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小黑明融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軍事] [楊爾增]兩晉五胡十六國演義(全文完)  關閉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41
發表於 2015-7-2 01:30:33 |只看該作者
第二四○回     王猛辭賞不受封



  前燕始慕容,以武帝太康六年稱公,至暐在位十一年,至此太和五年,被秦王滅之。自廆至暐,共八十五年耳。
  卻說秦王苻堅既克燕京已定,改號建元元年,大赦秦境,封鄧羌為司隸校尉,及楊安、徐成、張蠔等為大將軍,進王猛為清河郡侯,又加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猛上表固辭,不肯受職,秦王堅渭王猛曰:「即若螭蟠布衣,朕龍潛弱冠,屬世事紛紜,朕奇卿於暫見,擬卿為臥龍,卿亦異朕於一言,回考築之雅志,豈不精契神交,千載之會?雖傅岩入夢,姜公寤兆,今古一時,亦不殊也。今天下初定,彝倫始敘,朕且欲從容於上,勞卿心於下,弘濟之務,非卿而誰耶?固辭亦不許耳!」王猛曰:「陛下仁德上如堯舜,名姓已應圖讖,有天之福,得獲燕邦,而燕京之克,乃將佐之力,群帥之能,則小臣何功之有,敢受此祿也?」猛至再至三,固辭不受。秦王堅重四重五,要其受之,王猛終不受。
  猛為政公平,拔幽滯,顯賢才,外修六業,內崇儒學,勸課農桑,教以廉恥。於是兵強國富,垂及昇平,猛之力也。
  卻說秦王苻堅既得鄴都,朝夕與群臣狩於西山,樂而忘歸,旬餘不返宮內。宮內伶人王洛叩馬諫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萬乘之重,行不履危。故文帝馳車,袁公止轡;孝武好畋,相如獻規。陛下為蒼生父母,何可盤於游畋?若禍起不測者,其如宗廟何?其如太后何?」秦王堅大悅閂:「晉文公悟愆於虞人,朕今聞罪於王洛,是吾之過。」言訖,重賞王洛,即馳回宮。自此以後遂不復畋。
  秦王堅欲以兵討涼州,恐勞傷軍民,乃命王猛為書諭天錫,猛遣人送書與天錫曰:昔貴先公稱藩於劉石者,惟審於強弱也。今秦之盛,勢振中外,關東既平,將移兵河右,恐非六郡士民所得抗也。君能首降,可保境祿無危。
  天錫得書大懼,遣使稱藩於秦。秦王堅復使人拜天錫為涼州刺史、西平公。
  辛未咸安元年正月,秦王堅與丞相王猛商議,徙關東豪傑及離夷十五萬戶於關中,處烏桓於馮翊、北地,丁零、翟斌於新安、澠池。
  卻說吐谷渾王辟奚聞秦王堅滅燕,恐來攻己,乃遣使送馬千匹,金銀五百斤於秦。秦以辟奚為泓川侯。辟奚好學,仁厚而無威權,第三弟專恣,國人患之。長史鐘惡地與司馬乞宿雲收殺之。辟奚由是發病恍惚,命世子視連日:「吾禍及同生,何以見之於地下?國事汝自治之,吾餘年殘命,寄食而已。」
  遂以憂卒。視連立,不飲酒、不游畋者七年,軍國之事,委之將佐,惡地諫以為人主當自娛樂,建威佈德。視連泣曰:「孤以先世以來,以仁孝忠恕相承,先王念友愛之不終,悲憤而亡;孤雖篡業,屍存而已,聲色游娛,豈可安也。威德之建,當付之將來耳。」
  時,王猛以潞州之功,請秦王堅以鄧羌為司隸。秦王堅下詔曰:「司隸之職,董牧皇畿,吏責甚重,非所以優禮名將。
  光武不以吏事處功臣,實貴之也。羌有廉、李之才,朕方委以征伐之任,北平匈奴,南蕩揚、越,羌之任也。司隸何盡其才?「乃封鎮軍將軍,位特進。羌雖不悅,無敢忤旨。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42
發表於 2015-7-2 02:41:33 |只看該作者
第二四一回     桓溫廢主立新君



