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神樂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問題與討論] 找人交流 [複製連結]

Rank: 4

狀態︰ 離線
141
發表於 2017-5-16 22:25:2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去看流星雨 於 2017-5-16 22:46 編輯
老奸是誰 發表於 2017-5-15 09:52  
我舉這麼多經典,你連看一眼都不肯,難道你自以為是佛嗎?我舉的東西,你看不懂,甚至不想看,表示你有你妳的障礙,只能祝福你!!  發表於 昨天 22:22  ...




大德一直說我沒有看,沒有看如何能回答大德的問題?

只是這無非落入各說各話,要找大乘經典中希望放下斷滅法的難道找不到?
只是大德也不會相信吧!!

大德無非要我回答,不可不學小乘!

這在前面已經講很多了,這是二乘共法,
大德區分大小乘是以經典,我區分大小乘是以有沒有菩提心(大願力)。

很多讀大乘經典的佛學者,就是大乘嗎??
沒有願力,都只是熱身,未知曉大乘之義!

讀小乘經典就是小乘嗎?
沒有將念頭實實在在思維苦集滅道!
都只是暖身!

大乘小乘都是解脫法,
但小乘不思維四乘諦或12因緣,
大乘不發大願力(於六度萬行中磨掉我執法執)!
都是熱身!

用佛經的說法就是:
小乘不思維四乘諦,
大乘不發大願力(於六度萬行中磨掉我執法執)!
即使再經無量劫,也無法契入解脫!

但大德一直執著於要我直接說....
這做法..很不厚道!

此結果無法二種:

1.我舉例..大德不認同..只會再拿那幾句..要我直接回答!

2.我回答.大德不會認同,因為你心中只有一種答案!
然後將逼迫我把話講得更白,彷彿否定小乘一般!

大德讀經典時有沒有考慮民風跟翻譯產生的問題
經文中同一名詞,指的就是同一事嗎?
歷代聖僧翻譯,同一事,大家都會是用同一名詞嗎?


用一種比較法:
有人跟大德說做好事,上天堂!
(比如唯一真神論或淨土宗)

大德知道這有盲點但書,
祝福但不多言!

但對方卻要你要嘛認同去信彼宗教,要嘛反駁讓他不要相信!
你要跟著對方起舞嗎?

簡單說就是:
請大德仔細思維,確確實實的去實踐!
大德自然會發現問題及答案!








  

點評

老奸是誰  經典是聖言量,佛子,當信受佛語。  發表於 2017-5-16 23:51:24
老奸是誰  你的老師沒教你,末法時期,以戒為師,依法不依人嗎??,""依法""是什麼意思,想想!!  發表於 2017-5-16 23:27:02
老奸是誰  討論要增上,是啊!!你的確增上了,就是完全舉不出依據卻可以說別人曲解佛法的增上,這叫什麼,你覺得!!  發表於 2017-5-16 23:25:31
老奸是誰  或者,你也可以找別人救你,像淚雨跟路大都不錯,一個說別人是血蛭,一個說討論無關見地,可見都很厲害,請他們幫你找依據啊!  發表於 2017-5-16 23:24:13
老奸是誰  還有,說別人曲解佛法,我講得哪裡曲解,給個經典看一下!!我也等著!!  發表於 2017-5-16 23:22:23
金剛經: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142
發表於 2017-5-16 22:48:59 |只看該作者
kk312175 發表於 2017-5-16 21:35  
其實我只是想找出一個答案...楞伽經與楞嚴經...楞伽經就像理論物理學而楞嚴經就像實驗物理學一樣...就像物 ...


論開悟

賈題韜居士主講

第一講 開場白
第二講 教下的開悟
第四講 略說小乘的開悟
第五講 唯識學的開悟(上)
第六講 唯識學的開悟(中)
第七講 唯識學的開悟(下)
第八講 中觀學的開悟
第九講 中觀學派的開悟(續)
第十講 禪宗的開悟(一)
第十一講 禪宗的開悟(二)
第十二講 禪宗的開悟(三)
第十三講 禪宗的開悟(四)


你去google一下,論開悟,這篇文章.....

會有你要的答案....

什麼最後最前,或最大最小,有邊無邊,有生無生.等等的概念,
會有你要的答案....

那篇文章,我受益蠻多的....

