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小黑明融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軍事] [楊爾增]兩晉五胡十六國演義(全文完)  關閉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1
發表於 2015-6-20 03:02:47 |只看該作者
第十回     石崇與王愷鬥寶

  史說石祟,字季倫,生於青州,故小名齊奴。少敏慧,勇而有謀。其父石苞臨終分財與諸子,獨少與崇。其母以為言:「何不均分,使崇少也?」苞曰:「此兒雖小,後自能得。」
  及其年長二十,為修武令,有能名,遷為陽城太守。因伐吳有功,封為安陽鄉侯,累遷侍中。武帝以崇功臣之子,有幹才,深器重之,出為南中郎將,荊州刺史,領南蠻校尉。石崇穎悟,有才氣,而任俠無行檢。在荊州時,私與從人劫遠使商客,以致大富,因此不資久之,後拜為太僕,因出鎮下邳。崇有別館,在河陽之金谷,一名梓澤,餞送者傾都暢飲於此,故號為「金谷園」。是歲,武帝又拜崇為衛尉。崇家中財產豐積,室宇宏麗,後房百數,皆曳錦繡,珥金翠,絲竹盡當時之眩庖膳窮水陸之珍,富蓋天下,無有貳也。
  時後將軍王愷,乃文明皇后之弟也,家中亦大富,愛於射競,以奢侈相高。一日,武帝設朝罷,退出外殿。石崇、王愷二人俱各誇誕,王愷說:「我家中以飴飫釜」;石崇說:「我家以蠟代薪」。這邊道多,那邊道勝。眾僚友因謂二人曰:「口說無憑,做出便見。公二家休在此爭論,凡家中有甚奇異珍寶,請出相鬥,方見高下。」當王愷使人作紫絲步障四十里,石崇使人作錦步障五十里;崇涂屋以椒,愷用赤石脂。僚友見崇勝愷,俱稱羨不已。武帝聞王愷與石崇鬥寶,乃宣愷入,取珊瑚樹高二尺者賜愷。愷大喜,拜謝出內,即以珊瑚示石崇。
  石祟接過看了,以鐵如意擊碎。王愷大怒曰:「你無此寶,故打碎,欲與相妒。」崇大笑曰:「君不足為恨,吾自償之。」
  乃使人取珊瑚樹高三四尺者六七株,條乾絕俗,光彩耀目,以示王愷,因以賠愷。僚友勸和,各回第訖。當司馬傅咸上書於武帝曰:先王之治天下,食肉衣帛者有制,其奢侈之費甚於天災。
  古者人稠地狹而有儲蓄,由於簡也;今土廣人稀而民不足,由於奢也。欲時人崇儉,當詰其奢。奢不見詰,轉相高尚,無以窮極矣。
  帝覽,謂咸曰:「王、石自相射競,何干興廢,卿何多言耶?」弗聽傅咸之諫。
  卻說尚書張華,先因伐吳都督幽州軍事,以文學才識名重一時,論者皆謂宜為三公。荀勖、馮紞以伐吳之謀,深嫉之。
  先時,武帝知張華才能,故使人問華,誰可托後事者。華曰:「以明德至親,莫如齊王。」及此,武帝使人征之,齊王忤旨不至。帝思華能,欲征張華。苟勖、馮紞忌華所能,因而譖華於帝曰:「張華督幽州,撫循夷夏,譽望益振。而華參朝政,恐有鐘會之變也。鐘會之反,頗由太祖。今陛下征華亦然。」
  武帝變色曰:「卿是何言耶?」紞驚,即免冠言曰:「善御者必知其轡緩急之宜,故漢高八王以寵過夷滅;光武諸將由抑損克終,非上有仁暴之殊,下有愚智之異也,蓋抑裁予奪使之然耳。會才智有限而太祖誇獎無極,使會自謂算無遺策,功在不賞,遂構凶逆耳。向令錄其小能,節以大禮,則亂心無由生矣。」帝曰:「然!」紞稽首曰:「陛下既然臣之言,宜思堅冰之漸,勿使如會之徒復致傾覆。」帝曰:「當今豈復有如鐘會之徒?」因屏左右而言曰:「陛下謀畫之臣著大功於天下太平,總戎馬之任者,皆在聖慮矣。」帝默然。由是不征張華,征齊王司馬牧入朝。齊王牧入朝用事,德望日攏荀勖、馮紞、楊珧皆忌之。因設朝罷、紞譖於武帝曰:「齊王攸私結群黨,恐不利於社稷。」帝曰:「齊王乃先帝之所親信,故朕委之以朝政,豈有異心耶?卿勿多言。」紞曰:「陛下不信,詔諸侯之國,宜從親者使,齊王獨留京師,可乎?」勖又曰:「百僚皆歸心齊王,陛下試詔之國,必舉朝以為不可,則臣言驗矣。」
