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2-20
- 最後登錄
- 2025-7-2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18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1531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第二章
鄭宋宋臉上的妝花了,半截假睫毛垂在眼角上也沒發覺。鄭達明正在吃牛排,不經意抬頭看見她,嚇得沒嚼碎就咽下去,瞬間被噎得面部漲紅。
喝了一口紅酒,他拍著受驚的心臟訓她:「你好好的把自己弄成這個鬼樣子,是不是跟學校裏不三不四的人學的?」
她已經把紅薯杏仁裏的紅薯挑光,抬頭看著鄭楊說:「我覺得還不錯,你覺得呢?」
鄭楊輕鬆愜意地靠在椅背上,仔細看了看她的臉,睫毛膏被暈染在眼眶底下,眼尾還散發金色珠光。他點頭道:「很可愛。」鄭宋宋剛覺得高興,卻又聽他說,「加州動物園的狒狒也是長的這個樣子。」
鄭達明的面部肌肉抖動激烈,像肥碩的五花肉一般顫抖著,他笑得兩隻眼睛眯成縫:「我說怎麼這麼眼熟,想了半天都沒想起來,可不就是和狒狒一個樣。」說著便十分好奇地問鄭楊,「加州的狒狒也長這個樣?看來中美關係是越來越好了呀,連狒狒都朝著一個模樣發展。」
鄭家祖上是做生意的,從販賣絲綢茶葉到走私槍火煙土,但凡能賺錢的基本上都摻了一腳。多虧列祖列宗有一門心思想成為暴發戶的這股幹勁,才使得現在的鄭家有錢有勢。鄭達明頭上有兩個哥哥,鄭達峰和鄭達亮都是子承父業,他們甚至把鄭家手底下的金融貿易擴大到房地產和租地,只是年邁的老大已經于前年退居二線,閑著沒事就上公司串串門開個會打發打發時間,如今手握實權的只有鄭達亮。
至於鄭達明,用鄭達亮的話來說,他不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商賈之家的老鄭家居然出了一個生來對賺錢一竅不通的人物,用鄭達亮的話來說,這叫做奇跡。鄭宋宋就這個問題和她二伯爭論過,她說二伯你說的對,我爸爸不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六十年代的人怎麼能是這個年代的產物,只有你這樣的大人物才能產在這個時代,你才是個奇跡呀!
然後鄭達亮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很像傍晚時候的火燒雲,這對父女真真是讓他無語。但是鄭家還算是個團結協作的大家庭,雖然鄭達明沒有繼承暴發戶以賺錢為己任的光榮優良傳統,但是兩個哥哥都很照顧他,因此人到中年的鄭達明一直保持著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這種狀態中還難得攜帶著一份童真。
童真到他的老婆宋如不得不從旁點醒:「全球的狒狒都一個模樣,紅眼大嘴長臉。」
鄭達明爭辯:「全人類都長著兩隻眼睛一張嘴,為什麼還分黑人白人美國人,為什麼每個人都長得不一樣?」
宋如不打算和他爭論這個沒有實質意義的問題,於是選擇默默地吃東西。鄭宋宋難得沒有發言,因為她正對著銀亮的調羹背面照自己的臉,照來照去也看不出狒狒的影子,倒是很像國寶大熊貓。
周鳴惠一年沒見兒子,既激動又感傷,連續問了好幾個問題,當她問到他在美國的學習成績時,鄭楊頓了頓才說:「我沒有讀金融,學的是法律。」
一時氣氛很微妙,大家一致出奇地安靜,鄭達明點點頭:「律師很好,救死扶傷。」
鄭家只有鄭達明夫婦把周鳴惠母子看成自己家人,鄭達明本意是送鄭楊出國學好金融管理,再回來幫助鄭家家業,但是鄭楊意不在此,不僅意不在此,他還先斬後奏。恰好鄭達明的人生觀十分豁達,當場也就隨他去了。
此刻,微妙的氣氛忽然被鄭宋宋打斷:「爸爸你錯了,救死扶傷的那是醫生。」
「那律師是什麼?」
她想了想,答:「捨己為人。」
***
晚上十點,鄭宋宋終於把自己的熊貓眼清洗乾淨,再披著毯子踱進最左邊的書房,鄭楊的確還坐在窗戶邊上翻書。窗戶外有夜風敞進來,他的衣袖在臺燈下輕輕飄動。鄭宋宋模仿貓咪,高抬腳低落步,悄悄走到鄭楊背後,剛張大了嘴卻被他忽然轉過來的臉嚇得連連後退,站也站不穩便摔倒在地。
鄭楊也略微吃驚,想是沒有料到她會摔跤,於是蹲下身將她扶起來:「快二十的人了,還這麼毛躁。」
她站起來誠懇地說:「謝謝四叔。」
鄭楊笑了笑:「這時候倒有禮貌了。」
鄭宋宋去翻桌上的書,十公分厚的大本子,寫的全是英文。像她這種數學不及格英語不精通的孩子,看起這個來實在是很費力,於是只好不看。
「外國女生是不是都很漂亮?」她坐在椅子上,翹起二郎腿,轉身看著他。
鄭楊揚起她的長髮,絲絲滑滑很柔軟,比小時候的黃頭髮漂亮許多,於是輕握在手心裏把玩,他說:「白皮膚藍眼睛,是很漂亮。」
鄭宋宋去踩他的腳背:「白藍對比太鮮明,哪里漂亮了?」
鄭楊往後躲,她面對面地追,最後被他反壓在沙發上,撓她的咯吱窩和腰間的癢癢肉。鄭宋宋像小時候一樣,縮在沙發裏鬧著躲著笑成一團。
周鳴惠端著夜宵敲門進來,慈愛地招呼他們吃東西。她嫁進鄭家時還年輕,鄭楊雖然身為鄭達明的小弟,卻只比鄭宋宋大了八歲。兩個孩子輩分不同,卻是從小一起長大,感情向來都很好。
鄭宋宋咬了一口湯圓,黑芝麻緩緩淌出來,她頓時變得沒有胃口。鄭楊將自己碗裏的紅豆湯圓舀給她,又把她咬過一口的芝麻湯圓轉進自己碗裏。
「你在美國吃這個不?」
「有賣的,沒吃過。」
「那你明天早上送我去學校吧?」
實在不知道湯圓和學校有什麼必然聯繫,但是鄭楊已經習慣她的無限制跳躍性思維,於是點頭同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