點評

kk312175  謝謝...是不錯...但沒有我要的答案...  發表於 2017-5-16 23:11:31

Rank: 4

狀態︰ 離線
143
發表於 2017-5-17 03:05:4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去看流星雨 於 2017-5-17 03:11 編輯
老奸是誰 發表於 2017-5-15 09:52  
老奸是誰  經典是聖言量,佛子,當信受佛語。  發表於 昨天 23:51
老奸是誰  你的老師沒教你,末法時期,以戒為師,依法不依人嗎??,""依法""是什麼意思,想想!!  發表於 昨天 23:27
老奸是誰  討論要增上,是啊!!你的確增上了,就是完全舉不出依據卻可以說別人曲解佛法的增上,這叫什麼,你覺得!!  發表於 昨天 23:25
老奸是誰  或者,你也可以找別人救你,像淚雨跟路大都不錯,一個說別人是血蛭,一個說討論無關見地,可見都很厲害,請他們幫你找依據啊!  發表於 昨天 23:24
老奸是誰  還有,說別人曲解佛法,我講得哪裡曲解,給個經典看一下!!我也等著!!  發表於 昨天 23:22  ...


關於這部分
法華經、維摩杰經講很多吧!!

大德只是要我去指證大德引用的那幾句
而不知自思維

經典自有他的道理
但所說環境之背景與主題大德可有思維??

硬要逼迫我說出不如法的話

可見說那麼多,大德也都沒看、沒思維...

所以我只有道歉..

金剛經: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Rank: 4

狀態︰ 離線
144
發表於 2017-5-17 08:24:47 |只看該作者
去看流星雨 發表於 2017-5-17 03:05  
關於這部分
法華經、維摩杰經講很多吧!!

唉!!其實我已經跟你說了,如果你不相信我說的,那經典是聖言量,是佛陀或聖人所說,知見是最正確的,

學佛,正見是第一位,但貴子眼正,為什麼。你的知見,能不能用經典去印證,如果可以,那就是正知正見,佛知佛見,不然,就是邪知邪見,依著邪知邪見去修行,就是盲修瞎練。

我一直叫你去找出經典依據,是希望你自己去印證你講的話。你講的到底跟佛說的一不一樣?

你說小乘是斷滅法,法華經跟維摩詰經上可沒有這樣說,不要亂講,

不然,你去這兩部經裡找出來,哪一段說小乘是斷滅法,自己去印證一下你自己的講法,不要老是習慣空口白話,自以為是。

我折服你幹什麼,有錢領嗎??還是你會給我什麼好處??你來跟我講小乘不是大乘的基礎,是你自己搞不清楚,我為了讓你知道,所以提了很多經典,很多聖言量來證明我的見地,你可以視而不見,繼續講你自己以為的,所以我才會叫你去找經典的依據,讓你自己去印證自己的知見與佛說是否相符,這是幫你,不是害你。如果讓你不快,我願意道歉,但我想我的發心是希望你能夠從經典去印證,不要自己亂解釋,因為我們都沒有證道,所以要以經典為主,好嗎?!!


南無阿彌陀佛!!

Rank: 4

狀態︰ 離線
145
發表於 2017-5-17 10:23:5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高雄路西法 於 2017-5-17 15:45 編輯
老奸是誰 發表於 2017-5-17 08:24  
唉!!其實我已經跟你說了,如果你不相信我說的,那經典是聖言量,是佛陀或聖人所說,知見是最正確的,

學 ...


老奸   妳說  依經具典   就是正知正見    就是佛知佛見?    妳在 練肖話嗎?

~~~~以下  是老奸 故意  引經據典   蓄意 曲解經典   對眾生  誘之以利  要眾生  去進行  清算外道 鬥爭 的案例 !~~~~~~~~~~~~~~~~~~~~~~~~~~~~~~~~~~~~~~~~~~~~~~~~~~~~~~~~~~~~~~~~~~~~~
   
休息了一陣子,為了幾個外道,只好再回來一下下。講完,我會繼續休息,但會駁斥外道的貼文。

之前有一位師兄推薦我一個出家人的博客,我覺得有一篇不錯,但他寫得有點不好懂,所以我就他的大義重新講一下。


在大般涅槃經金剛身品中,佛陀講了祂得到金鋼不壞身的因緣:
''...唯然,世尊,如來法身金剛不壞,而未能知所因云何?」佛告迦葉:「以能護持正法因緣,故得成就是金剛身,迦葉,我於往昔護法因緣,今得成就是金剛身,常住不壞。善男子,護持正法者,不受五戒,不修威儀,應持刀劍弓箭矛槊,守護清淨比丘 。」.....爾時有一持戒比丘,名曰覺德,多有徒眾眷屬圍繞,能師子吼,頒宣廣說九部經典,制諸比丘不得畜養奴婢牛羊非法之物。爾時多有破戒比丘聞作是說,皆生惡心,執持刀杖逼是法師,是時國王名曰有德,聞是事已,為護法故,即便往至說法者所,與是破戒諸惡比丘,極共戰鬥,令說法者得免危害。王時被創舉身周遍,爾時覺德尋讚王言:『善哉善哉!王今真是護正法者,當來之世,此身當為無量法器。』王於是時得聞法已心大歡喜,尋即命終生阿?佛國,而為彼佛作第一弟子,其王將從人民眷屬有戰鬥者,有隨喜者,一切不退菩提之心,命終悉生阿?佛國,覺德比丘卻後壽終,亦得往生阿?佛國,而為彼佛作聲聞眾中第二弟子,若有正法欲滅盡時,應當如是受持擁護。迦葉,爾時王者則我之是,說法比邱迦葉佛是,迦葉,護正法者,得如是無量果報,以是因緣,我於今日得種種相以自莊嚴,成就法身,不可壞身。」'''

在此可知,護持正法,守護清淨比丘,就可以得到金剛不壞身,

所以大家要努力護持正法,駁斥外道邪師,守護清淨比丘。

不要說一定要是持戒人才可以守護出家人,不受戒的俗人,也一樣可以。當初佛陀在因地,守護正法,所修功德立刻超過被守護的比丘,

可知護持正法,功德巍巍。
~~~~~~~~~~~~~~~~~~~~~~~~~~~~~~~~~~~~~~~~~~~~~~~~~~~~~~~~~~~~~~~~~~~~~~~~~~~~~
老奸   妳認為   這樣故意扭曲解釋經典   只為 為己所用   要眾生依經具典去進行鬥爭的   老奸    是 正知正見?  佛知佛見? 嗎?
老奸   對這事   妳公開  懺悔了嗎?  
                     妳公開  道歉了嗎?
                     妳自省了嗎?