  武帝始以為然。次日,乃以齊王司馬攸為大司馬、都督青州諸軍事,令其歸國。國公王渾入朝上書曰:竊見齊王司馬攸至親盛德,宜贊朝政。今出之國,假以虛號,而無典戎乾方之實,恐非陛下追述先帝、太后待攸之宿意也。若以同姓處之太厚,則有吳、楚逆亂之謀,漢之呂、霍、王氏皆竊人也。歷觀古事,輕重所在,無不為害,唯當任正道而求忠良耳。若以智計猜嫌,雖親見疑,疏者庸可保乎?
  武帝不聽。扶風王駿、光祿大夫李熹、中護軍羊琇、待中王濟、甄德皆入切諫,帝亦不聽。王濟與甄德見帝不聽,又使其妻公主俱入宮,涕泣曰:「今使齊王歸國,莫非內有小人獻佞?且齊王國之至親而不可信,況他人乎?望陛下留齊王,乃國家之幸。」因再四請帝留齊王攸。武帝大怒,出謂王戎曰:「兄弟至親,今出齊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濟遣婦人來生哭耶!」乃出甄德、王濟。時李熹見武帝出濟、德二人,亦以年老遜位,後卒于家焉。
  太康四年正月,武帝設朝,命太常議崇錫齊王禮物,博土庾剪、秦秀等因上言曰:「考之古禮,三公無職,坐而論道,不聞以方任嬰之。惟宣王救急朝夕,然後命召穆公征淮夷,故其詩曰:」徐方不回,王曰旋歸。『但宰相不得久在外也。今天下已定,六合為家,將數延之三事,與論太平之基,而更出之,違舊章矣。望陛下詔齊王歸朝,天下幸甚。「武帝弗聽。
  當祭酒曹志歎曰:「安有如此之才,如此之親,不得樹本助化,而遠出海隅。晉室之衰,其可待矣。」乃上章極諫曰:古之夾輔王室,同姓則周公,異姓則太公,皆身居朝廷,五世反葬。及其衰也,雖有五霸代興,豈與周、召之治同日而論哉!自羲皇以來,豈一姓所能獨有?當推至公之心,與天下共其利害,乃能享國長久。是以秦、魏才得沒世,而周、漢親疏為用,此前事之明驗也。志以為當如博士所議,詔宣齊王回朝,則朝廷幸甚,天下幸甚。
  武帝覽表,大怒曰:「曹志尚不明吾心,況四海乎?且博士不答所問,而答所不問,橫造異論也。」遂免曹志官,其餘皆赴廷尉問罪。廷尉劉誦奏旉等大不敬,法當棄市。帝從之。
  尚書夏侯駿見帝曰:「官立八座,正為此時,博士不當加罪。」
  帝始回心,獨以駿議留中七日,乃詔旉等七人免死除名,命齊王攸備物典策,設軒懸之樂,六佾之舞,黃鉞朝車,乘輿之副從焉。卻說齊王攸既被荀勖、馮紞之讒,不得預政,在外憤怨發病,使人奏武帝,乞往守太后之陵寢。武帝不許。齊王病劇,武帝遣御醫診視。御醫將行,勖等陰囑曰:「汝去視齊王疾,不可下藥,只便回來。主上問你時,只說無疾。」御醫應諾,及去診視脈息,病將危篤,不肯下藥。診罷復旨,皆言無疾,帝亦不深問。當河南尹尚雄諫曰:「陛下子弟雖多,但有德望者少。齊王臥居京邑,所益實深,不可不思也。依臣之愚見,可詔還京。」武帝不納,尚雄憤恚而卒。齊王攸疾轉篤,帝猶遣人催其上道,至是嘔血而薨。其子司馬冏發喪而歸,武帝與百官親臨弔喪。司馬冏號踴陳訴御醫誑言父疾無恙,不肯下藥,致誤身死。武帝大怒,即命武士收御醫,誅於市曹,以其首級祭之。初,武帝愛齊王攸甚篤,為苟勖、馮琇所構,欲為身後之慮,故出之。及其薨,帝哀痛不已。馮紞侍側曰:「齊王名過其實,天下歸之。今自薨,是社稷之福也,陛下何哀之過?」
  帝收淚而止。按齊王攸舉動以禮,鮮有過失,武帝敬憚之,每引同處,必擇言而後發,因此朝野重之。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2
發表於 2015-6-20 10:08:02 |只看該作者
第十一回     劉毅論上中正九品

