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第五次元 於 2019-5-6 10:03 編輯
推薦此本書,可以增廣見聞。
本文與宗教無關,純屬個人感想,先此說明。
偶然看到"儒道一家",想起中國學術界在春秋戰國時曾有諸子百家之說,對於所謂"百家"的定義比較一致的始終只有儒墨法道四家,其餘的甚麼陰陽、兵、農、方技、名、醫、縱橫、雜、小說的各家則莫衷一是。雖然直覺的認為除儒墨法道外的各家都是從主流學術分支而出的,為了求證去圖書館借了有關諸子百家介紹的各類書籍來研究。
看學說,我比較喜歡自己讀自己體會,當然以前不是這ˋ樣的,不是不讀就是看別人的講說,現在喜歡參考研究體會。說實話古文實在很難讀,一些用法和字義聽過千年有些已經失佚而完全不同了,如果不是鑽營多年歷經考證可能不知道,而這些知識得是對歷史、學術真正有興趣的人才可能做到。不過現在科學那麼發達,沽名釣譽的人也不少(或者說從來也沒少過,只是資訊不發達不為人知罷了,呵呵),所以要慎選作者,才可能為自己解惑(入門但不以為義,理解後自己細品自有奇獲)。哎呀,打住!我又廢話跑題了!
感想
看了從歷史觀點出發對諸子百家的歷史背景、思想來源,以及各家學說的概說介紹,我的感想是:
1. 天下宇宙由 "大" 而出,也就是說 "大" 是虛無、混沌,無可名之。"出"代表分裂、變化,從虛無混沌一分而出成萬物,因有萬物,為助辨別故而須以 "名",對萬物所出之地強名為 "大"以示敬畏。
2. 從 "大"分化而出代表由零生出了一,一自然又分化為二,一和二合起來生成無數變化,即所謂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是 天、地、人;陰、陽合和。所以萬法、萬理都是從一個源頭變化出來的,變化的軌跡和過程稱之為 "道",每一個道都有自己發展的意義,也就是各道的 "理",各道皆為"宗",而創造此道理的人稱為宗主,認同該義理人集結起來就成一宗,成宗後將此宗的義理傳播教導他人以求認同,故有 "宗教" 之名。
3. "先天", 不假修飾渾然天成,"後天",乃從先天分化而生,所以先天之道稱名為 "天道",後天之道稱名為 "生活道",先天不會變易(不易、常)後天則不會不易(無常)會隨時、隨地、隨意而變易/異,所以生活中要接受他人的不同。
4. 道家追求先天,大道無形故稱"形上",所求之道稱為 "天道",儒家追求的是努力把生活過好,屬於 後天或稱 "生活道"。天道和生活道無所謂優劣只因各自追求不同,但最後所歸處皆同。
5. 諸子百家都是儒道二家變化而來,道家無宗主,儒家宗主的孔子也不過是基於尊師重道被她的學生後代強推以名的人,因為儒家貼近生活,修習之人較多,被後來的有私心之人追捧成為聖人(這個論點會被人大加撻伐,呵呵...)。
6. 道家講究 "返虛" 是體會到 "既以為學即非真先天,所以必須修習而追求返還先天"。當佛理東傳被兼修儒道之人得知,掀起翻譯理解的熱潮,讓原已在印度沒落的大乘教理在中國被發揚光大得以存續。
結論
各宗各派皆言道
不知道之義為何
無上甚深微妙法
古今能有幾人明
宗教與文化密不可分,各宗教也不用解釋或各吹"道"的法螺, 大道無形,大音希聲,能知者稀,能明者罕,根本沒有儒道釋之分,分的是人心。人生苦短,人身難得,修道為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