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2-3-18
- 最後登錄
- 2024-5-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9
- 閱讀權限
- 30
- 文章
- 1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莫那魯道的生平
莫那魯道(Mona Rudao)1882年出生於霧社,是泰雅族馬赫坡社人,為馬赫波首領魯道巴伊(Rudao Bai)的長子,於1930年10月27日領導霧社族人起義抗日,爆發震驚島內外的「霧社事件」,1930年12月1日,莫那魯道持槍自盡。
二、霧社事件時代背景
1915年日本對台灣原住民強力鎮壓後(1910年~1915年日本實行「五年理蕃計劃」),霧社即成為山地模範部落。霧社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終年氣候涼爽,山翠水碧,世外桃源,交通發達,是日本人控制中央山脈的重要基地。日本人在此設立學校、郵局、警察局、旅館、醫療機構、樟腦會社等。
日本人認為台灣既歸屬日本,土地及森林資源當然亦屬於日本,所以限制原住民的生活空間及授獵空間。在霧社一帶大興土木準備充份開發山林資源,並且利用原住民從事各種勞役工作,勞役工作非常辛苦,比如要求原住民把砍下來的樹扛回來,以避免損壞樹枝,而勞役工作未能配合原住民農耕及打獵期,使其農耕活動及授獵活動受到影響。日本人又故意到原住民發源聖地「西仔希克」去採伐建築用材,如此種種是故,讓原住民對日本人埋下仇恨。
另外,日人為了防止原住民抗日意識,並且加強對原住民的控制,所以鼓勵駐在山地的日本警察和原住民頭目的女兒結婚,也就是「和蕃」政策;然,日本警察對原住民婦女常有始亂終棄的情形,例如莫那魯道的妹妹即遭此不幸,莫那魯道因此痛恨日本人。還有,日本人極不尊重原住民婦女,時常玩弄原住民婦女,甚至欺騙原住民婦女至日本從事賣娼工作,使得原住民對日本人的仇恨更是加深。
三、霧社事件的爆發
如此種種,終於讓原住民同胞忍無可忍,決定在1930年10月27日起義。1930年10月27日,日本政府為紀念白川宮能久親王(明治天皇的弟弟)死於台灣而舉行「台灣神社祭」,霧社地區照例舉行運動會,泰雅族人認為這是發動起義的好時機;於是莫那魯道率領6個部落的族人,趁著清晨破曉時分,山地警察及其家眷尚在酣睡之時,首先發難,其後兵分多路,分成數隊陸續襲擊日本人所在據點,並切斷所有對外交通及通訊設備。
此一抗暴事件爆發後,「台灣總督府」緊急調派台灣各地之警察與軍隊進攻霧社,鎮壓起義山胞。29日,日本人攻克霧社,抗日原住民分成兩線退守部落,莫那魯道率領其中一線於31日在馬赫坡社與日人對決。到11月2日馬赫坡社被日人佔領後,起義原住民退入山中苦戰;為了避免消耗糧食,並且讓勇士無後顧之憂和日人對抗,婦女們更帶著幼童一齊上吊自殺。12月初,對日作戰已經超過40天,勇士們陷入飢寒交迫、彈盡援絕的窘境,莫那魯道見大勢已去,遂於妻兒死後,在斷崖上持槍自殺。
霧社地區的泰雅人,認為其祖先誕生於巨木之中,故在面對死亡煎熬時,選擇上吊於巨木之下,讓靈魂回歸祖靈。從當時日人所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一棵樹木吊死了很多人,悲慘不已。
莫那魯道屍體沒有完全腐化,一半變成木乃伊,在霧社事件4年後,被狩獵的山胞發現,日人將其送到台北帝大當作人類學標本。民國62年中華民國政府將其遺駭恭回霧社安葬,並建有霧社起義碑,以供世人永遠緬懷。