  乙巳太康六年初,陳群奏帝,以吏部不能審核天下之士,故令郡國各置中正之官,州置大中正,皆取本土之人,任朝廷官,德充才盛者為之,使詮次等級,以為九品。有言行修著則升之,道義虧缺則降之。吏部憑之,以補百官。行之漸久,中正或非其人,好弊日滋。太尉劉毅入朝上疏曰:今陛下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榮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奪天朝之權勢。公無考校之資,私無告奸之忌,因心百態,營求萬端,廉讓之風滅,爭訟之俗成,竊為天朝恥之。中正之設,損政有八:高下遂強弱,是非隨興衰。一人之身,旬日異狀,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一也;重其任而輕其人,使駁論橫於州裡,嫌隙結於大臣,二也;優劣異地,首尾倒置,三也;禁人訴訟,使受枉不獲上聞,四也;彩譽於台府,納毀於流言,五也;抑功實而隆虛名,長浮華而廢考績,六也;不問才之所宜,而但第為九品,七也;各任愛憎,以植其私,天下之人,焉得不懈德行而銳人事,八也。由此論之,職名中正,實為奸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損。古今之失,莫大於此。臣愚以為宜罷中正面除九品,摒魏氏之弊法,更立一代之美制也。
  晉武帝覽之,大悅。雖善其言,終不能改也。
  卻說侍中王濟因諫武帝宜親齊王之事,免官久之。今齊王已薨,武帝因謂何嶠曰:「我將罵王濟而後官之,何如?」嶠曰:「王濟俊爽,恐不可屈。」武帝使人宣至,責讓之曰:「卿知愧否?」王濟曰:「尺布斗粟之謠,常為陛下愧之。他人能令親者疏,臣不能令親者疏,以此愧陛下耳。」武帝默然淚下,以王濟為侍中。
  卻說齊王攸死,天咎屢見:河南荊揚大水;八月朔日食;冬,慕容廆兵五萬寇遼西,遼西郡守章明以兵拒戰敗死,失去州郡。太廟殿陷,星隕如雨。或者以為齊王死屈,故有是變。
  慕容廆既寇遼西,武帝甚憂之。群臣奏宜下詔招安,封其為鮮卑都督,則彼自降。武帝從之,使使捧詔往遼西,令東夷校尉以節封慕容廆為鮮卑都督,令來降。使人領詔,入遼西,見東夷校尉何龕,使人以書通知慕容廆. 廆大悅,即以士大夫禮巾衣詣府門降何龕。龕恐其詐,乃嚴軍以見之,廆即出,乃改服戎衣而入。左右問其故,廆曰:「主人不以禮待客,客何為哉?」龕聞,甚慚焉。於是,龕持節,開詔讀之。廆跪聽宣訖,謝恩而起。於是廆降晉,受鮮卑都督印綬,收兵徙居徒河西山去訖。
  卻說武帝極意聲色,遂致成疾。時楊駿秉權,忌諸王有變,心生一計,密奏帝曰:「陛下龍體不安,自是主弱臣強,倘不豫,何以制之?宜封建諸王,都督各鎮,此萬全之計也。」帝從之,以汝南王司馬亮為大司馬,都督豫州諸軍事,使鎮許昌;又徙皇子南陽王司馬柬為秦王,使其都督關中;以司馬瑋為楚王,使其都督荊州;以司馬允為淮南王,使其都督揚、江二州諸軍事,並假節,令其歸國,非宜喚不許入朝。又立皇子司馬義為長沙王;立司馬穎為成都王;司馬晏為吳王;司馬熾為豫章王;司馬演為代王;立皇孫司馬遹為廣陵王。
  武帝以才人謝玖賜太子司馬衷,衷納之,生皇孫司馬通。
  年五歲,宮中曾夜失火,武帝大驚,登樓以望。時皇孫司馬遹乃牽武帝裾入,暗中而言曰:「暮火倉卒,宜避非常,不可令照見人主。」武帝聞言,由是奇之。次日,武帝領皇孫司馬遹觀豕牢,遹言於武帝曰:「豕甚肥,何不殺以享士而使久費五穀?」武帝嘉其說,遂使烹之。因撫其背,謂廷尉傅祗曰:「此兒當興我家。」次日早朝,會武帝謂群臣曰:「朕皇孫司馬遹聰敏非常,前觀失火之戒,後上烹豕之言,好似吾太祖宣帝之才也。朕觀太子不才,意欲廢之。今見皇孫如此明慧,故不易之。」於是群臣上賀,皆稱萬歲。
  武帝乃大會群臣於凌雲台。尚書衛瓘知太子司馬衷庸才,不堪政事,每欲陳啟廢之事,未敢發言。因此朝會佯醉,入跪武帝牀前曰:「臣欲有所啟。」武帝曰:「卿所言何耶?」欲言而止者三,乃以手撫牀曰:「此座可惜。」武帝意悟,因謬曰:「卿真大醉。」於是瓘不敢復言,而武帝了然在心,乃悶悶歸宮,密謂皇后楊氏曰:「今太子不堪大統,此事若何?」
  楊後對曰:「古來神器立嫡以長,不問賢愚,豈可動乎?」時武帝疾甚,知太子不才,然恃皇孫司馬遹明敏,故無廢立之心。
  先用王祐謀,以太子母弟柬、瑋、允,分鎮要害。又恐楊氏之逼,以王祐為北軍中侯,典禁兵。又與皇孫遹高選僚佐,以散騎常侍劉寔志行清素,命為之傅,以輔皇孫。又封宗室數人。
  淮南相劉頌疏曰:陛下以法禁素寬,未可遽革。然矯時救弊,亦宜以漸。譬猶行舟,維不橫截迅流,當漸靡而往,稍向所趨,然後得濟也。
  臣聞為社稷計,莫如封建親賢。然宜審量事勢,使諸侯率義而行者,其力足以維持京邑;包藏禍心者,其勢不足以有為。陛下宜與通達古今之士共籌之。周之諸侯有罪,身誅而國存;漢之諸侯有罪,或無子者,國隨以亡。今宜反漢循周,則下固而上安矣。天下至大,萬事至眾,是以聖王執要於上,委務於下,非惡勞而好逸,誠以政體宜然也。夫以居事別能否,甚難也;以成敗論功罪,甚易也。今陛下精於進始而略於考終,此政之所以未善也。人主誠能居大執要,考功罪於成敗之後,則上下各得其所安矣。古者六卿分職,塚宰為正。自漢氏以來,凡列、執事,丞相都總。今尚書制斷,諸卿奉成,於古制為太重,使出家事付外寺,使得專之。尚書統領綱紀,歲終考功,校簿而行賞罰,斯亦可矣。今動皆受成於上,故上之所失,不得復以罪下。歲終事功不建,不知所責也。夫細故謬妄,人情之所必有,而悉苛以法,則朝野無完人矣。近世為監司者,類大綱不振,而微纖必舉,盡由畏避豪強而又懼職事之曠,則謹密綱以囉微,使奏效相接,狀似盡公,實則撓法。是以聖主不善碎密之案,必責凶猾之奏,則政之奸自然擒矣。夫創業之勛在於立教定制,使遺風係人心,餘烈匡幼弱,後世憑之,雖昏猶明,雖愚若智,乃足尚也。至夫修飾官署,凡諸作役,此將來所不須於陛下而自能者也。今動所不須,以傷所憑,竊以為過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3
發表於 2015-6-20 10:09:07 |只看該作者
第十二回     武帝托孤立惠帝

