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小黑明融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軍事] [楊爾增]兩晉五胡十六國演義(全文完)  關閉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11
發表於 2015-6-30 02:27:42 |只看該作者
第二百一十回     石鑒殺遵而自立



  昔趙王遵之發李城也,謂石閔曰:「汝努力,事成獲大位,以汝為太子。」既定,而立衍為太子,閔猶未免為恨。而閔素驍勇,屢立戰功,既總內外兵權,乃撫循殿中將士。中書令孟准勸遵誅之,先除後患。遵見閔權重,眼前無與計者,密召義陽王石鑒等入宮,與鄭太后前同商議誅閔。太后曰:「不可!
  石閔屢有大功,國之所賴;更兼未有過惡,若誅之,晉、燕必來乾境。「遵猶豫,令鑒且退,容再計議。
  石閔聞遵召鑒入宮,乃自詣宮外等候。鑒果出,閔問:「主上與君議何事?」鑒不敢瞞,以實告閔。閔大怒曰:「吾以德立汝,汝以怨報我!」即歸第,使人召李農至,謂曰:「今主上無道,欲殺我與卿,吾欲廢立,請卿議之!」農曰:「明公何得其語耶?」閔曰:「今日主上召義陽王入宮,議欲誅我及卿,義陽王告我。」農曰:「經目之事,猶恐末真;背後之言,豈足深信?明公息怒,容某試問之。」閔曰:「其事是實,不必去問。」農欲出,閔劫之,不與出第。於是李農只得與閔同謀,使將軍蘇彥、周成率甲士五千人,先入宮執趙王石遵及太子衍弒之。後李農與石閔率百官入殿,推義陽王石鑒即位。
  鑒既登大位,以石閔為大將軍,李農為大司馬,並錄尚書事。
  時遵在位一百八十日,俄而被害。
  卻說流民相率西歸,路由枋頭經過,聞蒲洪為趙王所廢,其流民入,推蒲洪為王。洪納之,於是洪威名大振,眾至十數萬。趙王鑒聞知,懼其逼鄴,與百官朝議以計之。於是,乃遣使以洪為雍州牧,令其往鎮。洪得鑒命,會官屬議,當主簿程樸謂曰:「使君權且與趙連和,分境而治,然後圖之。」洪怒曰:「吾不堪為天子耶?」引樸斬之,不受趙命。
  十二月,卻說褚裒伐趙不克,還至京口,每聞哭聲甚多,以問左右,左右對曰:「皆代陂死者之家也。」裒慚憤發疾而卒。僚佐奏聞朝廷,褚後哀哭。爾後朝廷以苟羨代監徐、兗軍事。羨時年二十八歲,中興方伯,未有如羨之年少者也。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12
發表於 2015-6-30 17:35:35 |只看該作者
第二一一回     冉閔監主殺胡羯



  卻說趙王石鑒既即大位,其兵權盡屬石閔、李農二人,而鑒坐立不安,乃密謂樂平王石苞曰:「閔、農二人,欺朕太甚,慶賞刑律,皆非朕意。卿若能率部下討之,必以其位封汝。」
  苞諾而出,即點部下五百人,各持兵器,於夜攻閔府。石閔已知,使府內衛兵,堅閉不出。苞欲放火焚燒,恐延及宮殿,攻不克而還。趙王鑒懼,偽若不知者。夜欲殺閔,召將軍孫伏都、劉銖等入曰:「閔、農二人,甚實猖狂,朕欲討之。故使樂平王苞去攻,卿等若懷忠義,亦宜戮力討之。」伏都、劉銖等曰:「臣等亦結有羯士三千,欲誅閔、農久矣,未得尊旨,莫敢自行。既陛下欲誅此跋扈,吾即討之!」鑒曰:「卿好自為之,勿慮無報也!」於是伏都等出宮,率二千人攻閔、農。
  其時,石閔被石苞所攻不克而去,已知石鑒之謀,見又遣孫伏都、劉銖來攻,乃急漏夜召集諸將士卒,各披掛,俟遣用,而謂李農曰:「今石鑒遣孫伏都、石苞等攻我,只有先下手為強。奈六軍大半羌胡、羯人,怎肯從吾?君有何謀,可急施之!」農曰:「大權在明公掌握,孰敢不從?可遣偏將軍王簡領甲士五千,先入宮守住石鑒,不與其出入,亦不許百官入朝,下令於城中曰:」孫、劉構逆,反黨伏誅,良善一無預也。今日以後,與公同心者留,不同心者任所之『,門不禁,去者任其所之,顧者別同討滅石氏。然後盡誅羯氏,明公自取大業,有何不可?「閔曰:」將軍良策,符合我心。「於是二人計議已定。吩咐王簡諸將,各領計而行。計排已定,孫伏都、劉銖率羯士三千人來攻,石閔大開府門,驅甲士一擊,殺死羯士三千,不留一人。伏都、劉銖,亦被閔斬之。
  孫、劉既死,王簡領兵入宮,圍住趙王石鑒,鑒私逃入御龍觀,王簡亦率眾守鑒於御龍觀。石閔懸食給之,乃下令於城中曰:「羯賊縱暴,戕刈百姓,今將滅之,願同心者留,不願者任從其行。」於是趙人百里內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門競出。
