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小黑明融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軍事] [楊爾增]兩晉五胡十六國演義(全文完)  關閉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21
發表於 2015-6-30 17:46:46 |只看該作者
第二二○回     桓溫率眾出伐秦



  甲寅十年,卻說揚州刺史、大將軍殷浩連年北伐,出師屢敗,糧械都盡,朝野生怨。
  卻說征西將軍桓溫,少與殷浩齊名;及長,溫素忌於浩。
  忽聞殷浩北伐,被降人姚襄殺敗山桑,乃遣人入朝上疏,數浩之罪。晉帝得疏,讀曰:按大將軍殷浩,過蒙朝恩,叨竊非分,以兵北伐,三年損折軍將過其半,未曾取得尺寸之土,空竭國家無限鬥斛之存,致使華夏鼎沸,黎元珍瘁,社稷傾危之憂將及,若不加罪,則海內士民怨變,臣請廢浩,江左始安。
  卻說晉帝看疏畢,不得已降詔,遣使免浩為庶人,徙之於東陽信安縣,以王述為揚州刺史。
  卻說殷浩被帝遣使降詔兔為庶人,徙於信安。浩雖被黜,吟詠不輟,雖家人不見有流放之戚,但終日書空,作「礎礎怪事」四字而已。時浩外甥韓伯隨至徙所,經歲辭歸。浩送韓伯至渚側,詠曹顏遠詩云:「富貴他人合,貧賤親戚離。」因而泣下,分手回歸。
  卻說征西將軍桓溫,謂郗超曰:「殷浩有德有言,向為令僕,足以儀刑百揆,朝廷用違其才耳。」桓溫欲以浩為尚書令,遣人以書告之,浩得書大喜,欣然回書,寫已了,慮有謬誤,閉開十數次,竟達空函,與來人歸。溫見大怒,由是遂絕之。
  浩久不得溫書,以為惑己,後憂一月而卒。
  桓溫自黜殷浩之後,內外大權,一握在手,事無巨細,要行即行,要止即止。朝中大臣,各懼其勢,凡有萬機,皆先咨知。桓溫既握重權,行事皆不奏帝。是時桓溫有平天下之志,遂問謀於參軍孟嘉。
  九月九日,溫宴諸將於龍山。時僚佐畢集,軍士盡著戎服,忽有大風至,吹落孟嘉頂上之帽。嘉不知覺,諸官皆笑。溫因命孫盛作文嘲之,嘉即答之,其文甚美。嘉好酣飲,愈多不亂。
   溫因謂嘉曰:「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嘉曰:「公未得酒中趣耳!」時桓溫問之曰:「孤今聚有豪傑之眾,胸蘊文武之才,幸挾震主之威,意欲經營天下,愁有不賞之功,此事如何可以保全後世也?」嘉曰:「竊見晉室不可復業,胡人不可盡除,為將軍計,不如挾天子而令諸侯,收三秦,取漢中,如不克,即入蜀而據其地,宜鼎足而立,以觀天下之釁。今者北方誠多務,不如因其多務,剿滅三秦,進伐苻氏,盡關中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以圖天下,此裔帝之業也。」溫曰:「今盡力一方,冀以輔晉室耳,此言非所及也。」嘉曰:「人皆可以為堯舜,但恐將軍不肯為耳!」溫大喜,披衣起謝曰:「承教誨,富貴同享也。」於是桓溫意決,乃統步騎四萬伐秦。使人上表,不待詔許,拜表即行。自以兵從襄陽入均口南鄉,步兵自浙川取武關;又命司馬勛以軍出子午谷伐秦。軍將至灞上,桓溫遣司馬勛以銳兵五千,倍道而進,攻上洛,此無備,被勛攻陷,獲秦荊州刺史郭敬。又進攻青泥,破之。
  秦王健聞知大懼,乃使太子荷萇等率眾五萬拒溫,戰於藍田,秦兵大敗。溫轉戰而前,進至灞上,萇等率兵五千退屯城南。健與老弱六千,退守長安小城,悉發精兵三萬,遣大將軍雷弱兒等,與萇合兵以拒溫。溫以精兵二萬,分二翼而進,與秦兵相遇,復戰於藍田。雷弱兒大敗,退五十里別屯。溫大軍進屯灞上,時三輔郡縣皆來降溫,溫撫諭居民,使安堵復業。
  民爭持牛酒迎勞,男女夾路觀之,耆老有垂泣者,曰:「不圖今日復睹官軍矣!」
  卻說姚襄聞知桓溫大敗秦兵於藍田,恐其攻己,乃遣人降燕。燕王慕容雋納之,方知桓溫敗秦,與群臣議封諸王以待拒晉,群臣皆奏可。於是燕王雋以恪為大司馬、錄尚書事,封太原王;評為司徒,封上庸王,霸為吳王,德為梁公,暐為中山王,陽騖為司空。初,燕王皝奇霸之才,故名之曰霸,將以為世子,群臣諫而止。然寵遇猶逾於世子,由是雋惡之。以其嘗墜馬折齒,更名曰缺,尋以其應讖文,更名曰「垂」,遷侍中、錄留台事,徙鎮龍城。垂大得東北之眾,燕王雋愈惡之,遂召還京。五月,卻說江西流民郭石等千餘人,執陳留內史官劉任,降於姚襄,建康震駭。帝以尚書周閔為中軍將軍,以兵屯中堂。
  謝尚自歷陽還,帝詔入衛京師,因江候守。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22
發表於 2015-7-2 01:19:59 |只看該作者
第二二一回     王猛披褐謁桓溫



