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1-1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9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896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第兩百五十三章
蘇晉一時怔住。
她終於明白了,朱昱深為何說他知道朱南羨在西北。
朱南羨曾是這天下的君,他在西北,朱昱深這個當世皇帝便不能安心,所以他需要一個保障,一個朱南羨無論如何都不會起兵奪位的保障。
這個保障,只能他拿畢生性命去愛護的蘇時雨。
只要將蘇晉挾在朝堂,身在西北的朱南羨便不敢妄動。
闕無道:「陛下說,西北雖是軍事重地,於這江山不過方寸之土,倘魚死網破,西北軍負隅頑抗雖能拖些歲月,終歸對抗不了天下兵力,陛下不想對西北開戰,更不願見生靈塗炭,若蘇大人能回到朝堂,彼此相安,才是最好不過。這是陛下出於時局上的考慮。」
蘇晉聽著,不發一語。
闕無卻將語鋒一轉:「然時局上的考慮,並非陛下邀蘇大人回京的最重要的原因。」
「陛下說,他請蘇大人回京的真正原因只有一個,北平築建都城,遷都在即,朝堂人才緊缺,治世能臣卻天下無幾,都察院所掌的吏治乃重中之重,單靠柳大人一人,恐難以為繼,而除了柳大人之外,放眼天下,可堪此大任的非蘇大人莫屬。」
他說著,深深揖下:「蘇大人,陛下是個極為惜才的人,大人有所不知,今年一月,陛下自安南得勝歸來,就已下令赦免了昔蘇大人隸下,刑部郎中吳寂枝等人的流放之罪,待六月刑滿,便要著人將他們護送回京。陛下說,他知道蘇大人入仕至今,為民請命的願景從未更變過,倘蘇大人歸朝,凡需用人,這些您昔日所熟識的官吏,可任憑調遣。」
蘇晉原想問,當年安南行商案牽扯重大,這麼多人的罪名一朝赦免,於朝野而言豈非兒戲?
可這個念頭一閃過,她便覺得自己多慮了。
朱昱深這個人,與柳昀在某種程度上是極相似的,狠厲,懷柔,寬仁,屠戮,手段罷了。且他身為這大浪淘沙最後登極的天家子,甚至更莫測,他可以在一事上背信棄義,狡詐卑鄙,在另一事上守諾如金,虛懷若穀。
安南行商案本就是蘇晉與柳昀內鬥的莫須有,朱昱深如今要用人了,殺幾個當年斷案的,以一句「冤假錯案」揭過去還不容易麼?
而他召她回去做左都禦史,讓她重返內閣,究竟是為了惜才,為了治國,為了牽製朱南羨,還是為了在柳昀與舒毓分庭抗禮,沈青樾坐山觀虎鬥的同時,加入一個她來製衡朝局,種種因由早已攪渾在一起說不清了。
這深如海的帝王心。
闕無見蘇晉不語,看了一眼一旁跪著的兩名侍衛。
侍衛會意,步入院中,將緋袍、都察院的官印,以及屯田案的卷宗全都送入蘇晉的書房內。
闕無再次拱手:「蘇大人,末將原該留在蜀中,等您審完此案,護送您重返京師,但末將是陛下的侍衛,京中軍情緊急,不得不提早一步返京。陛下已派人傳下聖令,蘇大人徹查屯田案時,這蜀中上下,無論是府衙還是行都司的大小官員,均聽您調遣,您若要回京,行都司自會派官兵沿途開道護送。」
言訖,帶著兩名侍衛,對蘇晉再行了個禮,退了出去。
禮數周到且恭敬異常,不是對罪臣蘇晉行的,而是對左都禦史蘇時雨行的。
闕無離開後,蘇晉久立於院中。
天地風起,簷下一株花樹簌簌作響。
花樹上,一根左右分叉粗枝伸得極長,明明已背道而馳,像是此生都不會再有交集,偏生卻發出葉,開出花,迂回往復,縱橫溯源,到末了,交織得如火如荼。
殊途同歸。
蘇晉折返回屋。
屋中,緋袍擱在高臺之上,朱色映著暉,明明極豔,卻深靜異常。
當年她離開都察院,曾無數次想重換這一身禦史袍,而今願景已近在眼前,她卻遲疑了。
緋袍如烈火灼然,她尊之重之,敬之畏之,若一夕穿上,豈可輕易褪下?
