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12-10
- 最後登錄
- 2014-8-2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665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5114
- 相冊
- 2
- 日誌
- 38
   
狀態︰
離線
|
【第五節】
兩年征戰,趙雍大軍又一次令天下震驚了。
西路大軍由老將廉頗統帥,再次激戰匈奴,將匈奴部族一舉驅趕出陰山以北千餘里,雲中
郡徹底穩固,秦國也默認了壓在雲中秦長城外的趙國雲中郡。這便是令天下震驚的最大原因–
–強悍的秦國第一次在趙國的胡服大軍面前保持了守勢,趙軍之強卻是何人堪敵了?北路大軍
由老將牛贊統帥,半年之中,一舉將林胡東胡以及樓煩北逃之殘餘勢力驅趕到北海外的茫茫叢
林。趙國代郡驟然擴地三千里,將陰山草原與東部岱海草原連成了一體,趙國的胡族人口大增
,兵員充足,人強馬壯!東路大軍則是趙雍親自統帥,三個月便攻下了燕國漁陽郡的二十三座
城堡,沽水之北悉數成為趙地。南路大軍六萬,由王子趙章為將,國尉樓緩副之,一舉攻滅殘
存之中山國,趙國西部廓清,直接與秦國晉陽接界。班師之日,趙國已有大軍六十三萬,疆土
六千餘里,人口千萬之眾,成為僅僅稍次於秦國的超強戰國。
班師邯鄲論功行賞,主父下了一道特詔:王子趙章,爵封安陽君;擢升右司過田不禮為安
陽君封地相,領封地民政。
詔書一下,舉朝大臣便騷動起來。
肥義此時已經是開府丞相,見主父突然加顯赫爵位與趙章,心下便是憂慮重重。這日正在
書房思忖,要否正式上書剖陳利害以防老主父再有心血來潮之舉,相府主書李兌卻輕步走了進
來。主書者,統領丞相府文書典籍事務,由國君任命之首席文官也。李兌正在中年,頗是精明
強幹,進得書房便是一躬:「相國憂思,莫非為安陽君乎?」
「子有建言,入座明說便了。」
「相國明察,」李兌輕步掩上書房厚重的木門,才回身席地坐於案前低聲道,「李兌以為
,王子章復出,將有大禍於相國,相國宜早做計議。」
「大禍?老夫如何沒有覺察了?」肥義悠然一笑。
「我近聞之:王子章密結邊軍將士,羽翼將成,禍在不測之時也。」李兌先撂下一個秘密
消息,接著正色說開去,「王子章外謙和而實則強壯志驕,若無私慾,連結黨羽何來?主父又
封田不禮相安陽,安知不是王子章所請?田不禮之為人,機心深沉且殘忍好殺。此兩人結謀,
不久必生大亂。相國若不早設避禍之策,誠恐晚矣!」
「以子之謀,計將安出?」肥義依舊是悠然一笑。
「稱病辭朝,舉薦他人為相。」
「舉薦何人?」
「公子成素有根基,可保相國無事。」
肥義黑臉一沉,雙目驟然射出凌厲的光芒,卻又倏忽收斂,正色長嘆一聲:「李兌啊李兌
,老夫雖不知你在為何人遊說,卻要請你傳回話去:肥義已經對天盟誓,且已載入煌煌國史,
豈能貪圖自保而貽誤國家?諺云:死者復生,生者無愧。危難見忠節,國亂明赤心。彼雖有謀
