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小黑明融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軍事] [楊爾增]兩晉五胡十六國演義(全文完)  關閉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41
發表於 2015-6-21 10:07:03 |只看該作者
第四十回     司馬冏起兵廢趙王



  三月,齊王司馬冏因廢賈後得權。見趙王司馬倫篡位,乃密召偏將軍王義入內而謂曰:「今司馬倫篡位,吾欲起兵討倫,返正車駕,汝等有何高謀復安天下?」王義曰:「若舉大義,可傳檄召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長沙王司馬義,及新野公司馬歆並匈奴左賢王劉元海,令其糾率諸侯,同討篡逆。
  若諸侯領兵至闕下,聲趙王司馬倫篡位之罪,中外夾攻,可誅其黨羽,迎返惠帝正位,桓、文之勛矣。「司馬冏曰:」汝謀正合我意。「於是同乃使人持檄往各諸侯王處,求各起兵討倫。
  其檄曰:賊臣孫秀諂附逆王,廢帝金墉,共謀篡位,天地不容,人神共怒。公等分茅列士,理合勤王,共討篡逆,望執鍪弧先登,毋使防風後至。
  卻說成都王穎得檄,召鄴盧志入內問曰:「趙王倫篡位大逆,今齊王傳檄諸鎮合兵討倫,孤恐兵少,卿意若何?」志曰:「扶順討逆,百姓必不召而至,宜從之。」於是,成都王立起招軍旗,遠近皆應集,眾至十餘萬。然穎心中猶豫不敢發。
  嬖人王某曰:「今殿下起兵討倫,其如趙王親且強,齊王疏且弱,依臣之意,不如助趙攻齊為是。」當參軍孫詢大言曰:「趙王凶逆,天下當共誅之,何親疏強弱之有耶?小人何得妄言軍國大事!」於是,穎方發兵以應齊王冏討逆倫。
  卻說河間王顒與齊王有隙,雖傳檄書至,反遣張方領兵去助司馬倫。忽探事人回報,齊王與成都王二處兵威大盛,共有四十萬眾。河間王即召張方回兵,計曰:「今成、齊二王軍盛,汝莫助趙,且以兵助齊王。於是,張方以兵五萬來應齊王。是時長沙王司馬義、新野公司馬歆、左賢王劉元海各路兵皆到,因此齊王軍威大振,號稱一百萬眾,俱至都下安營。
  卻說司馬倫聞知大驚,急召孫秀問之。秀曰:「兵來將對,水來土掩,何須驚恐?宜遣將迎之。」於是,司馬倫遣孫輔、張泓、司馬雅率兵十萬拒齊王;遣孫會、士猗、許超率兵十萬拒成都王。分撥已定,各去迎敵。
  卻說張泓出陣,見齊王全軍皆出,兵威甚銳。泓軍寡弱,退走三十餘里,自相踐踏,折兵四萬餘人,扎住營寨,謂司馬雅曰:「彼眾我寡,戰則不勝。不若乘彼勝無備,往劫其營,何如?」雅曰:「然!」吩咐一更造飯,二更起行。
  卻說齊王冏得勝回寨,謂諸將議曰:「今日雖勝一陣,亦因眾寡不敵,彼必謂我得勝無備,來劫我營。汝等各引兵四下埋伏,待吾號炮響時,各引兵殺回,必獲全勝。」各各依計埋伏去訖。將次三更,張泓引兵殺至寨,見是空寨,情知中計有伏,忙退兵。只聽得號炮連天,伏兵盡起,前後左右火把齊明,照耀如白日。鼓聲振地,將張泓人馬圍在垓心。張泓只得接戰,兩下混殺直至天明。看部下兵折去大半;左衝右突不能得出。
  正在危急,忽司馬雅引生力兵萬人殺入重圍,救得張泓回營。
  計點殘兵,僅存一萬餘人,退人城中。
  卻說成都王前鋒至黃橋,正遇孫秀之子孫會與士猗等兵至,兩下交戰。盧志出馬與許超交鋒,未五合,志敵許超不住,引兵退走四五里下寨,損折人馬。成都王曰:「敵兵甚盛,不如旋師。」盧志曰:「勝負乃兵家常事,豈以一戰小挫而自怯哉!且彼兵得勝必驕,驕則必敗。臣有一計,明日殿下引兵攻其前,臣出奇兵抄其後,前後夾攻,管保克敵。」穎從之。『是夜,志引精兵萬人從小路抄孫會營後,伏於溴水之側。
  且說司馬倫聞會得勝,遣人以節封會、猗、超等為大將軍,齎白金二百斤,賞黃橋之功。因此會、猗、超畢持旄,軍政不一,又恃勝一陣,不作準備。故成都王兵直至寨前,而會、猗之兵尚未準備。聞知,舉止無措,眾皆潰散。成都王揮軍奮擊,大破之。會等急退至溴水之上,盧志以精兵出截,兩下夾攻,殺得屍如山積,血若川流,孫會等鼠竄入城去訖。成都王傳檄齊王冏、河間王顒及諸侯王會得勝之兵,乘勢濟河。
  卻說朝中聞此消息,莫不欣喜。有左衛將軍王輿率兵五千人入宮,三部司馬為應於內,攻中書省,執孫秀出斬之。王輿率兵大開城門,納五王及諸侯兵馬入城。齊王冏帶領甲士收逆王司馬倫,及執其眷屬黨類,並孫秀三族人等俱斬於市曹。將司馬倫幽於永昌宮,候旨發落。於是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及長沙王司馬義、新野公司馬歆、匈奴左賢王劉元海、左衛將軍王輿等會集群臣,備金輿玉輦,齊詣金墉城,迎接惠帝還朝復位。
  是日,惠帝車駕從端門入,升殿復登大寶,乃永寧元年辛亥夏四月也。群臣頓首謝罪,惠帝悉赦之。乃宣齊王冏、成都王穎、河間王顒至前,再三慰勞曰:「撥亂反正,三卿之力也。
  凡百官為倫所拜者皆斥免,台省府衛僅有存者。「自兵興六十餘日,戰鬥死者近十萬人。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42
發表於 2015-6-21 14:11:53 |只看該作者
第四十一回     齊王威權拒眾謀