  閔、農知胡之不為己用,遂率趙人誅胡、羯,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餘萬。其有屯戍四方者,閔皆命趙人為將帥誅之。其有高鼻多須至有濫死者,又何止十餘萬人。
  卻說燕王雋聞石氏內亂,乃遣人來見涼王張重華,約會擊趙,重華許之。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13
發表於 2015-6-30 17:43:07 |只看該作者
第二一二回     冉閔弒鑒改號魏



  庚戍建元六年閏正月,冉閔欲滅去石氏之跡,托以讖文有「繼趙李」,更國號曰魏,易姓李氏。時新興王石祗鎮襄國,趙之公侯將校皆出奔從祗,祗咸撫納,約一萬餘人。祗始知冉閔之謀,方招集胡羯將欲討之,恐寡不敵未能速進。趙之諸將張沈、張賀度等,擁眾各數萬,亦皆別屯,不附於閔。
  汝陰王石琨聞閔幽其主鑒,率兵二萬前來伐鄴,閔即率二軍出城北拒迎。兩軍相遇,交鋒大戰,不數合,琨兵大敗,閔離城五十里下營。
  時鑒被王簡監在御龍觀,聞汝陰王石琨兵至,密召張沈入觀,私謂曰:「卿乃社稷之臣,先君亦曾德汝,今冉閔囚朕,必有害我之意,愁坐卿等,故未敢行。今聞汝陰王率眾來討,閔出外迎,卿若能滅邪返正,乘虛襲鄴,救朕脫斯羅網,誓與卿等子孫同榮!」張沈曰:「屢有不平之鳴,欲誅此賊,恨未有便。今出城拒戰未回,臣即點軍,明日閉門,先剿絕其反黨,後獲石閔,以報陛下知遇之恩。」言訖即出,與張賀度等商議。
  早有隨鑒宦者私告閔,石閔大驚,忙人城內與李農定計。次早,即入御龍觀,將趙王石鑒殺之,又殺趙王石虎三十八孫,盡滅石氏之族。
  時百官皆驚,士民駭異。當司徒申鐘上尊號於閔,閔以讓李農,農固辭不受。閔謂農等曰:「君既不受,吾等故晉人也,請與君分割州郡,名稱牧守,共迎天子還都洛陽如何?」尚書胡睦曰:「陛下盛德應天,宜登大位。晉室衰微,遠竄江表,豈能總馭英雄,混一四海乎?」閔大悅曰:「尚書可謂識機知命矣。」於是即皇帝大位,國號大魏,改元永興元年,以李農為大將軍、都督諸軍事。
  史說冉閔,字永曾,小字棘叔,乃石虎之養子也。父冉瞻,字弘武,魏郡內黃人。閔幼而果銳,虎撫之為子。至是殺鑒而立為魏。
  卻說朝廷聞中原大亂,褚後命群臣復謀進取,朝議以浩為中軍將軍、都督揚、豫、徐、兗、青州諸軍事,遣使以蒲洪為征北大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詔各道進兵。
  時姚弋仲、蒲洪各有據關右之志,弋仲遣其子姚襄率眾三萬來攻蒲洪。洪已知其來,亦領軍二萬出迎,兩下交兵合戰,襄失地利大敗,死者過半而還。洪擊破姚襄,威名大振,乃自稱為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三秦王,始改姓苻氏,以雷弱兒、梁穆、魚遵、段陵為將相,各執兵分討不降。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14
發表於 2015-6-30 17:43:34 |只看該作者
第二一三回     燕王擊趙拔薊城



  卻說燕王慕容雋與慕容霸、慕容輿將兵二十萬,分三道出塞以伐趙。趙守將皆走,雋遂拔薊城。集諸將欲悉坑其士卒,慕容霸諫曰:「坑之不可。趙為暴虐,王興師伐之,將以拯民於塗炭而撫有中州也。今方始得薊而坑其士卒,恐不可以為王師之先聲,而求大功之首務。」雋乃釋之,遷徙其都於薊城。
  時中州士女相繼而至,雋撫納之。次日,又催軍至范陽,太守李產欲引兵為石氏拒燕,而眾兵莫為其用,燕率兵入城,令長出降。雋納之,悉置幽州郡縣守宰,乃引兵還薊。
  卻說魏王冉閔先以讖文改姓李氏,至是復自姓為冉氏。因以李農為太宰、錄尚書事,遣使持節赦諸軍,欲以為己用,諸軍皆不從。
  初,趙故將麻秋為苻洪所獲,以為軍師將軍。秋說洪曰:「冉閔、石祗方相持,中原未可平也。不如先收關中,基業已固,然後東征天下。」洪然之。麻秋身雖歸洪而心欲自立,乃思謀以鴆匿於酒饌中,請洪赴宴飲食之,待洪死以並其眾。謀排已定,令人請苻洪,洪果至,因飲酒中毒而歸,將死,急呼其子苻健入臥榻前,囑之曰:「吾今日因麻秋所請赴宴,飲酒中毒,恐必難起,吾所以未入關者,以為中州可定,今不幸為豎子所害;中州非汝兄弟所能辦,我死,汝即率眾入關。」言終而卒。健大哭,收葬其父,使人收麻秋斬之,以祭父魂。健代統其眾,乃去王號,稱晉征北大將軍官爵,遣使入建康告喪請命。卻說新興王石抵鎮襄國,趙之舊臣、公侯伯尉,因石閔滅胡羯,皆逃奔襄國勸石祗即位。於是祗即皇帝大位,改元永寧,以姚弋仲為右丞相,待以殊禮。弋仲子襄,雄略多才,只以為驃騎大將軍。又遣使以苻健為鎮南大將軍。祗既稱帝,諸夷據州郡擁兵者皆應之。