,肥義卻不敢捨大義而苟且偷生也!」
李兌驚訝地看看肥義,竟是驟然哽咽起來:「諾,相國好自為之了。我見你,也只此一年
也!」說罷便扶案站了起來拭著眼淚出去了。肥義聽著這莫名其妙地讖語,看著這作勢涕泣的
滑稽模樣,不禁便是哈哈大笑:「怪亦哉!老夫萬莫想到,主書竟有巫師大才也!」
沒過得幾日,便有府吏密報:主書李兌頻繁出入公子成府邸,公子成封地已經開始隱秘招
募私兵了!一聞李兌與公子成連結,肥義便大體清楚了其中奧秘。這公子成便是王族最有根基
的老派大將趙成,便是趙雍胡服騎射時的那個第一道門檻。也不知是當日太子趙章防範趙成,
還是趙成蔑視太子趙章,反正這趙成與趙章間素來是冷淡之極。當初罷黜太子,趙氏王族大臣
沒有一個人出來說話,十有八九便是趙成的根由。如今李兌為趙成做說客,要肥義讓出相國於
趙成而遭拒絕,趙成李兌還欲做何圖謀呢?肥義素來機警縝密,立即覺察到了某種隱隱約約的
危險在迫近!凡出此等謀劃之人,必是私慾極盛,絕非為人謀劃,只能為己圖權圖利,縱然他
等公然打出護衛新趙王的旗號,也不能與他等聯手,須得立即有自己的籌劃。
說動便動,肥義立即進宮找到執掌王室事務與國王行止的御史信期,將近日諸般異常以及
自己思慮備細說了一遍,末了吩咐道:「目下要務,在於保王。自今日起,無論何人要召新王
出宮晤面,須得老夫先知而後可行!」
這信期原本與肥義同根,都是已經消散解體了的草原「肥」族人。肥義家族赤裸裸以族為
姓,信期祖上卻是改了中原姓氏,從軍立功得爵入朝。十年前,信期做了肥義府邸職掌機密的
司過主書。肥義做了攝政相國後,便將信期舉薦給新王趙何做掌宮大臣。信期機警幹練,極是
聰敏能事,一聽便知就裡,竟是由衷讚歎一句,相國大義高風也!信期敢不從命?
便在肥義謀劃應變之時,趙國朝局卻出乎意料地平靜了。趙成一方再沒有任何動靜,安陽
君趙章也回了封地,主父趙雍依舊帶著那支精悍的馬隊巡邊去了。如此一年有餘,肥義便漸漸
淡漠了緊張的心緒。
次年春四月,卻是趙國盛會,臣服趙國的草原部族,被遷到雁門郡大山的中山、樓煩的王
族後裔,都一齊來到邯鄲朝貢。在趙國近兩百年的歷史上,這是第一次以戰勝大國的地位接受
臣服部族邦國的禮儀朝拜,自然是朝野歡騰。還在三月,主父便發來羽書詔令:屆時他將趕回
邯鄲,趙王當舉行大朝禮接受朝貢。大朝禮,本來是夏商周三代天子接受諸侯歲貢的最盛大典
禮。其時諸侯自治,天子王室與京畿之地也主要依靠王畿之地的賦稅供養,諸侯的朝貢不做定
數,但以本邦特產獻來便算。雖則朝貢不是賦稅,沒有定數,但朝貢大禮卻是每年必須進行的
。因為這是臣服天子的最主要形式。只有諸侯國與所有臣服邦國歲歲來朝,這才意味著天子威
權的穩固存在。若不行朝貢,便被天下視為「不臣」之邦,天子便可行征伐之權,直到你重新
恢復稱臣朝貢。這種古老的朝貢制是諸侯制的最主要紐帶,它隱藏了華夏人的一個古老傳統:
輕財貨經濟之利,重權力從屬名分;富則多貢,窮則少貢,但不能不貢。到了戰國之世,各大
國均是舉國一體治理的郡縣制,集權程度雖有差別,封地制也還沒有徹底消失,但無論如何,