  十月,晉大司馬桓溫聞秦破燕,遂令參軍王珣、桓伊引兵乘釁而入,攻壽春。壽春守將袁瑾聞燕已滅,恐孤不敵,乃守城求救於秦。秦兵未至,攻陷其城,執袁瑾而歸。王珣、桓伊分兵戍守,勒兵還鎮,來見桓溫,稱克壽春之捷。溫因益喜王珣。時溫恃其才略位望,陰蓄不臣之志。嘗撫枕歎曰:「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時,土杜晁能知人貴賤,溫召問之,晁曰:「明公勛格宇宙,位極人臣。」溫不悅,而溫意欲先立功河朔以收時望,還受九錫。及被枋頭之敗,威名頓挫,今克壽春,次日聚集諸將,因謂將軍郗超曰:「今克壽春,足雪枋頭之恥乎?」超曰:「未也。」久之,溫不悅,命諸將各散,因留郗超於中軍同宿,問曰:「吾意欲立霸王之基,君有何謀?可指教之!」郗超曰:「明公當天下之重任,今以六十之年,敗於大舉,不建不世之勛,不足以鎮愜民望。」溫曰:「然則奈何也?」超口:「明公不為伊、霍之舉者,無以立大威權,鎮壓四海。明公何不效伊、霍故事,入朝奏太后,廢弈帝立會稽王昱,舉行周公居攝之事?則威權日長,大業成矣!」溫曰:「其計大善!奈弈帝守道,恐招時議?」超曰:「不誣之過,焉能廢立?宮門重閉,牀第易誣,言帝為閹,廢必成矣。」溫善之,二人汁議已定。
  次日,桓溫領諸將佐帶鐵甲軍一萬,離廣陵,入建康。於省中設宴,會集公卿,令郗超將甲土千餘,侍衛左右。是日,太傅與百官皆到,酒及中巡,溫按劍曰:「大者天地,次者君臣,所以為治。今皇帝先在藩,痿疾為閹,難以奉宗廟之主,吾依伊尹、霍光故事,廢帝為東海王,立會稽王昱為君,汝大臣意下如何?」群臣惶怖,莫敢對。過了半時,方應曰:「太甲不明,放之於桐宮;昌邑有罪,霍光廢之;今上富於春秋,未有不善,請再議也。」溫曰:「豎子!天下事在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將謂我劍之不利也?敢有阻大議者,皆按軍法!」百官震栗。忽又一人出曰:「周公阿衝,匡扶皇家,今君依霍光故事耳!」溫視之,乃撫事將軍王彪之也。溫悅之而謂曰:「卿言達理。」當彪之全無懼色,其餘群臣咸懼,皆云:「一聽尊命。」
  至十一月朔,桓溫令郗超帶甲士五千人,人太極前殿,請太后出殿,奏曰:「弈帝先居在藩,夙有痿疾。今聞不堪皇統,難奉宗廟,臣與群臣商議,依伊、霍故事,請懿旨廢弈帝為東海王,立會稽王昱承大位。」太后驚曰:「何得此言?既有痿疾,為何其美人田氏、孟氏生有三男子耶?」桓溫曰:「臣竊聞朝野老少皆言三男是帝所幸嬖人相龍、計好、朱靈寶等所生,既無此情,如何相龍、計好、朱靈寶等參侍內寢,不出宮乎?」
  太后亦惑之曰:「既有其事,任卿主意。」因此溫請太后歸宮,即使散騎常侍劉享,以甲兵五百人入宮,收帝璽綬。弈帝不敢推辭,即取付之與享。享捧出交溫,溫與群臣出迎會稽王昱人殿,請上御座。溫與群臣拜舞,呼萬歲。禮畢,稱號太宗簡文皇帝,以辛未為咸安元年。桓溫又奏請弈帝為東海王,命別遷置,文帝從之。
  卻說弈帝被廢,朝罷入內。著白綢單衣,領屬步下西堂,乘犢車出宮,涕零如雨,群臣拜辭,莫不欷歔,送其就藩。
  至十二月,桓溫又奏文帝曰:「今廢東海王,宜依漢昌邑王故事。」帝曰:「然!」乃改封東海王為海西郡公。時桓溫又奏曰:「今弈帝已廢,今武陵王欷現執大兵,倘有異志,難以制之。今幸來朝,請陛下誅之。」文帝曰:「武陵王無罪,何以殺之?」溫曰:「不殺,恐有後變。」帝曰:「待其變而誅之。」溫再三奏誅武陵王,文帝不聽。次日下手詔曰:「若晉祚靈長,公便宜奉行前詔:如其大運去矣,請避賢路。」溫覽之,流汗變色,不敢復奏矣。
  桓溫自廢立之後,威振內外,文帝雖處尊位,拱默而已。
  及出朝,侍中謝安見而遙拜,桓溫曰:「謝卿何事?」安曰:「方今天下別無英雄,惟明公耳!歷古以來之將相,未有君拜於前,臣揖於後。若非明公之功德震於四海,豈有其敬耶?今明公盛德巍巍,雖伊尹、周公莫可及也。」溫曰:「焉敢望此?」安曰:「人皆可以為堯舜也。」由然桓溫遂悅謝安。次日入朝奏文帝,以謝安為大司馬,帝從之,而安受職。安奏帝降詔,加封桓溫為丞相,入朝輔政。
  桓溫奏曰:「臣本宜在朝以奉陛下,奈姑孰一郡,乃國之障屏。今秦之方強,常有窺覦之意,倘若有失,江南難定,臣請還鎮。」文帝曰:「丞相乃朕股肱,去之何依?可留京師,同輔朝政。」溫曰:「臣猶在外,以據秦寇,勝在朝廷。」言訖,拜辭文帝,即出朝門,領諸將佐還姑孰,百官皆送起程。
  溫歸後,以郗超為中書侍郎,凡事表奏,溫常使其入朝探聽事因,往來朝廷,自此後,溫名復振。
  當時「熒惑」守「太微」端門,逾月而海西廢,至是又逆行人「太微」,文帝甚惡之,謂中書侍郎郗超曰:「命之修短,本所不計,故事無復,近日事耶?」超曰:「大司馬臣溫,內固社稷,外恢經略,非常之事,臣以百口保之。」超以溫故,朝中皆畏事之。謝安嘗與左衛將軍王坦之共詣超,日旰未得前,坦之欲去,安曰:「獨不能為性命忍須臾耶?」
  壬申二年,時當南郊祭祀天地,文帝欲大赦天下。王彪之奏曰:「中興以來,郊祀往往有赦,愚意當謂非宜。何者?黎庶將謂郊祀必赦,至此凶愚之徒,復生僥幸之心矣!」帝從之。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43
發表於 2015-7-2 10:32:37 |只看該作者
第二四二回     文帝崩立孝武曜