Rank: 4

狀態︰ 離線
146
發表於 2017-5-17 16:01:06 |只看該作者
老奸是誰 發表於 2017-5-17 08:24  
唉!!其實我已經跟你說了,如果你不相信我說的,那經典是聖言量,是佛陀或聖人所說,知見是最正確的,

學 ...

依法華經及維摩杰經所說,
合不合乎大德您的法呢?

我不想進入各說各話的無限迴圈。

點評

老奸是誰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可以很篤定地回答你的問題,可以確定經典裡面沒有你講的那些東西,想想!!  發表於 2017-5-17 20:09:56
老奸是誰  我該講的已經講了,聽不聽隨你,如果你還是不信佛說,那我也只能祝福你。  發表於 2017-5-17 20:08:57
金剛經: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147
發表於 2017-5-17 22:32:3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boy650623 於 2017-5-17 22:49 編輯
去看流星雨 發表於 2017-5-17 16:01  
依法華經及維摩杰經所說,
合不合乎大德您的法呢?


如何修證佛法 (南懷瑾先生著) 第九講

若將佛法的要點歸納起來,我們就瞭解,大乘與小乘是分不開的。


說到大乘與小乘,二者的差別在哪里?學大乘菩薩道,如果不以小乘作基礎,免談。像現代人的學佛有個大毛病,動輒談大乘,其實連基本——人乘都沒做好。五乘道是: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大乘不是那麼容易的。先不談小乘的聲聞、緣覺有沒有修好,一般連人乘的修養都有問題。人乘的基礎應先打好,把四書五經研究了再說。大乘與小乘的差別,就在見地、修證、行願的不同。

--------------------------------------------------------------------------------------------------------------------------

沒有想要說服你的意思,只是我的看法是受,很多大德的影響,要找大小乘的關係,真的很好找, 印順導師的也有...


大小乘,沒有關連的,這見解,真的很獨特....
印光大師,也不是如是說....

要貼文,真的一堆....
不知道,你的大小乘沒有關係的見解....,何來....

在來法華,維摩....
是佛的手段,羅漢也只是,止於化城,並不是斷滅...
或許,你不是這意思(斷滅).....小乘只是得少為足,而已....

照 海雲繼夢法師的說法,羅漢還是會發大乘心的,只是這時間,要很長......浪費了!!
包括入魔也是,繞很遠的路,而已......
法師的說法是,一個知見的執著,要很長很長的時間,才拉的回來......