這種朝貢制早已經是蕩然無存了。但是,在中原大國與周邊遊牧部族的關係上,朝貢制還是依
稀存在著遠古的影子。秦國與楚國,都曾經用朝貢制維繫著因戰敗而臣服但又不能徹底化入本
土的遊牧部族、山地部族。
趙國擴邊,除去奪取燕國漁陽郡的一部分,征服的全數都是胡邦––中山、樓煩、匈奴、
林胡、東胡等。趙武靈王對所有這些征服領土,分做三種處置:燕國土地化入本土;留在已征
服草原上的遊牧部族,則行朝貢制而不納賦稅;對中山樓煩這兩個半農半牧之國,則滅其國而
全其王室,將兩國王室部族遷入趙軍可牢牢控制的山地,同時行朝貢制。趙雍打完仗的兩三年
來,便是在孜孜不倦地周旋這件「化邦」大計。惟其如此,才有了這戰後第一次朝貢大典。
這時,正好是趙雍做主父的第四年初夏。
那日大朝破例地在王宮廣場舉行。暖風吹拂,晴空艷陽,少年趙王高高坐在十六級白玉階
之上的王座上,接受著魚貫而過的臣服首領、各國特使、趙國封君大臣的朝拜,司禮大臣高聲
念誦著貢品禮冊,樂師吹奏著宏大悠揚的頌曲,兩廂朝臣四面甲士以及廣場外人頭攢動的萬千
國人不斷呼喊著「趙王萬歲!」,使這個少年國王當真如天子一般無上尊榮。
趙雍沒有露面,他隱身在距王台外圍三丈高的一架雲車上,卻是興奮得比自己坐在王座上
還要沉醉。是他開創了如此宏大的基業,又是他眼看著兒子登上了王位,趙國後繼有人,趙國
將更加強大。人生若此,夫復何求?便在這沉醉之時,他的心卻猛然顫抖了!
最後是趙國封君的朝貢禮。安陽君趙章是王族嫡出封君,自然要走在第一位。曾經是何等
丰采爍爍的太子趙章,今日卻一身布衣一頂竹冠,索索顫抖著躬身匍匐在地,對著王座上的少
年弟弟叩頭禮拜,其寒瘦萎靡竟是那般可憐––頃刻之間,便如一盆冷水潑上火紅的炭團,趙
雍的牙關絲絲做響,頹然一靠,雲車圍欄竟是喀啦一聲大響!
當晚,主父的篷車便在馬隊護衛下轔轔駛入相國府邸。
「肥卿,我有最後大計,需你全力襄助。」進得書房,趙雍便是當頭一句。
「老臣願聞其詳。」
「趙章初罪,原是錯斷。趙章領軍,又建滅國大功。老夫之意,立趙章為北趙王,專心拓
邊,使趙國更為強大。」但見肥義,趙雍便是粗豪不羈全然沒有絲毫矜持作勢。
「––」肥義驚訝地瞪大了一雙老眼,彷彿不認識面前這個鬚髮同樣花白的壯猛老國王了
,「主父之意,是要毀滅趙國了?」
「哪裡話來?」也許是心下不塌實,趙雍竟是呵呵笑了,「雖是兩王,並不分治,如何危
言聳聽也?」
「老臣縱死,不敢從命。」肥義面色鐵青,「自古以來,天無二日,國無二君。既是兩王
,如何能不分國分治?趙國兩分,必起戰端,兩百年趙國便毀於一旦也!主父血火歷練之主,
何得出此荒誕不經之策?老臣委實無以揣摩。」
趙雍頓時默然,良久喟然一歎:「嗚呼哀哉!趙雍之心,何人可解矣?」
「主父之苦心,老臣心知肚明。」肥義卻是毫無遮掩,「當日之錯,在於肥義未能堅執查
勘而後定,卻受我王威逼,立下盟誓死保新王穩定趙國,且已載入國史。若說當日有錯,老臣
為司過大臣,難辭其咎也!我王縱然錯斷,與老臣也是二分而已。」肥義慷慨激昂,老眼中竟