  庚戌永熙元年四月,晉武帝臥疾將篤,遂詔車騎將軍楊駿入宮內臥所。武帝曰:「朕今不豫,以皇太子顧托於公。公宜念朕椒房之親,殫心盡力,輔佐皇子。」駿曰:「陛下善保龍體,以重天下之望,臣敢不效忠貞之節而報今日殊遇之恩?」

  帝又謂近臣曰:「卿等各懷忠義之心,以上政治之方,輔佐皇儲,惟望始終如一。」言訖而崩。太子與諸大臣俱各涕淚。次早舉哀,停梓富於別殿。武帝崩時年五十五歲,廟號世祖,在位二十五年。改元者三:泰始十年,咸寧五年,太康十年。

  史說武帝善謀能斷大事,承魏氏奢侈刻弊之後,百姓思古之遺風,武帝乃勵以恭儉。有司曾奏御牛青絲紖斷,重費民財,武帝即下詔,命以青麻代之。至平吳之後,天下晏然,遂怠於政事,耽於酒宴,寵愛後黨,親貴當權,舊臣不得專任,彝章紊廢,請謁公行矣。

  卻說武帝既崩,楊駿與大臣舉哀發喪。喪事已畢,以武帝櫬柩殯於峻陽陵,乃立太子司馬衷為孝惠皇帝,改元永康元年。

  惠帝既即大位,以楊駿為太傅,總攝朝政,於是百官咸聽駿命。

  惠帝又以賈氏南風為皇后,以才人謝玖為太妃,以其子司馬遹為皇太子,其餘大臣俱各加贈封賞。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4
發表於 2015-6-20 10:09:39 |只看該作者
第十三回     後父楊駿獨秉政