  次日,惠帝以三王有反正之功,宜加封錫。以齊王冏為大司馬,加九錫,備物典策,如宣、景、文、武輔魏故事。以成都王穎為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假黃鉞,錄尚書事,加九錫。以河間王顒為侍中、太尉,以長沙王義為撫軍大將軍,以新野公歆為王。惟齊、成都、河間三王府各置掾屬四十人,武護森列,文官備員而已。
  新野王歆說齊王冏曰:「竊見成都王兵權太重,若有變,難以制之,不如早削,免生後患。」冏曰:「然,容徐圖謀之。」長沙王義說成都王穎曰:「齊王專政,必不容親,不若早圖,免致後悔。」穎以其言問盧志,志曰:「大王逕前濟河,功無二,然兩雄不俱立,不如因大王太妃微疾,求還定省,委政齊王,以收四海之心,待其有罪而討之,則大功可成。」於是,穎上表稱頌齊王功德,宜委以萬機,乃自辭歸鄴。由是穎之德譽,天下皆聞。
  齊王既執權,辟劉殷軍咨祭酒,曹摅為記室,江統、荀晞為參軍事,張翰、孫惠為掾,顧榮、王豹為主簿,何勖為中領軍,董艾典樞機。又封其將佐葛旟為縣公,委以心腹,號曰「五公」。
  卻說成都王還鄴,讓九錫殊禮,表論興義功臣,乞運河北邸閣米,以賑陽翟饑民,斂祭黃橋戰士,旌顯其家,皆盧志之謀也。由是,士民之眾皆歸穎焉。
  次早朝會,帝謂齊王醊曰:「司馬倫謀叛大逆,罪不容誅,卿可明正其罪,以彰法律,庶使臣下不敢效尤而亂朝廷。」冏曰:「倫罪應賜死,陛下宜下詔,送金屑苦酒,令其自荊」於是,惠帝使王催持詔,以金屑苦酒來金塘,賜倫自死。催既奉命持詔來至金墉,入宮見司馬倫曰:「臣奉聖旨持金屑苦酒,請殿下自裁。聖旨緊急,望賜早決,與臣回奏,休累小臣責限不便。」倫大哭曰:「孫秀誤我!孫秀誤我!」連道數聲,執著金屑苦酒在手,徘徊再四,流淚滿面,只得一飲而荊以巾覆面,猶曰:「孫秀誤我!」言訖而死。王催方始馳還京都回旨。詩曰:趙王司馬倫,奸邪素平庸。
  有謀誅賈後,無義篡晉君。
  不慕周公德,專憑孫秀凶。
  今日金墉死,徒恨嬖人終。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43
發表於 2015-6-21 14:12:18 |只看該作者
第四十二回     司馬穎起兵討齊王



  卻說齊王司馬冏既得志,選舉不公,任用嬖佞,忠諫者遠,直諫者誅,仗義之功反成罪釁。因是中外失望,士不傾心。時齊王冏初征顧榮為大司馬主簿,辟張翰為大司馬東曹掾,二人皆應命而至。
  史說顧榮,字彥先,吳國人也。因就職,見齊王冏擅權驕恣,恐失職禍延及己,於是終日酣醉,不綜府事。因上言諫齊王司馬冏曰:「臣忝在治下,不敢不告。臣聞古人有言曰:」謙受益,滿招損『。又曰:「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今殿下舉動之間,驕恣不法,勢壓群下,此豈君子之盛節也?如以學業驕人歟?則仲尼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如以富貴者驕人歟?則子貢曰:「貧賤者驕人,且富貴者安敢驕人乎?
  『伏望殿下居廉有終,永保令譽,勿使馬援之笑子陽也。「又曰:」且勢有時而盡,勢盡則傾。如揚雄所謂』旦握兵權而為卿相,夕失勢則為匹夫『者。轉眼寵辱,反掌榮枯,豈不畏哉!惟殿下安分見機,平易自處,則鬼神亦將害盈而福廉矣。臣以此故不避斧鉞之誅,以獻逆耳之言也。「齊王怒而不納。
  顧榮憂患,來造馮熊。友人馮熊聞榮朝夕飲酒,不理政事,乃見其至,以言諫曰:「茲蒙足下過愛,以獻藥語,切莫見怪。
  夫酒之為物,固可合歡,亦能喪性,故古人比之狂藥,非佳味也。古今以嗜酒致禍者,往往可鑒,此劉伶荷臿自隨,畢卓盜釀被縛,君子所以不取也。今足下湛於麴櫱,日夜銜杯,此非賢人君子之所好者。願足下察其善惡,自示勸懲,勤於聽事,休敗駿德也!「榮答曰:」子讀一卷儒書,知得千古遺事,豈不識酒之為禍敗德也?子知其一,不知其他。今齊王冏驕恣擅權,不久必敗,敗則吾在其府主事,誠恐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楚國亡猿,禍延林木。是以放性酣醉,以消憂患耳。「熊曰:」既若此,吾有脫君之計,不必憂。「榮曰:」何計?「熊乃近於榮耳畔,言不數句,語未一時,只見顧榮曰:」妙矣!「
  因語畢各散。
  數日,馮熊因見齊王長史葛旟曰:「顧榮好酒不綜府事,王府大事固非酒客所能辦,君何不言之齊王,遷其外,以免誤政務?」旟曰:「吾正欲言,幸君先施。」因此,葛旟入府,以其事告與齊王冏,冏曰:「吾重其名,以故用之。今既如此,便遷之。」因是以顧榮改授中書侍郎,顧榮用馮熊之計,出為中書侍郎。在職廉能,不復飲酒。葛旟因見問曰:「君何前醉而後醒耶?」榮恐事覺,怕齊王疑詐以罪,又復更飲。因與州裡楊彥明日:「吾為齊王主簿,恒慮禍及,見刃與繩,每欲自殺,但人不知耳。」
  史說張翰,字季鷹,乃吳下人也。見齊王司馬冏專制驕奢,任用小人,故與同郡顧榮曰:「久必齊王自用,不納忠諫,為今禍敗,吾欲求去,故來造謁執事,旦日定行矣。」榮見其說,執翰手,愴然曰:「吾亦欲與子菜南山之菰,飲三江之水耳。」
  言訖,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萊、蒓羹、鱸魚膾,歎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官數千里以要名爵乎?」語畢,二人過數日相邀,命駕而歸。