是淚光熒熒,長嘆一聲又道,「主父明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國事紛紜,朝局晦暝,內憂
外患交相聚,縱為明君賢臣濟濟一堂,何能保無一人做犧牲?若主父為一己抱愧之心而推倒前
斷,國家法度如同兒戲,國勢穩定從何談起?我王英明一世,縱不能如秦孝公之遠慮定國,亦
不當有齊桓公晚年之昏聵無斷。何獨功業顛峰之期,我王卻獨斷獨行連出大錯?」
「一派胡言!老夫如何連出大錯了?」
面對驟然一臉肅殺的主父,肥義卻是毫無懼色,昂昂數落道:「錯斷趙章,此其一。盛年
退位,無端引發王位之爭,此其二。少年太子方立三月,便扶其稱王,此其三。蓄意讓白身趙
章為將,建滅國之功而封安陽君,此其四。目下兩王分趙國,此其五也。既生一錯,又出再錯
,名為糾錯,實則大錯連鑄!老臣所言,可曾有虛?」
「肥義!」趙雍憤然一聲,卻是張口結舌。
肥義粗重地喘息著,抹了抹眼角老淚:「私情害國,千古無出其外也。我王為一女子攪亂
心神,處置國事首鼠兩端,委實令老臣汗顏也!」
「肥義!老夫殺了你!!」嘩啷一聲,趙雍的騎士戰刀已閃電般架到肥義脖頸。
肥義淡淡一笑:「死,何其輕鬆也?老臣便給你那趙王殉葬了。」
「––」趙雍拿開戰刀,「你老東西莫打謎,說!趙何有險?」
「主父英明神武,老臣如何能知了?」
「說吧,如何處置趙章?」倏忽之間,趙雍平靜得判若兩人。
肥義一拱手:「老臣之見:趙章果賢,便當為國屈己,安做封君,為將為相,何職不能報
效邦國?若趙章不肖,主父縱然不動,趙章一黨必不能久忍也。若趙章兵變奪位,便明證其陰
鷙品性,主父何愧之有?」
「你是說,趙章仍有覬覦之圖謀?」趙雍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
肥義淡淡一笑,「主父何不稍待一兩年,權且當做試賢如何?」
「––」趙雍的心猛然一沉,「肥義,是否國中還有他情?」
「老臣無可奉告。」
趙雍臉色陰沉地走了。不管肥義如何對他怒目嚴詞相向,他都不會放在心上。即或肥義譏
刺了他不願被任何人非議隻言片語的吳娃,他也不會當真計較。如此骨鯁強臣,危難時便是廣
廈棟樑,趙雍一生風浪,如何不明此種輕重。他的不快,在於肥義的言辭語態使他生出了一種
隱隱警覺––趙國必然還隱藏著某種隱秘勢力!否則,以肥義之強悍凌厲,早就先發制人了。
肥義既不能動手,又不能明說,所疑者必非尋常之權臣?何方神聖如此猖獗,竟敢在他趙雍在
世之時生出事端?鳥!老夫倒要睜大眼睛看看了。
整整一個夏天,卻是沒有任何異象,主父趙雍便又長長地鬆了一口氣。他相信,只要他趙
雍在,趙國便無人敢於作亂。秋風方起時,他便帶著六千精銳騎士南下了。尋常間他無論出行
何地,都只帶百人馬隊而已。可這次趙雍卻提前下詔,命安陽君趙章率領六千鐵騎護送他南下
沙丘宮。依趙雍之判斷,趙國若有內亂之險,趙章必是根源之一。雖然始終沒有發現趙章有何
異動,然則為防萬一,趙雍還是將他安排在了自己眼前。
但是主父萬萬沒有料到,趙章恰恰便是要利用這個機會兵變!