  史說王猛,字景略,北海劇人,少貧賤,以鬻畚為業。嘗貨畚於洛陽,乃有一人貴買其畚而云:「無銀」,自言家離此不遠,可隨我去,取銀於你。猛利其價而從之。行不覺路遠,忽至深山,見一父老,鬚髮皓然,據胡牀而坐,左右十餘人,其人引猛進,猛拜之。父老曰:「王公何緣拜也?」因此乃十倍償其畚銀,遣人送之。猛既出,返視之,乃嵩岳高山也。猛始知其父老者,乃嵩之神,稱其王公者,知後必當貴,由然自重也。猛豐資俊偉,謹重嚴毅,器度雄遠。尤善好學,倜儻有大志,不屑細務,是以浮華之士,咸輕笑之。猛悠然自得,隱於華山,從師王佐先生,是以胸懷佐世之才,希遇龍顏之主,由然斂翼待時,候風雲而起。
  時猛忽聞桓溫入關,而披褐謁之。直入中軍,一見桓溫,便談當世之務,捫蝨而言,旁若無人。溫異而問之曰:「吾今奉天子之命,將銳卒十萬,為百姓除殘賊,而三秦豪傑未有至者,何也?」猛答曰:「公不遠千里,深入敵境,今長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知公心,所以不至也。」溫聽訖,默然無以應。徐曰:「江東無卿比也!」於是溫重猛,賜其車馬,欲署猛為謀軍祭酒。猛辭曰:「本欲扶佐明公,掃滅妖塵,奈本師年老,無人奉養。且今病重,待其百歲後,即來聽教耳。」
  言訖,拜辭而去。溫堅意留之不住,只得與回。
  時王猛辭桓溫,回見師父王佐先生曰:「我謁桓溫,桓溫賜車馬,拜我高官,吾以師父年老力辭得還。」王佐曰:「你與桓溫,豈並世哉?不必懷憂,更在此間一年,必有人來聘你,富貴非輕,何用遠涉而隨他人乎?」猛從其言。
  卻說桓溫初起兵時,糧食不敷,諸將以為憂。溫曰:「諸君勿憂,吾大軍若到秦境,麥熟可取為糧,何必為慮乎?」諸將以為然,及至此而麥悉被秦人芟之,因此溫軍絕食。至六月,參軍孟嘉上言曰:「三軍無食,何以用兵?不如暫退,待來年麥熟,再整兵來與戰。」溫曰:「奈關中百姓相隨與我,安忍棄之?」嘉曰:「可令人遍告百姓,有願相隨同行,不願者從便。」時關中百姓若老若幼,皆齊聲應曰:「我等就死,亦隨將軍還晉。」言訖,關中計有三千餘戶,皆號泣先行。次後桓溫下令,三軍拔寨起行。
  卻說秦王健聞知桓溫退,乃遣苻雄率兵一萬,追溫趕至,戰於白虎源。桓溫兵思歸,無心戀戰,因是不利,大敗,死者萬餘人。初,溫指望秦麥為糧,既而清野以待之。溫軍乏食,徙關中三千餘戶而歸。又補秦太子苻萇等隨後追擊,溫至潼關,溫軍屢敗,失亡不計數。時苻雄率兵方攻司馬勛,溫交大敗,並還漢中。
  昔溫之屯灞上,順陽太守薛珍勸溫逕進逼長安,溫弗從。
  珍以偏師獨濟,頗有所獲。及溫退,乃顯言於眾,自矜其勇,而咎溫之持重,溫聞知,殺之。
  時秦太子萇追桓溫,中流矢死。
  淮南王苻生幼無一目,性魯暴,其祖苻洪常戲之曰:「吾聞瞎者只一淚。」生怒,引佩刀自刺,目出血曰:「此亦一淚也!」洪大驚鞭之。生曰:「素性愛刀槊,以不堪鞭棰。」洪謂健曰:「此兒狂悖,宜早除之,不然必破人家,可將殺之。」
  健曰:「兒自應改,何可遽爾?」及長,力舉千鈞,手格猛獸,走及奔馬,擊刺騎射,冠絕一時。強後欲立太子晉王柳,秦王健以讖文有「三羊五眼」,至是乃立生為太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23
發表於 2015-7-2 01:20:28 |只看該作者
第二二二回     秦苻生妄殺大臣



  十月,秦王健弟東海王苻雄侔,健哭之嘔血,謂百官曰:「天不欲吾平四海耶?何奪我元才之速也!」雄以佐命元勛,位兼將相,權侔人主,而謙恭泛愛,遵奉法度,故健重之,常曰:「元才,吾之周公也!」雄卒,乃以其子苻堅襲爵。堅性至孝,幼有志度,博學多能,交結英俊,呂婆樓、強注及略陽梁平老,皆與之善。其時秦國大饑,民皆餓死。
  乙卯十一年春二月,秦大蝗,民食百草無遺,牛馬無食,皆相啖毛。
  卻說秦王苻健勤於政事,數延公卿,咨講治道。承趙人苛虐奢侈之後,易以寬簡節儉,禮士崇儒,由是秦人悅之。至是寢疾,引太師魚遵、丞相雷弱兒、司徒王貴、司空王墮、尚書令梁楞、僕射梁安、段純等,受遺詔輔政。謂太子生曰:「六夷酋帥及大臣執權者,若不從汝命,宜漸除之!」言訖卒。生即位,大赦,改元壽光。群臣奏曰:「君父新喪未除,便即改元,今改元非禮也。」生怒,乃將純殺之。
  九月,有中書監胡文見天文屢變,乃言於秦王生曰:「北有孛星於大角,熒惑入東井,不出三年,國有大喪,大臣戮死,願陛下修德以禳之!」生曰:「皇后與朕對臨天下,可以應大喪矣。毛太傅、梁車騎、梁僕射受遺詔輔政,可以應大臣矣!」
  文未及對,秦王生即召武士殺皇后及王貴、梁楞、梁安等數十人。由此百官懼怕,內外驚駭。
  卻說苻生,是苻健第三子,幼而無賴。健死,僭即大位。
  生雖在諒陰,游飲自若,荒耽淫虐,殺戮無道。長安大風,發屋拔木,秦宮中驚擾,或稱賊至,宮門晝閉,五日乃止。如此災星疊見,強太后弟光祿大夫強平諫曰:「今天數示災異,陛下初登大位,宜親萬機,攬行政事,何故荒於淫飲,而放無道之桀紂耶?若尊性不易,誠恐禍起蕭牆,災生嬪宮也。」秦王生大怒曰:「汝何自妖言,以惑朕聽耶!」言訖,即令武士將強平鑿其頂而殺之。強太后憂恨而卒。
  自太后、強平死後,處處狼犬咬人,人莫能捕,傷人殊甚。
  百姓皆逃入城而居,因此遂廢農業。群臣又奏秦王生曰:「今狼犬無故傷人,人不能制,此乃天災所應,望陛下設醮禳之!」
  荷生曰:「天豈不愛予群生,乃以百姓犯罪不已,專助朕而殺,以施刑教故耳!」復下詔曰:朕受天命,君臨萬邦,有何不善,而謗瀆之音佈滿天下?
  殺不滿千,而謂之殘虐;行者比肩,未足為稀;方當峻刑極罰,復奈朕何?
   自去春以來,潼關之西,至於長安,虎狼食人,群臣請禳之。生曰:「野獸饑則傷人,飽當自止,何禳之有?且天豈不愛民哉?正以犯罪者多,故助朕殺之耳!」
  時有司天台太史令又奏曰:「臣夜觀天象,見太白犯東井,東井乃秦人分野。太白是罰星,必有暴兵起於京師。」苻生又曰:「星入井者,必將渴耳,何所怪乎?」又弗聽。
  秦司徒王墮,性剛峻。董榮及侍中強國,皆以佞幸進。墮嫉之如仇,會交天變,榮因言於生曰:「今天星屢變,宜以貴臣應之。」生曰:「何人可?」榮、國對曰:「貴臣無如王墮可!」生即將司徒王墮殺之,於是群臣戰慄,民皆離心。
  卻說涼王張祚淫虐,暴中怨憤。祚惡河州刺史張歡之強,使索孚前去代之。孚來河州入見歡曰:「奉涼王命,孚代公刺河州,請足下還京。」歡大怒曰:「吾知涼王無道,淫虐百姓,今召我還,必有害我之心。」因令右右執孚斬之,遂起兵一萬,傳檄州郡,稱說祚罪,再立曜靈。會將軍宋混,合軍三萬人,殺奔前來。涼王祚傳知令衛兵五百,執曜靈殺之,混等聞知,為之發哀,情動三軍。眾至姑臧,張歡弟張琚,率眾開門納之。
  歡眾入城,當趙長懼罪,奔走入閣,呼張重華母馮氏,立曜靈弟玄靚為王,以安眾心。諸將不服,攻長殺之。時祚失眾心,諸將莫肯為之援者。反將祚殺之,梟首號令,城內咸稱萬歲。
  時張琚、宋混收兵內殿,上玄靚為大將軍、西平公,復稱建興四十三年。時玄靚年始七歲,張歡撫慰百姓已了,乃入殿推玄靚為涼王,自為都督中外諸軍事、尚書令,宋混為尚書僕射。
  十月,卻說秦丞相雷弱兒,性剛直,以僕射趙韻、董榮亂政,每公言於朝,見之常切齒。韻、榮譖之於秦王生曰:「丞相弱兒,接外國金多,欲使外國來攻,許為內應。」秦王生信之,遣衛兵五千,攻殺弱兒及其九子二十七孫,於是諸羌皆有離心,民皆嗟怨。
  生諒陰游飲,常彎弓露刃以見朝臣,錘鉗鋸鑿備置左右。
  即位未幾,后妃、公卿下至僕隸,凡殺五百餘人。
  丙辰十二年正月,段龕遣人上書與燕王雋,語言無禮,燕王大怒,遣慕空恪去討。恪即以大兵起發,前來擊段龕。兵將至近,當段龕弟羆,驍勇有智謀,言於龕曰:「慕容恪善用兵,加之眾盛,若聽其濟河,進至城下,恐難乞降,不可得也。清兄固守,羆率精銳,拒之於河,幸而戰捷,兄率大眾繼之;若其不捷,不若早降,猶不失於千戶侯也。」龕不從,羆固請不已,龕怒將羆殺之。恪遂引兵濟河,龕率眾五千人拒戰,恪大破之。龕友辟閭蔚被創,恪聞其賢,遣使求之,則已死矣。龕走還入城固守,恪進兵圍之。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24
發表於 2015-7-2 01:20:57 |只看該作者
第二二三回     負殊以舌下西涼