  簡文帝有疾將危,命近侍書詔,召大司馬桓溫依周公居攝故事。時謝安、王坦之二人,入內視疾。帝曰:「朕命不蘇,今遺詔與大司馬,令其依周公居攝故事,汝二人盡忠王室,同佐吾兒。」謝、王二人,聞帝以詔遺桓溫行周公居攝事,王坦之即取其詔於帝前毀之曰:「此事不可行,若行其事,則晉祚必移矣!」帝曰:「天下得來德運,卿何所嫌?」坦之曰:「天下,軒轅之天下,陛下何得輕以與人?」帝始曰:「從卿改之。」坦之改詔,以大司馬桓溫行諸葛武侯丞相故事,把與帝觀,帝觀數四訖,付與王、謝二人受之。
  時桓溫既兼文武之任,屢建大功,加以廢立,威振內外。
  帝雖處尊位,守道而已,常懼廢黜。大司馬長史顧悅之與簡文帝同年,而發先白,侍帝左右,帝問悅之曰:「卿與朕同庚而發如何先白?」對曰:「松柏之姿,經霜獨茂;蒲柳之質,望秋先零。」簡文帝大喜其對,以此重之。
  時中書侍郎郗超曰:「請帝急省其父。」帝謂曰:「致意尊公,家國之事,遂致於此!由吾不能以道匡衛,愧歎之深,言何能諭?」因詠庾闡詩云:「志上痛朝危,忠臣哀主辱。」
  遂泣下沾禁。帝雖神識恬暢,而無濟世大略,故謝安稱為惠帝之流,便清談差勝耳。
  不數日,簡文帝崩世,百官舉哀發喪,殯葬高平陵。當群臣疑惑未敢立嗣,次日侍中謝安聚集文武百官於朝堂,而謂曰:「今孝文崩世,宜立太子登基,諸公計議如何?」群臣皆對曰:「此須待大司馬桓溫至處分,我等不敢定議也。」當太尉王彪之正色謂眾曰:「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今天子已崩,太子即位,大司馬何容有異?若先面諮,必反為所責矣!」謝安曰:「王武叔之言是也!」於是群臣莫敢逆之,乃請太子司馬曜登皇帝大位,群臣皆呼萬歲。禮畢,改元寧康,以謝安為大司馬,以王彪之為尚書令,二人總攝內外,共掌朝政。
  時宮室朽壞,謝安更欲營建宮室,與彪之商議。彪之曰:「強寇未滅,正是休兵養士之時,何可興費工力,勞擾百姓耶?」安曰:「宮室不修,後世謂人無能。」彪之曰:「任天下事,當保國安家,朝政允洽,豈以修屋宇為能耶?」因此不營建宮室。
  卻說秦王苻堅以王猛功高,復加都督中外諸軍事。王猛不受固辭,章三四上,秦王堅不許,曰:「朕方混一四海,舍卿誰可委者?卿之不得辭宰相,猶朕之不得辭天下也!」於是猛為丞相,堅端拱於上,百官總己於下,軍國之事,無不由之。
  猛剛明清肅,放黜屍素,顯拔國滯,勸課農桑,練習軍旅,官必當才,刑必當罪,由是國富兵強,戰無不克,秦國大治。堅敕太子戶及長樂公丕等曰:「汝事王公,如事我也。」
  陽平公苻融年少,為政好新奇,貴苛察治也。申紹數規正,導以於和,融雖敬之,未能盡從。紹出為二北太守,融屢以過失聞,數致譴讓,融先因不用紹言,嘗坐「擅起學舍」,為有司所糾。問紹誰可使者?紹曰:「燕尚書郎高泰,清辯有膽智,可使也。」融使泰至長安,見猛曰:「昔魯僖以泮宮發頌,齊宣王以稷下垂聲,今陽平公開建學舍,乃煩有司舉劾,明公懲勸如此,下使無所垂罪乎?」猛曰:「是吾過也!」事遂釋。
  猛因歎曰:「高子伯豈陽平所宜吏乎?」言於秦王堅,堅召見問以為治之本。泰曰:「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審舉,審舉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國家不治者也。」堅曰:「所謂辭約而理博矣。」以為尚書郎。固請還,許之。
  堅聞桓溫廢晉帝為海西公,謂群臣曰:「桓溫前敗灞上,後敗於枋頭,不能思愆免退,以謝百姓,乃更廢君以自悅,六十之叟舉動如此,將如四海何?諺曰:」怒其室而作色於父者『,其桓溫之謂乎?「群臣服其論。
  時王猛為丞相,百姓豐樂,自長安至於諸州,皆夾道樹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驛,行者取給於途,工商負販者皆集於道。百姓歌之曰:「長安大街,夾道楊槐;下走朱輪,上有鸞棲;美彥雲集,誨我氓黎。」因是長安皆樂念之。
  卻說秦王苻堅封其弟苻融為冀州牧,令出守其地。融遂促裝,停宿灞上,明日欲行。母后苟氏甚愛苻融,不捨其別,其夜私自離宮,來至灞上,囑子苻融出外自要保重。其夕,秦王堅與太史令魏延同宿前殿,當魏太史延起觀天象,忽后妃星昏暗,因上表奏秦王口:「今夜天市南門屏內后妃星失明,左右閣寺不見,主后妃移動之象。」秦王堅大驚,至天明入宮省問,時苟太后在灞上,看苻融冀州去了,方回宮內,左右侍候宮人始知。當秦王審問,即以此事啟知。秦王堅曰:「天道與人何其不遠焉?」因此遂重星官。
  時太史令張孟又奏曰:「臣掌司天,昨夜彗起尾箕而掃東方,此乃燕滅秦之象,今慕容垂父子在此,臣恐不利社稷,請早除之。」秦王堅曰:「今天下大定,誰敢有貳?卿莫讒害忠良也。」當陽平公融上請除之,堅曰:「朕方混一,以六合為一家,視夷狄為赤子,汝宜息慮,勿懷芥蒂。大惟修德可禳災,苟能內求諸己,又何懼外患乎?」由是不納。更以慕容暐為尚書,以慕容垂為京兆尹,慕容衝為平陽太守、冀州牧。苻融聞知,上疏諫之,秦王不聽。忽光明殿有人大呼,謂苻堅曰:「甲申乙酉,魚羊食人!悲哉無復遺!」堅命近侍執之,俄而不見,堅甚疑之。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44
發表於 2015-7-2 10:33:02 |只看該作者
第二四三回     王謝新亭迎桓溫