【 日本理蕃政策 】
日本政府為鞏固政治權力,亦不惜任何犧牲與代價,推展構築隘勇線和理蕃機構;以武力討伐解體山地原有權力架構與平衡,並使用「以夷制夷」,或稱「以蕃制蕃」的狠毒伎倆,挑起山地各部落問的仇隙,藉相互殘殺之滅族理蕃手段,達到政治統治之目的。
1897年日本派遣深掘大尉一行14名,進入霧社地區勘查台灣橫貫鐵路路線,沿途蹂躪山胞,遭到霧社群的砍殺。日本政府遂對霧社地區實施五年經濟大封鎖,禁止食鹽及生產鐵具的鐵器、槍彈等生活必需品交易,並限制其行動自由。1903年,日本理蕃機構脅迫布農族干卓萬社人,誘以供給槍械之機會,砍殺霧社群族人,以致努力大衰,遂於1906年向日本政府繳械歸順,自此霧社成為日人的理蕃中樞。
日本理蕃政策,對所謂「蕃地」的山地族人視為野蠻民族,在大日本帝國民族主義的強勢主導下,不尊重山地族人的人性尊嚴,為達到其政治撫育政策,隨時強行徵召勞役,稍一不從,便拳腳交加、鞭笞齊下,更以嚴苛懲罰拘留致死。理蕃警察濫用職權,姦淫擄掠和始亂終棄,處處對山地族人民族歧視、欺凌壓迫與肆虐蹂鋼,山地族人的抗暴怒潮日益高漲,無時不以密謀抗日為志讎。
日人治台之後,以大量武力,配置精良武器,延長隘勇線,和霧社群展開武力對抗,此役稱為「人止關之役」。脅迫原住民諸族群「繳械歸順」。
【深掘事件】
明治30年(1897) 日本派遣深掘大尉一行14名,進入霧社地區勘查台灣橫貫鐵路路線,深掘大尉一行14名闖入土魯閣境域,沿途蹂躪山胞,被土魯閣族人所殺,此一「深掘事件」導致日人對霧社地區,實施五年「生計大封鎖」,禁止食鹽及生產鐵具的鐵器、槍彈等生活必需品交易,並限制其行動自由。
【霧社蕃膺懲事件】
明治36年(1903),日本理蕃機構脅迫布農族干卓萬社壯丁以提供食鹽和鐵器、槍械為由,設下埋伏,誘殺霧社群之壯丁,造成勢力衰退,遂於1906年向日本政府繳械歸順,自此霧社成為日人的理蕃中樞,此即「霧社蕃膺懲事件」。
其後日人藉隘勇線之前進,兩次脅迫霧社地區各社,以「恢復生計物資交易」舉行「和解式」。表面上霧社群被日人的武力和「生計大封鎖」所屈服,但抗日的怒吼,正逐漸在霧社山區燎原。
【五年理蕃計劃】
明治43年(1910),佐久間左馬大就任第五任臺灣總督後,積極推動「五年理蕃計劃」,逐步將隘勇線延長;翌年四月,日人於霧社設立警察官吏駐在所,其後也陸續在主要聚落設立警備措施,用以制控與駕馭。12月間,日人積極的將霧社西方的隘勇線加以延長,即自萬大社前濁水溪畔,抵波亞倫分遣所後,由關頭分遣所下至眉溪與東眼溪匯合處,再溯溪越東眼山,並自哈奔(Havun)溪分兩線,一線至立鷹,一線至北港溪畔接舊有之隘勇線,並在適當地點設立砲臺。
【道澤群族人的反抗--奇襲腦寮事件】
在構築這一隘勇線的期間,道澤群族人對前進隊加以反擊,日人則發動砲擊,致使道澤群損失慘重。 明治42年(1909)3月,日人延長北港溪隘勇線,並在制高點設置砲臺,藉以制箝原住民族人,明治43年(1910)5月間,當合歡群方面隘勇線前進時,遭到泰雅族人的激戰,日人從霧社地區派遣警備員前往宜蘭應援時,霧社地區的泰雅族人乘日人警備退去,趁機發動了奇襲腦寮事件。
是時南投廳長久保通猷組成討伐隊,率領警察部隊一千餘人編成六部隊,並附有砲隊及輸送隊,於12月15日開始進剿行動。當日方攻抵三角峰,派遣道澤群頭目抵土魯閣社,擬召集各社頭目勸降,然各社不肯屈服,日方乃由立鷹兩砲臺轟擊土魯閣群諸社,土魯閣群族人數度反攻櫻峰、三角峰、立鷹等地皆未能成功,最後被迫繳出槍枝。