  卻說齊王司馬冏宴會群臣,議軍國之事。酒行三巡,董艾言於齊王曰:「侍中稽紹,善於絲竹,殿下可使其為一操,以助歡樂。」齊王冏促命左右進琴,命紹品操,稽紹推而不受。
  冏曰:「今日為歡,何故若此?」紹進對曰:「明公匡復社稷,當軌物作則,垂之於後。紹雖粗鄙,忝備常伯,腰綬冠冕,鳴玉殿首,豈可操執絲竹,以為伶人之事?若釋公服,侍私宴,所不敢辭也。」由是齊王冏不敢強命其彈,只令大臣暢飲,至夜方散。
  卻說李庠驍勇而得眾心,趙廞深忌之,欲殺而無罪。曾庠勸廞稱尊號,廞乘此以庫為大逆,命斬之,以其兄李特為督將。
  特大怒,遂以其兵入攻,執趙廞而斬之。乃遣使詣洛陽上表,陳趙廞違詔殺耿膝之罪狀,特故誅之,請以另調吏守益州。
  初,粱州刺史羅尚聞廞謀反,上表稱廞素非雄才,不須兵討,敗亡可待。以此朝廷不曾致討。廞被誅,朝廷以囉尚為益州刺史。詔去訖,羅尚即以家屬往任益州。李特使弟李驤以珍寶金銀迎羅尚,尚受之,以驤為騎督,使人請李特二人並郡守等會筵於成都。時廣漢太守辛冉入蜀,因說尚曰:「李特兄弟為盜賊,後必有異,宜因此會而斬之,不然後必為患。」尚先受其賂,故不從。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44
發表於 2015-6-21 14:13:04 |只看該作者
第四十三回     李特造反攻巴蜀



  初,朝廷以兵符至秦雍,令其召還流民,又遣御史馮該督之。李特兄李輔等始至蜀,盲中國方亂,不可復還。李特然之,乃遣閻式詣羅尚,求權督流民延至秋。李特使式催尚羅,尚以其言白與馮該,許之。以璽書下益州,條列六郡流民與特總督。
  而李特因討趙廞有功,該奏朝廷,欲加封賞。辛冉欲以為己功,不以實上,眾咸怨之。
  至是,冉等與李特兄弟搆怨。當羅尚督流民七月初起行,而流民散處梁、益州間,為人傭力,聞郡州逼遣;人人愁怨。
  且水潦方盛,年穀未登,無以為行資,特復求停至冬而行,辛冉以健為太守,李芯以為不可。冉性貪暴,欲殺流民首領,取其資貨。乃與李苾曰:「羅尚設關搜索,特為流民請留,流民皆感而待之,想率歸特。今不以行,久則有變,宜先討特。」
  苾然之,乃曰:「可出榜召募能殺特兄弟者以重賞,必有人執來誅之。」於是辛冉榜,使人各處分掛。李特密知,使人私取以歸,與弟李驤改之為募六郡豪傑,如能得流民一首者,賞帛百匹。於是流民大懼,皆歸特,旬日間至二萬人。特復遣式去求羅尚申期,尚許之。式還謂特曰:「羅尚威刑不立,冉等各擁強兵,與我等不睦,必懷害我之心。一旦為變,非尚所能制,宜為自備。」特從之,與弟李驤以兵分二營,繕甲治兵,以待冉等至。
  時冉聞李特分兵以備,乃與李苾率步騎二萬至夜來襲李特營。特放炮,發二營伏兵出擊之,冉、芯之軍死者甚眾。於是,流民推特行鎮北大將軍事,承制封拜,李流及兄弟李輔並弟李驤皆號將軍,攻冉於廣漢。
  次日,辛冉以兵出城,大罵流賊焉敢謀反!李特大怒,罵曰:「吾盡忠於國,汝何無故加兵夜攻?」於是兩下各拍馬持刀掩殺,不十合,冉大敗而逃奔德陽城。李特引兵入據廣漢郡。
  居數日,進兵攻成都,與蜀民約法三章,施捨賑貸,上下無滯,軍政肅然,蜀民大悅。
  卻說辛冉與李苾大敗,來見羅尚曰:「使君以李特兄弟為心腹,今日如何?」尚曰:「特本無反意,因卿等促劫流民,催其為亂。事既成,宜火速攻討,一面使人求救於梁州及南蠻校尉。」冉曰:「然。」於是,羅尚自將兵圍郫水,作營連延七百里,與特相拒。
  太安元年夏,河間王司馬顒聞流民李特兄弟為亂,即遣督護衛博前來討特。衛博以軍至梓潼,李特探知,使其子李蕩以兵五千來迎,兩軍皆遇於德陽。次日,兩下結陣交戰,李蕩出馬與衛博交鋒,未三合,博敗走,其眾悉降。李特乃自稱為大將軍、益州牧,招軍以攻羅尚。
  卻說齊王司馬冏久欲專政,以惠帝子孫俱盡,大將軍穎有次立之勢。清河王司馬覃,武帝孫也,年方八歲。冏乃上表,請立為皇太子。惠帝從之。以齊王冏為太師,東海王越為司空,盡領中書監。
  至八月,聞蜀李特謀反,復以張微為廣漢太守,令其起兵討特。張微既受詔,即以軍至德陽,抄小徑來攻李特大營。被李蕩聞知,以兵塞截中隘,張微兵不得出,盡被李兵上山以木石滾下,微兵皆死之;李特使李驤進兵攻成都之北,又使李流進兵攻成都之南,約會合兵共擊羅尚。時羅尚聞張微被陷,令辛冉率精兵二萬人前來攻李驤。時驤前驅已到成都之北,辛冉即以兵迎戰,與李驤交鋒,連戰十數合,勝負未分。正戰間,忽東南征塵起處,一彪人馬飛至。冉回頭視,旗上寫得分明,乃李流之兵,急欲以兵拒敵。前兵已至。驤見流兵到,大驅兵眾來戰。兩下夾攻,冉支駕不住,撥馬自逃,餘兵盡被殺死,得遁還者什一二耳。因此驤、流攻成都。
  時十二月,齊王冏驕奢擅權,起府第與西宮等,中外失望。
  侍中稽紹上疏曰:存不忘亡,《易》以善戒也。臣願陛下無忘金墉,大司馬無忘潁上,大將軍無忘黃橋,則禍亂之萌無由而兆矣。
  惠帝勿能用。齊王耽於宴樂,不入朝見,坐拜百官,符敕三選舉不均,嬖寵用事。南陽處士鄭方上書諫曰:大王安不慮危,宴樂過度,一失也;宗室骨肉,互相疑貳,二失也;蠻夷不靜,不以為意,三失也;百姓困窮,不聞謀救,四失也;義兵有功,久未論賞,五失也。有此五失,若不早救,誠恐家國難保厥終矣!