  卻說魏王冉閔既登大位,士民未附,乃謀將李農殺之,遣使持首臨江告晉曰:「逆胡亂中原,今已誅之。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朝廷莫辨真偽,不應。
  五月,卻說王朗聞趙亂,乃自卒眾,離長安,以赴洛陽。
  其司馬杜洪反,即自稱晉征北將軍,以據長安,時西夷夏眾皆應之。當苻健欲取之,未暇,乃先治宮室於枋頭,課民種麥,示無西意。既而自稱征西大將軍、都督關中、雍州刺史。與諸將議謀,悉眾而西,以魚遵為前鋒,引兵五千為浮梁以濟孟津;又遣弟輔國將軍苻雄率眾五千,自潼關入;遣兄子苻菁領眾七千,自軹關入。臨別健謂菁曰:「若汝不捷,汝死河北,我死河南,不復相見。既濟,汝可焚橋,吾自率大眾,隨苻雄而進。」言訖,菁引眾相辭而去,健亦起兵而行。
  卻說魚遵既為前鋒,率眾伐木,起造各處浮橋。苻雄以五千眾打破潼關。時杜洪聞苻健率兵自潼關來,急遣張先領五千軍來潼關迎戰。兩軍會戰於潼關之北,張先失地利,大敗,走還長安。杜洪大懼,分兵固守長安,不敢復出。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15
發表於 2015-6-30 17:43:59 |只看該作者
第二一四回     常詩辛謐不食卒



  卻說趙故將張賀度等聞冉閔殺太宰李農,乃會兵於昌城,將攻鄴。魏王閔已知,乃自將兵三十萬出擊之。二軍相遇,戰於蒼亭。度兵稀少,未及三合,大敗而去。閔盡俘其眾而歸。
  有戍卒三十餘萬,旌旗征鼓,蔽鳴百餘里,雖石氏之盛,無以過也。閔既歸國,聞隴西晉故散騎常侍辛謐有高名,遣使備禮征謐為太常侍,使人詣謐,固辭弗去。因回書於使人遺之云:夫物極則反,致治則危,君王功已成矣。宜因茲大捷,歸身晉朝,必有由、夷之廉,以享喬、鬆之壽。
  使人以其書與閔,閔觀之,竟不從其議而寢之。謐聞閔不從其請,恐其再逼,因不食而卒。
  九月初,渤海人賈堅,少尚氣節,仕趙為殿中督;及趙亡,堅還鄉里,擁部曲數千家,以保據鄉邦。時燕慕容評由冀州至渤海,使人招堅降,堅不從,率兵抵抗。評大怒,亦引軍與戰,兩下交戰,不十合,堅大敗,被評獲之。賈堅被擒,只得投降。
  評大喜,以堅為樂平太守。
  十一月,苻健見杜洪不出,乃驅率軍馬,殺入長安。杜洪自知不能敵,乃率眾夜開城門,引家屬走出,而苻健遂得長安居之。健以民心思晉,乃遣參軍杜由伯,奉表入建康,朝帝獻捷。又遣使奉書修好於桓溫,於是秦、雍夷夏皆附之。
  十二月,晉穆帝臨軒,遣侍中黃門復征蔡謨為司徒,謨陳疾篤不至,辭愈切。三年不就職,詔書屢下其第,終不受。至是,帝方八歲,自旦至申,待之甚倦。問左右曰:「所召人,何至今不至臨軒?何時當來?」太后見其固辭不受,乃詔罷朝。
  會稽王昱令曹曰:「蔡公違聖上命,無人臣之禮,若人主卑屈於上,大義不行於下,不知所以為政矣!」於是公卿乃奏穆帝,請將謨送廷尉。帝未下詔,謨已知,乃率子弟素服詣闕稽顙,自到廷尉待罪。殷浩與眾朝臣議,欲加謨大辟,會荀羨入朝,聞其議,即詔浩曰:「蔡公今日事危,明日必有桓、文之舉矣!」浩乃止,詔請免謨為庶人。
  丁亥七年正月,鮮卑段龕以青州來降晉。帝與群臣議,以龕為鎮北將軍,又加封齊公。初,段蘭死於令支山,龕領其眾,因石氏之亂,乃率眾南徙廣固,至是來降。
  卻說苻健集諸將佐議以征進之策。左長史賈玄碩等謂健曰:「天下倒懸,豪傑各有霸王之志,今將軍功蓋四海,地有三秦,宜依劉備稱漢中王故事,遣人入建康上表,表將軍為都督關中諸軍、為大單于、秦王如何?」健笑曰:「吾豈堪為秦王者?且晉使未返,我之官爵,非汝曹所知也!」於是諸將佐各散。健心悔,密使梁安諷玄碩等上尊號,玄碩不知其意,乃從之。次日,引將佐上尊號為秦天王、大單於,健遂即王位,心中不悅,宴會,群臣上賀,國號大秦。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16
發表於 2015-6-30 17:44:25 |只看該作者
第二一五回     魏王冉閔圍趙王



  二月,魏王冉閔親率大軍二萬,圍趙王石祗於襄國。趙王祗大驚,調兵固守城池。閔驅士卒,攻百餘日不下,祗危急,乃去帝號稱王,遣太尉張舉乞師於燕,許送傳國璽於雋。張舉去訖,又遣將軍張春求救於姚弋仲。春奉命,見弋仲,稱趙王求之事,弋仲從之,遣子姚襄領兵一萬五千,去救襄國。臨行,弋仲戒曰:「冉閔寡仁背義,屠滅石氏,我受人厚遇,當為復仇,病不能自行,故命汝去。汝才十倍於閔,若不能成擒,必不復見我也。」襄拜領其言,即領兵前去。
  卻說張舉至薊城,次日入見燕王雋,稱石祗說乞師退魏兵,及許送傳國玉璽之事。雋大喜,即使悅綰將兵一萬,去救襄國。