  史說孝惠帝乃世祖武皇帝之長子,名衷,字正度。在位十七年,後因中毒而崩。
  卻說武帝疾篤時,楊駿獨侍禁中,人臣皆不得在武帝左右。
  駿因以私意改易,要盡樹其心腹。武帝少間,正色謂楊駿曰:「何得便爾?」時汝南王司馬亮尚未之國,武帝知之,令作詔以司馬亮與楊駿同輔政事,且欲擇朝士有名望者佐之。會武帝復迷亂,皇后楊氏奏以楊駿輔政,不能言,帝頷之。皇后使召華廙、何劭等作詔,授駿太尉都督諸軍,錄尚書事。駿受詔,仍趣汝南王司馬亮赴鎮。武帝少蘇,又伺:「汝南王來未?」
  左右言未至,遂崩。既而太子衷即位,駿入居太極殿,擁虎賁百人自衛。及汝南王亮得知帝崩,不敢臨喪,乃哭於大司馬門外,使人上表求葬帝訖,方行往鎮。駿恐其有變,密使人以兵圖之。亮探知,乃星夜以兵馳赴許昌去訖,始獲免其難。
  五月,楊駿自知素無美望,欲普進封爵以求媚於眾,奏帝,詔增群臣爵位有差。將軍傅咸謂駿曰:「未有帝王始崩而臣下論功者也,於理有所不可。」駿不從,詔中外群臣各增位賜爵有差,復租調一年。散騎侍郎何攀言曰:「帝正位東宮二十餘年,今承大業而頒賞行爵,優於革命之初,輕重不倫。且大晉卜世無窮,制當垂後,若有爵必進,則數世之後,莫非公卿矣,無乃不可乎?」駿不從。自以為太傅大都督,假黃鉞,錄朝政,百官總己以聽。當傅咸謂駿曰:「諒闇不行久矣。今上謙沖委政於公,而天下不以為善,懼明公未易當也。周公大聖,猶致流言,況上春秋非成王之年乎?進退之宜,明公當審之。」楊駿不從。楊濟聞知,遺傅咸書曰:「諺云:」生子癡,了官事。
  『官事未易了也。「傅咸回書曰:衛公有言,酒色殺人,甚於作直。坐酒色死,人不為悔。
  而逆畏以直致禍者,當由矯枉過正,或不中篤,而欲以厲為聲,故致忿耳,安有悾悾忠益,而反見怨疾乎?
  濟得書默然。
  卻說楊駿見賈後險悍,多權略,忌之。乃以外甥段廣管機密,張劭典禁兵,凡有詔命,與帝省訖,入呈太后,然後得行之。時馮翊太守孫楚謂駿曰:「明公以外戚居伊、霍之任,而不與宗室共參萬機,禍至無日矣。」駿亦不從。駿姑子宏訓、少府蒯欽數以直言犯駿,人為之懼。欽曰:「楊文長雖暗,猶知人無罪不可殺,不過疏我,我得疏乃可以免,不然與俱族矣。」楊駿聞東部王彰賢,使人往匈奴辟王彰為司馬。使人去,王彰聞知乃逃,不受。其友怪而問之,彰曰:「自古一姓二后,鮮有不敗。況楊太傅昵近小人,疏遠君子,專權自恣乎?吾逾海以避之猶恐及禍,奈何應其辟乎?且武帝不為社稷大計,嗣子既不克負荷,受遺復非其人,天下之亂可立待也。」
  八月,廣陵王司馬遹既立為太子。帝以何劭、裴循、王戎、張華、楊濟、和嶠為師保。
  惠帝初為太子時,和嶠曾言於武帝曰:「太子有淳古之風,而末世多偽,恐不了陛下家事。」武帝不則聲。後又與荀勖同侍武帝。武帝曰:「太子近進,卿可俱詣之。」嶠、勖二人去謁,太子無有經國之言,惟自樂而已。二人即還見武帝。荀勖曰:「今太子明識雅度。」嶠曰:「太子聖質如前。」武帝不悅而起。及是,以和嶠為少保,從太子遹入朝。賈後在簾內,使惠帝問之曰:「臣昔謂朕不了家事,今定如何?」嶠曰:「臣昔事先帝,曾有是言,言之不效,國之福也,何必曰更?」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5
發表於 2015-6-20 10:10:35 |只看該作者
第十四回     賈後南風奪朝權

