹結成之後,你的靈魂就發生了變化。靈魂到了一定的境界,有了能量。他會現出真意。比如有的人他過去世,他的能量最大的時候,他是個老虎,老虎是他過去很多世以前的一個元神,他修得非常好。而在他的這一世,比如今天我們同學們在修煉的時候,很有可能有些人,他修煉到一定的程度,他的元神就會現原形。比如說,我們過去形容一些妖怪它可以變成一個美女或者一個美男子,但是如果一個法力很強的神仙,把它打敗了之後就可以讓它現出原形。比如白蛇白娘子這麼厲害,現原形就是一條很大的白蛇。那個青蛇的原形就是一個青蛇,而她平時是個美女。雷震子這個故事它是要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修煉到一定的程度,我們那個元神的長相和你本人並不一定是一樣的。當然,你可以不用告訴別人,這是你自己的秘密。
我過去有一個弟子,他就修啊修,到最後我在旁邊就發現他實際上是一個老虎。他的元神那個形象,他自己最後也看出來。還是因為修為高了之後發現是他的形像根本就不是人,這個形像是一個老虎的形象。這個一點也不奇怪,也不要覺得害怕,這正是自己修為到家的一個表現,就是他的元神的原樣就現出來了。為什麼有的人是老虎,有的人是狐狸,有的人是一個老鷹,有的人還有可能是其它的一棵大樹。這不是壞事,這是好事,這是我們過去世修為最高的那個狀態、那個形象。天上的很多神仙沒有現他的原形,比如二十八星宿,他沒有現原形。有一個天上的神仙,他現出原形是個大公雞,都不一樣的,這個沒什麼奇怪。這個雷震子的故事,真正實修實證的人就明白,這個雷震子,他並不是真的那個人變成這個樣子,而是他修為到了,他的靈魂層面他的元神就是長兩個翅膀,臉就變成了雷公的樣子。
所有修行的書,《封神演義》或者《西遊記》它講的都是靈魂層面的這些變化。包括孫悟空七十二變,並不是我們這個肉體的變,而是我們的靈魂它可以發生變化。當然,這是修為非常高的。包括那個二郎神,都是講的靈魂,當然它已經是升級版了,有非常巨大的能量。所以我們學習《金剛經》,學習任何佛經、道經,我們要站在一個修行人的角度去理解它,去看它,去解釋它。這樣我們才有收穫,才能實修實證。
在第三品裡佛陀回答前面第二品裡須菩提的提問,內容不多,但是裡麵包含的意義和我剛才前面講的故事它有連帶關係的。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這整個一段就是佛陀對須菩提提問的回答,講的就是怎麼樣去降伏其心。眾生有很多種來路,比如說有人類,胎生的,也有其的它的一些不是胎生的,化身的,有卵生的,就是先是一個雞蛋,然後慢慢變出一個動物。有色界的眾生,有無色界眾生。 “若有想。若無想。”我們在心經裡面講過的,大家去聽一聽。我講過第八定叫非想,非非想。一個人如果能修到非想,非非想。他將來升到天界就可以到有想、無想這個地方。非有想,非無想,它都代表了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個去處,眾生可以投生的一個去處。所以說,這個宇宙是非常非常廣大的,遠超我們的想像。大家一定要從真修實證的角度去理解《金剛經》,否則就只是理論就沒有指導意義了。只有這樣才能指導我們的修為,才能提高能量,才能夠性命雙修。按道教的上古修真修煉,最後我們自己在這一世結束的時候,就可以輕輕鬆鬆地到東方長樂世界,然後在東方長樂世界修煉到一定的時候,你還可以到其它世界去旅行,比如你聽他們說西方極樂世界不錯,你同樣可以去旅行。道教對神仙也是很寬容的,都可以到處去走一走逍遙一下,然後再回到自己的這個地方來再繼續修煉。
佛陀接著說:“我皆令入無餘涅磐而滅度之。”他講的這個“無餘涅磐”就是講的是一個圓滿的狀態,佛的狀態,六祖慧能就是這個狀態。大徹大悟後他就是這個狀態,而還不是前面的,比如;初果羅漢、二果羅漢、三果羅漢,還沒有到這個境界或者是菩薩,有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在前面,都還是沒有到盡頭,還可以向上升。涅槃也是分不同的境界。就像我分析心經講的定靜也是從第一層,就像樓房一樣,一步一步向上走。 “滅度之”就是前面說的這些所有眾生,“我皆令滅度之”,就是讓他們的心安放到他們應該去的地方。如果心真安放住了,性命雙修了,那就可以得道成仙。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這就是一個相對論,就像陰陽兩面,就像太極圖。什麼意思呢?前面說的我可以把這些無量無邊的眾生都可以讓他們滅度,讓他們到佛的果位,到達圓滿的境界。為什麼呢?因為眾生本身是佛,所以他最終的結果就應該是這樣。然後在後面說的剛好相反:“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實際上一個都沒有,沒有眾生得滅度。為什麼?因為他本來就是這樣,不需要人去滅度他。慧能在《六祖壇經》裡面說的最清楚的就是自性,本來具足。既然本來具足,哪裡需要外面的一個老師去滅度呢?就像我在這裡講經,也僅僅是指月之手在開導大家,然後,用功力來加持、來啟發,讓大家的能量有所提高,但是你最終達到那個境界,得靠你自己。

Rank: 2

狀態︰ 離線
10