  魏王聞知大驚,亦使中郎將常煒至燕見雋,議抽兵勿救於趙,亦許送璽。雋乃使封裕詰璽所在,裕問煒曰:「前日趙使張舉來說,玉璽在襄國;今子至,又道玉璽在汝鄴,子言詐乎!」煒曰:「璽實在鄴,公能奏過燕王,抽兵回國,吾欲即將送至。」燕王雋曰:「張舉言在襄國,何也?」煒曰:「彼求救妄誕之辭也,大王豈可信之也!」雋乃又使裕私誘煒,煒辭不變,左右文武請殺之。雋曰:「彼不憚殺身以救其主,忠臣也。」使人引出,就館安下。又使其鄉人往勞之,且曰:「君何以不實言璽之所在?燕王怒,欲處君於遼、羯之地,奈何!」
  煒曰:「吾結髮以來,尚不欺布衣,況大王乎?曲意苟合,性所不能,直情盡言,雖役東海,不敢避也!」遂向壁不復言。
  雋聞其言,乃囚之於龍城,後既知張舉之妄,乃殺舉而釋常煒之囚。三月,姚襄及趙汝陰王石琨,各引兵來救襄國,二處之兵,長驅而進。
  魏王冉閔聞知有救兵至,大驚,即忙遣將軍胡睦引兵一萬至長蘆拒姚襄,孫威引兵一萬出黃丘拒石琨。胡睦至長蘆,被姚襄用火攻殺敗而回;孫威至黃丘,被石琨用伏兵計殺敗而還。
  魏王閔見二將敗還,大怒喝退,欲自出擊之。衛將軍王泰諫曰:「今襄國未下,外救兵雲集,若我出戰,必腹背受敵,此危道也。不若固壘以挫其鋒,徐觀其釁而擊之可也。」言未畢,忽道士法饒進曰:「太白入昴,當殺胡王。大王若出,百戰百克,不可失也!」閔信其說,攘袂大言曰:「吾戰決矣,敢阻吾者斬!」言訖,乃悉眾出戰。
  時襄、琨合兵來攻,次日,兩下交兵大戰,未見勝負。忽燕悅綰適以燕兵至,聞二處交兵,乃驅士卒於魏陣後,隔數里,疏布騎卒,曳柴揚塵,以恐魏兵。魏兵望之,疑有伏兵,懼欲退兵。襄、琨揮軍追戰,悅綰以軍攔擊,趙王石祗見救兵到,亦引兵出城後衝之。因是魏兵大敗,閔與十餘騎出垓心,走還鄴城,魏之將士,死者十餘萬人。
   趙王得三處救兵至,得解其危,即備牛酒勞軍及重賞二將而去。留汝陰王石琨同保襄國。卻說姚襄還,人見其父弋仲,弋仲問獲得冉閔否?襄告閔走回鄴城。弋仲怒,責其不擒冉閔,喝左右將襄杖一百,襄被責,忍痛而退。
  卻說閔之為趙相也,所徙者以雍、荊之民,及氐羌蠻數百萬口,以趙法禁不行,各還本土,道路交錯,互相殺掠,其能達者十有二三。中原大亂,因以饑疫,人人相食,無復耕者。
  趙王祗聞之,遣其將劉顯率兵四萬人攻鄴。兵未至鄴,魏王閔已使人探知,乃集諸將,率眾出屯城外。預先伏步卒五千人於谷中,以待顯至。劉顯自恃志意,不以閔為懼,驅士卒直抵城外,只隔十里之程。閔見其兵,謂眾曰:「今劉顯遠來,必待食。以我逸之眾,而攻彼勞之兵,可獲劉顯,料必無難。」諸將踴躍稱善,遂揚聲播鼓,躍武驅兵出戰。顯果無備,被閔一擊,大敗而退五里。伏兵大起,被閔擊,斬首三萬餘級。顯走還,又被谷中埋伏之兵出殺回拒,恐不能走,心中大懼。乃密遣心腹人去清降閔,不允。顯使人去求殺趙王祗,以自救。閔始從之,乃引兵還鄴。遣人抽回伏兵與歸。顯方得脫,引殘兵回趙去訖。
  卻說秦王健分遣使者,問民疾苦。搜羅雋異,寬輕重之稅,施離宮之禁,罷無用之器,去侈靡之服,凡趙之重刑,不便民之政皆除之。
  四月,杜洪遣使召梁州刺史司馬勛起兵擊秦,使人直抵梁州告勛,勛大悅,即率步騎兵三萬赴之。秦王健已知,乃遣梁安領軍五萬,御之於五丈原。兩軍交戰,勛不能勝。相持十數日,勛屢敗,乃退歸南鄭。秦王健恨長史賈玄碩始者不上尊號,銜之。至此,計使人告玄碩與勛通謀,收而殺之。
  卻說劉顯自攻鄴敗還歸趙,與部伍謀以兵夜攻入內,弒其趙王石祗,而自立為趙王,以統其眾。是以魏徐、兗、荊、洛諸州,復歸於晉室。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17
發表於 2015-6-30 17:44:51 |只看該作者
第二一六回     桓溫移軍駐武昌



  卻說慕容恪既取得中山,遷其將帥土豪數千家詣荊城,餘皆安堵。軍令嚴明,秋毫不犯。
  卻說姚弋仲遣子襄敗冉閔之後,使使來江東降晉。穆帝命群臣議,遣人詔以弋仲為車騎大將軍、六夷大都督,以其子襄為平北將軍,督並州。
  時桓溫先聞石氏內亂,上疏請出師經略中原,久不委其行。
  溫乃使人入朝探知,聞朝廷仗殷浩以抗己,溫甚忿之,因謂諸將曰:「浩之抗我,吾不憚之。少時吾與浩共騎劣馬,我棄去,浩輒取之,故當出我下也。」又謂郗超曰:「浩有德有言,向使作令僕,足以儀刑百揆,朝廷用違其才耳!因此相待彌年,雖有君臣之跡,羈縻而已;八州士眾,資調殆不為國家之用。」
  乃自收入府,使人工書,求出北伐。穆帝降詔不許。
  至十二月,溫見詔書不從,乃拜表即行,率眾五萬人,順流而下。軍至武昌,入城屯紮。晉帝設朝,近臣奏曰:「征西大將軍桓溫屢上表求出北伐,見陛下不聽,今引大軍十萬,順流而下,屯於武昌,不知何意為也?」穆帝大懼,急問王昱求計。當王昱曰:「可調兵守衛建康、石頭二處,任其所往可也。」殷浩亦知,奏之帝曰:「桓溫此舉,乃是疾臣位重於彼,豈可以臣一人誤國家,而苦天下元元也?願去位避職,以保社稷!」帝未許。群臣議曰:「桓溫久懷不臣,不若令侍中黃門以騶虞幡駐溫之軍,則溫毋敢為也。」紛紛朝臣,議不能決。