  卻說秦晉王苻柳,遣參軍閻負、梁殊使於涼,說張瓘以涼來降。二人受命來見之,瓘曰:「我晉臣也,臣無境外之交。
  二君何以來辱?「負、殊說曰:」晉王與君藩鄰,故來修好,君何怪焉?「瓘曰:」吾盡忠事晉,於今六世矣。若與征東通使,是上違先君之志,下隳士民之節,其可乎?「負、殊曰:」晉室衰微久矣,涼之先王北面事趙,惟知機也。今大秦威德方盛,涼王若欲自帝河右,則非秦之敵。欲以小事大則昌,若舍晉事秦,長保福祿乎?「瓘曰:」中州好食言,向者石氏使車適返,而戎騎已至,吾不敢信也。「負、殊曰:」張先、楊初仍領兵不服,先帝討而擒之,赦其罪戾,寵以爵秩,固非石氏之比也。「瓘曰:」必如君言,秦之威德無敵,何不先取江南,天下盡為秦有,征東何辱命焉?「負、殊曰:」江南文身之俗,道污先叛,化降後服,主上以為江南必須兵服,河右可以義懷,故遣行人先申大好;若君不達天命,則江南得延數年之命,而河右恐非君之土也。「瓘曰:」我跨據此州,帶甲十萬,西包蔥嶺,東距大河,伐人有餘,況於自守,何畏於秦!「
  負、殊曰:「貴州山河之固,孰若崤、函?民物之饒,孰若秦、雍?杜洪、張琚因趙氏成資,有囊括中原、席捲四海之志。先帝戎旗西指,冰消雪散,旬日之間,不覺易主。主上若以貴州不服,赫然奮怒,控弦百萬,鼓行而西,未知貴州將何以待之?」瓘笑曰:「茲事當決之於主,非身所了。」負、殊曰:「涼王雖英睿夙成,然年在幼衝,國家安危,係君一舉耳。」瓘懼,乃以是言見玄靚。靚懼,亦從命,遣使稱藩於秦。因以玄靚所稱官爵而授之,因此北涼遂降於秦。
  卻說晉穆帝與群臣議詔,遣人封桓襄為征討大都督,督諸軍討姚襄。軍未行,襄正攻洛陽。
  初,魏將周成降晉,反據洛陽,姚襄攻之,逾月不克。王亮諫曰:「今屯兵堅城之下,力屈威挫,或為他軍所乘,此危道也。不如解此還屯。」襄不從。
  時桓溫自江陵北伐,遣督護高武據魯陽,將軍戴施屯河上,自率大兵斷後,與僚屬登平乘樓望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陸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記室袁宏曰:「運有興廢,豈必諸人之過?」溫作色謂四座曰:「頗聞劉景升有千斤大牛,啖芻豆十倍於常,其負重致遠,曾不若一羸牸!魏武入荊州,殺以享軍士。」溫意以況宏,而座中皆失色。
  溫從容作賦,而謂袁宏曰:「聞卿長於賦,為我著《北征賦》而歌之。」宏即取筆,思半晌,即為書之,而呈上於溫。溫令伏虞讀其賦:「雲獲麟於此野,誕靈物以瑞德,奚授體於虞者!疚尼父之洞泣,似實慟而非假。豈一性之足傷,乃致傷於天下!」溫聽之曰:「卿乃當今文章之美也。」於是各下樓而歸。
   八月,桓溫與眾將議計,先取洛陽,乃復進兵至伊水。
  卻說姚襄自殺敗殷浩之後,欲圖關中,聞桓溫軍至,下令三軍解洛陽之圍拒之。時桓溫聞姚襄拒住前路,乃親自結陣而前,親披甲執銳督戰。溫出馬與姚襄交戰,戰上二十餘合,襄兵大敗潰散。襄見自兵潰亂,乃鳴金收數千騎,奔於北芒之中而屯。桓溫見姚軍敗走,亦不追趕,引兵入洛陽。時洛陽守將周成率眾出降。溫以軍入城屯於故太極殿前。先,姚襄遣使謂溫曰:「承親率王師以來,襄今奉身歸命,願敕三軍小卻,當伏道左。」溫曰:「我自開復中原,展敬山陵,無豫軍事,欲來便前,何煩使人?」襄拒水戰,敗奔北山,襄勇而愛人,雖戰屢敗,民知襄所在,咸扶老攜幼,馳而赴之。溫追之不及。弘農楊亮自襄所來降,溫問襄之為人?亮曰:「神明器宇,孫策之儔,而雄武過之。」溫點首應之。溫移屯金墉,謁諸陵寢,修復毀壞,各置陵令。令即具表謝尚鎮洛陽,令穎川太守毛穆之等戍之。徙降民三千餘家,於江漢之間。襄敗奔平陽,秦並州刺史尹赤復以眾降襄,襄遂據襄陵。
  十一月,燕大司馬慕容恪以兵五萬圍廣固。段龕緊守其城,並不出戰。燕諸將請急攻廣固,恪曰:「用兵之勢,有宜緩者,有宜急者,若彼我勢敵,外有強援,恐有背腹之患,則攻之不可不急;若我強彼弱,無援於外,當羈縻守之,以待其斃。兵法:」十圍吾攻『,正謂此也。龕兵尚眾,未有離心,今憑阻堅城,上下戮力,我盡銳攻之,計旬日可拔。然殺吾士卒必多矣!自有擾中原,兵不暫息,吾每念之,夜而忘寐。奈何輕用其死乎?要在取之,不必求功之速也。「軍中聞之,人人感悅,於是為高牆深壘以守之。龕嬰城自守,樵彩路絕,城中人相食。
  龕大懼,乃面縛出降。恪親釋其縛,以恩撫之。新民悉定齊地,遣人送龕見燕王雋,集將龕斬之,又坑其從三千人。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25
發表於 2015-7-2 01:22:16 |只看該作者
第二二四回     太后歸政於穆帝