此一討代行動延至翌年(1911),1月9日馬赫坡、斯克諸社在日人出動砲臺的威脅下,也被迫繳交槍枝;23日,日方砲轟了波亞倫、西袍、土岡三社,威嚇令其繳出槍枝,萬大群也於30日被迫繳出了槍械。2月初,日方調回前往宜蘭應援的警備員,遂於2月9日沒收了內、外阿冷社、白毛社、稍來社的槍械。此役日人計沒收槍枝1210挺,並趁機命令霧社、萬大兩群交出所保存之1015個頭骨,將其掩埋。
明治44年(1911)至大正元年(1912)間,日人延長了眉原方面的隘勇線,並由南投廳長編成挺進隊,對眉原群展開出擊,乘勝推進白狗、馬力巴方面的隘勇線,脅迫眉原群、白狗群及馬力巴群就撫。
自明治35年(19O2)以迄大正2年(1913)間,從「人止關之役」到被迫繳械「和解」,霧社地區原住民族人遭到空前的浩劫,在對抗強權侵入的戰役中,原住民族人氣壯山河,拋頭顱灑熱血,為保民族尊嚴,奮不顧身的為族群而戰,族人的犧牲可謂血染山河,其戰役實為可歌可泣的抗日史實。
舊慣習俗的革除】
這期間日人也以軟硬兼施的「理蕃」手段,亦即「順者撫之,逆者剿之」的撫綏政策為「理蕃」方針,並且以革除原住民舊慣習俗為目的。尤其黥面是泰雅族人千百年來的習俗,泰雅男人以曾經出草成功為武勇黥面標記,泰雅女子則以學會紡織技術為黥面結婚之標準,這涉及了祖訓與泛靈信仰的複雜層面
日人為了矯正其出草的習俗,並將黥面加以革除,遂以警察勢力介入舊慣習俗的革新。因此在大正2年(1913)九月,當時隸屬霧社轄區的南投廳,下達了南投廳下全面禁止黥面的命令,霧社地區除了當時尚在抗日非常時期的眉原、薩拉矛、斯卡謠群未被脅迫外,霧社群、土魯閣群、道澤群、萬大群、白狗群、馬力巴群族人皆被脅迫到警察駐在所或隘勇監督所舉行宣誓並蓋指印,聲明「蒙皇恩,仰聖澤」,永戒出草、黥面習俗,若有違反者,任憑警官逮捕押送官府處分。
武器被日人押收、紋面習俗被禁止、族人被慘殺、部落的共同事務被日警監控、狩獵生計也被受限,農耕作物、歲時祭儀又因長期的抗日戰役而荒廢,尤其未能舉行歲時祭儀告慰祖靈,又恐祖靈發怒而遭忌,因此霧社地區的原住民族人,夫離子散、流離失所,在物質上無以果腹,飢寒交迫,在精神上又時時遭到日警的非難,因此抗日的行動與奇襲日人的計劃在部落裡暗中興起,各個部落無不以殺盡日人為職志。
【「和蕃」--婚姻政策】霧社事件肇因之一
日人為了防範原住民族人的抗日事發,除對各部落頭目或gaga的頭目加以物資籠絡外,也以「和蕃」政策婚姻的倡行,消弭原住民族人的抗日意識,也藉政治婚姻的締結,在部落間收集情報。
「和蕃政策」在當時日人獲取部落情報,及藉頭目(即日警的岳父)在部落社會的權勢,確實發揮了「招撫」的效果。對原住民族人的舊慣習俗的革除,以及教化的功能,都有一定的成效。但也因「和蕃」政策的締結,導致了文化衝突,也因日警遺棄泰雅妻子,造成人倫悲劇,並造成了抗日事件的誘因,霧社事件就是一件血淚史。
霧社事件的肇因之一是日警近藤儀三郎拋棄了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之妹特娃絲.魯道,雖日人一再聲稱近藤日警係前往花蓮港廳就職途中失蹤,但日人並未加以撫恤;反倒是被日警下山治平遺棄的泰雅妻子貝克.道雷(馬力巴群),在下山治平返回日本後,日人安排了貝克.道雷在駐在所內任囑託工作,使其生活無後顧之憂。同樣也是「和蕃」婚姻的日警佐塚愛祐,後來因「理蕃有功」,被日人當局擢升為霧社分窒主任,其妻亞娃伊.泰目(白狗群)則貴為警部夫人。這對特娃絲.魯道相當不公平,導致了莫那.魯道抗日事件的籌謀,以及事件的爆發。
|
-
總評分: 威望 + 2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