  辛亥元康元年。卻說皇后賈氏。諱南風,平陽賈充之女也。
  初,武帝立惠帝為太子時,欲取衛瓘女為太妃,因元後納賈、郭、霍親黨之說,欲婚賈氏南風。武帝謂元後曰:「衛公之女有五可,賈公之女有五不可。衛家種賢而多子,美而長白;賈家種妒而少子,丑而短黑。」元後固請婚賈氏,又使荀勖、周顗於帝前稱其美,武帝乃定婚賈氏。泰始八年,拜為太子妃。
  賈氏既為妃,心性妒忌,多權詐,太子畏而忌之,因此嬪御罕有進幸者。而賈氏性酷虐,嘗手殺宮人,或以戟擲孕妾,子隨之墜地。武帝聞知,欲廢之。楊太后救之曰:「賈公屢有大勛於社稷,豈可以其女妒而忘之耶?」始得不廢。後太后數勸賈氏。賈且不知其助己,反以為恨,至是不以婦道事太后。
  惠帝既即位,乃立為皇后。因不知太后向之救己助己,又銜其戒勸之言,事太後愈無禮。而流淫放恣,與太醫程據等亂,彰內外。使宦豎以箱櫃裝少年入內,同寢處有不中意者,害之。
  不日,洛陽有盜尉部小吏生得端麗,一向廝役,襤樓垢穢。忽一日,容儀光彩,鮮衣豔服,眾吏咸疑其為竊來,暗以告尉部。
  尉部亦疑而訊之,小吏曰:「非故為盜也。月前夜行,逢一老嫗,雲其家有女病甚,術者曰:」須得城南少年壓之方瘥。『欲煩一行,自當重報,乃隨而去。上車下帷,納簏箱中。覺行十餘里,過六七重門限,啟簏而出。見樓閣壯麗,勝似天宮。
  問此為何處?答雲是天上。即以香湯沐浴,出鮮豔衣服與吾更換,珍肴美食,恣其飲食。少須,引見一婦人,年可三十五六,形短,面青黑色,眉有贅瘤,與共寢處,歡宴數夕,臨行以此服相贈,仍納簏車而出。所遇如此,安敢為盜?「尉部聽畢,知是賈後,乃笑而遣之。蓋賈後常以此計載人入宮,不中意而死者甚多。獨此小吏,賈後愛之,得全而出。由是漏泄,洛陽城內人盡知之。
  賈後性兇悍,多權略。每惠帝臨朝,賈後必在珠簾後坐。
  若大臣所奏政事,賈後不待惠帝聽斷,即干預之。當太傅楊駿入請曰:「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今陛下春秋正當,政治多能,安用垂簾憂亂治體,宜速還宮。」賈後聞之,羞慚滿面,低首入宮。雖不答話,心甚悵恨,尋思變怒,欲殺楊駿,奈無計可施。時殿中中郎將盂觀、李肇二人,當初楊駿面辱,心甚惡之。
  及聞賈後與駿搆怨,因見黃門董猛,一同入宮,獻謀誅駿。賈後大悅,問曰:「卿等以何計可誅老賊?」觀、肇曰:「臣有一計可殺楊駿老賊。」猛曰:「不然。滿朝皆其心腹,不可與謀。娘娘宜使人持書報楚王司馬瑋,令其以兵外應,方可誅得;不然,反啟內亂。」賈後曰:「然!」於是賈後遣孟觀以書來見楚王司馬瑋,曰:「吾亦恨老賊久矣,必須吾自以兵入朝,方可行事。」觀曰:「請殿下以兵屯於城外,以待內應。即行,臣先入宮報與娘娘,娘娘使人來迎。」
  卻說孟觀回宮,報知楚王應允以兵屯司馬門外,以待內應一事。賈後曰:「此事甚善,卿等宜密啟帝,稱駿謀反,請速下詔收之。若更遲延,早晚禍生。待帝應允,頒詔,卿等以禁兵討之,則楊駿可誅矣。」孟觀等領懿旨,出內殿。待帝退朝,入宮,孟觀奏帝曰:「楊駿謀反,欲奪位,陛下宜早圖之,不然臣等亦難討亂。」惠帝曰:「汝何得出是言?」觀曰:「臣知多日矣,不得不冒死上聞,望陛下火速降詔,委臣等與楚王討之,緩則必變。」惠帝方始大驚,罵曰:「老賊欲效王莽!」
  因此即命黃門董猛草詔,誣楊駿謀反,命東安公司馬繇率殿中四百人,及楚王司馬瑋入朝共孟觀等討之。孟觀得詔,出迎楚王瑋入屯司馬門,又以詔召東安公繇入內,領禁中四百人埋伏。
  計策安排已定,俱各以兵埋伏。
  次日,孟觀入宮,見賈後說:「計成,必須娘娘矯聖上手詔,去宣楊駿入內,執而誅之。然後,臣等以兵夷其三族。」
  賈後大喜,即矯惠帝手詔,使人持去宣揚駿入議軍國大事。使人持詔至楊駿府中,說聖上在宮內詔太傅入宮,共議軍國大事。
  駿聞詔欲往,其弟楊濟、楊珧止之曰:「前日吾兄面抑賈後,今日無事宣入內宮,必有詐謀,切不可去,去必有患。待來日大朝,兄可與弟告老休致,免累三族矣。」楊駿曰:「帝現有詔在此,有何患焉?若內有變,皇太后必有密旨,何故慮之?」
  楊濟等曰:「交構已成,尚欲入宮,何不早決?」楊駿始悟,即召官屬至,曰:「吾盡忠報國,念日聖上在宮內有手詔,召我入宮,同議軍國大事,吾二弟濟、珧以為詐,故求一決耳。」
  當主簿朱振曰:「吾揣楚王瑋無故入朝,必有謀明公之心,此定是閹豎為後謀,不利於明公。為今之計,宜速燒雲龍門以脅之,索造事者首,引外營兵擁皇太子入宮,取奸人,殿內震恐,必斬送之,不然,無以免難矣。」
  楊駿素性怯懦,不決,乃曰:「魏明帝所造雲龍門,功費甚大,奈何燒之?」正猶豫,皇太后楊氏在宮聞知,急自作書,令人射出城外,曰:「有人救得楊太傅者千金,賞萬戶侯。」
  當被賈後宮中人拾得,將來呈於賈後。賈後因宣言太后同楊駿謀反,即令孟觀催東安公以殿中兵出,以火燒楊駿公府。楊駿大驚,逃入於廄中,被兵擁入就殺之。遂收楊濟、楊珧及張劭、段廣等人,皆夷三族。珧臨刑,告東安公繇曰:「吾昔有表,收在石函,可問張華。」繇不聽,叱左右斬之。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6
發表於 2015-6-20 10:11:03 |只看該作者
第十五回     賈後謀害皇太后