小小血姪的感想....叫我小b血姪002....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148
發表於 2017-5-17 22:42:1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boy650623 於 2017-5-17 22:46 編輯

  第九講
            內容提要
            孟子的浩然之氣
            見思惑和結使
            愣嚴經中的十種仙
            六欲天道
            斷欲及煉氣調息
            瑜伽及密宗的修法

  若將佛法的要點歸納起來,我們就瞭解,大乘與小乘是分不開的。而修行是以見地、修證、行願三方面並進,以求自己證果;決不是學學靜坐功夫就算了,那只是玩玩而已。所以要先提出南傳小乘經典,增壹阿含經“十念”,作為修行基礎。十念的方法是一個大原則,由這裏再發展成八萬四千種修持的方法。

  增壹阿含經的十念法門中,第一是念佛。它包括了淨土宗、密宗所有諸佛菩薩的觀想方法等等。第二念法,第三念僧,都有很多道理。我們只能簡化扼要說明,希望大家自已去作深入研究學習,不要只當故事聽,辜負了我的講解,也辜負了你自己。

  十念的“念”字,與愣嚴經五陰解脫中妄念的“念”,是有分別的,不可混為一談。

  這十個方法中,除念身外,其餘均屬精神方法之修煉。念身,包括修白骨觀,以解脫這個肉身給我們的麻煩。其中的念安般,是呼吸與精神互相配合。

  讀書不能只用眼睛,應該別具慧眼,須頂門上另有一隻智慧的眼睛,用智慧去看。增壹阿含經特別強調念氣,因此,由佛的公子羅睺羅,特別報告自己證阿羅漢果的經過。其他方法則沒有特別報告,由此可見念氣的重要。

  我們的精神、身體都很差,做功夫幾乎很少有人上路。就連靜坐,也少有人能將妄念清靜下來。換句話說,如果能用煉氣法門。像羅睺羅一樣,較易得成效,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在佛法傳入中國前,有一位聖人,也早就提出煉氣的道理,那就是孟子。他在公孫醜篇上的養氣中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學佛者不要輕視他家,天下真理是共通的。學佛的更要清楚,大乘菩薩是以各種不同的化身,各種不同的教化示現,孟子所提的養氣,是大有道理的。修安般法門者,應注意孟子的話:“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如果精神與氣不能配合,想不生起妄念,絕對做不到。孟子在盡心下篇中,提到養氣做功夫的秩序,說到由一個凡夫,做到聖人,有一個程式:“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說到大乘與小乘,二者的差別在哪里?學大乘菩薩道,如果不以小乘作基礎,免談。像現代人的學佛有個大毛病,動輒談大乘,其實連基本——人乘都沒做好。五乘道是: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大乘不是那麼容易的。先不談小乘的聲聞、緣覺有沒有修好,一般連人乘的修養都有問題。人乘的基礎應先打好,把四書五經研究了再說。大乘與小乘的差別,就在見地、修證、行願的不同。

  十念,只是修煉的方法,至於如何修證到羅漢果,不是光憑煉氣就可以的。為何不能修證到羅漢果?是心行不夠,心裏的煩惱妄想習氣的根,轉化不了,見地不到,修到小乘極果的羅漢果談何容易!人死後不墮落,再得一個人身都不容易。佛經上形容,要得人身,如盲龜遇浮孔。

  在大涅槃經卷二壽命品第一之二中,佛說了個偈子:

           生世為人難 值佛世亦難
           猶如大海中 盲龜遇浮孔

  那是說一隻瞎了眼的烏龜,在大海裏漂,正好碰到一根浮木,木頭上有個洞。這只瞎眼的烏龜,就正好把頭穿進這個洞裏。這是多麼難得的一個巧合!我們生而為人,就有如“盲龜遇浮孔”般的稀有難得。至於想生天道,那就更難了!

  天人是由四禪八定修來的,四禪八定修成了,往生天道,但還未跳出三界,還是在三界中轉。我們動輒談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談何容易!

  打坐修定是共法,並非佛家才有,每個宗教、外道、魔道,都講打坐。功夫做到了,可昇華到欲界天,或阿修羅道去。升天界也並不容易,升天道要有見地才行。

  下面參閱見思惑與三界九地、斷惑證真之關係(如附表見最後一頁。)

  見惑:是指思想觀念上的煩惱,也就是見地上的煩惱。見惑在具舍論中,歸納成八十八個結使。如繩子打結,解不開。學佛的人嘴裏講空,心結卻始終打不開,“結”字譯得非常好。為什麼結打不開?因為氣的關係,氣質變化不了,所以結打不開。

  身見:對身體的執著,包括身體上的各種痛苦。老子雲:“吾之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我們忙了一輩子,為這個身,最後它還是要腐爛,變一灘膿水。可是,誰不愛此身呢?許多痛苦都是因為身見解脫不了。

  邊見:一切哲學思想都屬於邊見

  邪見:有許多思想學派,和美國嬉皮,最近性觀念開放等,都是邪見。邪見,就是偏見。

  禁戒取見:因戒而生取捨上的偏差。

  見取見:各人所執著的主觀成見不同。

  疑:不信任他人。慢與疑兩者聯在一起,總以為自己對,別人不對的心理,就是慢疑,每個人都有。

  其他的貪、瞋、癡、慢從略,大家自己研究。

  上面所說的,就是屬於佛法的心理學。

  普通的心理學,是講現象的分析和研究,越發展越細。佛教的心理學,如八十八結使,唯識宗的百法明門論等,是道德的心理學。它有一個前提擺在那裏:就是說只有證道者的心理才對,其餘的都不對。這是至善的、純善的心理學。唯識是了不起,現在這裏談的心理,還是大原則,如要一條一條分析起來,就不勝枚舉了。