  齊王冏不能用之。孫惠亦上書曰:天下有五難、四不可,明公皆居之。冒犯鋒刃,一難也。
  聚致英豪,二難也;與將士均勞苦,三難也;以弱勝強,四難也;興復皇業,五難也;大名不可久荷,大功不可久任,大權不可久執,大威不可久居。大王行其難而不以為難,處其不可而謂之可,惠竊所不安也。殿下宜思功成身退之道,委重二王,長揖歸藩,則太伯子臧不得專美於前矣。
  齊王冏不能用,孫惠辭疾而去。醊謂曹摅曰:「孫惠勸吾委權還國,何如?」摅曰:「物議太甚。大王誠能居高慮危,褰裳去之,斯善之善者也。」冏不聽。王豹亦致牘於冏曰:河間、成都、新野三王以方剛之年,並興戎馬,處要害之地,而明公挾震主之威,獨據京都,專執大權,未見其福也。
  請悉遣王侯歸國,依周、召之法,以成都王為北州伯,治鄴;王為南州伯,治宛,分河為界,各統王侯,以夾輔天子可也。
  時長沙王義見豹上箋,因入謂冏曰:「小於離間骨肉,何不於銅錘下打殺之?」冏乃鞭殺之。豹將死,曰:「可懸吾頭大司馬門,見敵兵之攻齊也。」言訖而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45
發表於 2015-6-21 14:13:34 |只看該作者
第四十四回     長沙王攻殺齊王周



  卻說河間王司馬顒,亦恨齊王司馬同久專大權,威勢震主,欲舉兵攻之,恐力不足。當長史李含說之曰:「成都王至親,有大功,推讓遠藩,甚得眾心。齊王越親而專政,朝廷側目。
  今檄長沙王,使其討齊王,齊王必誅長沙王。吾因以為齊罪而討之,去齊立成都,除疏建親,以安社稷,大勛也。「顒曰:」然。「於是顒使人入朝,上表陳齊王冏罪惡,請長沙王義廢冏,以成都王穎輔政。使人去訖,遂舉兵,以李含、張方領兵趨洛陽。
  十二月,表至京師,冏見大驚,忙會百官議之。尚書令王戎曰:「二王兵盛,不可擋也,若以王就第,委權崇讓,庶可求安。」言未畢,冏從事中郎葛旟怒曰:「漢魏以來,王侯就第,寧有得保妻子者耶?可斬之。」百官震悚。戎偽藥發墜廁,得免。時李含兵屯陰盤,張方兵屯新安,使人持河間王檄與長沙王義,義即遣董艾襲之。義自將左右百餘人馳入宮,閉諸門,奉迎天於,攻大司馬府。齊王冏亦恃府中左右兵眾出戰。是日,城內大戰,惠帝驚得面如土色。親幸東門,會集御前群臣,死者相枕藉。連戰三日。齊王冏與長沙王義交鋒,未經一合,大敗而逃,餘皆潰散,冏被義執而斬之,揮兵入府,收其黨,並夷其三族,令李含、張方等以兵還長安。長沙王義奉天子還宮,自執朝政。然義雖在朝廷,事無巨細,皆使人詣鄴咨成都王穎。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46
發表於 2015-6-21 14:14:01 |只看該作者
第四十五回     羅尚以兵討李特



  二年春二月,成都李特以兵潛渡江擊羅尚,水上之軍皆散走,蜀中太守以小城降,李特入據之。惟取馬以供軍食,無侵掠百姓,赦境內,自號建初元年。蜀人見兩下交兵,恐兵入擾亂鄉村,咸相聚為塢以保二境。因見李特殺馬為食及赦境,不乾於民,諸塢皆送牛酒款待李特。特恐糧食不敷,分流民於諸塢就食。李流大驚,急入謂特曰:「諸塢新附,宜委其大姓子弟聚兵自守,以備不虞,何故散兵就食於塢耶?」特怒曰:「大事已定,但當安民,何為更加疑忌,使之離叛乎?」時朝廷已知李特占去州郡,遣荊州刺史宗岱等率水軍三萬來救。羅尚軍勢稍盛。況諸塢聞尚軍益振,皆有二志。參軍任叡獻計於尚曰:「李特散眾就食諸塢,驕怠無備,此天亡之時也。宜遣人密約諸塢,刻期同發,內外擊之,破之必矣。」尚從之,使人說諸塢,諸塢大姓皆願應之。
  羅尚至二月始發兵三萬來攻特營,李特急召諸塢。諸塢起兵反應羅尚,共擊李特,特兵大敗五十里。羅尚自引五千人馬出益州來迎敵軍,李特先自怯戰。又值初春,陰雲布合,雪花亂飛,軍馬皆冒風雪。羅尚驟馬提刀出陣,與李特打話。特曰:「汝何人,到此如何不降?」尚大怒,縱馬向前。李特挺槍彩迎,兩騎相交。尚撥回馬斜刺便走,李特趕來,轉過山坡,尚回馬大喝一聲,舞刀直取李特。特早攔截不住,卻撥回馬走。
  尚右手倒提寶刀,左手將套索把李特拖下鞍鞒馬上,擒回本陣。
  兩軍吶喊,李特軍便走。尚軍趕上,奪得百十匹馬,其餘走脫。
  尚叫休趕,綁縛特回益州,押在廳下。尚大怒,罵曰:「吾待汝不薄,命汝權督流民,汝何謀叛?今日被執,有何言說?」
  特無言對。尚怒,命左右牽出斬之,傳首洛陽。