  丁巳昇平元年,晉穆帝加冠設朝,太后歸政,自徙居於崇德宮,文武百僚集賀。於是帝命排宴,賞群臣,不必重敘。

  卻說姚襄將圖關中,進兵屯杏城,羌胡及秦民歸之者五萬餘戶,遂據黃落。秦王生遣廣平王苻黃眉、東海王苻堅二人以兵討之,襄堅壁不戰。

  鄧羌謂黃眉曰:「襄為桓溫所敗,銳氣喪矣,然其為人強狠,若鼓噪揚旗,直壓其壘,彼必忿怒而出,可以一戰擒也。」

  眉從之,率騎五百壓其壘門而陣,揚武耀威,叫喊怒罵,索襄出戰。襄怒,以兵出戰。

  羌佯敗走,襄追至太原,東海王兵亦至,羌回騎擊之,黃眉等以大眾繼戰,襄兵大敗,姚襄被擒而斬之。

  弟萇率其眾降秦,求以郡公禮葬襄,秦王許之,於是黃眉等還長安。生不之賞,數辱之。黃眉怒,欲謀弒生,生密知,即將黃眉誅之。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26
發表於 2015-7-2 01:22:43 |只看該作者
第二二五回     苻堅備儀聘王猛



  卻說秦王苻生夜夢大魚食蒲,又聞長安謠言:「東海大魚化為龍,男皆為王女為公。」生疑謠應魚遵,將遵殺之,及夷其子孫十餘人。時生飲酒無晝夜,多所殺戮,自以眇目,諱言「殘、缺、偏、只、少、無、不具」之類,誤犯而死者,不可勝數。剝人面皮,使人歌舞以為樂。群臣保一日如度十年。時宗室及大臣、親戚忠良,殺害略盡,死者不可勝記。
  史說東海王苻堅,字永固,乃苻洪季子苻雄之子也。其母苟氏嘗游漳水,祈子於西門豹祠,其夜夢於神交,因而有孕,十二月而生堅焉。生堅時,有神光自天燭其庭,堅背有赤紋隱起,成字曰:「草付臣又土。」及長,臂垂過膝,目有紫光,祖洪奇而愛之。史說堅幼年七歲,聰好敏施,舉措不失機。徐統謂之曰:「此兒有霸王之相。」又密謂之曰:「苻郎爾後當大貴。」堅曰:「誠如公言,不敢忘德!」八歲,請就家學。
  洪曰:「汝夷狄異類,但知飲酒,今乃來學耶?」欣然許之。
  初,健之入關也,夢天神遣使者,送來朱衣赤冠,命拜堅為龍驤將軍。健至翌日,就拜堅為龍驤將軍。堅博學多藝,有經濟大志,後封東海王,與薛贊、權翼善。於時苻生為長夜之飲,誅殺大臣,當贊、翼二人密說堅曰:「主上猜忌暴虐,中外離心,方今秉主秦祀者,非殿下而誰?願早為計!勿使他姓得之!」堅曰:「主上雖無道,君也,若殺之自取,則成天下萬代之罵名耳!」贊、翼曰:「殿下執小義,必後噬臍無及。」
  堅猶豫,以問尚書呂婆樓曰:「主上無道,薛贊、權翼叫孤自取其業,其事若何?」婆樓曰:「此事可行。僕,刀環上人耳,不足以辦大事,僕裡舍有一賢士,北海人也,姓王名猛,其人有王佐之才,謀略不世之出,征西大將軍桓溫屢請不起,現隱華山。殿下宜請咨之。」堅曰:「吾備聘禮,卿可代我請之。」
  呂婆樓欣然領諾。於是堅備金帛之禮,作書使尚書呂婆樓往華山聘王猛。呂婆樓即出上馬,帶從人來華山,到莊門外下馬扣門。問曰:「王先生在莊上否?」童子入去,不一時,王猛出迎入內,在草堂講禮訖,呈上禮物而言曰:「今東海王苻堅,久聞先生大名,無緣拜會,敬備薄禮,命予來聘,望乞就行。」猛曰:「山野狂夫,無甚奇才,何勞貴人親臨?若有下問,召僕趨至,甚為惶恐。」言訖,置酒相待,在莊上同宿一宵。
  次日,王猛收拾琴書,與呂婆樓一同前來,入見東海王。
  苻堅一見猛,遂握手相語,歡若平生,談論少項,勝如舊識。邀入後堂講禮,問寒暄畢,苻堅下拜曰:「秦室鄙冑,單于愚人,久聞先生大名,如雷灌耳,是以昨日使尚書呂婆樓敬造仙莊,已呈賤名文几,未審覽否?」王猛答禮曰:「北海田夫,疏慵成性,今蒙殿下見召,下情不勝感激!見大王有愛民憂國之心,但恨猛年幼才疏,不堪治政,有誤下問。」苻堅曰:「呂尚書之言,權參軍之語,豈虛謬哉?望先生不棄鄙賤,曲賜見教。」王猛曰:「呂尚書,世之高才,王猛乃一村夫耳,安可以談天下事?二公差舉,而大王舍美玉就頑石,此乃誤矣!」苻堅曰:「夫古聖賢,學成文武之業,當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可謂孝矣;救民於水火之中,致君於堯舜之化,此謂忠矣,世人望先生久矣!堅愚魯,得賜教之,實為萬幸也!」王猛笑曰:「大王慨然,欲聞愚論,盡當剖露,願聞其志。」
  苻堅乃屏去左右,起席而謝曰:「今主上無道,殺戮無辜,士民生怨,中外離心,孤不度德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誠恐不然。吾志在天下,而智術短淺,遂用猖獗至於今日,志猶未已。請計將安用?」王猛答曰:「主上失德,吏民各懷二心,可早圖之,免彼晉、燕來侵,若緩延之,久則生亂。」堅又曰:「吾欲統一六合,自趙末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猛曰:「桓溫比於姚襄,則名齊而眾寡。然溫能克襄,以強為弱,非為天時,亦人謀也。今溫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誠然不可與爭鋒。晉王已據有江東之地,已立數世,國險而民富,賢能為之用,此可與援而不可圖也。今鄴城千里,為慕容雋所據,此乃用武之地;而其雋先立長子,有才而死之,今立次子慕容暐為嗣。吾聞鄴城人談暐好游絲竹之樂,卻無略德之聲,慕容雋一死,彼必不能守,而期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大王既帝室之冑,信義著於四方,攬召英雄,思賢若渴,若跨有關中,保其險阻,外結晉主,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鄴中之軍以向平域,大王舉長安之眾以出建康,百姓各簞食壺漿以迎大王;則北方之域,盡為大王有也。
  誠如是,霸業可興,秦國大可成矣!「堅離坐扳手而謝之曰:」先生之言,金石之論,使堅撥雲霧而見青天也!恨見先生之晚矣!「又謂曰:」孤之遇卿,若劉玄德之遇孔明也。「
  苻堅自此重猛,食則同幾,臥則同榻,終日議論天下大事。
  其時王猛,年三十一而出仕也。
   當秦太史令康歡言於秦王生曰:「昨夜三月並出,孛星入太微,東升自去。自去月上旬,沉陰不雨,以至於今,將有下人謀上之禍!」生大怒曰:「汝以妖言惑朕。」令武士捕殺之。
  乃入宮飲酒,夜醉,謂宮女曰:「苻法兄弟亦不可信,明日當除之。」
  苻法,亦苻雄之子,苻堅之兄。是夜,苻法身體因倦,隱几而臥,夢見神人告之,說:「主生明日必殺汝也。」苻法驚寤心悸之,忽宮女來報知此信,法大驚,急出問梁平老,平老邀法見堅,謂堅曰:「今主上失德,上下嗷嗷,人懷二志,目今晉、燕伺隙而動,臣恐禍發之日,家國俱亡。聞宮女報說,見主上明日要殺皇兄苻法,今皇兄邀臣來見殿下,此殿下之家事也,宜早圖之,否則必遭其害。」堅謂苻法曰:「你先引親隨之人,各執利刃入宮,吾後便來。」於是苻法與梁平老等引壯士三百人,潛入雲龍門。苻堅亦率麾下兵三千人,鼓噪繼進。
  時宿衛將士皆執兵器而立,見是苻堅,各舍杖歸堅,同法入宮。苻生猶昏寐未寤,被堅令甲士執出殺之。苻生死年二十三歲,在位二年,到此被堅弒之。
  次日,王猛與呂婆樓等立東海王苻堅為秦皇帝。堅讓兄苻法,法不受曰:「汝嫡嗣,且賢,吾何敢當?」於是堅令去皇帝號而為「秦天王」,改元永興元年。遣人盡誅倖臣趙韻、董榮等三百餘人,以子苻羌為皇太子,兄苻法為丞相,弟苻融為陽平公,次子還為長樂公。王猛、薛贊為中書侍郎,權翼、呂婆樓為給事黃門侍郎,與猛、贊並掌機密,以梁平老為尚書郎,以李威為左僕射。
  卻說堅母苟氏,思苻法為堅之長,德而且賢,又深得眾心,懼後為變,乃遣人召入宮內,以鴆殺之。少頃,堅入宮,見已殺法在地,急問左右,左右具以苟氏之言對之,堅涕泗滂沱,悲慟吐血。左右勸曰:「死者不可復生,何必哭之以傷貴體!」
  堅拭淚而言曰:「吾兄賢明有德,何故殺之?」言訖,遂令收斂殯葬,諡曰「哀王」。又封其子陽為東海公。
  秦王堅與文武出遊,自臨晉登龍門,顧指而謂群臣曰:「美哉,山河之固!婁敬有言,關中四塞之國,真不虛也!」權翼、薛贊對曰:「吳起有言,『在德不在險』。願陛下追踵唐虞,懷遠以德,山河之固,不足恃也!」堅大悅,乃領眾還長安。
  十一月,秦王堅私行至尚書省,率問諸政之事。丞相程卓無以為對,以是見其文案不治,次日免左丞相程卓,以王猛代之為左丞相。於是王猛親寵愈密,朝政莫不由之。
  戊午二年二月下旬,王猛趨朝出來,因遇特進樊世,乃氐之豪傑也。其先有大勛於苻氏,自負氣倨傲,乃辱猛曰:「吾輩與先帝共興事業,不預時權,君無汗馬之勞,何敢專營大任?是我為耕稼而君食之乎!」猛曰:「方當使君為宰夫,安直耕稼而已?」世大怒曰:「要當懸汝首於長安城,不爾者,終不處於世也!」猛忍氣回家。次日猛侵晨早先入朝,奏知樊世辱己之事與秦王堅。堅怒曰:「必須殺死此老氐!然後百僚可整。」俄而世至,便與王猛爭論於堅前,欲以牙笏擊猛。秦王堅大怒曰:「投鼠須當避其器,我跟前尚如此逞強!」發命將世斬之。武士將世斬首,傳首至殿前,於是公卿以下,無不懼猛。是日,又改甘露元年,又以王猛為中書令、京兆尹。猛與中丞鄭羌、協規齊志,數旬之間,有貴戚豪強者,被猛、羌按察其過,以罪誅死二十餘人,於是豪右屏氣,路不拾遺,風化大行,百姓安堵。堅始歎曰:「今日始知治天下之法,有天下之為尊也。」
  九月,秦境大旱,秦王堅自減膳撤樂,命后妃以下悉去囉紈。使守宰開山澤之利,公私共之,息兵養民,後旱不為災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27
發表於 2015-7-2 01:23:10 |只看該作者
第二二六回     燕王購虎屍鞭浸