  有心宏揚唯識的人應該留意,不要關起門來稱皇帝,以為只有佛家的東西才了不起,普通的心理學也有它的道理。我們修行,就是要檢查自己的心理,這就是見地。心行做不好,乃至對人處事的行為改變不了,就算是功夫做好了,也沒有用,充其量也不過是大海裏頭的一個盲龜而已。

  這個見地也涉及了行願,修小乘的行願,要證得羅漢果位,不但功夫要做好,心理上必須要去掉這些見思惑。

  九地:三界中又分作九個程式,這個世上的人,是欲界“五趣雜居地”,也就是天、人、畜生、餓鬼、地獄這五類,都住在這裏,是凡聖同居的地方;再加上色界與無色界各四地,共有九地。

  思惑:指思想方面的發展。如有人寫佛學方面的文章,可謂“文章華麗、考據精詳”,但是毛病落在思惑,也就是思想沒有搞清楚。又如我們打坐,有時偶爾撞到定境,能思考的那個就想:嗯!這大概就是道吧!他卻不知這一點念就是思惑。所以,見與思是兩個不同的成分。

  未證得菩提以前,都在三界中轉。這裏自己去研究,做心得報告。這一章非常重要,因為我們的思想、見地一有偏差,就已經落在凡夫境界中了,自己還不知道。

  在斷惑證真的四果中,斷了見惑粗的觀念煩惱,才是預流果,又稱須陀洹果,也就是初果。

  一來向:斷思惑初地之一品乃至五品稱斯陀含向,也是一來果的候選人,又稱斯陀含果。斯陀含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五還人間”,生天,再下人間,如此來往五次,就不再來人間了;但另一種說法是,死後升天,再下一次人間,就不再來了。

  所以在教理上說,認為立地成佛是做不到的。證羅漢果也不容易,須看我們自己的修持功夫。

  關於見思惑,三界九地與斷惑證真的關係,在俱舍論中都有提及,可以作參考。所謂“論”不是佛說的,是一些菩薩修證成果的經驗,記下來告訴我們。

  佛在世時,人的社會不像現在這樣複雜,所以佛在阿含經中,教了這幾個法門,許多弟子們,當場就證得了羅漢果。但是,後世人何以成道難呢?

  我們想修道證果,見地不能不弄清楚。光修道不通理是沒有用的,功夫做得再好,不通理還是沒有用。現在許多所謂教主,功夫做得很好,可以發生各種境界,但要走的時候,還是腦充血、糖尿病。這些人都是講究做功夫,而理卻未通達。

  反之,光通理,不做功夫的人,則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儘管此身之可惡、虛幻,但是為了這幾十斤肉,卻很難安排。所以光做功夫,見地不到不行,行願不到不行;光有見地,修證不到也不行。

  禪定功夫做得好,才能升天,但一般人升天的第一步都做不到,為什麼?因為男女關係斷不了。所以小乘果位,先從基礎來講。不只男女關係不可以,連遺精、手淫,乃至所有的自慰方法,或者意淫,都不可以。所以小乘第一條戒律是戒淫。

  不漏精不是指漏精液,修持的人應該在沒有發動精液以前化掉它。道家廣成子說:“情動乎中,必搖其精”。心中有一念,感情一動,精氣已經在散了。精的道理是這個精,不是精蟲的精。何況還有遺精(道家稱漏丹)、手淫、自慰等。基本上先要守住這個戒,但據我所知,一般人做不到,打坐坐了幾天,又垮了。

  其次是飲食。有許多人功夫做得好,但腸胃吃出毛病,又搞壞了。

  這些道理都知道對治以後,佛經上告訴我們,佛的弟子們三天、五天或七天以內,就證了阿羅漢果,是絕對有的事。所以立地頓悟是做得到的,要點是務必注意守戒。

  愣嚴經卷八提到十種仙。

  一般攻擊楞嚴經為偽經的理由是——印度沒有仙道,只有中國才有。實際上印度修仙道的婆羅門教,比佛教還早。比如“唵嘛呢叭咪吽”這個咒子,在南非、南美等地,幾乎全世界都有人念,但並不是中國傳過去的。這個時代搞學術文化的人,常閉門造車,閉戶稱王,令人感歎。