  當有人進宮中來報知太后楊氏,說賈後夷其三族之事。楊後大怒,即詣其宮,責罵賈後曰:「無端賤人,先帝不肯娶汝潑賤,是吾抬舉娶汝。今日得志,反害絕吾家,是何道理?」
  賈後亦罵曰:「老賤人,你父謀反,故法誅之,如何罵我?」
  二后相罵,將欲交手,左右宮人急勸解之,送皇太后楊氏回宮。
  賈後忿怒不息,使人密召孟觀人,問曰:「楊駿雖死了,皇太后尚存,必有復仇之心,欲早除之,卿有何計?」觀曰:「今楊駿兄弟俱死,太后無能為,大權詔命,皆出娘娘之手,何不矯詔徙之於之金墉城,有甚難乎?」賈後大悅,曰:「我草詔,卿可代吾徙之。」於是賈後矯惠帝詔命,孟觀領詔,入後宮,去徙皇太后。孟觀領詔入後宮來,楊太后謂觀曰:「吾無宣召,汝直入來此何干?」觀曰:「奉聖上詔旨廢娘娘,不許在宮,命臣下徙居金墉。」楊後大驚曰:「我。實無罪,如何見廢?」觀曰:「聖上以娘娘不合,與楊駿同叛,賈後奏知,一人叛逆,九族皆誅。聖上以娘娘與其母子之親,不忍加誅,是以徙居。」太后聞之大哭,欲出金蠻親見惠帝。孟觀使宮人扯住,不放其行,喝將乘輿至監,令楊後上輿,喝令眾人擁出宮門,使人送至金墉,後居已定,孟觀始入宮回報。賈後大悅,以帛百疋賞之。因謂觀曰:「卿與我啟皇上,稱皇太后同楊駿謀反,宣詔令其自絕,不可貽患於後。」觀曰:「不須娘娘懿旨,臣見聖上見可而進,使其弒之。」於是,孟觀與李肇、董猛出殿奏曰:「今皇太后圖危社稷,自絕於天下。雖有無已之情,臣下不敢奉詔,宜早絕之,免貽後患。」惠帝問有司如何所議。當中書監張華議曰:「皇太后非得罪於先帝,今黨其所親,為不母於聖世,宜依漢廢趙太后故事,稱成皇后,居異宮,以全始終。」惠帝未決。有司奏曰:「一人造逆,九族皆誅。
  以其與聖上有母子之情免死,宜廢為庶人。「惠帝未及對,賈後命即草詔下金墉,廢楊太后為庶人。
  賈後又使有司啟惠帝,言昨詔原楊駿妻龐氏之罪,以慰皇太后之心。今皇太后既廢為庶人,請以龐氏付廷尉行刑。惠帝從之。廷尉奉旨來金塘城,押龐氏入市曹。臨刑,皇太后抱持號叫,截發稽顙上表於賈後,稱:「妾當請全母龐氏之命。」
  賈後不省,反趨廷尉行刑。賈氏之惡如此,當時公卿無不歸罪於賈氏者。天人之理既滅,宜乎大亂之作矣!
  卻說賈後欲干預政事,乃召黃門董猛、孟觀等曰:「吾欲總專朝政,須得一能臣輔佐之方好,汝等試舉之。」觀曰:「汝南文成王亮,字子翼,宣帝第四子也。又有尚書衛瓘,字伯玉,極善草書,人皆仰慕。此二人皆先帝元老,可服群臣。娘娘若委用之,朝政安定,可使天下太平。」賈後聞言大喜,即從其言。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7
發表於 2015-6-20 10:12:24 |只看該作者
第十六回     八王用事相圖害

  次早,惠帝設朝,賈後在後殿出奏曰:「楊駿謀反,今已誅之,無人參輔朝政。汝南文成王司馬亮、尚書衛瓘二人乃先朝元宰,忠義慨然。使其輔政,國家幸甚。伏望陛下政臨親決,剛明不惑,未知聖意云何?」

  惠帝曰:「皇后所奏,正合朕心。」言訖,即以汝南文成王司馬亮為太宰,錄尚書事,以尚書衛瓘為太保,同輔朝政。

  汝南王司馬亮既輔政,欲悅眾論,誅惡賞功,諸將封侯者千八十一人,亮皆增封賞。

  御史中丞傅咸曰:「無功而獲厚賞,則人莫不樂國之有禍,是禍源無窮也。」亮不從。傅咸復諫亮,亦不從。自是,亮頗專權執政。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8
發表於 2015-6-20 10:12:55 |只看該作者
第十七回     司馬亮專權執政