  十一月,燕王雋集百官會議徙都於鄴城,百官皆言可,於是遷都於鄴城。至夜,夢見故趙王石虎齧其臂。至天明,集百僚,使人去發石虎墓。使人掘墓,不見虎屍,空棺而已。使人回報,燕王雋以百金購其屍,有人知其屍在東明觀,直來報知。
  燕王雋又使人去東明觀,下掘得其屍,僵而不腐。呈與燕王雋,數其殘暴之罪,令武士鞭之三百,投於漳水浸之。燕王雋因是得疾,悶悶不悅。
  戊午二年二月,卻說趙故將並州牧張平,據新興、雁門、西河、太原、上黨、上郡之地,壁壘三百餘,夷夏十萬戶。趙既亡,先降燕,至是又降秦。燕王欲以兵攻,卻又使人降燕。
  秦王堅聞知,自將兵五萬,令鄧羌為前部先鋒,軍至汾上。張平大驚,急召養子張蠔至曰:「今秦王苻堅自將兵來攻我,非小可之敵。吾兒火速領眾御之,勿使彼臨城,難以解矣。」蠔曰:「大人休憂,兒即去退秦兵。」
  史說張蠔勇力矯健,曳牛卻走,超越高城,因此勇冠三軍,人莫敢近。堅亦知其名,因謂諸將曰:「張平之子張蠔,勇力絕人,卿若生擒得之,重賞不輕,則平自降。」羌曰:「主上如何長他人志氣,滅自己之威風?看某生執之。」言訖,即與諸將各持兵刃出,正遇張蠔就戰,連鬥五十合,不分勝負。諸將見羌戰蠔不下,各奔出陣。蠔全無懼怯,又戰數十合,羌大喝一聲齊進,諸將直奔蠔,蠔撇羌來敵諸將,被羌以錦綿套索拋起,將蠔拖下馬來。諸將擒之,縛來見秦王堅。堅大悅,賞鄧羌,赦張蠔,令其歸降。於是蠔降於秦王堅,以蠔為虎賁中郎將,常置左右。秦王堅曰:「吾得鄧羌、張蠔二人,皆萬夫之敵,天下即可定也。其時張平見蠔被擒,亦面縛往降。秦王堅命解其縛,拜乾為右將軍,收軍還都。
  八月,會稽王昱欲以桓溫弟桓云為豫州刺史,僕射王彪之曰:「兄居上流,已割天下之半,其弟復處西門,兵權萃於一門,非深根固蒂之宜也。」於是昱乃更以謝萬代之。王羲之與溫箋曰:「謝萬才通經濟,使居廊廟,固是後來之秀。今以之撫順荒餘,則違才易務矣。」又遺萬書曰:「以君邁往不屑之韻,而俯同群辟,誠難為意也。然所謂通識,正當隨事行藏已耳。願君每與士卒之下者同甘共苦,則盡善矣。」萬不能用。
  卻說晉泰山太守諸葛攸,集軍一萬餘人,攻拔燕東郡,入據武陽。燕王雋聞知,命大司馬慕容恪率兵五千攻之。兵至武陽,諸葛攸亦以兵出城,兩下交戰,數十合,攸兵自潰。被恪追兵一擊,攸兵大敗,不能當敵。於是攸敗走還泰山。恪遂渡河略地,分置守宰而歸。雋遂欲經營秦晉,令州郡校實,見一戶留一丁,餘悉發為兵,欲使步卒滿一百五十萬,期來春大集軍馬於各郡。劉貴上書極陳百姓凋敝,發兵非法,必至土崩之變。雋善之,乃更令二五發兵以來,各集鄴。
   時燕調發繁數,官司各遣使者,道路旁午,郡縣苦之。太尉封弈奏請:「非軍期嚴急,不得遣使。其餘賦法,皆責成州。」雋從之。
  燕泰山太守賈堅,以兵七百人屯於山莊。晉荀羨引兵一萬攻之,堅所將才七百餘人,羨兵十倍,賈堅歎曰:「吾自結髮,志立功名,而每值窮厄,豈非命耶?與其屈膝而生,不若守節而死!」乃開門引兵直出。羨兵四集擒之,遂拔山莊。羨謂堅曰:「先君父祖世為晉臣,奈何背本不降?」賈堅曰:「晉自棄中華,非吾叛也。民即無主,強則托命,既已事人,安可改節?吾束脩自立,涉趙立燕,未嘗異志,君何忽謂降乎?」羨怒,執置雨中數日,堅憤惋而卒。
  青州刺史慕容廆遣司馬悅明以兵萬餘集泰山,羨與戰,兵大敗。燕復取山莊,燕王以堅子賈活為任城太守。荀羨疾篤,晉帝已知,遣使征之,以郗曇督徐、兗,以軍鎮下邳。
  初,燕吳王慕容垂娶段末柸女,生子令、寶。段氏才高性烈,自以貴姓,不尊事可足渾後,後銜之。中常侍溫皓希旨,告段氏為巫蠱毒後。後覺,欲以連累垂,收下廷尉考驗。段氏終無撓詞,故垂得免禍,而段氏竟死獄中。燕王雋貶垂為平州刺史,出鎮遼東。垂以段氏女妹為繼室,可足渾後黜之。以其妹妻垂,垂不就,由是益惡之,出鎮遼東。
  己未三年四月,涼丞相張瓘性猜忌苛虐,專以愛憎為賞罰。
  郎中殷郇諫之,瓘曰:「虎生三日,自能食肉,不須人教也。」
  由是人情不附。宋混性忠鯁,瓘憚之,欲殺混,因廢涼王玄靚而自代之。混知,率壯士五百人掩入南城,宣告諸公曰:「張瓘謀逆,太后令我以兵誅之。」乃率兵出戰,瓘亦以兵與宋混戰,大敗,與張琚皆自殺。混既殺瓘兄弟,請玄靚去王號,復稱涼州牧而降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28
發表於 2015-7-2 01:23:38 |只看該作者
第二二七回     燕王托孤慕容恪