說起來,趙章並非野心勃勃的強勢人物。有趙雍這般強勢君父,國勢連續二十多年安定無
內亂,趙章自幼便在相對平靜的宮廷長大,既無軍旅歷練,又無權力風浪的摔打,膽識才具很
是平庸。更有一個原因,便是趙武靈王當時只有這一個兒子,朝野皆視做國脈所繫,武靈王便
從來沒有讓兒子像自己當年那般少年入軍南征北戰,而只讓這個兒子在強臣輔佐下鎮國理政。
趙章十八歲加冠立為太子,在胡服騎射前後的幾年裡,始終都是兢兢業業的襄助國務,倒也是
沉穩有致。及至武靈王納吳娃入宮,生母抑鬱死去,趙章便對這個父王生出了些許怨氣。後來
又有王子趙何生出,武靈王寵愛之情毫不掩飾,國中便有了種種頗為神秘的議論。趙章便不期
然有了心事,利用理國之便刻意交結能臣幹員為自己謀劃。首先進入趙章視野的,便是右司過
田不禮。其時田不禮三十六歲,機警幹練,正是肥義監察國事權臣的得力臂膀。但凡究劾官員
不軌行跡,尋常都是田不禮與各方周旋。武靈王長期征戰在外,處置官員便必須報太子定奪,
田不禮自然便成了太子府常客。幾經來往,趙章對田不禮信任日重,田不禮對太子也厚望日深
,兩人便漸漸成了君臣莫逆之交,而肥義卻是毫無覺察。以田不禮為紐帶,趙章後來又與邊將
們有了公事國務之外的私人酬答,儘管都是談兵論戰而不涉他事,情誼卻是漸漸厚了起來。
這一切,趙章都瞞著自己的老師––太子傅周袑。只因田不禮說過,迂腐老儒最是誤國害
人,太子欲得有成,第一個便要善處這個老倔頭。何謂善處?趙章頗是困惑。善處者有二。田
不禮清醒地說了兩個主意,趙章不禁愕然,卻又不得不佩服田不禮的智計過人。如法行事,趙
章便找出了一些難解經典,孜孜不倦地求教老周袑,老周袑大是感喟太子好學,便連續通宵達
旦地侃侃開講,直是樂此不疲。趙章又將所有與邊將來往談論兵法的書簡交老周袑記入國史,
存入典籍庫。老周袑感奮有加,非但悉心整理編撰,還親自逐條做了註釋。後來,這兩件事果
然被司過府密員密報,而老周袑恰恰便是大大不服,趙章也才有了後來的東山再起之機。若無
田不禮這「三窟存身」之策,趙章如何經得起那雷霆一般的廢黜變故?
待到趙章入軍為將之時,田不禮已經斷定事必大成。果然,主父命樓緩襄助,趙章便有了
滅國之功,非但重封安陽君,而且名正言順地使田不禮成了安陽相!如此一番驚心動魄地死而
復生,趙章對田不禮自然是奉若神明言聽計從了。四月大朝,趙章依田不禮謀劃,布衣竹冠做
酸楚狀,果然引得主父大動肝腸,當夜便將他召入寢宮唏噓密談,說要將他封為北趙王領軍拓
邊,問他能否與趙何同心興趙?趙章痛哭流涕,只慷慨一句,兒臣但擴邊興趙,卻不做趙王!
主父大為振奮,竟少見地大大獎掖了他一番。
這一次,田不禮早早便開始了謀劃。他探聽得主父北上之後心緒不寧,便斷定兩分趙國在
肥義處被強力阻擊,主父鬱悶,必然要在秋季南下沙丘宮消遣,且必然要趙章同行,此時便是
最好時機!趙章卻是心亂如麻,主父威權之下,我能如何?田不禮斷然道,殺趙何,逼主父退
政,這是唯一機會!趙章大驚失色,趙何有肥義在側,如何殺得?主父神明武勇,如何能受脅
迫?不行!此計荒誕過甚!田不禮卻是幽幽一笑,足下若只想做幾年安陽君,主父之後便慘死
趙何刀下,此計自是荒誕了。趙章急急分辨,非是我不聽足下之謀,實在是此計難行也。田不
禮立即正色肅然,歷來兵變,皆行奇險,君但拋卻迂腐之心,我自能行。趙章還是茫然,如何
能行?田不禮便詳盡說了一遍謀劃。趙章細細思忖一番,險雖險,卻實在是險中見巧,大有可
行之道,便斷然拍案,好!便是這一錘子了!