  癸酉二月,謝安與王坦之同群臣商議,使人持詔書報知丞相桓溫。使人臨行,謝安密囑,若問,如此如此對之。使人得其語,來姑孰呈上詔書,桓溫讀訖,問之曰:「文帝臨崩,有何遺詔?」使人曰:「聖上崩世,遺詔國家之事,一稟於丞相。
  囑咐太子登位,敕丞相如諸葛武侯故事,別無餘言。「桓溫因是令使人還朝,使人去訖。
  丞相溫既知簡文帝崩世,群臣立太子登基,心中大怒。恨文帝曰:「汝乃會稽散人,吾立汝為帝,臨終當禪位還我爾,不然,以吾為周公居攝事,如何遺詔為諸葛武侯故事也?」遂問計於郗超,郗超曰:「帝遺詔丞相為諸葛武侯故事,卻是虛謬也,必是謝安、王坦之之謀。丞相來日入朝,先使人去京師入內,召謝安、王坦之二人,自來新亭候接,同議攻北大謀,二人欣然肯來,必無他意;若是不到,必有異謀。丞相入朝,先收此二人,然後廢武帝,大事定矣。」溫曰:「倘二人來,如何區處?」超曰:「丞相於壁衣中置埋伏刀斧手於兩邊,我在帳中,聽言語動靜,如若不善,即呼刀斧手出殺之;如無拒丞相之意,不可妄行,恐失民心。宜與之好,同人京師,把握朝權,待其加公九錫,然後可議大謀。」溫曰:「然!」計議已定,使人入朝召王、謝二人,迎至新亭,同議國事。溫一邊收拾軍馬起程,稱脫來赴山陵,止停新亭,以待二人。
  卻說孝武帝設朝,文武班齊,萬歲禮畢,忽近侍奏大司馬桓溫有使至,稱其來赴山陵及朝新帝,召謝安、王坦之二人來新亭候接,其餘群臣,十里外迎接。帝謂謝安、王坦之曰:「今大司馬來朝,召卿二人,必有他故,此事如何!」時群臣皆曰:「今桓溫來朝,必有異心,故召王、謝二人至新亭以害之,然後來篡大位,望陛下陳兵以備,休使謝、王二人遠迎。」當王坦之心中甚懼,曰:「此事實真,若臣等去接,正中其謀。」
  只有謝安神色不變,謂坦之曰:「若依君等與之議,則誤國家之大事,反危社稷也!桓溫雖有不臣之志,未敢便行;彼疑有遺詔,加他九錫,恐吾二人藏之,故召吾:二人問明,吾與君不去,溫疑是實,心背朝廷;晉柞存亡,決於此行。」帝意遂決曰:「二卿可前去迎。」群臣曰:「謝、王二公去,臣等亦請同行。」帝曰:「若有不禮,卿等速使人先報宮廷,以備不虞。」群臣曰:「然!」因此謝安、王坦之與群臣同行。
  時御史中丞高崧戲謂謝安曰:「卿屢違朝旨,高臥東山,諸人每相與言,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今日之危,百姓亦將如卿何?」安雖有愧色,亦謂崧曰:「桓溫劍雖鋒利,不能便誅吾也!吾豈比深源睥睨社稷,聞難欲去位以避之,汝何相嘲耶?」言訖,與坦之接至新亭,坐候一時,桓溫與諸將至,其時日已落西,溫軍將扎住行營安歇。
  次日,桓溫令郗超埋伏刀斧手於帳兩邊,超伏於帳後,以聽謝、王二人動靜。謝安、王坦之二人先進入見桓溫,各施禮畢。溫命二人坐,坦之驚得汗流沾衣,倒執手版;安從容就席,談笑自若。安坐定,竊見壁衣中皆伏刀斧手,即謂桓溫曰:「安聞諸侯有道,守在四鄰,明公何須壁後置人耶?」溫笑曰:「正是不能不爾耳!」溫因此遂命刀斧手退。郗超正臥帳後,聽謝、王二人言語,忽然風起,吹動帳開,謝安看見笑曰:「郗生可謂入幕之賓矣!如何不出一見?」超慌忙走出相見,各行禮畢,遠遠坐住,是以不能行計,只得相陪。當謝安言於溫曰:「先王崩世,遺詔明公行蜀漢諸葛武侯故事,我等正欲涓吉承迎乘輿入朝輔政。今幸丞相車駕來至,迎接不及,望丞相恕愆!」溫曰:「我有何德,敢慕武侯?」安曰:「丞相盛德巍巍,何謂無也?雖伊尹、周公弗能及耳!」因此溫與安相悅,攀話笑語移日。當溫又問曰:「先帝已崩,君等以何議諡?」
  安曰:「臣等以其平易不訾門『簡』。慈惠愛民曰:」文『,諡為簡文皇帝。「言汔,安取自所作諡議與溫看訖。溫以其諡示群下曰:」此謝安石碎金也。「眾曰:」果經緯天地之才。「
  因談論至日昃,謝安、王坦之二人拜辭而出,桓溫亦送出來,見百官皆拜於道側;溫命百官人中軍相見。時百官入中軍見溫,中軍大陳兵衛,百官朝士,有位望者皆戰慄失色,只得入見。
  拜禮畢,溫曰:「勞百官遠迎,即便還朝,免此伺候。」於是百官朝士,辭桓溫而歸朝。
  卻說桓溫次日至山陵拜汔,不及入朝,忽然得玻連臥二十四日,不能起坐,晉孝武猝聞知桓溫連日寢疾不見,乃使謝安、王坦之二人來視其疾。安與坦之直入臥內,二人施禮訖,曰:「連日不見公顏,何期尊體欠安?」溫曰:「人有旦夕禍福,故有是爾。」溫又渭安曰:「孤昔滅蜀都,克壽春,多負勤勞,如江南無孤一人,正不知幾人稱霸,幾人王,天下碎裂矣!今新帝登位,豈識我之大功,而以我為丞相,未加九錫,此所以吾愧之。吾今疾甚,日下就回姑孰,汝將此語與聖上稟知。」安曰:「明公功蓋天下,德播華夷,莫道封王,禪位皆宜!明公今還貴鎮,保重尊體,我等與眾臣保奏孝武加公九錫必矣。」於是溫大悅,使二人清還。謝安、王坦之直辭歸去,桓溫令郗超領眾,一同還朝。
  卻洗安言於坦之曰:「吾觀丞相桓溫,不久必亡,適問所議九錫之事,密緩藏之在心,延而視之,只我與君知也,不可漏泄。若溫病瘥,加封其王;如不起,即息其議。」坦之曰:「此計可矣!」因此二人密緩其事,延待看之。
  桓溫還姑孰,疾病轉添。召弟桓衝並子桓熙至牀前,囑衝曰:「吾自總角,便知用兵之道;至弱冠,屢立邊功,縱橫天下二十餘年矣。今吾不濟,托汝後事:吾世子桓熙才弱不堪重任,四子桓禕極是蠢愚,不辨菽麥;幼子桓玄,異而有志,今年五歲,汝善導而襲之。吾死之後,汝不能不代領其眾,其權可要自執,休付他人,自取滅亡之患。」言訖,淚如雨下。桓衝又曰:「吾兄百世後,諸子之中,誰襲兄職?」溫曰:「桓玄雖幼,可以立之。」衝問:「安、坦之二人何如所在?」溫曰:「渠等不為汝所處分也。」言訖而亡。桓衝即時收殮殯葬,直寫表申奏朝廷,乃以少子桓玄為嗣,襲封南郡公。桓衝自代溫任,盡忠王室。時群下王珣等,欲衝入朝,誅除朝中元宰,把執時權,衝不從。
  卻說桓玄,字敬道,一名靈寶,是桓溫之子也。其母馬氏與同輩嘗夜坐於月下,忽見流星墜於銅盆水中,如二寸火球,湛然明淨,同輩競以瓢撈,獨馬氏得而吞之,若有感,遂有妊面生玄。玄生時有光照室,使人筮占,占者奇之,故小名靈寶。
  桓溫甚重愛之,臨終立以為嗣,時年五歲,桓衝立為南郡公。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45
發表於 2015-7-2 10:33:27 |只看該作者
第二四四回     苻堅舉兵取漢中