發表於 2020-2-20 22:55:36 |只看該作者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這就是講的一個真正修為到了佛的這個境界,菩薩這個境界,到了大徹大悟這個境界,那個心是如來如去,不動搖的。就像一面鏡子,雖然可以觀照到這個大千世界,觀照到月亮,觀照到太陽,觀照到任何地方。但是這個心,並不會隨著這個觀照去動,不會有任何的動搖,也不會受外界的影響,比如說外界有一個喜怒哀樂的事情,讓我們的心動搖。照這樣去修行,才是真正的自性圓滿,才是解脫之道。不然的話,外界有任何一個乾擾就過去了,那就說明我們這個心還定不住,要讓我們的心定住的話,還需要很多的修為方法。這個《金剛經》也只是引導我們,讓我們知道裡面的道理,包括我講的這些,大家知道之後,你修的時候就好辦。
接下來我要指導大家,有的同學們他有特殊的要求,比如說他身體不太好想通經絡的話,他就不能僅僅是這樣聽,這樣接收。雖然有一定的作用,他還要加入一些特殊的法門。道教有很多的法門,比如說有特殊的姿勢,擺的姿勢不一樣:比如說手應該做一個什麼動作,它對打開某一條經脈、某一個通道特別有好處;比如有的人肝臟不好,那麼針對他的肝臟應該有特殊的手的動作是不一樣的,他就可以對這個肝臟進行特殊的調理,而接受能量的時候,這些能量就有可能直接進入肝臟;如果有的人他的腎臟不太好,那麼就要用特殊的姿勢來接收。這個心安放的地方也不一樣,才會讓我們的腎臟獲得一個通道。因為我在每一次講經的時候,是首先我要提前半個小時進入狀態,然後開始講,這整個過程,我會禱告祈求太乙救苦天尊來給我們以加持力,然後我自己的修為也會加持出來給同學們。但是如果沒有通道的話,有的人就會浪費掉,他接收不到的或者是接收得不多。比如說,把全身毛孔打開,三百六十五個穴位打開,他可以接收,但是他沒有一個聚焦,他也達不到特殊的作用。比如說有疑難雜症、有癌症、有很難治的疾病、有哮喘的人用特殊的方法,到時候我們會專門來給大家以具體的指導。比如說腫瘤病人必須聽經,聽到我的聲音就是一個通道進入到太乙救苦天尊這個很龐大的磁場當中。很大的能量就把大家包圍在裡面,然後再用特殊的方法,讓所有全身吸進去的這種能量,直接去攻擊他的那個有病的地方,那個能量不斷地衝擊衝擊衝擊,他這個腫瘤可能就打散了,通過全身的毛孔排出去,或者是通過一些其他的一些通道,血管、淋巴系統、神經等等各種通道,它都可以把這些東西排出去,這個人就會感覺疾病突然就減輕了,那個瘤子突然變小了。如果腎臟不好的話,用特殊的方法之後,他就會感覺到這個能量就會進入他的腎臟,就是說這是叫做專攻。專攻專術,在我們的修真一派裡面,就是為了聚焦,只有聚焦才能達到最佳效果。還有很多很多的內容要學,大家還要不斷地深入進去。就像我們看那個三棱鏡,你對著太陽,然後下面放一張紙,只要那個焦距對的位置剛剛好,紙最後會燃燒起來,這個有一整套的方法,來達到這個效果。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經文】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妙”是奇妙的妙,“行”就是行動,“無”就是沒有的意思。這就是慧能當年聽《金剛經》,心裡升起的“應無所住”的那個“無住”。妙行無住這句話是在提示我們任何時候,我們的心不能僵化。比如今天修行,我把心安放在一棵大樹里邊,但是我不能僵化。不能說修煉完了,我的心還放在大樹里面,那就出偏差了,這時你的思維模式就該回到現實之中,這就叫做“妙行”。比如你在喝茶,要調整一下腎臟,那麼你用心念觀想北方的水的能量向腎臟吸收的時候,你的心應該安放在這個通道,前面那顆大樹你已經忘了。你喝著茶,不再去想那顆大樹。這就是“妙行無住”。我們要像《道德經》所說的“上善若水”,像水一樣不能僵化。你看那個水流不停止的一直向前流向大海,只要是流動的水就很乾淨,如果不能流動固化了,很快裡面會長蟲子,很快味道會變得很難聞,所以說我們修行就要保持無住這種狀態。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這裡“應無所住”的意思是指我們不要老是去想著自己做的布施,梁武帝問達摩老祖:“我做了很多好事,供養了很多的出家人、修了很多廟,我有什麼功德?”他如果什麼都不說,他的功德是很大的,非常大。但他這樣一說,他的心就僵化了,心就固化在他做的這個好事裡面了,這個功德就變小了。為什麼呢?如果你忘掉這件事情,其實你的這種布施所回收的能量可能是一百倍、一千倍,因為虛空有多大,這種能量就有可能把這個布施的力量放多大。但是如果他修了一座廟,他去炫耀說:你看,我這個布施不錯吧。那麼他的這個心量就限制住了。就像我們人體,為什麼這個肉體就只有這麼大,但是我們將來修到一定的時候大家可以變得很大。
這段時間聽我講經的同學們有一、兩個已經做到了,他們站樁修煉的時候,有一個同學說突然有一天感覺自己長得很大、很高,收功之後睜開眼一看,才發現自己還是那個老樣子沒變,這就是靈魂層面的。就是他的肉體好像還是這麼大,但是由於他心量打開了之後,他的靈魂可以像孫悟空可以長很高,這叫做向天法地,就好像天地一樣的,就可以長很高很高,頂天立地。就像天上的天神,是非常高大的。你看《西遊記》裡面,孫悟空第一次上天上的時候他是很小的一個人,而其他的人大得不得了。他自己就像一個小蟲子這麼小,但是他可以變大,就是因為他明白這個道理。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1 14:28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