八月中旬,六千鐵騎護衛著主父車駕浩浩蕩蕩地南下了。
一入沙丘山水,趙雍便是滿目淒傷。清清湖水,雪白沙灘,蒼蒼白楊,幽幽陵園,山水依
舊如詩如畫,美人卻永遠地長眠了。想起與吳娃在一起的純真無羈,趙雍便是一陣陣心疼。吳
娃死了,他也驟然衰老了,天下的一切對他都失去了吸引力,只疲憊得隨時都想呼呼大睡。進
入沙丘宮,他便發下命令:趙章率軍駐守宮外及前宮,百人騎隊駐守陵宮外門,他自己下榻最
後靠山的吳娃寢宮,無大事無須擾他!
沙丘宮原是特殊,既是惠后陵園(吳娃封號為惠后),又是主父行宮;沙丘松林山下是陵
園,建有與吳娃生前寢宮一模一樣的吳娃宮,出得高大石坊便是主父行宮,卻是趙雍處置國務
會見朝臣的處所。趙雍雖是退位,卻沒有交出兵權與人權,一則是他要親自統帥大軍為趙國開
拓,二則是趙何正在少年,他要在趙何長大後的合適時機讓他親政。然則也要錘煉趙何盡快成
熟,於是趙雍當初便謀劃好了:除了征戰,他便長駐沙丘,只掌控國中大事,放手讓趙何肥義
處置國務。此等謀劃之下,便有了這沙丘行宮。但是,此刻的趙雍卻是心緒頹喪,無心住在處
置國務的陵外行宮,卻住在了陵園吳娃宮做夢魂纏綿。
當與不當,雖上天猶難斷也。
然則無論當與不當,驚人的兵變都恰恰在此時發生了!
這一日,邯鄲王宮突然接到了主父的羽書詔令:趙王立即前往沙丘宮晉見主父。國王趙何
少年心性,便高興地嚷嚷起來,信期備車,我要去見主父了!信期卻是機警,一接詔書便立即
派幹員飛報相國府,此時便打著哈哈多方忙碌起來。便在片刻之間,肥義已經匆匆趕到,一看
詔書印鑒竹簡等均沒有破綻,便認定這是主父詔書無疑。看官須知:戰國時文字古奧,此時剛
剛進入戰國後期,雖有行書端倪出現,但卻只能在民間商事等需要爭取時間的特殊事情上使用
,但凡正式文告詔書,都須得是正經篆書。這篆書(還不是後來簡化了的小篆)幾類圖畫,正
經寫來,很難體現書者個人特徵,加之書寫工具簡單粗硬(其時毛筆尚未發明),幾乎不存在
筆跡辨認一事;不若後來的行書,各人各寫,字跡大是不同。所以辨認文書,便只是印鑒、用
材以及本身傳送的諸種特殊形式。
卻說肥義思忖一番,便立即部署:信期率領百名精銳黑衣,左右不離趙王;趙王立即更換
貼身軟甲,外罩冠冕王服,暗藏王室特有的神兵短劍;肥義帶王室儀仗前行,但發警號,王車
立即回程。這一番部署卻將少年趙何驚得目瞪口呆,老相國,我時去見主父,不是上戰場了!