  李流、李蕩、李雄收集餘眾,還保赤祖。李流自稱為益州牧,守東營,李蕩、李雄守北營。羅尚使督護何衝以兵二萬來攻南北二營。李流驅流民出戰,交馬只三合,李流之眾大敗而走,何衝乘勝以軍進抵成都。流入閉城自守,查點部下,李蕩中矛而死,雄等皆哭傷情,要與兄蕩報仇。時流雖是堅守,甚懼宗岱軍至,難以拒迎,心下欲主降尚,因與李雄等商議。李雄等迭諫休降,流勿聽。李雄乃誘流民曰:「今李益州欲降,若降,汝等何得全生?辛冉恨汝,必被坑之。不若火速從我盡力一戰,殺退羅尚等兵,可安性命。」流民踴躍答曰:「生死願從將軍之命。」於是,李雄即大呼流民各執兵出城,與何衝交鋒,大戰十餘合,遂殺退何衝諸軍,連追一百餘里方還。聞宗岱起兵,至半路而卒,其眾無主退還。李流甚慚,因謂李雄曰:「吾前日議降,今得汝殺退敵軍,甚是壯劍凡日後事,可與子謀。」由是,李流奇雄之才,凡軍事悉以任之。
  流又說使李雄取鄆城。汶山太守以軍拒迎,被雄殺之。李流徙軍屯鄆城,蜀民皆保險結塢以防之。時南入寧州,東下荊州,先被李特劫掠,城邑皆空,野無煙火。李流之眾皆饑餓無食,惟涪陵千餘家,依青城山處士范長生據之,流不敢攻。平西參軍徐舉獻計羅尚曰:「某雖不才,望使君委以守汶山,邀結范長生,共討李流,不日可平。」羅不許。舉大怒,去降李流。流使舉去說長生以糧應接其軍,長生從之,因此李流之兵復振。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47
發表於 2015-6-21 14:25:38 |只看該作者
第四十六回     張昌攻殺新昌王



  卻說新昌王司馬歆都督荊州,為政嚴急,失蠻夷心。因此,義陽蠻張昌聚黨五千人欲為亂。會荊州以調發武勇兵討李流,流民憚遠征,皆不欲行。詔書督逼。
  卻說張昌初得石冰,以兵五千降,著其為前部來寇揚州。
  刺史陳徽調兵出戰,皆敗走。於是陳徽引腹心數百逃遁,因是諸郡盡沒。江州、武陵、零陵、豫章、武昌等處州郡皆為張昌所破。昌更置牧守,皆賊盜小人,專以劫掠為務。劉弘大驚,急使陶侃等領軍三萬去擊張昌。侃引軍至竟陵,驅軍出戰。張昌以兵拒迎,兩下各自結陣。侃自將出陣前,大罵:「張昌逆夷,何敢謀反?」張昌大怒,舞刀便砍。佩以槍來迎,二人在陣鬥至二十餘合。張昌氣力不加,勒馬便走。陶侃揮軍追殺,殺得張昌大敗,逃於下雋山。而其眾悉降陶侃,惟石冰尚據臨淮。
  卻說陶侃自幼孤貧,為郡都郵。長沙太守方嗣見而異之,命其子與結交。後舉孝廉至洛陽,郎中令楊晫薦之於顧榮,侃由是知名。既克張昌,劉弘謂曰:「吾昔為羊公參軍,謂吾後當居其處,今觀卿必繼於老夫矣。」時荊州守宰多缺,弘請補選,朝廷詔許之。弘敘功銓德,隨才授任,人皆服其公。當上表以皮初為襄陽太守,朝廷議以初望淺,更用弘婿夏侯陟補。
  弘下教曰:「凡治一國,宜以一國為心,必若姻親然後可用,則荊州十郡,安得有十女婿然後為政哉!」乃復表「姻親舊制,不得相濫,皮初之勛,宜先酬之。」朝廷詔聽之。於是,勸課農桑,寬刑省賦,公私給之,百姓愛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48
發表於 2015-6-21 14:26:08 |只看該作者
第四十七回     桓穆北魏並諸國



  卻說北魏神元皇帝自太子沙漠汗死後,寵愛諸子,思念沙漠汗成疾,是年崩,享國共五十八年,壽一百零四歲。神元既崩,諸部大人乃立文帝少子弗政為帝。帝刑政寬簡,百姓懷服,在位一年而崩。諸部大人又立神元帝少子祿官為昭帝。祿官既承大位,選日朝會諸部大人。時諸部大人畢至,俱各拜起立兩邊。昭帝與諸部大人議曰:「我欲分國為三部,一居上谷北、濡源西,東接宇文部,我自統之;一居代郡之參合坡北,使文帝長子猗竾統之;一居定襄之盛樂城,使文帝少子猗盧統之,其議如何?」諸部大人曰:「大王所為,無可無不可也。」於是,昭帝即降詔,封猗竾為桓帝,封猗盧為穆帝,各授以兵五萬人,命其統領諸部大人往二處去訖。
  其時先是神元與晉和好,並不動刀兵。卻說穆帝猗盧引所部軍馬出並州,遷雜胡去北,自徙都雲中、五原、朔方城,其地乃是匈奴烏桓國王所統,被穆帝引眾霸居之。匈奴主烏桓國王聞知,乃引所部大兵十萬前來爭奪。穆帝猗盧亦領軍五萬出迎。烏桓國王兵分兩路掩至,猗盧身先出陣,來殺匈奴之兵。
  諸部大人見穆帝當先向前,眾領軍盡力擊之,烏桓國王兵大敗,諸部連追一百餘里。烏桓國王勢孤力寡,引殘兵走還國。猗盧追趕至杏城之北八十里,迄長城與晉分界而回,招兵買馬,積草聚糧不提。
  卻說桓帝猗竾引所部五萬人馬渡漠北,占西路為都,分軍守把險隘。其地乃是烏戈國王所統。烏戈國王聞知猗竾占其西地,心中大怒,乃引所部人馬及兵十萬前來攻討。猗竾王大驚,遂喚魯供、餘光先帶一萬人馬守西關,臨行囑供、光曰:「如十日內失之關隘,必斬你二人;十日外失了關,不干你二人事。
  我親率大軍隨後便至也。「二人領了將令,是夜便行。魯仁進曰:」兄弟魯供性躁,恐誤大事,某當代往。「猗竾王曰:」你與我押送糧草,隨後接應。「
  卻說魯供、餘光到關上,堅守關隘,只不出戰。烏戈國王選軍人能言快語者來關下大罵猗竾王,毀辱太甚。魯供大怒,要提兵下關廝殺。餘光諫曰:「此時烏戈國王見我兵不出,故來相激,將軍不可出戰,待主公大隊軍馬來時,自有主意。」