  佛在愣嚴經卷八說這十種仙道:是等皆于人中煉心,不修正覺,別得生理,壽幹萬歲,休止深山,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回妄想流轉,不修三昧,報盡還來,散入諸趣。

  這十種神仙,只在心的方面修煉自己,沒有大徹大悟證得菩提,他們掌握到了生命存在的關鍵,活一千歲一萬歲都辦得到。但這只是輪回妄想的流轉,沒有明心見性,還是會墮落的。如果能明心見性,那就對了。執著了方法為究竟,那就不對。不明心見性,什麼都不對;若證得了菩提,什麼都對。

  再講天道: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諸妻妾恩愛。有些人不會眷戀這世界,不像仙道的人想活上幾千歲、幾萬歲,可是妻子的恩愛舍不掉,有這種思想的人很多。但有些人可以做到:於邪淫中,心不流逸,儒家的方法也如此,不管幹什麼,心沒有散亂。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像這樣有相當修養的人,命終後,可以超越這個娑婆世界,往生到天道的四天王天(見書後頁三界天人表)。然而還是在欲界中,稱六欲天。

  六欲天的天人,壽命比我們長太多了,而且沒有我們這個世界的痛苦、煩惱。他們福報很大,所以都是做善事、修善行、做功夫的人往生。因為沒有離開男女的欲念,所以叫六欲天。雖未離欲念,但已將欲念昇華到很高的境界,所以能升到六欲天。


2 如何修證佛法 (南懷瑾先生著) 第九講(end)
  瑜伽師地論卷五,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二雲:一切欲界天眾,無有處女胎藏,然四大王眾天,于父母肩上或於懷中,如五歲兒歘然化出。起世經卷七,三十三天品第八之二如此記載著:諸比丘,彼於天中或在天子,或在天女,或於坐處或兩膝內,或兩股間忽然而生,初出生時,即如人間十二歲兒,若是天男,則在天子坐膝邊生,若是天女,則在天女兩股內生。至於色界天的天人則由父親生,頭頂裂開而生出來。天人頭上都有花冠,死前花冠先枯萎,這時天人、天女都哭了,這個人快死了,要墮落到下界去了。到了下界變成我們這些人,我們這些人還覺得自己很偉大呢!

  人類靠兩性關係生下一代,欲界天人行欲時,如起世經卷七,三十三天品第八之二雲:四天王天、三十三天行欲之時,根到暢適,亦出風氣,夜摩諸天,執手成欲;兜率陀天,憶念成欲;化樂諸天,熟視成欲,他化自在天,共語成欲,魔身諸天,相看成欲。色界天人彼此以眉目傳情就可以;無色界天人,彼此連看都不必,只要彼此意念一動,就生下一代了。

  若把描寫三界天人這一部分佛經資料集中起來,當作小說寫,變成一部新的宇宙生命觀,一定很吃香,也很可觀,可惜我們沒有興趣這麼做。

  修持到達初禪,才能往生欲界天,何以如此?因為在初、二禪之間的人,欲念還沒有完全斷,只不過最後那欲念屬於思惑了,只是風流而不下流,看看,覺得很美而已,沒有邪念。這是情,情屬於思惑,一樣是貪瞋癡。

  說到癡,古代高明的文學家,如清朝龔定盫的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憐花,多美好的句子。又如宋朝黃山谷的詩:“五更歸夢三千里,一日思親十二時。”這兩句詩,若拿佛法來看是思惑,是感情思想上的煩惱,是生死的根本,輪回的根本。當然這已經昇華得多了,欲念是最粗的,所以欲念不斷,不能證果。

  如何斷欲?佛只先教我們過午不食。過午不食有幾大功德:第一,不易昏沉;第二,斷睡眠;第三,斷情欲;第四,身體清明。

  斷欲除了這個方法以外,佛沒有教別的,但是斷欲是最難的,很少人真正能把欲斷了的。年輕人打坐,剛剛把功夫做得好,情欲就來了。沒有情欲時,打起坐來,半在昏沉半睡眠。這怎麼辦?要靠煉氣,所以,十念中第八項“念安那般那”,非常重要。

  佛教有兩大宗派,特別提出煉氣以求定。一為天臺宗的調息、數息、聽息(參考書籍:摩訶止觀;大止觀、小止觀;六妙門);另一為密宗黃教,創始人是宗喀巴大師,他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強調,做功夫要注重調息。尤其紅、白、花教更注重煉氣;所謂修氣、修脈、修明點、修拙火等,煉好了以後,才能證得菩提。

  為什麼“息”這麼重要?生命的四大——地水火風,其中:骨頭、肌肉屬地大,不大好下手修煉;水大屬血液,屬於液體類,從這一步下手修煉也很難,不過,功夫做好以後,水大自然完全淨化了,此時血液流出來是白色的乳汁;至於火大:功夫到了相當的火候,三昧真火發出時,百病皆除,可長生不死。