  冬十月,諸葛攸復將水陸二萬,擊燕人,自石門屯於河渚。
  燕王雋使上庸王慕容評,率步騎五萬與戰東門。攸病,三軍無主,因此大敗。晉穆帝聞知,遣迎詔書前來,使謝萬、郗曇主討。萬、曇復伐之。萬矜豪傲物,但以嘯詠自高,未嘗撫眾,兄安深憂之,謂萬曰:「汝為元帥,宜數接對諸將,以悅其心,豈有傲誕如此,而能濟事耶?」萬乃召集諸將,一無所言,直以如意指四座云:「諸將皆勁卒。」諸將益恨之。安慮萬不免,乃自偏師以下,每親造諸將,善言撫諭,厚相親托。既而萬不敢進師,眾人皆賴以援洛陽。曇以病退屯彭城,萬以為燕兵大盛。故曇退即引兵還,眾遂驚潰。萬狼狽單騎歸,軍士欲圖,以安之故止。晉帝聞知,以詔廢為庶人,降曇號建武將軍。於是許昌、潁川、譙、沛諸城,相次陷沒,遂為燕所有。
  庚申四年正月,燕王慕容雋宴群臣於蒲地閣。酒酣,賦詩,因與群臣談經史,語及周太子晉,潸然流涕,顧謂群臣曰:「昔魏武追痛倉舒,孫權悼登無已,孤嘗謂二主緣愛稱奇,無大雅之體。自曄死以來,孤鬃發中白,始知二主有以而然。卿等言曄定何如也?孤今悼之,得毋貽怪將來乎?」時長史李績對曰:「懿懷之在東宮,臣為中庶子,秉質志業,臣實不敢不知。
  先太子大德有八,未見有缺也。至孝自天,性與道合,此其一也;聰敏慧悟,機思若流,此其二也;沉毅好斷,理情無幽,此其三也;疾諛亮物,雅悅直言,此其四也;好學不輟,不恥下問,此其五也;英姿邁古,藝業超時,此其六也;虛懷恭敬,尊師重道,此其七也;輕財好施,勤恤民隱,此其八也;有此八德,境內士民,實感慕無極。「燕王雋聞言泣曰:」卿雖過譽,然此兒若在,吾死果能無憂。今景茂幼衝,器藝未舉,卿以為何如?「績曰:」皇太子天資岐嶷,聖敬日躋而八德闇然,二缺未補,雅好游畋,娛心絲竹,所以為損耳。「燕王雋顧謂太子暐曰:」伯陽之言,藥石之惠,汝宜識之!「言畢,罷宴歸宮。是夜,燕王雋寢疾,謂太原王恪曰:」今二方未平,景茂幼衝,社稷屬汝何如?「恪曰:」太子雖幼,勝殘致治之主也。
  臣何敢乾正統?「雋怒曰:」兄弟之間,豈虛飾耶?「恪曰:」陛下若以臣能荷天下之任者,豈不能輔少主乎?「雋喜曰:」汝能為周公,吾復何憂?績忠邁清亮,汝善遇之!「召吳王垂還鄴,至是疾篤,召恪及司空陽騖、司徒評、將軍慕容根,受遺詔輔政。謂曰:」朕欲與卿等平一天下,不幸到此難逃,此亦天命也。「又指太子謂恪曰:」此子年幼,今托付與卿,卿宜以骨肉為重,以慕周公之德而輔之,則吾在九泉之下,不忘賢弟。「言訖,淚下如雨。慕容恪曰:」陛下善保龍體,不可懷憂。太子雖幼,吾輔之!豈待再三耶?「雋點首而崩。壽四十九歲,在位十一年,改元者三。
  卻說慕容暐,字景茂,慕容雋之第三子也。雋因長子慕容曄死之故,乃立為太子也。燕王雋既死,百官舉哀殮葬訖,大司馬、太原王慕容恪率百官立太子暐為燕王,即皇帝位,改元建熙元年。以慕容恪為太宰、錄尚書事,得行周公之事。暐既立大位而庸弱,國事皆委之於恪耳。當恪奏少主曰:「李績清方忠亮,堪任大事,先帝臨終以為恪言。陛下可以績為尚書右僕射,同輔朝政。」時燕王憾績,往在先帝面前,言其所短,因而謂恪曰:「萬機之事,委之叔父、伯陽二人,朕請獨裁何如?」此時李績聞少主之言進,憂疾而死。臨終謂家人曰:「吾不聽先人之訓,果有今日之故也!」言訖而卒。
  先是李績之父李虛,字子喬,初仕石氏,後始仕燕,歷位尚書。前後固辭年老,不堪理政,燕王雋不許,轉拜太子太保。
  臨終謂子績曰:「以吾之才,而至於此,始者之願亦已過矣!
  我死之後,汝不可以西夕之年,取笑於來今也!「績不能遵依是語而辭退,是以憂死也。
   卻說將軍慕容根自恃勛舊,有無上之心,乃私見太原王慕容恪而言曰:「主上幼衝,母后秉政,權在大王,何以不因其未定而取之?而甘在人下,非丈夫之所為也!」慕容恪愕曰:「公醉乎?何言之悖耶!昔曹藏、吳札並于家難之際,猶曰為君非吾節。況今儲君嗣位,四海無危,宰輔受遺,奈何有私議,公忘先帝之言耶?」根乃大懼,陳謝而退。慕容恪以慕容根言告吳王垂,垂曰:「何不誅之?」恪曰:「今新遭大喪,二鄰觀釁,而宰輔自相誅夷,恐乖遠近之望,且宜忍之。」時根私入宮,謬言於可足渾後及燕王暐曰:「太宰、太傅,將謀不軌,臣請發禁兵誅之。」後將從之,暐曰:「二公,國之親賢,先帝托以孤嫠,必不肯爾,安知非太師欲為亂也?」乃止。根又思戀舊土,謀欲還東。恪知譖己,乃密奏根罪狀,燕王暐使恪誅根及其黨二十餘人。
  時新遭大喪,誅夷狼藉,內外憂懼。恪舉止如常,人不見其有憂色,每出入,一人步從,或說以宜自嚴備,恪曰:「人情方懼,當安靜以鎮之,奈何復自驚擾?」恪雖綜大任,而朝廷之禮,兢兢嚴謹。每事必與司徒評議之,虛心待士,咨詢善道,量才授任,人不逾位。朝臣或有過失,不顯其狀,隨宜而施,時人以為大愧,莫敢犯者。或有小過,自相責曰:「爾復慾望宰公遷官耶?」
  燕所徵辟國兵,去冬集鄴,復遣伐晉,以燕王雋病,大閱而罷。至是,以燕朝多難,互相驚動,自鄴以南,道路斷絕。
  太宰恪大驚,急以吳王垂為征南將軍,去鎮蠡台。又令孫希、傅顏率騎二萬,觀兵河南、臨淮而還,於是境內乃安。
  卻說劉衛辰遣使降秦,請田內地。春來秋返,秦王堅許之。
  夏,雲中護軍賈雍率百騎襲之,大獲而還,奏知秦王堅,堅大怒曰:「朕方以恩信懷戎狄,而汝貪小利以敗之,何也?」乃黜雍以白衣領職,遣使還所獲,並慰撫之。衛辰大悅,於是入居塞內,貢獻相尋。
  時東胡獨孤部及沒弈乾各率眾數萬降秦,秦王苻堅處之塞內。陽平公融諫曰:「戎狄人面獸心,不知仁義,其稽顙內附,實貪地利,非懷德也;不敢犯邊,實憚軍威,非感恩也。今與民雜居,彼窺郡縣虛實,必為邊患,不如徙之塞外。」堅從之。
  卻說桓溫聚集文武商議天下之事,群佐皆曰:「今燕王慕容雋新喪,主幼才庸,若興三軍去伐,指期中原可得。」桓溫曰:「慕容雋乃英特之士,臨死必以其子托付於太原王慕容恪,而恪又善撫國家,能為將兵,石季龍尚且被執,何況今日乎?
  慕容恪尚存,所憂方為大耳,何敢進之?「由是桓溫未敢起兵。
  史說謝安,字安石,四歲時,桓溫見而歎曰:「今此兒丰神秀致。」及總角神識沉敏,風宇條暢,善於書。弱冠時詣王溕,清言良久,既去。溕子王脩問父曰:「向客何如大人?」
  溕曰:「此客亹亹,為來逼人。」王導亦深器之。由是少有重名,寓居會稽,與王羲之及許珣、支遁交通游處,出則漁弋山水,入則言詠屬文,無出世之意。除尚書郎,瑯玡王交辟,並不起。常往臨安山中,坐石室,臨深谷,悠然歎曰:「此去伯夷何遠乎?」然雖寓居會稽,以山水自娛,雖為布衣時,人皆以公輔期之。士大夫至相謂曰:「安石不出,如蒼生何?」安石每游東山,常以妓女相隨。時會稽王司馬昱聞之曰:「安石既與人同樂,必不得不與人同憂,召之必至。」安妻劉惔之妹也,見家門貴盛,而安獨靜,退謂:「丈夫不如此也!」安掩鼻曰:「恐不免耳。」及弟萬廢黜,安始有仕進之意。安時年已四十,征西大將軍桓溫聞之,使人請拜為司馬。安聞召即至,溫大喜,拜為司馬,深禮重之。凡有軍國大事,悉皆咨之。
  辛酉五年,是歲涼奉昇平之號。燕守將呂護遣使來建康降晉。晉帝拜為冀州刺史,護欲引晉兵以襲鄴,燕太宰恪聞知,乃將兵二萬討之。護嬰城自守,將軍傅顏請恪急攻之,恪曰:「老賊經變多矣。觀其守備,未易猝攻。然內無蓄積,外無救兵,我深溝高壘,坐而守之,休兵養士,離間其黨,於我不勞而賊勢日蹙,不過十旬,取之必矣。何必多殺士卒,以求旦夕之功?」乃築長圍守之。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29
發表於 2015-7-2 01:24:05 |只看該作者
第二二八回     晉哀帝登龍即位