  因此止祝烏戈國使軍人日夜輪流數番來罵,魯供大怒,只要廝殺,被餘光苦苦哀告所阻。當時已過九日了,魯供在關上看時,烏戈軍都下了馬,坐在關前草地上罵。魯供見了,即備馬點起五千兵馬,開關殺將下來。餘光聞知,恐供有失,領兵隨後接應。烏戈軍棄馬拋戈而走。魯供得勝,領軍趕去,餘光驟馬來趕,請供速回。烏戈大軍殺來,魯供抵擋不住,折軍大半,殺出重圍。魯供、餘光急往關上奔時,山背後兩軍截住,左是烏戈王,右是西水王。魯供等見腹背受敵,不能復關,乃棄關引眾而走。烏戈王等引兵隨後追趕。
  其時桓帝猗竾,招集各處軍馬已齊,次日起行。魯仁為前鋒,軍行之際,正遇魯供、餘光敗回。魯仁方知失了西關,乃下住營寨,與餘光、魯供接著。過了一日,猗竾王大軍方到,供、光前去請罪。猗竾令紮下營寨,喚魯供、餘光問曰:「與你十日限,緣何九日失了關隘?」供曰:「烏戈軍無般不罵,某等因見彼軍懈怠,乘勝趕去,不想中賊機彀。」猗竾曰:「魯供年幼躁暴,餘光你須曉事。」光曰:「我累諫不聽,當日光在關東點視糧草,將及知道,小將軍已自下關去了。光恐有失,因此亦引兵接應。」猗竾大怒,喝斬魯供。一班兒諸將皆跪下告饒,猗竾方曰:「權且記罪,後有功可贖,如無功必誅。」因是魯供伏罪而退。猗竾次日傳令,進兵直叩西關。魯仁曰:「可先下定寨柵,然後打關未遲。」猗竾方始教軍砍伐樹木,立起排柵,分作三寨。左寨魯仁,右寨夏淵,中寨自領。
  次日,西軍哨馬直到寨前,猗竾並三寨大小將校起追西軍哨馬,未上十數里,西軍全隊亦到,兩邊各自佈陣。猗竾自出,立於門旗下,看西兵人人勇猛,個個英雄,各執長槍,排列陣腳。門旗開處,中間湧出一員大將,紅袍銀鎧,白馬大刀,生得目如傅漆,唇若塗朱,腰細膀闊,聲雄力猛,乃即烏戈國王。
  上首乃西水國王,下首乃代山國王。見猗竾在陣前,高聲大叫曰:「汝何故侵犯我之國王!此仇必與汝賊勢不兩立。」言訖,三人各舞大刀,殺過陣來。猗竾欲出迎敵,背後王示出曰:「割雞焉用牛刀,大王請看小將出陣。」王示拍馬挺槍出迎,與烏戈國王兩騎交鋒。戰不數合,示兵大敗。魯仁等殺出助戰,皆敵不住,被西軍混殺,卻得魯供引一軍死拒定寨柵,西軍方退。
  猗竾傳令固守,亂動者斬。諸將告曰:「西兵甚是強壯,盡使長槍。若非選擇前鋒以迎之,則難擋也。猗竾曰:」戰與不戰皆在於我,雖有長槍,安能便刺汝等也?諸將皆堅壁觀之,賊自退矣。「諸將退而言曰:」主人自來征戰勇敢當先,如今一敗烏戈,何如此弱也?「因是各不知其主意。次早,細作報來,西關昨日又添十七個國王,來合兵七萬相助烏戈,乃是羌胡部落人也。猗竾大喜。至日脯時,細作又報入中軍來,說烏戈又添十三個國王,共合兵六萬相助。猗竾在帳大笑,置酒作賀。諸將問曰:」烏戈添兵,大王歡喜,何也?「猗竾曰:」待吾破了卻對汝說。「諸將皆暗笑之,自此相持三個月餘。
  忽一日,猗竾集諸部將佐至帳下,謂魯仁曰:「今烏戈盛兵皆在西關上,此去西隴必無準備,是賊之無謀也。卿等領二萬人從北逕度嶺西,直入隴中截之,吾自領部佐穿西關左路,燒其糧草。夏淵引五萬大軍打關搦戰,待其出戰,卻舉火為號,三下進兵,可破西軍矣。」計議已定,諸將各依計而行。是夜,魯仁、魯供以兵二萬渡嶺西去了,猗竾自領兵亦穿關左,去燒糧屯。次日,夏淵以兵五萬殺上西關。烏戈王與西水王、代山王見軍至,各點起大兵出戰。未及交鋒,夏淵便走。烏戈國王率諸國王驅兵追趕,未上十里之程,追兵傳報猗竾引軍抄左路上關,放火燒了糧蓄。烏戈大驚,正欲回兵,又報道稱說魯仁兄弟陰入西隴,截我兵歸路。烏戈慌亂,急引諸王殺還關上。將及至關,已被猗竾橫攔截住相殺,烏戈王傳令,教休要戀戰,退復西隴。於是,諸國王各盡力衝過西關,猗竾與夏淵合兵後追,烏戈王大兵穿至西隴,被魯仁以軍敵住,不能前進。烏戈國王乃自引本部兵穿陰谷而逃,走還本國。西水十餘國見烏戈王走了,急欲奔逃,已被截住歸路。欲戰時主兵甚銳,無奈只得倒戈卸甲,自縛伏道請降。猗竾一見,教釋其縛,帶還大寨。
  猗竾置酒款待三十餘國諸王,皆以善言撫慰其心,令其各還本國,去訖。
  諸將問曰:「前日烏戈王得勝,日日添兵,羌部齊集而來三十國,諸將膽顫心驚,大王反加歡喜,置酒作賀,此意何也?」猗竾王曰:「前日烏戈添兵,兵無紀律,兵多心必不一。
  吾用火攻焚其糧草,食絕無依,眾心必亂也。且三十餘國若一一從頭去征,非十年安可服也?今全集在此,一計破之,功成一旦,吾故喜也。「於是諸將曰:」大王天資高遠,智量宏深,我等不及也。「猗竾王曰:」非吾一人之力,皆賴卿等之力也。「言訖,傳令班師還國。猗竾王人物生得英杰魁梧,戰馬不能勝其坐,乘車駕大牛而行。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49
發表於 2015-6-21 14:26:36 |只看該作者
第四十八回     二王起兵攻長沙



  第四十八回至八十回,起自西晉惠帝太安二年癸亥歲九月,止於西晉懷帝永嘉九年辛未歲六月,首尾共九年事實。