  卻說秦王苻堅聞簡文帝崩,桓溫又死,遂與群臣商議取江南之計。當王猛上言曰:「江南急未可攻,宜先取漢中,以得勝之兵,再取江南,可一鼓而下也。」秦王堅曰:「正合吾意。」遂使鄧羌為都督,徐成、楊安、張蠔為副將,領兵十萬,分三隊而去。次日,鄧羌、楊安將征西軍士分為三隊,前部先鋒徐成,後隊張蠔,押運糧草。
  即將起程,早有細作報入漢中,魯榮忙使人至梁州,喚弟魯衛回來,商議退敵之計。衛曰:「漢中最險陽平關,我去當依山傍林,下千餘寨柵,迎敵秦兵,兄在漢寧,盡發糧草接應。」魯榮遣大將楊仕、楊欽帶五千軍馬,以助其弟,即日便起,到陽平關,下寨已定,與鄧羌兩邊相持半月餘,各不相勝。羌傳令退軍,徐成進曰:「敵勢未必強,公何自退焉?」羌曰:「吾料賊兵,每日提備,急難取勝,吾退軍回,賊兵必定趕之,吾分輕騎抄襲其後,勝賊必矣。」成等曰:「都督神機,莫可測也!」於是楊安、張蠔分兩路,各引輕騎三千,取小路去取陽平關後,鄧羌大軍盡拔寨起行。楊欽聽知秦兵退,請楊仕商議曰:「今羌退兵,可乘勢擊之。」仕曰:「鄧羌詭計極多,未必真實,不可追趕。」楊欽曰:「你不去,我當自去。」楊仕苦諫不從,楊欽起五寨人馬前進。是日大霧漫天,對面皆不相見,楊欽軍至半路紮祝卻說楊安軍抄過山後,見重霧垂空,又聞馬嘶人語,恐有伏兵,急催人馬速行。正說間,到楊欽寨前,內有幾個守寨兵土,聽得馬蹄響,只道是楊欽兵回,開門納入。軍馬一湧而入,放起火來,五寨軍士大亂,盡皆棄寨而走。當楊仕將及霧散之時來探消息,五寨一齊火起,楊仕引兵來敵,與楊安戰不數合,背後張蠔兵到,楊仕殺開一條路,望漢寧、巴州而逃。楊欽正要回時,已被楊安、張蠔占定寨了,背後秦兵趕殺,兩下來攻,楊欽等軍大潰而走,又被秦兵後追,無心戀戰,領了敗軍投陽平關。魯衛知二將敗走,各營已失,半夜棄關奔南鄭、巴州去訖。羌得了陽平關諸寨。
  魯衛、楊仕來見魯榮,言二將失了隘口。魯榮大怒,欲斬楊仕,仕曰:「某曾勸楊欽休追秦兵,欽不肯聽從,故有此敗。
  仕再乞一軍,前去搦戰,必斬秦兵;如不勝,願依軍令,斬首階下。「榮命即去,楊仕上馬,引二萬軍離南鄭,往漢寧、巴州而去。
  卻說楊安勸鄧羌進兵,羌言不可,安曰:「安乞一軍,前去哨路。」羌即令安領五千騎望南鄭路上來。正迎楊仕,兩軍擺開,仕遣裨將昌倚出馬,與安交戰,不兩合,被安一刀砍於馬下。楊仕自挺槍出,與安鬥三十合以上,不分勝負,安撥回馬走,仕趕來,被安使拖刀計,斬楊仕於馬下,軍眾大敗而回。
  羌知安已斬楊仕,即時催軍直逼成都城下下寨。魯榮驚得手足無措,忙與弟魯衛收拾庫中寶物,不敢回朝,乃領從兵五千,棄城走入南蠻去訖。
  鄧羌見魯榮走,令諸將勿追,引眾入城,分兵守定。又遣楊安與朱彤以兵二萬人入寇梓潼、涪城。
  史說梓潼太守姓周名虓,字孟威,素有節操,聞苻堅遣楊安等以兵來寇,恐梓潼不固,乃引眾退守涪城;又憂不能保全,使副將劉仁率步騎送母妻還南;將至江陵,被楊安細作竊知,報與楊安知之,安謂朱彤曰:「今周虓送母妻還國,卿領一軍,星夜從間道去,追獲其母妻,則周虓自然降矣。」彤曰:「將軍率兵向涪城,吾引一軍星夜去追。」於是朱彤率精兵五千,抄小路,先抵江陵南路,未及半日,只見劉仕引一千兵送虓母妻到,被朱彤獲之,勒兵回見楊安,同致涪城。楊安將虓之妻母,到城下高叫周虓曰:「君早納降,保全母妻,不失孝道;如若不降,先殺汝母妻,然後攻城。」周虓見母妻被縛在城下,乃號泣謂眾曰:「吾欲盡忠,奈母親被劫,若不出降,必受其害,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無以報恩,反貽以禍,人子之心何以安乎?」言訖,遂下城開門納降,因此楊安等將兵入據涪城,使朱彤押送周虓其母妻,與羌大軍還京,來見秦王苻堅。
  堅大悅,以周虓為尚書郎,虓固辭不受曰:「虓受晉國厚恩,以至今日,但老母見獲,失節於此,母子獲全,秦之惠也,雖公侯之貴,不以為榮,況郎任乎?」堅乃止,遂使人監視,不與還國。虓每見堅,或箕踞而坐,呼之為氐賊。嘗值元會,儀衛甚盛,堅問之曰:「晉朝元會,與此何如?」虓攘臂厲聲曰:「犬羊相聚,何敢比擬天朝?」秦人見虓不屈,屢請殺之,堅待之彌厚。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46
發表於 2015-7-2 10:33:51 |只看該作者
第二四五回     王猛疾疏謝秦王