  總之,四大中最重要的是風大,就是呼吸往來的氣。一口氣接不上來就會死亡,所以氣最重要。念頭與呼吸有很大的關係;思想越散亂,呼吸就越亂;思想細了,呼吸也跟著細了。到鼻子不呼不吸時,才叫做“息”。所以打坐做功夫,調不好息,談不到得定;也談不到止觀的止;充其量,只不過有一點影子而已。打坐後身體變好,並不是你方法修得好,是靜坐中,無形中在調息,氣息變細了,身體便轉好一點,如果我們把意志專一起來修持,那效果就更大了。

  由初步起修,到證果成阿羅漢,再到成佛,不論大小乘,都不離這個安般法門。佛在增壹阿含經中,由羅睺羅的報告,已露消息給我們,只是我們沒注意到而已。

  成道不成道暫時不談,活著能少病少惱,走時乾脆俐落,不麻煩自己,也不拖累別人,已是第一等人了。借著煉氣修氣,最容易達到這個目標。煉氣只是初步,因為真息並不是氣,這個初步的方法,等於靠火柴來點燃一個東西,使它燃燒。所以密宗稱之為“燃法”,是靠我們後天的呼吸,來點燃與生俱來,本有的原“炁”(音QI)使其發揮功能。

  有些人打坐時,身子會自然地搖動起來,那是因為身體裏頭有問題,氣在動,走到有毛病的地方,自然就搖動起來,趁現在還健康的時候開始煉,不要等到病入膏肓再開始,就來不及了。

  天臺宗小止觀法中,有一個偈頌:

         心配屬呵腎屬吹 脾呼肺呬聖皆知
         肝臟熱來噓字至 三焦壅處但言嘻

  呵(管心臟)、噓(管肝臟)、呼(管脾胃)、嘻(管三焦)、吹(管腎臟)、呬(管肺)。
在空氣乾淨的地方,站著或打坐,用這六字之中的一個,作口形呼氣,不要出聲音,儘量呼,呼到不能再呼了(肚子癟進去),嘴巴一閉,讓它自然吸。煉得累了,停下來作調息功夫。此時就是小止觀所謂“有覺有觀”,感覺自己不呼不吸了,非常輕微,雜念少了,慢慢練習下去,身體內部會起各種變化。

  瑜珈術洗胃法:吞長紗布,一端吞下,另一端用手拉著,吞至胃,然後拉出。測出胃不好的人,須馬上找醫生。

  洗腦法:乾淨的水,用鼻吸進去,初練習時,頭痛如萬針穿孔,練慣了以後,水一吸一噴,由嘴裏出來。煉到後來,一吸氣,不是只到肺部,同時可以直接進到腦裏去,腦子可整個貫通,同時也到腳底。莊子雲:“真人之息以踵,常人之息以喉”,一點不錯。

  洗胃的另一種方法:頭仰,舌尖向小舌頭裏頂,發“嘔”欲吐,胃裏的髒東西,就會拉乾淨。

  最好能一個禮拜斷食一天,光喝水,清理腸胃,身體會健康。

  這些都是有為的做法,密宗的寶瓶氣、九節佛風,走的是瑜珈術的路子。身體四大不調,想打坐得定絕無可能。氣息調整不好,身體也不會健康。同時還要懂得營養,懂得醫學。儒家講:一事不知,儒者之恥。所以必須發心,樣樣學問都要知道,這是大乘的精神,各種常識要學,就是菩薩道。相反的,不懂又不學,就是凡夫。

  氣功做得越好,精神越旺盛,也不會累,然而心會累,關於這其中的道理,以後再作研究。這時妄念少到極點,如果調整得好,妄念根本沒有了。妄念沒有,思惑就來了。所以打坐時覺得:唉,已經坐很久了,這不是妄念未斷,是惑沒有斷。這兩者層次不同,本質則差不多。所以學禪的人,如果連這個道理都參不出來,還叫什麼禪呢!光是一個話頭是沒有用的,學禪要開悟,開悟的人已得無師智,自然懂這些道理。

  第二步到達不想做氣功時,注意,即羅睺羅所講:息入則知息入,息出則知息出,身體內的氣,像能量一樣在動,道家有任督二脈之說,其實是氣的作用,任督二脈之說是見惑。

  到了息入知入,息出知出,有覺有觀的狀態時,有些人覺得自己的身體還在,以為這是妄念沒有空的緣故。其實這種心理是矛盾的,再做十年功夫也沒有用。這是初步有覺有觀的當然現象。以為這是妄念,就是理認不清。拼命想辦法除妄念,怎麼能得定!怎麼能上路!白做了。功夫到了這個時候,要參考羅睺羅的這一段報告。