  當吏部尚書王彪之,乃瑯玡人,見朝廷所決猶豫,乃言於會稽王昱曰:「諸臣所議,皆非奇策,若浩去職,人情離駭,必有任其責者,非殿下其誰乎?」又謂浩曰:「彼若抗表問罪,卿為之首,欲作匹夫,豈有全地耶?依吾膚見,自當靜以待之。
  令相王手書為陳成敗,彼必旋師;若不從,則遣中詔;又不從,乃當以正義相裁,奈何無故傯傯,先自猖撅乎?「浩鼓掌悅曰:」決大事正自難,頃日來使人悶,今聞卿此謀,意始得了!「
  會稽王昱即命撫軍司馬崧草書,使人送去武昌於桓溫拆讀。其書曰:寇難宜平,時會宜接,此實為國遠圖,經略大算。能弘斯會,非足下而誰?然異常之舉,眾之所駭,游聲噂沓,想足下亦少聞之。苟或望風振擾,一時崩散,則望實泣喪,社稷之事去矣。吾與足下,雖職有內外,安社稷、保國家,其志一也。
  當先思守國家而後可以圖其外,區區誠衷,豈可顧嫌而不盡哉!
  桓溫讀其書,中心有懼色。即上書惶恐致謝,乃回軍還鎮去訖。上疏曰:臣竊觀趙之自亂,欲來厥釁而伐之,由然下駐武昌,以詔待行,非有異危,乃安社稷耳。詎有外室,陛下既不委臣即戎,臣亦何敢攸往?領眾還鎮,以待罪耳!
  穆帝得疏,復遣人以諭溫,以安其心。
  壬子八年,秦王苻健集群臣議,乃自稱皇帝,即帝位,改元元始年,以苻萇為太子。時健既即大位,以單于及氐羌蠻非天子所宜領,以授太子萇領之。
  卻說杜洪與司馬勛既敗,以兵屯宜秋城。洪自以右族輕勛,勛謀與眾,遂殺洪自立。
  卻說魏王冉閔聞劉顯弒其王祗於襄國,乃率兵五萬來攻破襄城,獲劉顯斬之,遷其民於鄴。
  趙汝陰王石琨見閔殺顯,恐不能敵,乃引殘眾來投降晉。
  晉穆帝怒其祖父凶毒天下,故詔斬之,因此石氏遂絕。
  於是殷浩使督統謝尚、苟羨以兵進屯壽春,上疏請出師許、洛,穆帝從之。當尚書左丞孔嚴見浩與桓溫不和,而欲自將北伐,因言浩曰:「觀溫妒忌之情,良可寒心。不知使君將何以鎮之?愚謂宜明授任以北征,得專征伐,蕭何守管鑰,深思廉、藺屈身之義,平、勃交歡之情,必穆然無間,然後可以保大定功。趨附之徒,皆人面獸心,恐不知所感。」浩不從。
  時王羲之聞殷浩出師北伐,使人以書止之。殷浩亦不聽。
   史說王羲之,字逸少,乃司徒王導從子也。極喜草隸,論者稱其筆勢飄若浮雲,矯若驚鴻。未出任時,與謝安同學。常集於會稽山陰之蘭亭,羲之自為之序,其文多不錄。羲之性最好鵝,會稽有老嫗養鵝,善鳴,羲之求市不得,乃攜親友往觀。嫗聞羲之至,遂烹以待之。羲之歎息彌日。又山陰有道士,養一好鵝,羲之往觀之,其鵝果好,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曰:「先生肯為寫《道德經》,當舉鵝相贈,市則不肯耳!」羲之欣然代寫,寫《道德經》畢,遂籠鵝而歸。又在蕺山見一老嫗,持六角竹扇出賣,羲之討其扇,著書各五字,嫗有慍色,羲之因謂嫗曰:「你但言王右軍書,以易百錢,必有人留。」嫗持扇去,如其言,人競買之。他日,嫗又持扇來求書,羲之笑而卻之。每自稱:「我書比鐘繇,當抗衡;比張顛草,猶當雁行也。」曾與人書云:「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羲之書,初不勝庾翼,及暮年方妙。嘗以章草答庾亮,而翼因見深歎服,因與羲之書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字十紙,過江亡失,常歎妙跡永絕。忽見足下答家兄書,煥若神明,賴還舊觀耳。」因此朝廷知名,以為右將軍。時浩不聽羲之所陳,引兵便行。
  卻說謝尚、苟羨二人,進屯壽春。時魏豫州牧張遇,初以本州來降,至是尚等不能撫慰,反加輕慢。遇怒,據許昌,叛降於秦。由是浩軍不能進,浩命羨以軍鎮下邳。
  三月,姚弋仲有子四十二人,及病將危,謂諸子曰:「石氏待吾甚厚,本欲為之盡力,今已滅矣。中原無主,自古以來,未有戎狄作天子者。我死,汝曹同歸於晉,當執臣節,無為不義也。」言訖而卒。長子襄代領其眾,將父靈柩安葬訖,率眾來擊秦,以報前仇。秦王健知備,引軍與戰,襄莫能取勝,遂率眾歸晉。穆帝詔襄以其眾權屯譙城。襄既至譙城,乃聞謝尚在壽春,乃單騎渡淮來探尚。尚聞其名,乃命去其侍衛,幅巾待之,歡若平生。襄本善談論,由是江東人士皆重之。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18
發表於 2015-6-30 17:45:17 |只看該作者
第二一七回     燕王興兵執魏王