  九月,卻說河間王顒初用李含計,欲俟齊王醊殺長沙王,因而討之,遂廢帝,立成都王穎,以己為相。既而不如所謀,心甚不樂。穎亦恃功驕恣奢侈,百度廢弛。嫌義在內,不得逞其欲,欲與顒共攻義。盧志諫曰:「明公委權辭寵,時望美矣。
  今且屯兵關外,公服入朝,此霸王之事也。「穎不聽。參軍邵續諫曰:」人有兄弟如左右手。今明公欲當天下之大敵,而先廢一手,可乎?「穎亦不聽。使人會河間王顒,一同上表,道長沙王義論功不平,與僕射羊玄之、將軍皇甫商專擅朝政,請遣義還國及誅玄之等,如不從,即舉兵。使人以書來見顒,顒大喜曰:」吾久欲為此矣,恨力不加。「即回書與穎,共上表後各起兵,使人去訖。於是二王同遣人上表於朝,惠帝覽之,大怒,即頒詔與使回曰:」穎、顒敢舉兵向闕,吾當親率六軍以討之。「因是以長沙王義為太尉,都督中外諸軍事,令其點軍預防守城。
  卻說使人回以手詔示顒,顒大怒,以張方為都督,將精兵七萬人東趨洛陽。穎引軍屯朝歌,以陸機為前鋒都督,令粹、牽秀、石超等軍二十餘萬向洛陽。機以羈旅事穎,一旦居諸將之右,粹等心皆不服。孫惠勸機讓都督於粹,機曰:「彼將謂機首鼠兩端,所以速禍也。」因此不聽。惠帝聞二王兵至,即召長沙王義督六軍,帝自親征,軍至十三萬。義使皇甫商將一萬軍拒張方,兩軍會於宜陽。
  時皇甫商出陣,與張方交戰十數合,商不能敵方,因此大敗而走。惠帝得衛兵保走於荒山,羊玄之憂懼而卒。帝無食,投一莊安下。其莊上一太公出接入內,以酒食款待,又以糧給軍餉。惠帝問其姓名,太公道:「臣姓緱,祖居在此。年已六十餘,無嗣,止生一女。年紀十八,能通十八般武藝,未曾許配他人。」帝悅之,命女見。緱公即喚女兒出來,山呼拜訖,帝命平身。緱氏曰:「陛下在上,臣妾不敢。」帝見緱氏生得姿容妍嫩,因與緱公曰:「朕自才人謝氏被賈後害後,未曾選聘。朕欲以汝女為才人,卿意云何?」緱公曰:「恐不堪幸。」
  帝曰:「朕意已悅,卿勿容辭。」於是緱公命女兒與帝侍寢,因留帝在莊歇數日。
  時牽秀聞知帝在緱莊,乃引兵五千,前來圍住莊院。帝大驚,緱氏曰:「陛下勿懼,臣妾自能退兵。」帝稍心安。緱氏披掛執槍,帶莊客五百人,各執兵器出戰。牽秀以兵排開,與緱氏交鋒,軍器並舉,大戰二十餘合。緱氏容顏不變,氣力愈強。牽秀恰好遮攔得住,不能取勝。二人又戰數合,牽秀氣力不加,撥開軍器,勒轉馬頭,望本陣便走。緱氏驅莊客一擊,殺得秀兵大敗而逃。
  卻說張方既殺敗皇甫商,引兵殺入京城,縱兵大掠,城內百姓死者萬計。長沙王義自宜陽戰敗,不知帝之下落,使人探知在緱家莊,遂引軍尋至莊上。君臣相見,俱各流涕。義請帝還京,惠帝與緱氏一同回。至建春門,會司馬穎遣將軍傅咸助陸機攻城,正遇帝軍回京,咸以兵攔住歸路。長沙王義急使司馬王瑚以五千精兵出突,咸舉刀拍馬直取王瑚。王瑚持戟來迎,兩馬相交,兵器並舉,刀來戟撥,戟去刀攔。二人約戰十合,咸被王瑚一戟刺於馬下,眾軍踴突向前,將咸斬之。長沙王義謂瑚曰:「兵貴神速,汝即以此得勝之兵去攻機,吾保聖上回宮。」瑚然之,大喊一聲,乘勝殺入大營,引五千軍來攻機營。
  機令堅壁,妄動者斬。超不聽,以兵出迎,與王瑚戰,被殺之。
  機措手不及,被王瑚以精兵一衝一突,攻入大營。機兵莫能抵敵,大敗而生。赴七里澗,被瑚軍趕上,又殺一陣,死者積草,澗水為之不流。
  初,宦人孟玖有寵於司馬穎,盂玖自恃於穎,欲用其父為邯鄲令,陸機固執不許,曰:「此縣公府掾資,豈有黃門父居之耶?」玖深恨之。玖弟超是機小督,未戰,縱兵大掠,機錄其主者欲斬之。超將鐵騎軍入,麾而奪之,顧謂機曰:「貉奴能作督不?」機司馬孫拯勸機殺之,機不能用。及王瑚來攻,超不受節度,輕兵獨戰,敗死於陣。及此盂玖疑超被機殺之,因譖於司馬穎曰:「陸機有二心於長沙王,宜早為之。」穎未信。牽秀、王粹等素餡事於玖,相與證之機懷二意。穎於是大怒,使秀將兵收機。
  卻說陸機聞牽秀至,釋戎衣,著白袷,與秀相見。為箋辭穎而歎曰:「華亭鶴唳可復聞乎?」牽秀遂殺之。穎令收陸雲及孫拯下獄,記室王統、察克等流涕固請,穎惻然有宥雲之色。
  玖扶穎入內,催令殺之,夷其三族。又使獄吏究拷孫拯招二陸二心之謀。獄吏掠孫拯數百,兩踝骨見,終言機冤屈。吏知拯義烈,謂曰:「二陸之枉,誰不知之?君何不愛身乎!」拯仰天歎曰:「陸君兄弟,世之奇才,吾蒙知愛,今既不能救其死,復忍從而誣之乎!」獄吏對玖言孫拯不肯招認二陸貳心之謀,玖等令獄吏詐為拯招之辭進穎,亦夷三族。拯門人費慈宰竟詣獄,明拯冤屈。拯譬遣之曰:「吾義不負二陸,死自吾分,卿何為爾耶?」慈宰曰:「君既不負二陸,僕又安可負君?」固言拯冤。玖怒,亦同殺之。天下人人皆為含冤。
  十二月,長沙王義奉帝以大軍過張方營時,方見帝乘輿而至,乃退其城,不敢交鋒。方大敗,退五十餘里。眾懼,欲夜遁、方急謂眾曰:「勝負乃兵家之常事,今雖一敗,不足為慮。
  況善用兵者因敗為成,今我更前作壘,出其不意,此奇策也。「