  五月,晉穆帝因疾而崩,時年十九,而無嗣,在位十七年,廟號「孝宗」。百官舉哀,葬於永平陵。是時孝宗無子,群臣立成帝子、瑯玡王司馬丕為皇帝,立皇後王氏,尊何太后為穆皇后,改元「隆和」。
  卻說哀帝,名丕,字千齡,成帝長子。初封為瑯玡王,及穆帝崩無嗣,大臣迎丕立之。在位四年,改元者二,曰:隆和及興寧。
  史說中書侍郎范寧,字武子,少博學,多所通覽。時以浮虛相標,儒雅日潛,寧以為其源始於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於桀、紂。寧乃著論非之曰:「王、何蔑棄典文,幽沉仁義;游辭浮說,波蕩後生;使縉紳之徒,翻然改轍,以至禮壞樂崩,中原傾覆,遺風餘俗,至今為患。桀、紂縱暴一時,適足以喪身覆國,為後世戒,豈能回百姓之視聽哉?故吾以為一世之禍輕,歷代之患重,自喪其惡小,迷眾之罪大也。是以人皆以此論貶之太過,吾觀貶之宜也。」
  十二月,秦王苻堅下詔,命牧伯守宰各舉孝悌廉直、文學政事,察其所舉,得人者賞之,非其人者罪,由是人人莫敢妄舉,而請托不行。當是之時,內外文官,率皆稱職,田疇修辟,倉庫充實,道不拾遺,盜賊屏息,因是鳳凰集於東闕。秦王苻堅大喜,平旦召王猛、苻融入露台,悉屏去左右,密議大赦境內。王猛、苻融親送紙筆,秦王堅自為赦文,正持筆間,忽有一大蒼蠅,自穿牖孔而入,鳴聲甚大,集於筆端。堅驅之復來,忽然去之。秦王堅在內為赦文,俄而長安城中,街上有一黑衣小兒大叫曰:「今日官家大赦天下。」須臾小兒去了,因此街巷市裡,人人相告曰:「官家有赦!」境內由是喧哄,有司聞知,入朝奏請,聞赦何事。秦王堅大驚,謂融、猛曰:「孤與卿議於禁中,又無屬垣之耳,事從何泄也?」遂問群臣曰:「其聞赦事,何處得來?」群臣奏曰:「長安城中士民在城中傳說官家有赦,不知何人先說也?」猛奏曰:「可令武士出朝門外,執城中百姓入來問之,必知端的。」秦王堅曰:「卿言是也。」堅即使武士出去捉之,不一時,武士擁得老者四五人,至殿下。秦王堅問百姓曰:「誰人說道朕有赦出?你可從實說來。」老者咸曰:「有一小人,衣黑衣,大呼於市曰:」今官家有大赦,『須臾不見。「堅知神泄其事,於是遣老者還。秦王堅即遣使頒書,大赦境內。
  時,秦王堅謂群臣王猛等歎曰:「其向蒼蠅,身狀非常,吾固惡之。諺曰:」欲人弗知,莫若勿為。『聲無細而弗聞,事未形而必著者,此之謂也。「於是秦王堅命廣修學宮,集郡國學生通一經以上充之,公卿以下子孫,並遣入學受業;其有學為通儒、才堪幹事、清修廉直、孝悌力田者,皆旌表之,於是天下號」秦多士「。
  壬戌隆和元年正月,征西大將軍桓溫與長史孟嘉等議曰:「吾欲威振朝廷,群臣不服,何計可施?」嘉曰:「為明公計,可上表詐請遷都洛陽以試之,朝廷若從公請,不待立威而群臣自服;若不允,百官逆異於公,正如昔日指鹿為馬,以察百官也。」溫曰:「其計大善。」次日,使人入朝上疏曰:江東自先帝立,今六十餘年,氣數已衰落矣。洛陽舊都,乃霸業之所,士民思之已久。請皇帝陛下與百僚俱各促裝,治日北徙洛陽,以實河南都之,則中原指日可得矣!
  卻說晉哀帝得桓溫疏,讀訖,大驚,謂群臣曰:「今大將軍桓溫主意遷都,其事若何?」時群臣皆懼溫勢,不敢言異。
  人情疑懼,雖知不可,莫敢先諫。惟有散騎常侍孫綽上疏曰:昔中宗龍飛,惟信順協於天人,實賴萬里長江畫而守之耳。
  今自喪亂以來六十餘年,河洛丘墟,函夏蕭條,士民播流江表,已經數世。存者老子長孫,亡者丘隴成行,雖北風之思感其素心,目前之憂,實為交切。植根外數十年矣,一朝頓欲拔之,驅蹴於空荒之地,瞻望萬里,逾險浮深,離墳墓,棄祖業,田宅不可復售,舟車無從而得,舍安樂之國適他鄉,國家所宜深慮也。晉帝覽疏猶豫。當散騎常侍王述曰:「陛下休憂,桓溫欲以虛聲威振朝廷耳,非實事也!但從之,自無事矣。」於是遣使人去回說從之,治吉起行。
  卻說使人既還報於桓溫曰:「帝與群臣皆樂從之,聽將軍之請,願遷洛陽。」溫大悅,問孟嘉曰:「先生計果奇,百官不敢拒意,而今朝廷要遷洛陽,倘若遷之,則秦、燕乘此起兵而國家亂,我等事務未備,事皆危矣!」嘉曰:「此事易耳!
  將軍可復使人入朝再奏曰:「遷之宜矣,而關中殘破,宜先使人修理,若移洛陽鐘虡,權且暫停,候再擇期。」於是溫從之,復使人入朝奏知其事,暫且停止。
  晉帝遂問常侍王述日:「其事若何計議回之?」王述曰:「臣自作書回覆,無勞聖意。」於是王述領使人出朝歸第,作書與使,帶回去復桓溫。桓溫得書開讀曰:永嘉不兢,暫都江左。方當蕩平區宇,旋軫舊京。若其不爾,宜改遷園陵,不應先事鐘虡。
  桓溫讀畢謂眾曰:「朝廷大臣,明知不可,而懼我莫敢言之。既如此,權罷遷都,暫且停止。」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30
發表於 2015-7-2 01:24:33 |只看該作者
第二二九回     桓溫戲星人王見