  甲戌二年二月,孝武帝設朝,聞桓溫死,降詔以謝安為總中書。時天子幼弱,外有強臣,安與坦之盡忠輔衛,晉室幸得太平。而謝安好聲律,期功之慘,不廢絲竹,士大夫多效之,遂以成俗。當王坦之以書苦諫之曰:「今主上幼弱,藩臣多強,以為元宰如何不出趨朝參理政事?而嗜聲律,期功之作,不為蒼生國家之計耶?」又曰:「天下之寶,當為天下惜之,勿使棄之也!」安不能從,猶是人競效之。
  乙亥三年夏五月,王坦之卒,少帝以謝安為揚州刺史,桓衝為徐州刺史。
  六月,秦清河武侯王猛寢疾,秦王堅親為祈郊廟,又遣侍臣禱河、岳,為猛祈禳。猛疾少瘳,乃遣人入朝上疏,秦王堅開讀曰:不圖陛下以臣之命而虧天地之德,開闢以來,末之有也。
  臣聞報德不如盡言,以垂歿之命,竊獻遺忠:伏惟陛下威烈振乎八方,聲教光乎六合,九州百郡,十居其七,平燕定蜀,有如拾芥。夫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是以古先哲王,知功業之不易,戰戰兢兢,如臨深淵,伏惟陛下,追縱前聖,天下幸甚!「
  秦王堅覽之,悲慟流涕,是日親與太子至丞相府中,視王猛之疾,訪以後事。秦王堅與太子諸臣,直入臥內。秦王堅曰:「數旬不見卿朝,誰知卿疾甚重,朕甚隱憂,代祈郊廟,以庇於卿。今來視卿,倘爾不豫,有何見示?」王猛曰:「陛下明見千里之外,古今興亡,必所盡知。然晉室僻處江南,乃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歿之後,願勿以晉為圖。鮮卑、西羌,我之仇敵,終為大患,宜漸除之。」言訖而卒,年五十二歲。
  秦王堅與群臣皆大哭之,堅謂太子苻宏曰:「天不欲使吾平定六合耶,何奪吾景略之速也!」言畢又哭,命大殮化之訖,乃大哭,引太子宏歸宮而去。
  次日,大宛國進貢,獻大馬千里駒,皆汗血,朱鬣五色,鳳鷹麟身,及其他珍異寶五百餘種至。秦王堅謂百官曰:「吾思漢文之返千里馬,咨嗟美詠,今大宛所獻之馬,其悉返之,庶克念前王,彷彿古人耳,汝群臣可作《止馬詩》,而遣其使還國,示無欲也。」於是群臣作《止馬詩》,令使人領前寶物,還國去訖。
  先是高陸人王木,穿井得龜一隻,大三尺,背有八卦。木進於秦王堅,堅命養之於池中,日以粟與之食,及此而死。太僕奏知秦王堅,堅命藏其骨於太廟。其夜,廟丞高虜夢龜謂之曰:「我出本將歸江南,遭時不遇,隕命秦廷。」次日,高虜大惑其夢。又有一人至謂虜曰:「吾昨夜夢神龜言吾三千六百歲而終,終必妖興,亡國之征也,此夢未審主何吉凶?」虜意遂明,乃曰:「不主甚事,主國家不久衰也,汝休得漏言。」
  因此二人秘之,不敢傳出。
  卻說秦王堅自平諸國之後,國內殷實,遂示人以奢侈,懸珠簾於正殿,以集群臣。尚書郎裴元略諫之,秦王堅大悅,命去其珠簾,以元略為諫議大夫。
  初,秦王堅母少寡,將軍李威有辟陽之寵,史官載之於史。
  至是堅榷起居注》觀之,見其事慚怒,即焚其書,大檢史官,將加其罪,時著書郎趙泉等已死,始乃止之。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47
發表於 2015-7-2 10:36:28 |只看該作者
第二四六回     姚萇以兵下涼州



  丙子太元元年,是歲北涼亡。

  卻說張天錫初殺其姪張玄靚,自立為涼王,改元鳳凰。

  天錫在位,荒於酒色,不親庶務,黜世子大懷而立嬖妾之子大豫,人情憤怨。

  秦王堅以天錫臣道未純,遣將軍姚萇、梁熙等將兵臨西河,尚書郎梁殊曰:「未可動兵,可先使人征其來京,如不朝,方可討之。」

  於是,堅使梁殊奉詔征之曰:「如有違命,即進師撲討。」梁殊至姑臧,天錫會官屬謀之,官屬皆怒曰:「吾世事晉國,忠節著於海內,今一旦委身賊廷,丑莫大焉;且河西天險,若悉境內精兵,右招西域,北引匈奴以拒之,何遽知其不捷也?」

  天錫攘袂大言曰:「孤意決矣,言降者斬!」乃謂秦使梁殊曰:「君欲生歸乎,死歸乎?」殊曰:「君先降秦,秦王遣吾征君,君不去,莫道殺吾,其不久且自將殺耳!」辭氣不屈,天錫怒曰:「殺之!」其母嚴氏泣曰:「秦王橫制天下,兵不留行,汝若降之,猶可延數年之命,今既抗衡,又殺其使者,亡無日矣!」天錫使將軍馬建率眾二萬拒秦。

  三月,秦王堅聞天錫殺其使,以姚萇為揚武將軍,將兵五萬前來伐涼。史說姚萇,字景茂,乃弋仲二十四子也,其兄死了,恐孤不能立,乃率諸弟降於苻生。苻生被殺,苻堅代位,甚親寵萇,故使其伐涼,令其立功。

  此時姚萇、荀萇二將領兵直至涼州,逼城下寨。

  時涼王張天錫方飲酒,聞秦兵攻城,驚得面如土色。左右曰:「今秦兵甚強,難以拒敵,不如早降,以安百姓。」天錫於是令四門立起降字旗,錫引諸官開城門,面縛至姚萇寨中投降。姚萇大喜,置酒相待。