肥義肅然正色,我王目下身繫邦國安危,但聽老臣便是。這肥義歷來強悍凌厲,此刻黑臉白鬚
肅殺凜冽,趙何便不由自主有三分忌憚,兀自嘟噥幾句便整好衣甲登上了王車。
太陽西斜時分,王車馬隊轔轔抵達沙丘行宮。
行宮外車馬場外駐紮著一片軍營,車馬場到行宮門廊也只有兩排儀仗甲士,一切都很平常
鬆弛,全然沒有異象。然則肥義畢竟老於此道,事先已經得知主父此行是趙章領軍護衛,竟是
絲毫沒有鬆懈心神。到得車馬場,肥義下馬對駕馭王車的信期下令,老夫先入宮,主父若在殿
中,老夫便出來接王,老夫不出,王車不動。信期嗨的一聲,肥義已經大步去了。
「肥義參見主父––!」進得第二重門,蒼老渾厚的嗓音便在大殿迴盪起來。
王座高高在上,大殿卻空蕩蕩了無人跡。肥義心感蹊蹺,正要回身,卻聞身後一陣軋軋聲
響,大門已經轟隆關閉。便在此時,便聞一聲冷笑,王座木屏後轉出一個全副戎裝的人影,肥
義,主父命你伏罪自裁,交上人頭了。肥義哈哈大笑,田不禮,果然是你!老夫卻信你鬼話麼
?信不信由得你了?田不禮一揮手笑道,給我割下老相國首級,看有幾多重了?說話間便有幾
隊甲士挺著長矛從四面包了過來。肥義大叫一聲,主父!你看見了麼?趙國舊病復發了!便是
一聲怒喝,徒手與甲士搏殺起來。肥義雖老邁英雄,然畢竟是以身試險手無寸鐵,幾個回合便
是渾身洞穿,轟然倒在血泊之中!
卻說殿外車馬場,信期也是異常警覺,隱約聽得肥義憤怒呼喝便知大事不好,回頭低喝一
聲,黑衣開道!一抖馬韁,青銅王車便嘩啷一個迴旋,飛車衝向來路。便在此時,兩隊儀仗甲
士齊聲發喊,便齊刷刷包抄過來。少年趙何臉色蒼白,卻是憤激之極,拔出短劍便是一聲尖叫
,賊臣作亂!給我殺––!正要飛身跳下王車,信期卻回身一把攬住,我王但坐!有黑衣護衛
!這一百名黑衣劍士大是不同尋常,領隊大將一聲呼哨,便撒開在王車四周布成了一個圓陣,
一邊奮力廝殺,一邊向前滾動,兩隊甲士急切間竟是無法靠近。
驟然之間,卻聞軍營方向馬蹄聲隆隆大做,兩隊鐵騎飛一般從雪白的沙灘包抄過來,一眼
望旗,便知是兩個千騎隊。信期大驚,原野之上,步戰劍士無論如何抵不得鐵騎猛衝,情急便
是一聲大喝,殺向湖邊!下水!恰在鐵騎堪堪飛到一箭之地,陡然間便聽四面白楊林中戰鼓如
雷殺聲大起,兩支紅色騎兵潮水般殺出,當先一面戰旗大書一個「趙」字,旗下一員白髮老將
遙遙高喊,我王莫慌,趙成來也!