  到息真正充滿了以後,可以忘掉身體,進一步求大乘道,再進一步到達:性風真空,性空真風,清淨本然,周遍法界。佛把秘密說了,呼吸的往來是生滅法,是現象,我們的生命都在生滅中,而能使它往、使它來、又能使它生滅的那個,並不在生滅中。那個是本體,明心見性就是見這個心的體。所以,煉呼吸時,如走大乘的路線,定中有慧,性風真空,性空真風,然後到達清淨本然,周遍法界,與孟子的“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有異曲同工之妙。

  煉息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煉息可斷去欲念,做到不漏丹。老年人煉息可使陽氣重來;有病的人可借此去病,健康長壽。

  總之,五千法門無量妙處,就在這個法子裏。沒有時間對諸位詳盡地講,很抱歉。

Rank: 4

狀態︰ 離線
149
發表於 2017-5-18 00:13:1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高雄路西法 於 2017-5-19 01:48 編輯
boy650623 發表於 2017-5-17 22:32  
如何修證佛法 (南懷瑾先生著) 第九講

若將佛法的要點歸納起來,我們就瞭解,大乘與小乘是分不開的。


像現代人的學佛有個大毛病,動輒談大乘,其實連基本——人乘都沒做好。五乘道是: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大乘不是那麼容易的。先不談小乘的聲聞、緣覺有沒有修好,一般連人乘的修養都有問題。人乘的基礎應先打好,把四書五經研究了再說。大乘與小乘的差別,就在見地、修證、行願的不同。
~~~~~~~~~~~~~~~~~~~~~~~~~~~~~~~~~~~~~~~~~~~~~~~~~~~~~~~~~~~
B大   上面是你貼的文   南先生說   人乘的基礎應先打好,把四書五經研究了再說!相信  南先生說的  妳一定不懷疑! 妳一定奉為圭臬!

妳還記得這文嗎??

我只看到~~

有一天
祺一,騎車出門去,心情很好

然後路邊有一個,長的很會叫的x(自已為很會叫的x)
就對著,心情很好的祺一,一直叫,一直叫!!~窮追猛叫!!~

我只看到這樣子而已,然後這個x,還自已為很得意,我只是覺得很好笑~~

然後想想 他說的,追求,做人的根本,不禁,我又笑了,心情很好~~

因為人家都不理他,不理他,他就愈叫的大聲@@

呵~~我又想到了,做人的根本
~~~~~~~~~~~~~~~~~~~~~~~~~~~~~~~~~~~~~~~~~~~~~~~~~~
一隻路邊小狗   跟  妳講 做人的根本! 妳當她是小狗在叫!
南先生講 學佛先學 做人的道理   就是聖經!

學佛者  有一個通病  名相崇拜   開口名相   閉口名相  !

學佛者  有另一個通病   等待救贖   殊不知?  能救贖自己的只有自己!

等妳的文   少了  名相   有  自己的文字   那時  妳才是 一個  能獨立思考的人!

汪汪!




點評

boy650623  你說的我知道,畢竟,人微言輕,要找有名的,人家才會稍微信服.....這裡,誰也不信誰...  發表於 2017-5-18 07:41:09

Rank: 4

狀態︰ 離線
150
發表於 2017-5-18 09:45:2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高雄路西法 於 2017-5-18 10:56 編輯
boy650623 發表於 2017-5-17 22:42  
  第九講
            內容提要
            孟子的浩然之氣


boy650623  你說的我知道,畢竟,人微言輕,要找有名的,人家才會稍微信服.....這裡,誰也不信誰...
~~~~~~~~~~~~~~~~~~~~~~~~~~~~~~~~~~~~~~~~~~~~~~~~~~~~~~~~
請問   信服能做啥?    是  成就  自己的虛榮?  還是   增加佛教的人頭教徒?  

我自以為是的想法   佛法  是用來改變自己   介由自己的改變   而去淺移她人!

如   佛所謂的   度人    是用  名相使人崇拜   進而信服??

那   妳們宣的法    只是使人   迷人  自迷  而以    無法見如來!

提供你  另一個   我自以為是的想法    佛度人   還需 應 禪機 !

如  搬一堆   高僧大德  的說法     就能度人?   那   是佛教徒   幼稚!

現今的佛教    說好聽一點   充斥   (善巧之法)!

                   說難聽一點   連  佛教  都在(投機取巧)!

我不知   妳與老奸   這一輩子   能度化多少人??   有一個老人說過   一輩子只能度一人   那一人  就是自己!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26 11:21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