  次日,領眾入城,百姓耆老香花迎接,姚萇以善言撫慰。天錫命左右殺牛宰馬,犒勞秦軍,一面使人以金寶名馬,進貢入秦,來降秦王。堅聞涼王來降,受其寶物,頒詔封錫為歸義侯,抽回姚萇等三軍人馬,俱各還秦。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48
發表於 2015-7-2 10:36:54 |只看該作者
第二四七回     苻洛以兵伐北代



  卻說北代王什翼犍設朝,聚集文武,謀議國事。卻有部下長孫斤,恨代王不錄用己,乃私藏利刃,雜在文武班中。時代王什翼犍在御座坐議國事,長孫斤插刃直上,來刺代王。當太子拓跋實見長孫斤以刃進前,大喝:「反賊!休得無禮!」被長孫斤手起刃下,殺死太子實,又來刺什翼犍。手無兵器,長孫斤以刃刺中,什翼犍便走,中傷左臂。當殿下文武,各擁搶進,將長孫斤縛住,代王復坐,命將長孫斤痛打一百,將出誅之。當日代王見太子實被殺死,哭無休止,乃命文官作文追諡為「獻明皇帝」。至七月,太子妻秦氏生皇孫,代王與其取名,名曰拓跋珪。
  十月,秦王苻堅大會群臣於光明殿,命文武各賦詩以進。
  時秦州別駕天水姜平子持詩進上,秦王堅看詩上有一『動字,直而不曲,秦王堅問曰:「卿詩上有一丁字,如何直而不曲乎?」平子曰:「臣丁至剛,不可以屈,且曲下者,不正之物,未足獻也。」秦王堅笑曰:「卿名不虛,行義必剛也。」因擢上第。時秦王堅曰:「朕欲平一六合,何國當先?」平子曰:「北代匈奴,居我之後,宜先討之。」時衛辰為代王所逼,正使人求救於秦王堅,堅欲起兵,又聞平子之對,秦王堅曰:「卿言正合我意。」乃謂唐公苻洛曰:「朕聞北代君臣大亂,非汝莫能討之,汝可同大將軍鄧羌、朱彤、張蠔將二十萬大兵,分道去伐。」苻洛曰:「臣請就行。」於是唐公苻洛出朝,同鄧羌、朱彤、張蠔將二十萬大兵,望北起程。
  時北代郡縣戍守居民見秦兵勢大,莫敢與戰,皆望風逃奔。
  因此唐公苻洛以兵長驅大進,直至平城東,隔五十里下寨,使人打聽虛實,未敢逼城。
  卻說代王什翼犍被長孫斤謀反,刺傷左脅,數月未瘥。聞秦兵到來,驚得手足無措,即忙使西部大人以兵二萬出城與戰。
  秦軍陣中鄧羌見代兵開城出來,命軍馬擺開,擋住三軍。當時西部大人出陣與鄧羌交鋒,只一合被鄧羌斬於馬下,代兵敗走,各奔入城,閉住城門,不敢交戰。
  代王什冀犍聞知西部大人被秦兵殺死,心中大慌,乃謂東部大人曰:「今秦兵勢大,難以迎敵,此事奈何?」東部大人曰:「不如引國人走避陰山,招集敗亡軍士,待大王金瘡疾好,再興兵來復平陽,未為晚也。」代王點首曰:「大人之謀,正合我意。」於是傳令,叫國人及諸部大人、三軍人等,各收拾隨身器物寶貝,來日開北門而逃。次日,代王下令,使東部大人為先鋒,代王自領家屬為後隊,大開北門,衝殺出城奔走,至高平屯祝高平雜種盡叛,四面大亂,代王領兵復據漠南,築城居之。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49
發表於 2015-7-2 10:37:25 |只看該作者
第二四八回     北代使不辱君命



