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27
- 最後登錄
- 2016-6-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202
- 閱讀權限
- 110
- 文章
- 54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臺灣時期
1949年1月21日蔣中正發佈「引退文告」,由副總統李宗仁任代理總統與共產黨進行和談。2月11日,美國麥克阿瑟將軍派一名中將特使到台灣。他請孫立人到東京會談。孫立人沒有立即接受邀請。他通過臺灣省政府主席、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陳誠要求蔣中正的許可,蔣中正同意後,孫立人搭乘麥克阿瑟的飛機飛往日本。麥克阿瑟告訴孫孫立人說,美國希望孫承擔防衛台灣的責任。美國無論是金錢或武器將給予他全力支持。孫立人表明他將支持蔣介石保衛台灣。當他回到台灣後,他向陳誠報告麥克阿瑟與他的談話,並要求陳告訴蔣。1949年2月青年軍第二零一師調臺灣受訓。
1949年9月1日,孫立人正式就職臺灣防衛司令,第二零一師10月在金門參加金門戰役。11月,蔣中正在國民黨中央非常委員會第二分會中提議孫立人再兼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國防部亦隨之發表新職。1950年3月1日,蔣中正「復行視事」重任總統職,東南軍政長官公署隨之裁撤,孫接任陸軍總司令兼臺灣防衛總司令(當時陸軍總司令部與臺灣防衛總司令部址乃同一駐所)。美國曾考慮要求蔣中正下野,軍隊指揮權交給孫立人;以胡適替代蔣。
1950年6月韓戰爆發,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第七艦隊巡弋台灣海峽。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參戰。美方對蔣中正的態度與韓戰爆發前相比可説是一百八十度的轉變。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為了減緩在韓戰的壓力,立即制定一份中華民國國軍行動綱領,想利用最少的美軍資源,幫助國軍進行游擊戰,甚至奪回並控制廣西、雲南等西南省分,來達到削弱甚至推翻中共的目的。然而,蔣中正並不贊同美國的方案。因為結局對蔣與中華民國而言,很可能比不開戰更糟,有可能影響中華民國當時軍政權力的結構,尤其顧忌曾留學美國的孫立人,而且戰事很可能以僵局的形式告終,使得中華民國夾在北京與華府之間,難以動彈 [4]。然而蔣中正願意派遣軍隊到韓國加入韓戰,美方卻不願意。另外從蔣中正以後被公開的日記裡可知,當時仍深受美國支持的孫立人,從1951年的1月初開始,就極力想說服蔣,希望取得反攻大陸全盤之軍事指揮權,甚至以辭職要脅,結果被蔣批評為「自不量力,只想藉美國之感情保護。」[5]
1951年5月,孫立人晉升陸軍二級上將。美軍顧問團(MAAG)在台北正式成立,美援的條件是中華民國政府建立起一套美國認可的國防軍事預算與監督機制。1951年7月,一份代號為「三七五」的反攻總計畫,擬定以閩南與海南島作為反攻登陸地點,此後數月裡,美方不斷向台北推銷反攻海南島的方案,然而蔣中正卻並不熱衷,視為是西方帝國主義的詭計與陰謀[5]。
1952年4月,孫立人連任陸軍總司令。1953年6月,孫立人在稅警總團的老長官黃杰領三萬軍隊,自越南富國島到台灣。8月黃杰任台北衛戍司令。9月,晉升陸軍二級上將。1954年6月24日黃杰任陸軍總司令,孫立人任總統府參軍長,失去兵權。1954年12月3日美國與中華民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孫立人始終主張反攻大陸。1954年、1955年接受美聯社記者訪問時他承認反攻大陸是一個極危險的賭博;不過認為延遲反攻並不會減少危險性(當時第一次台灣海峽危機正熾)。他表示:「局勢將因中共在華南沿海增強防務而告揭曉。共黨於完成增強防務後便能向中美在臺灣海峽的空中與海面優勢挑戰。一旦失去海空控制權後便很難守住任何島嶼。」「共黨的力量外看似乎要比實際上強大;但中華民國軍隊反攻後,大陸上的匪軍將普遍起來反正,被奴役的人民將起來幫助我們。」「進攻總是一樁冒險的事,不過我們非做此冒險不可──我們在這裡除此之外還為了什麼?」[6]
孫立人致力於國軍現代化,整編撤退來臺之國軍,建立完善之兵役制度與預備軍官制度。前行政院院長郝柏村亦曾經歷孫立人興辦的軍事訓練計畫,成績甚佳。古寧頭戰役的勝利,與孫的努力有關。防守第一線的二零一師就是經過孫的陸軍訓練司令部的訓練。但隨著孫案的爆發,孫立人的一切事蹟,遭到國民黨政府的歷史刪除。
孫立人對於曾留學蘇聯而時任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的蔣經國以政工制度破壞現代軍事體制有不滿之意,曾在1950年12月,孫立人召開「新年第一次年終擴大良心會」時,致詞說:「現在社會黑暗,人心不古,不但做事騙人,說話也騙人,所以社會動盪不安,就是彼此不能開誠相見,埋沒了良心之故。」因此也與蔣經國的政工系統埋下衝突之因。
孫立人因對於蔣經國以政工制度破壞現代軍事體制有不滿之意,且遭情治單位密稱孫與美國有不正常聯繫,1954年6月陸軍總司令任期屆滿,蔣介石將其調任無實權之總統府參軍長,12月3日中華民國與美國雙方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蔣氏政權在獲得美國充分保障後,已不再須要依靠孫立人來維繫臺美關係。1955年5月28日蔣介石召見孫立人,說他打仗不行,要把他孤立起來,6月,政府當局以孫立人將軍與其部屬少校郭廷亮預謀發動兵變為由,對孫實施看管偵訊。
1955年8月20日,孫立人「兵變」事件公開化。當天政府以「縱容」部屬武裝叛亂,「窩藏共匪」,「密謀犯上」等罪名,革除孫總統府參軍長職務。事後,組成了以陳誠為主任的9人調查委員會,查處此事。孫被判處「長期拘禁」在台中市向上路寓所,直到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過逝後,同年5月時任總統的李登輝才解除孫長達33年的「監護」。自孫立人被拘禁後,其親信部屬一一被調離軍職查辦,前後有300多人因與本案有牽連而被捕入獄,包括當時擔任英文秘書的黃正以及擔任女青年工作大隊中校組長的姊姊黃玨等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