  於是,乃夜以兵漸進逼洛城七里,築壘數重,外引廩谷以足軍食而守之。意待城內糧盡,入攻之,必克洛陽也。
  義既得勝,以為方不足憂,及聞方壘成,遣軍攻之不利。
  司馬穎之兵進逼京師,公私窮踧,米一石值萬錢。詔命所行,一城而已。猶豫之際,驃騎主簿祖逖言計於義曰:「臣有一計,可退方兵。」義曰:「何計?」祖逖曰:「雍州刺史劉沈忠義果毅,其兵力足制河間,宜啟聖上,命沈舉兵攻司馬顒.顒窘急,必召張方以自救,此乃孫子圍魏救趙之良策也。」義從之,即以其計奏惠帝,使人持詔令劉沈發兵,去攻河間。劉沈奉詔,合七郡之眾二萬餘人,趨攻長安。
  十二月,卻說議郎周圯等起兵江東,欲討石冰,未有主將,乃推前吳興太守顧秘為揚州都督,傳檄州郡,命殺石冰。所署將吏前侍御史賀循、廬江內史華覃,及彤陽尹葛洪、甘卓皆起兵以應顧秘,兵勢大振,來攻冰。冰大驚,乃使部將黃仁以兵二萬五千拒戰。與周圯交鋒,未三合被圯斬於馬下,餘兵潰走。
  圯以兵長進。石冰聞得黃仁被斬,乃退兵趨攻壽春。征東將軍劉准聞知冰至,大懼,不知所為。廣陵度支陳敏統眾在壽春,謂准曰:「此等小人皆不樂遠戌,因朝廷逼迫成賊,為群烏合之眾,其勢易離,將軍何必憂慮,請為公破之。」准大悅,曰:「如卿所言,賊無難制,更調五千人益卿為先鋒,去拒討之。」於是,益領軍五千人出拒石冰。
  閏十二月,李流得疾危篤,聚諸將於府中,垂涕言曰:「吾恐不久於人世。前軍李雄英武,殆天所相,可共受事,汝等宜善事之。」言訖而卒。諸將營葬,遵其遺命奉李雄為主,領益州牧。李雄以其眾入據鄴城,屯數日,引眾攻成都。羅尚聞知,即領兵出城結陣,親與李雄對壘,兩下對住陣腳。羅尚拍馬向前,大罵曰:「流賊,朝廷有何負汝,無故大逆!」李雄亦罵:「吾父遭汝所害,誓不與你同天地,共日月!」言訖,驅兵交戰,不三合,羅尚大敗,即走入城。恐寡不敵眾,乃與陳堅商議,領家屬百餘人走回許都。李雄領眾入據成都。
  卻說羅尚被李雄殺敗,逃至江陽,遣使上表,奏失益州之事。惠帝頒詔,令羅尚權統巴東、巴郡、涪陵三郡,以供軍賦。
  尚雖得三郡,糧草不給,遣別駕李興詣荊州劉弘借糧。弘以三萬斛給之,尚賴此以存。李興見劉弘兵盛糧多,乃言於弘曰:「興雖不才,願留為帳下一參軍,使君肯容乎?『』弘奪其手版而遣曰:」羅公孤軍狼狽,無人戮力討賊,安敢奪卿?火速回去!「於是,李興滿面羞慚而回,去訖。
  卻說流民在荊州者十餘萬戶,羈旅貧乏,各為盜賊。弘大給其田,與之耕種。擢其賢才,隨資敘用,流民遂安,不為盜矣。
  卻說幽州都督王濬,即王沈之子也。濬以天下方亂,欲結援夷狄,乃以一女妻務勿塵,一女妻宇文素怒延,又表以遼西郡封務勿塵,朝廷許之。於是王濬與夷狄樹黨而立,以觀天下。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50
發表於 2015-6-21 14:27:05 |只看該作者
第四十九回     張方炙殺長沙王



  永興元年,是歲僭國二,卻說長沙王屢破穎兵而未嘗虧奉惠帝之禮,雖城中糧食日窘,士卒無有離心。張方以為洛陽未可克,欲引兵還長安,其如東海王越因妒忌長沙王執政,陰欲殺義。奈力不及,見成都、河間二王兵馬圍城,欲為內應殺義。
  聞張方欲退兵,慮事不濟,潛謂殿中諸將士議曰:「今成都、河間二王各以強兵外攻,非為聖上,乃恨長沙王義為政不均,故來討之。況城中裡無糧草,外無救兵,不久皆為擒矣。何不今夜卿等護我收長沙王義,則二王之兵不戰而自退矣,可保國家無危。」諸將聞言從之,於是暫退。
  至初更,俱集於帳下,悄地入營,將長沙王執之。次早入朝,奏曰:「今成都、河間二王謀反,皆為長沙王之故,起兵至關,目今糧草日盡,救兵無望,臣等請廢長沙王義為庶人,二王始肯退兵,不然社稷將危。望陛下火速降詔,以安眾心。」
  帝曰:「義忠於寡人,不有過舛,豈可廢之?」越與將士皆奏曰:「長沙雖無罪,寧可廢一人以安社稷,不可因一人以害蒼生。」帝被越並諸將士所逼,不得已下詔,免長沙王義官,令其徙居金墉城。改年永康,大赦滿城百姓,命開城門放成都王穎入城。
  時諸將士既開城門,見外兵不盛,心甚悔之,欲更謀劫長沙王為將以拒司馬穎。越聞此消息大懼,連忙遣心腹人密告知張方,使其將長沙王義謀殺之。方得此意,即令軍士攻入金墉,將義縛至軍前,張方命左右斬之。義曰:「吾無罪。況乃金枝玉葉,誰敢殺我?」方大怒,命左右將義綁於柱上,四圍以火炙殺之。方之軍士見之,亦為之流涕。司馬穎既入京師,朝見惠帝,自為丞相,以東海王越為尚書令,乃以穎眾復還鎮於鄴城,遣石超率兵屯十二城門。殿中宿衛將士凡為穎所忌者,皆令殺之,悉代去宿衛之兵,以布其腹心。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0 05:5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