  卻說文成王專權,凡有軍國大事不議於眾,只與衛瓘獨斷。
  當御史中丞傅咸諫曰:「往從駕,殿下見語,卿不識韓非逆鱗之言耶?而欲摩天子逆鱗!自知所陳,誠(名欠)瓘觸猛獸之須耳。所以敢言,庶殿下當識其不勝區區,前摩天子逆鱗,欲以盡忠。今猛獸觸之須,非敢為惡,必將以此見怒,望殿下聽臣以察微言也。」汝南王司馬亮怒而不納,愈肆橫行。
  先司馬亮與東安王司馬繇不相推服,司馬亮及此秉政,乃密啟賈後,稱:「東安王司馬繇之兵權太重,更有異志,宜早廢之,免貽後患。然後使楚王瑋代領其兵,萬無一失也。」賈後從之。即矯詔稱東安王司馬繇謀叛之故,廢為庶人。司馬繇受枉,見亮勢大,莫敢誰何,只得忍氣吞聲而已。
  繇既廢,賈後即召楚王司馬瑋人,代繇之職。楚王司馬瑋既代東安王領兵,專立威名,,惠帝亦忌之,更常忤汝南王司馬亮之意。司馬亮尋以亂易亂,如何是好?欲奪其權柄,無計可施,心實憚之。乃召衛瓘議曰:「楚王司馬瑋用事專立,刑威更甚於繇。欲奪其權,智識不及,卿可有計殺此跋扈否?」
  瓘曰:「司馬瑋其實無過,焉能害之?要削其權,臣有一計。」
  汝南王亮曰:「何計?請道其詳。」瓘曰:「殿下來日入朝,奏聖上稱楚王司馬瑋功多,更兼勇略雙全,可封其為大將軍,令其之國,使鎮西地,盜賊不敢擾境,瑋既出外,國事任殿下所行。」亮曰:「卿計正合我心。」議計已定,明日入朝奏聞。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9
發表於 2015-6-20 10:15:52 |只看該作者
第十八回     司馬瑋殺亮奪權

  卻說文成王欲削楚王權,早被楚王司馬瑋手下探聽人得知,密報於司馬瑋。

  瑋聞知,痛恨司馬亮,乃思一計,密地見於賈後曰:「臣聞汝南王司馬亮、太保衛瓘同謀,欲行伊、霍之事,娘娘知也未?」

  賈後大驚曰:「汝何得出是言?我實未聞。」

  司馬瑋曰:「臣心腹人竊而知之,以報臣耳。」

  賈後罵曰:「吾重用彼二人,何敢異心謀我耶?必殺此二賊。」

  瑋又曰:「若欲殺,宜先下手;如遲,事必泄漏,反遭禍矣。」

  賈後曰:「誰人可殺此賊?」

  司馬瑋曰:「臣部下有一大將,姓李名肇,有萬夫不當之勇,可使去收二人,必然成功。」

  賈後即宣李肇至,密囑其事。李肇持詔出宮,引禁兵五百人,先來圍住太保衛瓘罐府,口稱太保謀叛,奉旨收拿。

  言訖入內,將衛瓘罐並其子衛恒及其孫九人盡收,執押去市曹斬訖。

  領兵復至汝南王府,將司馬亮擒祝司馬亮曰:「汝等小人,何敢執我?」

  李肇曰:「奉聖旨殺公。」

  司馬亮曰:「我之忠心可剖示天下也,如何無道,枉殺不辜耶?」

  言未畢,被肇執出市曹斬訖。

  肇收兵入內報知賈後,賈後大悅,因問李肇曰:「汝南王死有何言?」

  肇曰:「汝南王臨刑,道我之忠心可剖示天下也,如何無道枉殺不辜?」

  賈後聞言,方悟司馬瑋之讒譖,亦有殺司馬瑋之意,無計可施,悶悶不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0
發表於 2015-6-20 10:18:24 |只看該作者
第十九回     楚王司馬瑋執政

  卻說賈後在宮中愁悶,忽賈謐送惠帝回宮,因見賈後不悅,遂問之,賈後以前事一一對賈謐與惠帝說知。

  惠帝曰:「汝南王乃先帝舊臣,若有變異,豈待今日?」

  因之淚流滿頤。又曰:「朕見楚王讒佞多猛,屢逆詔旨,且今賞功罰罪皆非朕意,若不早除,後必為患,汝反欲殺汝南王耶!」

  言訖又泣。賈謐曰:「死者豈能復生,侮之無及。楚王如此,宜速討之。」

  惠帝曰:「楚王權重,何計可制?」

  賈謐曰:「黃門侍郎張華有王佐之才,公輔之器,更兼足智多謀,何不與其商議,必能討楚瑋。」

  惠帝聞說,即使人召張華入內,問曰:「今司馬瑋掌握重權,多立刑威,朕恐有異,難以制之。吾誅此強暴,怕人議論,未有計謀,卿有妙策,代聯籌之。」

  張華曰:「楚王既謀害太宰、太保,則威權盡歸之矣。人主何以自安?臣亦寒心矣。聖上宜此時,究他何以專殺二公之罪?誅之,誰敢亂也?」

  賈後曰:「然。可用何計?」

  華曰:「可遣殿中將軍王宮,齎騶虞幡麾向眾曰:司馬瑋矯詔,屈殺汝南王司馬亮及太保衛瓘,聖上震怒,使我招回大小將軍,速回龍、虎二營,不許衛從元凶。如違詔旨,的係同惡,盡行處斬。『如此誰敢從亂?「

  惠帝曰:「其計大善!」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0 05:5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