  卻說北代王犍自避陰山,不能還國,潸然出涕。忽階下一人進曰:「某有一計,可解此危,亦可還國,大王如何發悲也?」代王視之,乃左長史燕鳳。因見秦兵不退,代王恐懼,鳳乃進前曰:「某有一計,可解此危。」代王曰:「卿有何謀?
  火速言之!「鳳對曰:」今秦兵勢大,何以退得,不如請降,然後別作良圖,今若與戰,非上策也。急作一表與臣,密入長安,奏請稱為藩臣,彼必抽回其兵,方可還國。「代王曰:」此計大妙!卿此一行,休失北代之志氣。「鳳曰:」某若有小失,焉有面目再見大王?「代王大喜,便作表遣燕鳳入秦。
  鳳星夜到長安,先見太尉權翼眾大臣等。次日早朝,翼奏北代遣左長史燕鳳上表稱藩,秦王堅曰:「此必解吾兵之厄也。」令宣入朝,鳳拜舞已畢,呈上表文。秦王覽表訖,笑曰:「代王何如人也?」鳳曰:「寬和仁愛,經略高遠,一時雄主也,常有併吞天下之志,亦有統一六合之心也。」秦王堅曰:「卿輩北人,無剛甲利兵,敵弱則進,敵強則退,安能並兼?而卿過獎之言,何太過耶?」鳳曰:「北人壯悍,上馬持三丈矛驅馳如飛。主上雄雋,率服北土,控弦百萬,號令若一。軍無輜重樵爨之苦,輕行速捷,因敵取貲。此南方所以疲敝,北方所以常勝也。」秦王又曰:「汝國人馬多少?」鳳曰:「控弦之士數十萬,戰馬一百萬匹。」秦王笑曰:「卿言人眾則可,說馬太多!」鳳曰:「雲中川自東山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一百五十里,每歲孟秋,馬常大集,略為滿川。以此推之,使人言數,猶有未盡也。」秦王曰:「北代如長史者幾人?」鳳曰:「聰明仁智一、二百人,如吾儕之輩,車載斗量,不可勝數!」秦王曰:「卿主雄杰,將多軍足,如何退避陰山,使卿降乎?」鳳曰:「陛下有高天下之志,吾主有統朔方之能,惟恐蛟龍相鬥,魚龜受刑,不忍使軍民死於無辜,是以暫退陰山,遣臣請降,結為唇齒,各保境寧。」秦王堅歎曰:「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如燕鳳者,不辱君命也!」由是降詔,准其稱藩,命其還國,即時差人抽回唐公之兵。
  唐公苻洛既聞代王降,朝中令抽回其兵,命諸將振旅還京去訖,自守平城。
  燕鳳回至陰山,說秦王准降,代王大喜。至十二月,北代王什翼犍聞唐公苻洛領軍已退,乃引眾還至雲中。
  什翼犍有皇子實君,見代王寵惜皇孫拓跋珪,恐其位不傳己,乃陰結代王之左右,以鴆酒毒殺代王,因此北代王什冀犍暴崩。又殺諸弟,諸部大人知是實君謀死,百僚無主,俱各離散。只留皇孫拓跋珪,乃北代王之皇孫,乃太子實之子也,是年六歲,弱而能言,目有光耀,廣顙大耳,先因其父太子實被長孫斤謀叛,傷脅身死。秦將苻洛來寇,代王什翼犍逃避陰山,拓跋珪母子無依,其母賀氏,將珪寄養外家孤獨部大人賀訥,同避陰山,至是同代王歸國至雲中。代王被皇子實君謀殺,諸部大人各散,珪尚幼弱,諸部百僚各逃散去,只有燕鳳等隨與賀氏、拓跋珪走還本國。其時,諸部皆被別部劉庫仁、鐵弗劉衛辰二人前來統攝之。賀訥只得領珪來依劉庫仁,俱說代王崩世之事及存拓跋珪之因:「吾今奉秦王詔歸國還鎮,因此來見大人。」庫仁便謂賀訥曰:「你可領本部兵同小主人權且去牛川屯紮,吾等權代領兵,俟其年長,還其兵印及諸部土境。」
  訥從之,領拓跋珪並軍馬去鎮牛川。當庫仁謂其子劉顯曰:「拓跋珪龍行虎步,嶷然不群,必然興復洪業也。」劉衛辰謂庫仁曰:「依吾之計,可速使人奏知秦王,使其遷之別地,若留此,則吾屬無噍類矣。」庫仁曰:「既如此,任公為之。」於是衛辰作表遣人入長安投降,奏知其事。
  卻說獨狐部大人賀訥,領拓跋珪帶兵馬屯於牛川,燕鳳說曰:「前日大人與小儲君見劉庫仁、劉衛辰,某觀衛辰,前被聖上殺敗,心必懷仇,素有害小儲君之意,彼必使人降秦,謀害小儲君也。」賀訥曰:「既有此謀害之意,其事奈何?」鳳曰:「大人休憂,某自再入長安,去見秦王以探虛實,若是變異,某自有三寸不爛之舌說之,可保無患。」訥曰:「君可速去,遲則有變耳!」
  於是訥使燕鳳星夜先來長安,次早至待漏院,候眾入朝,朝見秦王。秦王見鳳至,謂曰:「卿何又至?」燕鳳曰:「代王已死,臣來奏知。」堅曰:「代王雖故,必有王子?」鳳曰:「代王被庶子實君弒,長子亡叛,遺孫幼衝,莫相輔之。其別部大人劉庫仁勇而有智,鐵弗劉衛辰狡猾多詐,皆不可獨任,且分部為二,令兩人統之。兩人素有深仇,其勢莫能先發,此御邊之上策。待其孫拓跋珪年長,乃仕而立之,是陛下大惠於亡國,存亡繼絕之德也。代之子孫,年年進貢,歲歲來朝,永為天朝之屏障,中國之藩籬,顧不美乎?」
  秦王納之,遣將以兵執實君至長安,命車裂殺之。俄而衛辰使至,呈上降表,秦王覽訖,謂文武曰:「衛辰上表,謂拓跋珪豐骨不凡,舉止清高,後必有異,卻為大國之患,不作中華之藩,宜遷別地,或取回長安,其事如何處置?」群臣莫對,燕鳳對曰:「衛辰與先主有仇,欲自謀立,故進讒言,陛下聽之,跋珪一離,二人即叛。」秦王曰:「彼叛何故,怕此小兒耶?」燕鳳曰:「朔方之地,士民之眾皆蒙拓跋氏恩,皆思歸附。衛辰若叛,恐士民不從,故先遷之,其志得行,若存小主,二人未敢謀變。」秦王信之,不聽衛辰。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50
發表於 2015-7-2 10:38:38 |只看該作者
第二四九回     秦王以代分二部



  秦王堅謂文武曰:「代王被害,其子幼衝,朔方今已屬於朕,吾欲遣將戍之,燕鳳又進此策,此事若何?」權翼曰:「朔方之地,宜朔人居焉。蓋朔人狡猾萬般,其居不容外人,若以異處之士去守,彼必為亂,國不能安,燕鳳之策,可保久長。

  劉庫仁,字沒根,乃劉武之子,少豪俠,有智略,北人無不敬之。劉衛辰,乃鐵弗國人,善騎射,有威勇,北人無不憚之。

  若陛下以此二人統領朔方,永無憂患。「秦王曰:」然!「於是秦王遣人以詔使唐公苻洛:」以鐵弗劉衛辰、獨孤部劉庫仁二人,分統朔方。自河以東屬庫仁,自河以西屬衛辰。「

  卻說唐公苻洛得詔書,從秦王詔,使人請劉庫仁、劉衛辰二人至,置酒相待,拜為左、右將軍。將北代之地,分作二部,使二人統之,二人從命,各分統諸部代民。苻洛權執總統,以居平城。自此賀氏以珪依庫仁,庫仁招撫離散,恩信甚著,奉事拓跋珪,慇懃周備,不以廢興易意,常謂諸子曰:「此兒有高天下之志,必能恢隆祖業,汝曹當謹事之!」

  丁丑二年,秦王堅用趙故將熊邈作功曹。熊邈屢為秦王堅言石氏富室器玩之盛,堅以邈為將作長史,大修舟艦、兵器,飾以金銀,頗極精巧。慕容農私言於垂曰:「自王猛之死,秦之法制,日以頹靡,今又重以奢侈,殃將至矣。大王宜結納英杰,以承天意。」垂笑曰:「天下事似非爾所及。」時慕容紹亦私謂其兄楷曰:「秦恃其強大,務勝不休,北戍雲中,南守蜀漢,轉運萬里,饑饉相望,兵疲民困,危亡近矣,天意苦在,必為燕有!」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0 18:0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