  四月,魏王閔既克襄國,襄國大饑,因游食常山、中山諸郡。燕王雋遣將軍慕容恪等將兵三萬來擊之。閔知恪引兵來,乃率眾急趨常山,恪以兵後追。魏王閔勒兵回,與恪戰,恪兵大敗。閔連十戰皆勝,恪皆敗。閔素有勇名,所將兵精銳,燕人憚之。恪見自己部下士卒懼閔,因而巡陣,諭將士曰:「閔勇而無謀,匹夫敵耳。其士卒饑疲,甲兵雖精,其實難用,不難破也,汝眾何懼之有?」諭訖,引眾復追。閔所將多步卒,將趨林中,恪參軍高開謂眾曰:「吾騎兵利平地,若閔得入深林,不可複製。宜遣輕騎邀之,既合而佯走,誘入平地,然後可擊也。」恪從之,即調兵邀擊。閔果引兵還駐。恪又以軍分三部與戰,因謂諸將曰:「閔性輕銳,又自以眾少,必致死於我,厚集中軍之陣以待之,俟其合戰,卿等從旁擊之,無不克矣。」眾諾其計。
  恪又擇鮮卑善射者五千人,以鐵瑣連其馬,為弓陣而前。
  魏閔乘千里馬,號曰朱龍,左操雙刃矛,右持鉤戟,以擊燕兵。
  燕將與戰,莫能敵,閔斬燕人三百餘級,燕兵不退。閔望見恪之大幢,知其為中軍,乃揮眾直衝入,燕兩旁之兵夾攻之。閔一者兵女,二者夾攻,欲入中陣,箭發如雨;欲退,四圍重厚,於是被燕兵大破之。閔料不能勝,乃潰圍東走。行數十餘里,其馬忽斃,閔即棄馬步走。不過百步,燕兵追及,至此被執。
  燕將將魏王冉閔押至薊城,來見慕容雋。雋問閔曰:「汝奴僕之才,何自妄稱天子?」閔曰:「天下大亂,爾曹夷狄,人面獸心,尚欲篡逆;我一時英雄,何為不可作帝王耶?」燕王雋大怒,使武士策金鞭之三百,猶未死。雋使人遂於龍城遏逕山斬之,其山左右六七里,草木悉枯而死。五月至十二月,大旱無雨,其郡守乃遣人奏知燕王雋。雋大驚,乃使人立祠於其上,備太牢祀之,諡閔曰「武悼大王」。是日,方下大雨。
  燕王又遣慕容評率三萬精騎攻鄴城。魏太子冉智已知魏王被害,朝夕泣涕,忽兵又來攻鄴,心中大懼。急問諸將,大將軍蔣乾出曰:「燕兵勢大,難以拒敵,城中糧草頗有,不若堅守,待其懈怠,然後攻之。」太子智從其計,拒守城池。城外百姓,皆已降燕。
  五月,秦王健率兵五萬出攻張琚,琚以二萬眾拒敵。次日交兵,各揮兵戰,斧來戟對,槍去刀迎,戰上二十餘合,琚兵大敗而逃。琚戀戰不退,被秦兵斬之。於是秦王收兵入城。
  卻說魏太子智與慕容評相持數月,燕兵愈添,況又城中大饑,人民相食,故趙宮人被食略荊太子智大驚,蔣乾謂太子曰:「事急矣!宜使使降晉,乞師來救,方可解得此圍!」太子智從之。蔣乾即遣侍中廖嵩,奉表請降於晉,一面整備守城。
  又使人求救於謝尚。
  初,謝尚使戴施據枋頭,施聞蔣干求救,奉表請降,施乃率壯士百餘人,入鄴助守三台。因說乾曰:「公言降晉,可速將傳國璽與我,令人送入建康見主上,發大兵來救,方保此地。
  不然終為所擒。「乾然之,問太子智求印與施,施使督護何融,懷璽送與尚,宣言使督護何融迎糧,陰令懷璽,送至枋頭與尚。
  尚迎送至建康呈與帝,納之。百僚俱賀,稱萬歲。
  卻說謝尚遣姚襄共攻秦張遇,秦王健知,亦遣丞相、東海王雄等率兵二萬人救之。戰於潁水之誠橋。尚等大敗,奔回淮南。殷浩聞知尚敗,自許昌退軍壽春。雄徙張遇及陳穎許洛民五萬餘戶於關中。以楊群為豫州刺史,令其領許昌。
  八月,慕容評領兵攻鄴都。時魏王冉閔已被慕容恪所擒,送於薊州斬訖。評麾兵攻陷入城,收冉閔妻子等送燕王雋。燕王已欲神其事,業言歷運在己,乃詐稱雲:「閔妻獻玉璽。」
  反赦之,賜號曰:「奉璽君」,置居後宮。因謂文武曰:「吾初入鄴,得此玉璽,吾若不有中原之福,安得此祥?吾欲自即帝位,卿等云何?」時諸將文武皆曰:「大王得此嘉瑞,可登九五,何必言論?」因是群臣下拜,皆呼萬歲。
  十一月,燕王雋即皇帝大位,國號前燕,建元為元璽元年,建都於鄴城。封慕容恪為大司馬,慕容評為大司徒,其下文武各有加封。
  當時趙王石季龍之伐棘城也,雋父慕容皝欲乘駿馬避難,其馬悲鳴,蹄齧不肯從行,皝不能近,因此主意與戰,攻敗季龍,就亦奇愛之。至是四十九歲,駿逸不虧。燕王慕容雋亦復並奇之,比之鮑氏驄。因是命鑄銅以為其像,親為銘贊勒於其旁,置之薊城東掖門。是歲像成,而馬已死,雋甚惜之。時燕太子曜死,燕王雋痛哭惜之,乃立次子慕容暐為太子。
   卻說殷浩之北伐也,右軍將軍王羲之以書阻不聽,既而無功,復謀再舉,羲之又遣人遺浩書曰:今以區區江左,天下寒心,固已久矣。力爭武功,非所當作,自須處內外之任者,未有深謀遠慮,而疲竭根本,各從所志,竟無一功可論,遂令天下將有土崩之勢!任其事者,豈得辭四海之責哉?今軍疲於外,資竭於內,保淮之志,非所復反。
  莫若還保長江,督將各復舊鎮,自長江以外,羈縻而已。引咎責躬,更為修治;省其賦役,與民更始;庶可以救倒懸之急也。
  謂猶以前事未為工,復求之於分外;宇宙雖廣,自容何所?此愚所不解也!