蘇時雨幼時磨難重重,伶仃孤苦,此生幸得一人,將她視為掌中珍寶,眼底明珠,心上月光,他為她奪天下,舍天下,傾盡性命為她風雨無間的生命灑下萬丈光。
她本不該是兒女情長的人。
可若說此生有什麼能與她的誌並重,便是與朱南羨相守一生的心願了吧。
不知是不是這世間萬物都講究平衡中庸之道,情若太深,緣就淺了,拚了命要廝守終生,到頭來,還是天各一方。
那日分別,她對他說,你我之間豈在朝朝暮暮。
其實亦是在勸自己。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暮暮與朝朝。
日光更盛,流轉在緋袍與官印,蘇晉伸手觸及其上。
「時雨。」一旁忽地有人喚她。
如今這院子,不必通稟便能進來的只有兩人,覃照林與晁清。
她方才想事情想得專注,竟不曾覺察他二人已回來了。
晁清的目光落在緋袍與官印上,猶疑了一下,道:「剛才我與照林碰上陛下的侍衛闕無大人,他未避諱我二人,已將陛下的聖意說了。」
蘇晉「嗯」了一聲,卻沒接著他的話頭說。
過了會兒,她問:「雲笙,照林,你們日後有何打算?」
覃照林道:「俺能有啥打算,大人去哪裡,俺跟著大人,保護大人就是。」
晁清笑了笑:「我在蜀地已住慣了,等翠微鎮的案子了結,或許回到翠微鎮,或許換個地方,重新開個私塾教學授業。」
他頓了一下,終是問出口:「你……要回京了麼?」
蘇晉垂眸不言,良久,她輕聲道:「我還沒想好。」
緋袍緞面細如流水,摩挲在掌下,又自嘲一笑,「其實我亦沒得選,只是心中牽掛一人,割捨不下。」
晁清聽她如此坦誠,亦淡淡笑了。
「時雨,你還記得當初仕子案後,我與你分別前說的話麼?」
蘇晉輕聲道:「記得,你願我能憑我所能,撥雲見日,愛我所愛,恨我所恨。」
晁清卻搖了搖頭:「不是這句。」
他透過窗,望向遠方:「那日我讓你跟我走,說願照顧你一生,你憑欄望向宮樓,遲疑了片刻,說你要留下來。於是我問你,在這深宮之中,你是否已有了牽掛之人。」
「時雨,這些年,我不斷地回想起你我分別當日的情景,我深知你是個果決的人,若想留下做禦史,一刻都不會遲疑,所以我篤定你彼時的猶豫不決,只是因為一個情字。」
「可如今看來,是我太過武斷,看低了你。」
「分別這些年,你我常常通信,你的每一封來信我都看過數遍,記得分明。」
「我記得最初兩年,你與我說你在蘇州辦案,去湖廣治水,你憐憫百姓疾苦,心憂國事,壯誌淩雲,景元二十四年,你一力參倒朱稽佑,破山西行宮案,請立功德碑,令千百工匠自苦難中脫身,食有所依,名震天下。」
「可是到了景元二十五年,你的來信上便不說這些政事了,甚至連自己如何都很少提及。」
「其實你不說我也知道,朝局如旋渦,黨派林立,你深陷其中,苦於求存,茫惘間失了方向,周遭除了生死盟友便是仇敵,陰謀縱生的皇權之下,大義反倒隱去了背後。」
「我那時悔,心想當初為何不執意將你帶走,心急如焚之時,甚至想就此上京與你同患難。只是,我獨一人勢單力薄,上京又能做什麼呢?說不定還會反受人挾製,成了製衡你的把柄。」
「說出來不怕你笑話,我一直惱你為何要選擇留在宮中。」
「直到今時今日,你我再重逢。」
「我看到那個已經淪為罪臣的蘇尚書,在看到百姓受難,官府欺民的時候,責無旁貸地辛苦奔波,以此為首位不惜陷入危境,我就知道蘇時雨還是那個蘇時雨,無論如何都不會變。」
「是以也終於明白了早在數年前,你望向宮樓,那一瞬決定留下的遲疑,除了因為你在深宮中有了牽掛之人,亦因為另有一個人,讓你對身為禦史這份職責生出無上敬畏。」
晁清說到這裡,語氣一緩,一字一句如落石沉水,激起漣漪:「時雨,既已無從擇選,何不重拾當年這份敬畏的舊心情?」
何不重拾當年這份敬畏的舊心情?
置於緋袍上的手倏然一緊,緞面突起的皺褶如在心河上掀起萬丈濤浪。
蘇晉目色漸沉,轉首,將那枚左都禦史的官印攏於掌上,吩咐:「照林,為本官傳錦州府布政使馬錄,行都司指揮使田宥,傳證人翠微鎮民吳伯,涉案人張正采等官員,本官要即刻徹查蜀中屯田案。」
|
|