「大父––!」趙何高興地跳著叫了起來。信期卻是一聲高喊,兵變無常,我王伏身!揚
鞭打馬大喝一聲,黑衣開道,衝向大湖!此時,兩支鐵騎在沙灘原野正轟然相撞拚殺。黑衣衛
隊便團團護著王車,趁勢一鼓作氣殺開甲士包圍,嘩啦啦衝到了湖邊白楊林中。
說起趙成人馬,卻是來得一點兒也不突然。
李兌說肥義失敗,便辭去了相國府主書之職,做了趙成的門客總管,專一為趙成謀劃機密
。其所以打動了趙成,在於李兌對趙國大局的評判:如今主父昏聵,兩王爭國,必有內亂在即
,能挽趙國於危局者,唯有實力也;而有此實力者,唯相國肥義與我公子兩人耳!肥義雖則強
悍凌厲且老於兵變,然則與主父依附淵源太深,凡事必得顧全主父尊嚴,舉動便投鼠忌器,最
終難以對趙章放手行事,至多保得少年趙王無性命之憂而已;主父昏聵,肥義掣肘,吳娃已死
,趙何年少,何人何力可阻趙章稱王?若趙章當國,主父則必抱當初錯廢之愧而認可。如此大
局一旦鑄成,公子必是趙章之眼中釘也!當此之時,唯公子以實力做泰山之石,方可使趙國安
平,使公子掌國也。
「掌國之要?」
「誅殺趙章,迫退主父,剪除肥義。」
「如何行事?」
「但有四邑之兵,時機便在一年之間。」
趙成斷然拍案:「好!兵事有老夫,先生但尋覓時機可也!」
大計確定,公子成立即開始了極為隱秘的連結行動。當初,由於趙成在胡服騎射時最終支
持了趙武靈王,使趙國的軍制變革得以迅速穩定地推行,武靈王自然視這位叔父為有功之臣,
特詔增加了趙成封地六十里。如此一來,趙成雖然已經不再掌軍,但在趙國大軍中的根基卻沒
有因軍制改變而受到絲毫削弱。也就是說,趙成當年的部屬將領並未在軍制變革中被剔除。如
今,他們都是掌握數萬軍馬的實權大將了。若再算上與趙成素有淵源的同期老將廉頗、牛贊等
方面統帥,趙成在趙國大軍的影響力算得上舉足輕重了。能壓倒趙成影響力者,大約也就趙武
靈王一人而已。惟其如此,只要趙雍在位,趙成便從來不做別想。如今趙雍連步踏錯,顯然已
經是老來昏聵無斷了。肥義雖則也是軍旅根基,但多年執掌政務,加之軍權又是趙雍長期獨掌
,肥義在大軍中的影響力已經大大淡化了。
如此造成的局勢便是:國君掌軍的權力事實上(不是法度上)已經四分,主父趙雍名義上
依然全掌大軍,實際上號令已經鬆弛;新王趙何與相國肥義掌控邯鄲駐軍,方面大將廉頗、牛
贊、樓緩等統帥邊軍,王族將領則執掌邯鄲周圍的要塞駐軍。依照法度:在無戰事的情勢下,
邊軍歷來不問國政;邯鄲守軍與四周要塞駐軍,則不奉王命兵符不得擅動。在國勢穩定號令統
一的大局下,法度自然是有用的。然則,在趙國這個素有兵變傳統歷來靠實力說話的強悍國家
,大權歸屬但有不明,握兵將領對朝局的「關注」便立即顯示出來。只要權臣在軍中有根,便
沒有不能調遣之說。
此等大勢下,趙成出山已經沒有了顧忌,他的力量便是四邑之兵。所謂四邑,便是邯鄲周
圍的四座要塞:武安、少陽、列人、巨橋。武安為邯鄲之西大門,歷來駐軍兩到五萬。少陽在
邯鄲以南臨近漳水,為趙國南部門戶,加之這裡有大名赫赫的叢台(後人呼為趙王台)行宮,
歷來也是駐軍三萬防守。列人在邯鄲東部、漳水西岸,尋常駐軍一萬。巨橋在邯鄲以北巨鹿以
南,距邯鄲不到百里之遙。巨鹿也是兵家重地,但與巨橋要塞卻不是一體駐軍。這巨橋原是巨
鹿水上的一座大石橋,其所以成為要塞,非是因橋之險要,而是因為這裡有趙國最大的糧倉–
–巨橋倉。巨橋建大型糧倉,起於殷商時期。史載周武王伐紂,便曾打開巨橋倉賑濟殷商饑民
。相沿下來,巨橋便成了趙國最大的糧倉,雖不如魏國敖倉那般有名,也算得天下名倉之一了
。因了這座糧倉,巨橋便建成了巨鹿之外的另一座城堡,自然便也成了單獨駐軍防守的要塞。
由於這四處要塞都是要緊所在,歷來駐軍大都以王族將領統軍,而趙成便恰恰是目下王族中的
老軍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