  浩曰:「吾自有奇謀而進,汝豈識之?」因是不納,遂又進兵。羲之見浩不聽,又上會稽王昱疏曰:今雖有可喜之會,內求諸已,而所憂乃重於所喜!功未可期,遺黎殲盡,以區區吳越,經緯天下十分之九,不亡何待?
  而不度德量力,不弊不已,此封內所痛心歎悼者也。願殿下先為不可勝之基,鬚根立勢舉,則謀之未晚。
  昱亦弗聽。時浩進屯夏口,遣戴施據石門,劉遁戍倉垣,以候進齲卻說晉帝設朝,文武山呼訖,近臣奏知:「燕王雋取去關中之地及今據鄴城為都,未知其意若何,陛下可使人齎詔旨前去,封其燕王,看其如何。若受詔稱藩,且置之度外;彼若拒詔旨,乘其未定,興兵討之。」帝然之,即遣使持詔旨來鄴城,封慕容雋為燕王,雋果不受詔,而謂使者曰:「汝還白汝天子,我承人乏,為眾所推,已為皇帝矣。」使人即歸,以是言奏於晉帝。帝大怒,使人催殷浩進兵去討。
  卻說姚襄,字景國,弋仲第五子,因見父姚弋仲死了,恐孤不能自立,領其眾降晉。晉帝大喜,封襄為右將軍,使為前鋒,同殷浩伐燕。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19
發表於 2015-6-30 17:45:42 |只看該作者
第二一八回     殷浩興兵去伐燕



  癸丑九年五月,姚襄領兵屯於襄城。次日,入參大將軍殷浩,浩以酒相待。因與談論時事,襄對答如流,部下諸將士見其善談論,皆重之。惟浩見其勇略多能,心甚惡之。
  時襄酒醉辭歸,因出軍外歇。浩喚許敬至,謂曰:「今姚襄來降,吾觀非真,必有詐耳!你可密藏利刃,私入彼所寢刺之。你若殺得其人,吾自保奏朝廷,立汝為將。」許敬曰:「將軍有令,吾當即行。」言訖,即出取利刃,藏在身邊,漏夜潛入姚襄軍中。時姚襄未寢,正在中軍燃燈讀書,許敬從背後而入,正欲下手,姚襄回頭觀見一人影,持刀近前,襄乃拍案大喝一聲曰:「有賊!」帳外諸將搶入,將許敬擒住,押在案前。襄問曰:「誰人教汝刺吾?好好說來,我便饒你!」敬曰:「大將軍殷浩嫉將軍之能,使小人刺之。」襄大怒,將許敬殺之。襄心有憂懼,乃心恨殷浩,遂以兵退屯歷陽。自疑燕、秦方強,難以伐之,卻按兵不動。令三軍屯田,訓厲將士。殷浩聞知,恐其有異,潛遣將軍魏慣率眾五千襲之。襄聞知,乃將兵分左右翼埋伏山陰谷,待其過半擊之。憬不知,將五千人入山陰,被襄放號炮,伏兵大起,獲住魏憬。襄怒斬之,並及其眾。浩知,愈惡之,乃遣人入建康奏帝遷襄蠡台,表授梁國內史,使至歷陽。姚襄始知,謂諸將曰:「朝廷今以吾遷於蠡台,則吾大事去矣,此事如何?」權翼曰:「此必殷浩之謀,可使一能言者去飴之,必知其詳。」襄曰:「卿可為吾一行。」
  於是襄亦疑懼,遣將軍權翼求見浩,浩曰:「吾與姚平北共為王臣,平北每舉動自專,甚失輔車之理。」翼曰:「平北英姿絕世,擁兵數萬,而遠歸晉室者,以朝廷有道,宰輔明哲故也。今將軍輕信讒慝,與之有隙,謂猜嫌之端在此而不在彼也。」浩曰:「平北生殺自由,又掠吾馬,王臣之體,固若是乎?」翼曰:「姦宄之人,亦王法所不容也,殺之何害?」浩曰:「然則掠吾馬何也?」翼曰:「將軍謂平北難制,終將討之,故取以自衛耳!」殷浩微笑曰:「何至是也,令其莫疑。」
  翼參探是實,連忙歸報姚襄。襄大怒曰:「吾以實心歸晉而汝屢次謀害,吾必報之!」
  卻說殷浩陰遣人誘秦梁安、雷弱兒,使殺秦王健,許以關右之任。弱兒等偽許之,且請兵接應。浩聞張遇作亂,以為安等事成,卻自壽春率眾十萬北伐,欲進據洛陽,修復園陵。王彪之聞知,乃以人上會稽王昱箋,以為恐有詐偽,未可輕進。