  卻說桓溫既有異志,聞蜀人王見善知天文,乃使使召至。
  至夜,溫執王見手問曰:「聞卿善知天文,今國家祚運修短若何?」見答曰:「世祚方永,未必便終。」溫不悅,次日召見入,送絹一匹,錢五千文,與之自歸。因謂曰:「卿可將此自裁。」王見受之即出,自思曰:「桓溫送絹一匹,錢五千文,命我自裁;其絹使我自縊而死,其錢與我買棺材葬;我無親在此,無人收斂。」因哭,思半日,聞襄陽習鑿齒為溫府主簿,仁厚濟人,乃馳入謁鑿齒曰:「吾乃蜀州星人耳。蒙大司馬桓溫召至,問天文國家之事,吾以實對,大司馬怪吾,送絹一匹,錢五千文,命我自裁。我家在益州,被命遠來,今此無親,無由致其駭骨,聞君仁厚,故來相投,乞為檁碣棺本以斂,吾在九泉之下,不忘大德。」鑿齒曰:「君幾誤死耳!吾嘗聞知,星宿有不覆之義乎!此以絹戲君,以錢供道路之資,是教君自去也!如何尋死?桓公殺汝,豈待汝自裁,何不明也?」王見大喜,拜謝鑿齒曰:「若不造先生,誤喪殘生。」於是王見次日入辭桓溫回蜀。溫曰:「誰救汝還?」王見乃以鑿齒言對之。
  溫大笑曰:「昨憂君誤死,今是誤活!汝徒然三十五年看儒書,不如一詣習主簿矣!」因此王見得鑿齒指教得歸,溫於是益重鑿齒。
  癸亥興寧元年五月,晉帝設朝,文武班齊,君臣禮定,分兩邊立。群臣奏曰:「前者桓溫所議遷都之事,欲威振朝廷,貪功慕祿耳。今事已寢,可加其重祿,則彼不生別志。」帝下詔,使人去加封桓溫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桓溫大喜,受職。溫又欲北伐,以王坦之為長史,以郗超為參軍,以王珣為主簿,以謝玄為東曹掾,後改為參軍。
  史說王坦之,字文度,乃王述之子也。弱冠與郗超俱有重名,時人為之語曰:「盛德絕倫郗嘉賓,江東獨步王文度。」
  郗超,字景興,小字嘉賓,少卓犖不羈,有曠世之度,人皆仰之。王珣,字元琳,乃太尉王導之子也。先珣嘗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後孝武帝崩,哀冊諡皆珣所草。珣方弱冠,與謝玄為桓溫掾屬,俱為溫所敬重。
  謂之曰:「謝玄年四十,必擁旄又節。王掾當作黑頭公?皆未易才也。」史說:謝玄,字幼度,少穎悟,與兄謝明,俱為叔父謝安所器重。安嘗誡於諸子姪曰:「子弟亦何預人事?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獨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其生於庭階耳。」由是安悅玄對,而益重之。
  時桓溫每有事,必與王珣、謝玄二人謀之,因此其府中人為之語曰:「髯將軍,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玄貌多髯,珣狀短校甲子二年春正月,晉帝以揚州刺史王述為尚書令。王述每受職,不為虛讓,其所辭必於所不受。及為尚書令,其子坦之諫述曰:「故事多讓,何不讓乎?」述曰:「汝謂我不堪耶?」
  坦之曰:「非也,但克讓自美耳。」述曰:「既謂堪之,何為復讓耶?欲以汝勝我,實不及也。」
  卻說哀帝雅好黃老辟谷,餌長生藥,服食過多,遂中毒,不能理萬機。崇德太後復臨朝攝政。
  卻說涼宋混疾甚,張玄靚及其母馬氏往省之曰:「將軍萬一不幸,寡婦孤兒,將何所托?」混曰:「臣弟澄,政事愈於臣,但恐其懦緩,機事不稱耳。殿下策勵而使之,可也。」混誡澄曰:「受國大恩,當以死報,無恃勢位以驕人。」又見朝臣,皆誡之以忠貞。及卒,行路之人為之揮涕。玄靚以澄為領軍將軍,命其輔政。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0 19:3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