  昱與浩議,浩不從,遣人會同姚襄起兵北伐,以襄為前鋒。襄急集諸將計議曰:「今浩北伐,以吾為前鋒,吾欲乘此攻浩,卿等有何高見?」權冀曰:「正可就此攻之,過後無計可乘,可速遣人回書與浩,道吾起兵前行,明公火速以大兵接應。彼以為實,必自領眾來,其來必從此路去,吾將三軍,伏諸險要,待其過了,後追擊之,浩必敗矣。」襄從其計,即遣人以回書見浩,道:「吾以兵先起,火速令大兵接應。」殷浩果不疑,率大兵前來,過諸險,被襄伏兵四起攻擊,殷浩之眾,大敗潰亂。浩與諸將保會稽王昱,棄輜重走奔譙城,被襄揮兵一擊,俘斬一萬餘人。襄見浩走,乃收兵,盡得糧草車仗,令姚益以五千人守山桑,自率大眾屯淮南。會稽王昱遺王彪之書曰:「君言無不中,張、陳無以過也。」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20
發表於 2015-6-30 17:46:12 |只看該作者
第二一九回     江逌獻計破姚襄



  卻說殷浩自此威名日損,士民皆怨。浩恥其敗,乃收集大軍屯北,乃謂諸將曰:「今被羌賊攻敗,損去人馬,何顏歸見江東?」一人挺身而出曰:「今姚襄得勝,必然無備,正可乘此時以計攻之,可復前仇。」浩視之,乃長史江逌,字載道,乃陳留圉人也,博學多智。浩因問曰:「卿有何計,教我攻此羌賊?」逌曰:「今兵非不精,而眾少於羌,且其塹柵甚固,難以效力,吾當以計破之。」浩曰:「何計可破?」逌至浩耳畔:如此如此。浩撫掌笑曰:「此計大妙!」浩即令江逌行計。
  逌即出,乃令軍人捕野雞數百,以長繩連之。又取核桃鏤去中肉,以火藥藏殼內,對合開一小孔,火心霹外,以鐵繩縛之,擊於雞足之上,安排已定。是夜傳令,叫軍人全裝披掛,伺候姚襄營中火起,以兵乘亂攻之。三軍得令,各自準備廝殺。
  至一更時,逌使一百軍人將前野雞,各帶火藥,去姚襄大營左右前後,點起火心,把雞一放,放入姚襄寨中。須臾火著,群雞駭散,飛集襄營,城內惹火;一時火發,營中大亂,自相殘殺。比姚襄急起,與丁零跨馬殺出營來,正遇江逌以軍來戰。
  襄與逌交馬,鬥上十餘合,襄見自兵大亂,無心戀戰,乃拍馬殺出而走,丁零各自逃遁。逌以軍與羌兵相殺,混至天明,逌方始收兵,殺死羌卒一萬餘人。姚襄與丁零收拾殘兵三萬餘人,不敢追浩,入拒關中。江逌兵少,不敢追趕,收軍回寨,請浩南還,於是殷浩領軍還鎮譙城。
  十月,涼西平公張重華有疾,次子曜靈方十歲,立為世子。
  重華庶兄張祚有勇力才幹,而輕巧善事內外,與嬖臣趙長等結為異姓兄弟。初,謝艾以枹罕之功,有寵於重華,左右譖之,出為酒泉太守。及至此,聞重華疾重,艾令人上言:「權幸用事,公今將危,乞聽臣言,命臣侍。」且言:「祚及長等,將為亂,宜盡逐之。」重華疾甚,手書令人征艾輔政,祚、長等匿而不宣。重華卒,曜靈立,稱涼州刺史、西平公。長等矯遺命,以祚輔政,不征謝艾。曜靈立未三十日,趙長等以言謂眾將曰:「方今時難未夷,四方鼎沸,幼主焉能御眾討賊?宜立長君,可保境土,今西平庶子張祚,有文武才,不如廢曜靈立之,乃西境之福也。」眾將皆然之。於是乃廢曜靈而立祚。祚既得志,恣為淫虐。殺重華妃裴氏,及謝艾上書諫而不從,反將殺之。西土震動,民皆駭異。而祚自謂得志,乃自稱涼王,改元和平元年,置百官,郊祀天地。尚書馬岌切諫不可,坐免官。郎中丁琪復諫曰:「自武公以來,世守臣節,抱忠履謙,故能以一州之眾抗舉世之虜。師旅歲起,民不知疲;今而自尊,則中外離心,安能以一隅之地,拒天下之強兵乎?」聞之大怒曰:「吾意已定,汝何諫阻?」令武士斬之,自此士民無望。
  十二月,姚襄與權翼議曰:「今軍新敗,倘建康晉帝聞知,浩又來攻,何以抵敵?」翼曰:「火急令人特表入建康見帝『,說浩無故遣魏憬攻我,被我殺之,今又以兵襲我,退屯譙城,不思北伐,專欲攻害臣等。如此數浩之罪,然後將兵濟淮,收集亡散,以候其來,必無慮矣。」襄然之,即遣人入建康見帝。
  於是襄濟淮北,屯於盱眙,招納流民,得眾至七萬,分置守宰,勸課農桑,遣使詣建康,數殷浩罪,並自陳過責。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0 19:3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